魯白:人生與事業:目標與過程的平衡.
魯白:人生與事業:目標與過程的平衡. I |
||
今天我想講一個跟過去一些演講不太一樣的題目。 因為這也是我這幾年來,我在跟年輕人交朋友,跟年輕人探討,也許是大家比較關心,比較有意思的題目。今天在來的路上我也跟幾位同學問了一下,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什麼?現在我就隨便問了,我覺得我們的講座有一個互動,這樣也許會輕鬆活潑一點,先問一個問題:大家最關心的是什麼?(場下多人回答)哦,怎樣做好工作, 怎樣發表好文章。 專業選擇問題,畢業問題,就業問題,等等。那畢業後找到了好工作以後又怎麼樣呢?(場下笑聲)我剛才聽到一個女生說,找老公!(場下大笑)這個跟這邊女生比較多一點有關係吧?好工作好老公就一定能使你開心, 讓你幸福嗎?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目標與過程的平衡。 為什麼要講這個題目?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討論這樣的問題——做人做事的目的。為什麼要做?為什麼要這麼做?學習、做研究的目的是什麼?做人的目的是什麼?一系列問題敦促我花時間去思考 。然而,我思考的結果和我的初衷卻迥然不同。 因此我想通過今天的講演或者說是討論,跟大家分享我的思考過程。
我先來談談目標。有人給我寄過一幅奇畫,能在這幅畫上佔一席之地的人非常少,大概每個領域只能有一個,即便如此,畫上也已經擁擠不堪了。 這引發了我的聯想和疑問:這些傑出的人是否都有美好的人生?成功是否意味著美好的人生?如何定義美好的人生?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人生生活的不同階段,我都會問自己三個問題,今天我把這三個問題跟大家分享,雖然我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 第一個問題自誕生之日人類就一直為之困惑,也許每個人都曾經思考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對它展開過詳盡的闡釋——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從中學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經常跟朋友討論,雖然到現在還沒有結果,但是我們的認識像指數曲線一樣越來越接近它的漸近線。絕對真理是不能達到的,但是可以逼近。我想大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理解與老百姓是不盡相同的,老百姓想的可能是我怎麼有錢吃頓好飯,買個車,再有錢的話買個房子,大學生也許會有更為遠大的人生目標。有些成功人士經常提到影響力,做什麼事情可以引起更大的影響。還有些偉人「野心」更大,考慮的死後要留下什麼東西。 所謂「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命的自然長度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追求生命的深度。 第二個就是如何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那麼我們怎麼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呢?這就是大家各顯其能的時候了。第三個問題,你如何擁有精彩的人生?怎麼樣使自己的生活非常豐富多彩?今天就是我試圖來回答這些人生比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呢,看上去很嚴肅,其實你聽完以後呢,也許會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體驗的過程。 有了目標並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去實現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就是設定目標,它是成功生活的必備因子。在這裡我要提到一個人——安迪·葛羅夫(Andrew Grove)。他是英特爾(Intel)公司的總裁,美國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總裁之一。然而他曾得過癌症,他寫過一本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這本書里介紹了銀彈測試(Silver bullet test):假如你有一支手槍,裡面只放了一顆銀彈,你選擇打誰?這就是說當你只有一顆子彈的時候不能亂打,你必須打中最恨的那個仇人,或者是最厲害的競爭對手。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人生應該怎樣選擇重點?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你必須要認準目標, 這個測試你要把它運用在每天,每月,每年,整個人生的目標。 認準目標以後 你才可以根據目標來設定你具體的做法。
