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培訓筆記之

--Margrete在成都的培訓這是網友「親親七七」的培訓筆記(請注意,括弧里的是親親七七自己的感悟,我覺得非常好,所以保留著),這篇筆記對我的觸動很大,生動的例子使我很容易就理解了華德福的主要理念,相信對朋友們會有所幫助。(註:這次培訓是2007年3月25日在成都華德福學校舉行)接著是美國舊金山與薩卡門多華德福學校創辦人和教師Margrete的演講,她是一個有著獅子般力量的女人,從她的演講中,我感受到她生命力的強悍,她是一位出色的母親,三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她本人也是一位成功的華德福老師和經濟學家,她的講座總是洋溢著笑聲,她的肢體語言太豐富了,她的自信、她的堅定,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總結筆記時,我盡量讓自己的文字也「動」起來,但要做到形神皆備是不可能的,唯請大家調動自己的想像吧!我曾想按專題對她的演講作一個歸類整理,但又感到她的演講實際上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就基本上是按她講課的脈絡與順序,不再專門整理了。另外Margrete是一位單親媽媽,在課堂上她講述了離異的原因,我很猶豫是否記錄下來,這畢竟涉及隱私,但我想Margrete是真誠的,面對我們她敞開心扉,她已跨越了傷痛,她一定不會介意她的經歷給我們這些異鄉的人帶來啟示。這是Margrete的演講實錄:作為父母是非常困難的,除非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今天我們到場參加培訓的也有部分父親,我感到很開心,孩子的教育也需要你們更多的參與,媽媽也需要你們更多的支持!很多職業我們都需要接受相應的崗前培訓,但當我們成為父母時卻沒有經過培訓。當初為人父、人母的我們,看到懷裡抱著的小生命純潔的雙眼時,內心涌動著感動和滋生出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力量。當我剛剛擁有我的大女兒時,我是一位年輕的媽媽,我閱讀了無數的書,希望在書里找到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的答案,變動的時代帶給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也許傳統的、舊的、老的說法和觀念已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變遷了!心中充溢著疑問和不安。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年輕媽媽在一起閱讀育兒書籍,孩子們就在我們的身邊吃著甜餅,當我們讀到「適合孩子的食物是蔬菜和糙米!」時,不由分說奪走了孩子手中的甜餅,不顧他們哇哇大哭大叫,將在冰箱中搜索出的所有甜食扔進了垃圾箱,趕緊用好不容易發現的一小塊胡蘿蔔去堵住孩子的嘴!我們是如此緊張,這是作為父母的一個成長瞬間,有了孩子,就有了改變自己的動力和力量,雖然常常是慌亂的、左搖右擺的。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接觸到華德福教育,我可能就是一個糟糕的媽媽。史代納《適合人的教育》一書很苦澀,但非常有價值,在書的最後,他給了老師三件法寶,這三件法寶同樣也適用於父母,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三件法寶分別是:1、擁有想像力; 2、擁有追尋真理的勇氣;3、用對靈魂負責的態度敏銳你的感覺。(盧安克的翻譯:對創造的需求、真理感和責任感,這就是三個成為「教育神經」的力量。誰若想接受教育的方法,誰就(應該)在教育前給自己寫這樣的題詞:讓創造能力充滿自己、發揮面向真理的勇氣、提高自己對(小孩)靈心有責任的感覺。擁有法寶的前提是要照顧好自己,滋養自己,而不是壓抑著,一旦遇事就歇斯底里。我的大女兒是一個完美的女兒,一路拔尖,順風順水,現在是一個成績斐然的科學家,但我第二個孩子——男孩丹尼,生命力太強大了,晚上不睡覺,10個月的時候就像猴子一樣到處爬!在媽媽小組(美國為1-2歲孩子提供的親子園)里,看見小朋友就咬!對於這個孩子我就必須成為一個擁有想像力的母親,否則會瘋掉!那一天,當他舉起一塊磚頭要去扔小朋友的時候,他的老師用輕柔的語調唱著:「我知道你不會扔哪磚頭,因為你是多麼的好。」