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延中:解讀晚年毛澤東的悖論情境6

蕭延中:解讀晚年毛澤東的悖論情境 2009年12月08日 13:50 鳳凰網歷史綜合 【大 中 小】【列印】 共有評論0條

毛澤東不是一個經典的馬克思主義者

主持人:我們回頭來看一下毛澤東的人生,他的一生也是起起落落。我們現在經常知道口頭常說的是鄧小平的人生三起三落,毛澤東的人生其實也是三起三落。怎麼歸納出來的他的人生的三起三落?

蕭延中:關於三起三落已經有文章了,搜狐前幾天就登過,這裡就不重複了。

主持人:這種說法以前好像聽到的比較少?

蕭延中:對於這些事,在專業圈子裡,大家都知道,只不過大家更關注他的晚年或者是革命成功以前的最後一段,也就是中共七大前後。1942年到1945年左右毛澤東崛起就再沒有落下去,一直到1976年去世,關心這段歷史的人比較多。

前一段歷史大家關心的不是太多。毛澤東自己說過,以黨的代表大會為標誌,每逢單數的時候他就得意,每逢雙數的時候他就倒霉。這是他自己開玩笑說的,他個人說話很幽默。在我們搞專業的人看來,所謂毛澤東在黨內的得意或倒霉,實際反映的是他的思想被整個中國共產黨接受的一個過程。

我們知道,中國的共產主義思想主要是從俄國傳過來的,是俄國的馬克思主義,更準確地說是列寧主義。按照那樣一種模式,首先要有產業工人階級,他們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工人數量達到足夠多的時候,社會生產關係的形式已經容納不了生產力成長的時候,就會爆發革命,強迫使二者相適應,這是馬克思主義通常的革命理論的邏輯。顯然,按照毛澤東開闢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說法和做法,是與經典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邏輯不相符合的。反對者認為,當時中國有幾個產業工人?整個全是農民,農民能幹什麼?農民造反只能做李自成,只能做洪秀全,怎麼能搞無產階級革命?早期中國共產黨內所信奉的是列寧主義或者是按照傳統的經典革命理論為指導思想的,毛澤東的觀點顯然是「另類」,顯然不能被接受。所以毛澤東就被說成是「草寇共產黨」,「山大王」和「靠《三國演義》打仗」的人。中共黨內的幾名領導人,像瞿秋白、李立三,以及後來很出名的王明,其實都跟毛澤東在黨內都有過分歧。我認為,那時毛澤東被政治邊緣化,不是個人之間的私人恩怨,用毛澤東的話說,那是「路線鬥爭」。

毛澤東的三起三落歷史有一個過程,如果不是毛澤東在軍事上面顯示出那麼高的才能,如果不是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被對手追著打,而他的戰略指揮使紅軍的一部分倖存下來,那麼,他在黨內被政治邊緣化的狀況很難改變,中國的共產主義革命還不知道會怎麼樣。毛澤東用自己指導戰爭的勝利這樣一種事實使別人接受了他,而不是在理論的雄辯上說服了反對意見。所以我說,他在黨內的三起三落,應該說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過程中的一種必然。毛澤東不是那種正統的、經典的或者叫做「教條」的馬克思主義者。

主持人:您自己有一個說法,覺得他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蕭延中:他不是一個經典的和教條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他是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他的這樣種思想和做法在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看來就是旁門左道。他是用戰爭博弈的勝利結果來證實了他的思想的正確性,再加上毛澤東本人有超凡的政治修辭的能力,他能說服人,他在長征途中說服了王稼祥。特別是在延安時期的大量講演、演說,論證自己的思想,這才使他的一整套思想被大多數人所認可,被中共黨內的大多數人所接受。


推薦閱讀:

八字看哪些人晚年子女無靠 [一點資訊]
高適的三次出塞和晚年入仕
法令紋看你一生運勢平坦或坎坷、晚年幸福還是孤苦無依
四 一生勞苦  晚年無福
王安石的晚年絕句欣賞

TAG:悖論 | 解讀 | 晚年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