確定重點是設定目標中最重要的一環。 目標確定以後,接下來是要選擇重點 setting priority。在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些事情是要優先考慮的。現在大家考慮最優先的事什麼呢? 怎麼樣才可以有一個好成績?稍後一點的呢? 怎麼樣找到一個好工作?再後呢,也多錢賺得多一點,最好工作也比較喜歡。在不同的時期,要有一個側重點, 一個重點選擇。 我認為選擇重點要從實際出發, 比如我剛到美國去的時候,如果說我五年之內要拿到諾貝爾獎,有點不太現實。這就是說,你必須有現實的目標。 然後還要強調有遠見。 那麼有遠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有遠見的人能夠看到下面三年五年,他設立目標的過程是逆時序的,先想到五年以後要做成什麼,例如五年以後要在某某大學得到博士學位,這樣他就先站到五年後這個制高點去設計這五年內要做什麼。英國有個馬路藝術家,朱利安·畢弗(Julian Beever),他用粉筆在地上畫畫,他的畫特別有意思,你從某個角度看有立體感。本來畫在地上的可樂瓶,你看過去,會覺得這個瓶子實實在在地立在那裡。要達到這個效果需要你站在某個角度倒過來設計,這就是遠見。遠見要求你確立基線,逆向設計,然後才能創作出驚世之作。 以上講的是如何確立目標。目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工作目標、事業目標,另一類是生活目標、人生理想。這裡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事業(career)不等於工作(job),有人說我要找一個八小時制的工作,這八小時我賣給公司,好好賺錢,八小時之外才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我想最理想的狀態是工作和事業聯繫在一起,最好的工作是把個人志趣與賺錢相結合,每天上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家也許馬上想到搞科研是最好的工作,科學的確是非常好的事業,也是很好的工作,好在哪裡呢? 首先,你是自己的「老闆」,你自己可以決定要去做什麼,怎麼做。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研究,。是創造性的勞動,,是玩。 國家給你付錢,,讓你玩.。 每天上班就是玩。 那有多好啊? 第三,沒有固定的時間,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什麼時間上班就什麼時間上班。 第四,,你會到世界各地去參加學術會議,訪問大學研究所,做演講。 我一年要旅行好多次,在世界各個地方,你能看到各種各樣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趣的地方。並且可以追尋自己的興趣,如果你對建築有興趣可以到世界各國去看建築,你對雕塑有興趣,就去欣賞世界各地的雕塑,你對民俗文化有興趣,對音樂有興趣,你都可以去學習,欣賞。 當然,不單單是我這樣認為,里查德·費曼(Rchard Feynman)的觀點跟我差不多, 費曼是一個很特殊的物理學家,他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參與制造原子彈,他的特殊之處不僅僅在於他的科學貢獻。別人推選他做院士,他不做,即便得了諾貝爾獎他也不做院士,他的書——《發現的樂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我覺得是研究生必讀的。他說做科學是一種樂趣,他把科研看成玩耍,當達到這種境界就完全把事業和工作結合起來了。 我覺得他堪稱科學家的典範,做科學不單純是發表論文,而是追求對科學的興趣,,並對人類社會作貢獻.。現在很多人做科學是為了發表論文,因為論文是敲門磚,可以拿來實現其它的目標。 發表文章可以拿更多的錢,可以更有名更有地位,諸如此類,這是很可悲的。很多人這樣去做,不光在中國,美國很多人也是這樣。但費曼不是,他做科學完全出於個人興趣,而不僅僅是為了發表文章,不僅僅是要影響力(大家都知道引用次數(citation impact)),甚至不是為了得到諾貝爾獎,這才是崇高而純粹的科學。 我現在回過頭來講教育,教育也有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再具體些,大學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最近我花了點時間對普林斯頓大學做了些研究,雪莉·蒂爾曼(Shirley Tilghman)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校長,她原來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分子生物學家,後來成為基因組生物學家(genomic biologist),然後慢慢變成科學界的領軍人物。最近五年,她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校長。由科學家成為行政領導,再變成教育家,最後轉變成思想家,也許你會感受到她思想的演化。最近我聽了她對本科生做的一個演講,在演講中她提到本科教育的目標。她說,本科是人生很重要的階段,它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你發現最喜歡、最熱愛、最有興趣的事情。第二個目標就是發現或者了解你的性格,通過教育你要慢慢認識到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長處和短處。對自己能否比較深刻的認識, 對你未來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中國大家考慮這個問題花費的精力遠遠不夠。 譬如,我對自己個性長處短處的了解還是比較充足的,我的空間記憶(station memory)就很差,開車的時候經常開錯,這是我的弱點。有時候我和朋友們私下也探討,想想自己的長處在哪裡,短處在哪裡,個性是什麼。 本科生教育的第三個目標就是通過學習提升能力和技巧。
|
推薦閱讀:
※有哪些故事看完彷彿度過了一生?
※它沒有輸給自己,只是輸給了嘴
※情感語錄|感悟人生愛情
※影視與慈善——邵逸夫輝煌的百年人生
※用佛法打造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