哦,丹尼扔掉了磚頭。老師告訴我,對於丹尼這樣的孩子,作父母的就應該不停地告訴他:你是一個好孩子。他的內心是希望作一個好的孩子,可他在行動上無法控制自己,無能為力,成人需要幫助他們,發現他們身上好的一面。下一次,在眼看丹尼又要張口咬人時,我已來不及唱歌了,我哆嗦著重複:「我知道你不會咬人,你是好孩子!」「媽媽。你說得太對了。」兒子過來擁抱了我。這一體驗告訴了我成為母親的一種新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好的自己。丹尼在他4歲時開始了他作為畫家的第一次創作,在我新粉刷的牆上進行了塗鴉!我很生氣,但只能用想像幽默處理了:「屋子裡有一個壞精靈,毀了我的牆,丹尼,快來幫幫我。」「好的,媽媽。」 「你幫我把壞精靈抓住,放在你的口袋裡。」丹尼假裝把壞精靈抓住,並扣住口袋的扣子。「媽媽,我把壞精靈放在口袋扣好了!」「太好了,可以幫我清理嗎?」丹尼很快樂地和我共同清理了牆上的「畫」。我從來沒對丹尼說,你是個淘氣的孩子,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壞的精靈,懶的、饞的、貪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已。晚上睡覺的時候,丹尼說:「媽媽,你能不能幫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縫上口袋,讓我關住壞精靈。」於是丹尼所有的衣服都有了帶扣子的口袋,怪怪的,可很管用。當他又要搗亂時,我會說:「是不是有壞精靈來到我們房間了?」「啊,媽媽,我把它捉到了。」丹尼假裝把壞精靈裝進口袋扣好,他正做的壞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和孩子的合作如果通過諸如此類有想像力的方式,就能幫助孩子釋放自己,並且不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壞孩子。(中國的著名事例:四塊糖讓一個犯錯的孩子熱淚滾滾,也告訴了我們正強化的神奇力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在育才學校當校長。一天,一個男生用一塊磚頭砸同學,剛好被他看到了。他立即上前制止,並讓這位男生一會兒到他辦公室去。等陶行知先生回到了辦公室,那男生已經在他辦公桌前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男生,說:「這塊糖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還沒等那男生從驚異中反應過來,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老師,尊重我。」男生接過糖果,眼神中充滿了狐疑。接著,陶行知先生又說:「我去了解了,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你才打抱不平。這說明你有正義感。」說著,又掏出第三塊糖遞給了男生。這時,男生又感動又慚愧,他流著淚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打他,不能用這種方式制止他。」陶行知先生露出了笑容,他拿出第四塊糖,欣賞地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你能自己認識到錯誤。」這短短几分鐘的談話,這四塊糖果,大大鼓舞和激勵這個男孩,甚至可能影響他一生,因為陶先生自始至終都是採用的正強化,也就是忽略孩子的缺點,強化孩子的優點,比如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尊重老師的好品質,同情弱者的正義感,主動承認錯誤的精神等等。在強化優點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被引向正確的積極的一面,不知不覺地就會摒棄自己身上不好的東西。四塊糖果的力量,也就是正強化的力量,真是魅力無窮啊。)中國的孩子很累,我閱讀《中國時報》時,發現就連官方也認識到這一點,呼籲為孩子「減負」,我們不能只局限於對孩子智力開發上的追求,要有意識地給予孩子發展想像力的空間和時間。美國研究學習障礙的小組發現,在低幼階段,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是與運動和自由玩耍相聯繫的,爬樹、從山坡上滾下來,活動手指.可以幫助孩子大腦的發育。研究還表明,低幼階段的孩子使用電視和電腦,對他們的學習是具有破壞性和毀來性的。然而,電視、電腦入侵孩子們的情況很嚴重了,美國兒科協會宣布:2歲以下的孩子絕對不能看電視和電腦,5歲後可接觸,但建議最好9歲以後才有限度地接觸。過早的接觸電視、電腦會導致神經紊亂,是對大腦的破壞。在一個高中的班級里,我很容易觀察出那些孩子受電視、電腦影響:一個特徵,就是腳不停手不住,多動的孩子,很多動作都是無意識的,因為他們的內在有太多的電視畫面;另一個特徵就是木然、眼神獃滯,咧著嘴的孩子,保持著看電視時的那種受控制的狀態。孩子應成為父母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與電視、電腦呆在一起,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需要成人為其安排一定的「工作」。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國,電視危害性的研究還沒有今天這麼深入,當老師建議我關掉電視時,我覺得不可能辦到,我總是在做晚飯時將孩子交給電視,關掉它,我怎麼做晚飯啊?!老師信心十足地說:「做個實驗吧,兩周以後我們再來談話。」兩周後,我告訴老師,孩子們想幫助我做廚房的所有事情!「太棒了,這就是孩子們需要和你做的工作!」老師哈哈大笑。以後,我總是在做晚餐時,讓3歲的丹尼幫助我攪雞蛋,或者幫助我整理餐具。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家庭韻律,每一天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早餐時,點上蠟燭,幾秒種的靜默感恩,每個人說說今天要做的事,比如丹尼說希望今天成為一頭獅子;晚餐時,也點上蠟燭,靜默感恩,然後一家人邊吃邊聊,說說今天發生的事情,這就是生活的內容。讓孩子和你一起做飯,很有用,長大了他們會成為超級廚師的!給孩子一些工作,即使他們還很小的時候,3歲時就可以給小鏟和掃帚,幫助你做清潔,當他們7歲時,你會發現他們已成為你做家務的好幫手了!(孩子的家庭工作清單:要養育一個成熟負責的孩子,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從小事上訓練起,待時機成熟了就要立即著手訓練,太早或太晚開始對孩子學習照顧自己、服務他人和開闊胸懷都不合宜。孩子若自小有負責認真的態度,長大成人後自然也熱愛工作,積極學習,不斷要求自我成長,對自己的行事為人勇於負責,容易適應變遷,不疏忽細節,並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孩子在18歲以前,有32 234小時接受父母的督導、培育,相比之下,只需2 100小時即可取得學士學位,家庭生活提供教育孩子的時間是大學生活的16倍之多。而你是如何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呢? www.rootedu.com一個從小啥事都不做的孩子,不會成為一個積極做事的成人,而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向來是「只要你好好念書,家事不用你操心」。我們是否想過,在這樣唯我獨尊,幾乎享有特權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是否能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要求和挑戰?即使他上了北大、清華,但是在莘莘學子中,您的寶貝是否經得起教授無情的批評指教?他是否能在洗衣服,煮飯,打理生活其他細節之餘,仍有足夠的精力和自尊學習並處理社交生活?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不只心裡覺得自己好棒,他也需在生活的各層面體會到「自理」的滿足與快樂。能體會工作和家庭中的樂趣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取得最後的勝利。那麼,父母親該如何做呢?一般2~5歲間的孩子都有兩個明顯的特徵:? 他們喜愛規律的生活, 喜愛享受「我自己會作」的能力感。2~3歲 本文來自 rootedu.com? 開始自己穿衣? 由大人協助拉齊床單? 撿起玩具? 掛起衣服? 把臟衣服拿到洗衣間? 疊毛巾? 倒輕型垃圾桶? 抹灰塵? 把碗盤放到水槽﹝可藉助小凳子﹞? 喂小貓、狗? 擦塑料餐具? 掃地﹝小掃帚﹞? 拿報紙? 幫忙收拾客廳4~5歲? 穿衣? 疊被? 收拾碗盤? 擺桌子? 拿信件? 抹灰塵? 澆水? 在廚房幫忙,攪拌? 擦餐具? 幫忙拿市場買回的東西,並放入冰箱? 幫忙掃落葉? 掃地? 擦地? 將乾淨衣服收到衣櫃,臟衣服放入簍中? 將乾淨衣服分給家人? 把臟衣服根據顏色分類? 沐浴完掛好毛巾6~12歲? 疊被鋪床? 照顧寵物─清洗籠子,餵食? 簡單炊食─參照簡易食譜? 準備學校午餐? 幫忙清掃院子? 幫忙洗車? 洗衣、晾衣、疊衣? 吸塵、掃地、拖地? 收拾房間? 洗碗收碗? 徹底清潔浴室? 掃葉子、鏟雪? 拔草、澆花? 使用洗碗機? 倒垃圾? 換床單? 熨燙衣服13歲以上? 以上所有事,加上:? 換燈泡? 換吸塵器袋子? 清理冰箱? 清洗爐灶、烤箱? 準備一餐飯? 列出買菜單? 買菜? 簡單縫紉、修補衣物? 修剪草坪? 洗車、打蠟? 維修腳踏車─上油、輪胎打氣、簡單油漆如果做父母的順勢推舟,配合這個年紀愛幫忙的天性,便可從小建立負責任的好品格。我喜歡在天氣好的下午洗車,不僅可以享受溫暖的陽光,還能在沁涼的水中嬉耍。老大兩歲時,我常帶著她洗車,我洗車身,她洗車輪,順便玩肥皂泡泡,捲起小袖子,揮舞著藕節般的小臂,露出兩截小胖腿,光著腳丫站在滴水的車旁,渡過數不清的愉快下午。她現在17歲,常常自己洗車,自得其樂。我的鄰居看在眼中,不解地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愛洗車?」我笑笑,腦海里浮起了15年前我們母女洗車的溫馨畫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能做些什麼呢?下面我提供的建議可供參考。當然,學徒式的教育需要師傅面面相授。你的孩子需要先看你做,再由你看他做,並給予鼓勵和忠告,這樣邊玩邊學,效果是一生之久的。)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主宰、是神,不要擔心對孩子嚴厲,長遠來說,他們會更愛你。當你現在對他們嚴厲,當他成大了,你們會成為朋友,當你現在和他作朋友,當他長大了會埋怨你。我們就常常聽見這樣的抱怨:「都怪你為什麼不堅持讓我刷牙,讓我現在一口壞牙!」「你為什麼不堅持讓我學畫畫,讓我今天別無所長!」等等。難道這些都不應引起我們的警覺嗎?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了,小的孩子並不想自己做決定。孩子會對做出選擇,感到困惑和不安,有太多選擇,孩子卻可能對每一種選擇都予以拒絕。如果問:「早上吃什麼?」這讓孩子恐慌,「我分明只想作一個孩子嘛!」直接說「早上好,今天的早餐是蛋糕。」「我不想吃蛋糕。」「啊,真遺憾,可只有這個,你可以不吃」。孩子一兩頓不吃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讓他知道你是老闆,你說了算。關掉電視,孩子會大聲抗議,告訴他們:我比你們更清楚電視是給成人看的。當你堅持你的原則時,孩子們會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挑戰你的底限,但你要堅持做一個堅定的父母。清晰的界限滋長孩子內在的力量。沒界限的孩子在高中後也無法產生控制住自己的能力,在美國,他們可能給這些孩子吃藥!如果丹尼沒有接受華德福,他一定會是那個被要求吃藥的孩子!謝天謝地,他在華德福!,每天早上,老師一見到他,就笑眯眯地說:「哦,我的丹尼,太高興你來了,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你的幫助。來,先幫我將屋角的凳子擺好吧。」接著,請他幫老師釘釘子、做木工,等等,讓丹尼忙碌著,到了故事時間,丹尼已經平靜下來了,他不需要再咬人了。這就是和孩子工作的方式,需要我們作為成人的想像力。(Tammy說孩子的意識和人類進化的意識有某種對應關係,幼兒園的孩子相當於人類文明的早期,那時的人們聽從部落首領的決定,他們還沒有自我的獨立意識,部落首領知道該做什麼。成人決定孩子該做什麼,而不是聽憑孩子想怎樣就怎樣。)(關於「嚴厲的愛」,我想向大家推薦這篇文章:奇妙的規矩 作者 Rebecah Freeling 譯者 吳蓓瑞切不肯把從家裡帶來的玩具放進專門的架子里。我要求她這麼做,她走到架子旁邊,卻立即轉身離開,手裡還拿著她的玩具。我拿過她的玩具,替她放進架子里。她把它拿出來,我再次從她手裡把玩具拿走,放在她夠不到的地方。她尖叫著打我,我抱起她,她用腳踢我(我脫掉她的鞋!),並大聲喊叫。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5分鐘,然後她安靜下來,我又抱著她約10分鐘。她要她的玩具,我拿給她,她把玩具放進架子里,對我笑笑,然後和其他孩子一起去玩了。卡爾是這個月新來的孩子,3歲了,身體健壯,他用腳跟走路,走起來很快。他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強烈的熱情。在幼兒園的第一周他過得挺好,他了解我們做什麼,我們對他的期待是什麼。第二周的星期一午餐時,還沒有到時間,他就起身離開餐桌。我要求他坐下,他坐下了。但又立即起身,還轉過頭看看我是否注意他。我溫和地把他抱回餐桌旁,讓他坐在椅子上。他又站起來離開,我又抱他回到椅子上,反覆幾次後,他再也不願坐下,我把他抱在腿上,他開始哭喊、掙扎。他大發脾氣,踢我、打我、咬我,持續了約10分鐘。午餐時間,他的哭鬧影響到幾位敏感的孩子,配班老師去幫助他們。當卡爾停止發脾氣,他的頭靠在我的胸上,安靜地抽泣一陣,他在休息。我們就這樣安安靜靜地坐了30分鐘。然後他從我的腿上跳下來,高興地加入其他孩子的玩耍中。問題不在於午飯的秩序,或從家帶玩具的規定。問題是孩子的認同感和發現。他們正在問:「老師,我能信任你,讓我成為我自己嗎?我自己做不到。在你的照看下,確信你不會讓我傷害別人嗎?我能在這裡發現自己嗎?」(Can I trust you,Teacher,to be for me what I cannot be for myself?Can I rest in your presence ,Knowing you will not let me harm others?Can I find myself here? )這些活躍、好動的孩子必須為他們的精力和意圖(intentions)構建一個容器(container)。當他們經歷豐富而激動人心的生活時,他們必須有一個很強的中心(center)來把持住自己。一位3歲的孩子還沒有這樣一個容器和中心。孩子生活中的成人必須為他提供,必須建構它。重要的是成人要以愛和溫柔的力量來完成。抱住一位強壯的正在掙扎的孩子相當困難。然而更困難的是鬆開3歲孩子的下巴,他正緊緊咬住我的皮膚!溫柔而又充滿愛心地這麼做需要有堅定的信念:這個孩子是好的。在這種時候,我一定要看到他的內心,他想成為善良、溫和、可愛的孩子。孩子由於發脾氣或發怒而掙扎時,我必須成為他的容器。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工作時,我必須成為他的中心。當我成為這樣的容器,我想像自己是由純潔的愛做成的。當純潔的愛賦予我時,我知道她的力量所在。這種愛是寬容、鼓勵、直面真理。最重要的是我要成為愛的純凈的容器。單靠人的力量是無力面對發怒、恐懼的孩子。只要我的手臂擁抱著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安全的,他就會願意呆在我的腿上(無論是倒立,還是歪向一邊,無管緊要!)。當他咬人後,我不搭理他會怎麼樣?當他說:「我恨你。」我憤怒地做出反應會怎麼樣?這麼做相當於在暗示:「不,你不能信任我,我不會抱你了。我不會保護你了。」當我是一個結實的、不會壞的、溫柔的容器,孩子可以得到休息。風暴之後的平靜是最為美麗、奇妙的時刻,具有治療的效果。我們一起在尋求發現。我們是夥伴,現在我們可以一起工作。我們成人想改變行為或習慣時,我們首先注意到自己冒犯別人的事情。在我想對別人說一些刻薄的話之前,我的胃開始疼。當我感到胃劇烈疼痛時,我學會閉上嘴巴。這使我變得更加愉快,使我成為一名更有效的管理者和老師。我能做到是因為我體驗到內在的自我,我有一個中心——一個「我」(「I-ness」)的地方。年幼的孩子還沒有這樣一個地方。因此,我必須為了孩子成為這個中心。我必須學會辨認孩子的信號。提姆是個男孩,打人之前會弓肩。哈瑞特是個女孩,推人之前會深深吸口氣,發出一聲尖叫。卡爾是個男孩,踢人之前,他會站得直直的。當提姆3歲時,我發現了弓肩的信號。他不能忍受挫折,容易發怒。他以攻擊別人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密切地注視他,了解什麼情況下,他容易受到挫折。當他一旦處於其中一種情況時,我趕緊走到他的旁邊,當他的肩弓起來時,我立即把手放在他的胸上。通常,我不需要說一句話,他就能平靜地繼續他的活動。有時候我會小聲對他說去做什麼,或說什麼。我從來沒有對他說過:「喂,你的肩膀弓起來了。」然而,到了4歲,他能發現自己的某些信號,意識到需要幫助。他會四處找我,我走過來站在他的旁邊,或向他微笑以示鼓勵。5歲時,他做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班上有一位新生朱莉葉,她到處跟著我,非常緊張。 我去衛生間時,她就不停地哭鬧。提姆走到她跟前,把手臂放在她的肩膀上(就像我對提姆做過的許多次那樣),安慰她說:「沒關係,Rebecab上衛生間了,一會她就來了。我幫你把外套穿上好嗎?」我站在衛生間里,流出了感激的眼淚。這個孩子,以及其他像提姆一樣發生轉變的孩子打動了我,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中心。他們發現了真正力量和權力(power)的秘密。和我們相處的具有這種力量的孩子將成為偉大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將根據自己的遠見卓識形成他們的世界。願這種遠見卓識是溫柔、自律、才能、和平的力量。我們不必害怕他們擁有的力量,應該榮耀它們,向孩子顯示如何擁有這樣的力量。在提姆的強大而專註的關懷下,朱莉葉安靜下來。提姆內心有了一個結實、穩定中心的嫩芽。)(所以我想,與其說是「嚴厲的愛」,不如說是「溫柔而堅定的愛」,溫柔,是讓孩子知道當我拒絕他時,我是愛他的;堅定,是讓孩子明白我有我的原則和底限,我就是他的「中心」,這不容改變。「溫柔而堅定的愛」帶給孩子一種平靜的力量,而採用「嚴厲的愛」這個字眼在中國可能會引起「黃金棍下出好人的歧義」。)第二個法寶: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交流,不意味著不講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所有的童話,都是生活的隱喻,蘊涵著生活的真理。如果媽媽說:吃了這個葯,就帶你上公園。孩子喝下藥,卻沒有被帶到公園,這就是謊言。作為父母,你必須言行一致,決不要對孩子承諾你實現不了的事情。因為孩子對你是完全信任的,如果你對他承諾了什麼事情而又沒有做到,孩子就會感到不安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孩子需要知道你是真實的、可信賴的。第三個法寶:對靈魂負責,敏銳你的感受。靈魂就是你獨特的個性,作為成人,要對自己的感受、感覺負責。應該學會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和狀態,感知自己的職責所在。當然有時候我們會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喪失了對靈魂負責,這也沒什麼,畢竟這是真實的生活,但過一會後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最為糟糕的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吵架,我們應該盡量迴避,如果實在控制不了,那在第二天早餐時,就應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依然相愛,不然孩子會帶著內心的創傷到學校。(不知為什麼,在孩子面前,我總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因為在我看來,孩子的哭鬧沒什麼大不了的,七七哭的時候,我總是平靜的,哭一會,我問她,媽媽抱可以嗎,她拒絕我就再等待,直到她張開雙手要我抱時,我就知道這場哭鬧結束了。可七七的爸爸卻對七七的哭特別敏感,他總是想馬上制止住,特別是不明原因的哭鬧,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追問七七原因,好像找到原因就可解決似的,如果七七不停的哭,他就會暴怒,會發狂:「我真想打死你!」這個時候,如果我不是表現出積極找原因的話,他就會對我冒火,而我必然針鋒相對,在我倆的爭吵聲中,七七就安靜了,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我無法控制自己在面對丈夫的指責面前保持平靜。很多時候我都覺得男人是自私的,孩子乖時愛得不得了,當孩子妨礙他們睡覺或者休息時,他們就可能大發雷霆,這不光是我老公如此,我的朋友中也有不少類似的爸爸。究其原因,我想深層次的還是上海那位媽媽說的「合同」吧,他們認為教育主要是母親的責任,孩子出類拔萃是遺傳基因,孩子有問題就要質問媽媽是怎麼管的,所以會有孩子在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反過來安慰媽媽,因為最沒辦法給爸爸交待的是媽媽而不是孩子。寫到這,突然眼睛裡湧出了淚水,其實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委屈,雖然我和我老公感情很好,我也常常誇獎他是個好爸爸,比起我知道的很多的父親都要做得好,但在他的潛意識裡,還是認為無論社會怎麼變化,撫養孩子、操持家務都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女性份內的事。有一篇文章這樣認為:在婚姻中,對男人的關鍵詞是敬重,對女人的關鍵詞是寵愛,我覺得實際上敬重與寵愛是相輔相承的,敬重男人,才能讓他「長大」,而男人需要寵愛,也是男人的本性所在,我們當媽媽的一定會對這有深刻體會,感覺有時老公也是自己的一個孩子;當然,也不用置疑,女人是用來愛的,可女人也需要尊重,姑且不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自己一份獨立的工作,而且在家庭生活中,女人是整個家庭聯結的紐帶,扮演著各種角色,是賢惠的妻子、慈祥的母親、孝順的女兒,懂事的兒媳,讓家的氣氛充溢著愛和歡笑,這些都需要女人付出多少的努力啊,作為丈夫的,不要看不見,你們應該為妻子的付出懷著深深的感激和尊重。我觀察,同年齡階段的女性,總是未婚的比已婚的顯年輕,而未生孩子的比當媽媽的顯年輕,在事業上也是如此,我未婚的女朋友不少都事業有成,因為她們有時間,有精力,也有動力去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喜歡做的事情,在她們面前我常常有些自卑,我也夢想自己也能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可是,,,,唉,寫到這裡,我似乎是有點太過激動了,我在潛意識中是有受害意識的,我早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我總是盡量地控制和淡化它: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要對你自己的選擇負責。但它還是時不時地冒出來,困擾著我,所以我最容不得老公看不起我的工作了,最容不得老公指責我了,一旦觸及,我就是那隻凶暴的母老虎!雖然這樣,但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活,而把一心投入的孩子身上,對孩子我沒有什麼具體的希望和目標,只模糊的覺得七七的生命力應該是張揚的!我也會為我自己的生活而拚搏的,讓夢想照進現實,我的人生姿態將會深刻地影響並帶動著我的孩子。)成人應該對自己進行觀察和反省,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反應對別人的影響,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輻射到周圍的人,特別對視我們為神的孩子,我們的心靈反應更為深刻地影響著他們,影響幅度在孩子進入高中階段後才逐漸減弱。甚至在高中的班級里,我們也會發現低垂著頭沮喪的孩子,「媽媽不愛我了,今天早上她對我大喊大叫!」成人應保持自律,要注意自己的自我可能和別人的自我發生的衝突。對自己有所約束並尊重每個個體。每個人都可以保持個性的獨立,但不可以去控制別人的想法。對孩子嚴厲,但每天都要帶著笑多次告訴他:我愛你,即使有時他的行為讓你恨得咬牙切齒,你也要保持冷靜,微笑著告訴他:我愛你,但現在請你到你的房間里去反思你自己的行為。在座的年輕的父母們會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孩子們都會進入青春期,幼兒時清晰的界限會讓你在孩子的青春期這個階段更容易度過一些,雖然孩子的青春期總是讓成人覺得不容易對付。在我的孩子陸續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獨自撫養著3個孩子,我每天早晨都在冰箱上貼上表格,表格上面寫著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一天要做的工作,如果完成,就貼上,他們都喜歡聽我講故事,沒做完當天的事就不能聽故事,這個時候我是時間的組織者,什麼時候該誰學習樂器,什麼時候該誰戶外活動,什麼時候該誰做家庭作業,我必須安排妥當。我總是將自己作為榜樣,身為老師,我每天也有自己的作業和任務,在晚上,我們4人總是圍坐在桌邊做作業、閱讀,孩子們熱愛學習的習慣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的。在孩子0-7歲時,我們是榜樣,父母的每一個行動都要值得孩子模仿,做一個善的、有道德品性的人,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是善的。在孩子7-14歲時,讓他感受到「愛的權威」,父母引領著孩子逐漸步入這世界,擴大眼界,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也熱愛這個美麗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時代。作為美國人,在電視新聞中了解到世界的真相,世界充滿著艱難和困苦,我們將這一切放在心裡並自律,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這世界善和美的一面。父母善於發現並欣賞到美,因此而產生的美好感情才會傳遞給孩子。亂糟糟的池塘可以忽略,但那3隻悠閑的白鷺卻帶給我們詩情。不管世道如何艱難,鮮花始終在綻放,在人生的姿態上,我們要隨時提醒自己也要像花般絢爛。溫總理在他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用的中國古詩,圖景似的為我們描繪了世界的美,這一切,怎不令我們怦然心動?!在孩子14-21歲時,逐步讓孩子了解這個世界的真實與真相,這個時候孩子的認識和活動能力都在擴大,父母能力已有限,我們就應讓孩子的身邊充滿著各行各業的專家,讓他們成為孩子的長輩、導師。華德福學校的老師有不少是專家,我們有生物學家、數學家、藝術家等等,這些老師是我們難得的資源。這個時候,你自己要非常的真實,但孩子會在你面前不停地撒謊,這是他成長的過程,我們要用真實的態度去面對和等待。我想強調的是:如何做,如何對待,都取決於孩子的年齡。「9.11」那天,舉國震驚,由於舊金山與紐約時差的關係,孩子們剛剛到校,老師是恐懼的,憂慮懼怕我們美麗的舊金山大橋也會被毀滅,可我們選擇了鎮定。幼兒園的老師將孩子聚到一起,告訴孩子:世界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有壞的矮人會搗亂,但爸爸媽媽愛你們,會保護你們,你們是安全的。小學部召開晨會,老師告訴孩子:從前有一些不快樂的人,看到別人很快樂,他們就很難受!……我們創造了以世貿大廈為背景的故事,並穿越它,讓孩子內心感到是安全的。我們讓高中生和我們一起打開電視,讓他們和我們一起觀看電視新聞,歷史老師沉痛地告訴大家,我們進入了戰爭,雖然我們不喜歡戰爭。然後我們關掉電視,一起討論,隨後我們進行了每日的晨頌,為死難者祈禱,再次打開電視,看相關的連續報道。那些日子,對每一個人都是艱難的。對於0-7歲的孩子如果直接讓他們去觀看,他們會做一個星期的噩夢!對於7-14歲的孩子需要由有愛心的老師或成人用講故事的方式進入,盡量避免他們內心受到衝擊。對於14-21歲的孩子則需要與成人的直接交流和引導,讓他們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知有朋友看過《幼兒園》這部紀錄片嗎?它紀錄了孩子們坐在電視機前觀看「9.11」發生場面的畫面,孩子們張著嘴,茫然地看著「雙子座」的垮塌,災難的場面就這樣的進入了孩子。看了這部紀錄片,我就決心保護我的七七,我認識到在傳統的幼兒園裡,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對孩子都沒有保護的意識,成人世界就這麼不保留地滲入到孩子們的世界中去,孩子們比誰的爸爸有權、有錢,孩子們熟悉大人的遊戲,懂得成人的遊戲規則,知道「紅包」,知道「勢力」。我在想,其實更多的責任在家長,而不是幼兒園,有一次我老公在銀杏吃飯,碰到朋友在宴請嬰兒園的老師、校長,朋友的孩子可能5歲了,也端著杯子敬老師,這實際上是不正常的,它給孩子透露的信息是什麼?!我願意七七過得天真一點、爛漫一點,所以選擇了華德福,實際上是選擇了這裡的老師,這裡的家長,我希望在這功利的社會裡,孩子心中盛開的是純潔之花。)我想傳達的觀念是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電視、電腦沒有做任何的壞事,只是需要在適當的時間才能做我們的朋友。在丹尼3歲時,有一次深夜醒來,發現我們正在觀看電視,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電視上的圖像,然後他就去睡了,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但第二天我發現他用螺絲刀在使勁的拽電視,原來,他想將電視裡面的人放出來!這就是孩子,他沒辦法分清電視中圖像與現實中真人的區別!讓我們再次一起重溫華德福的理念:1、讓我們帶著崇敬接受孩子,尊重世界的成事萬物,當那隻貓溜進我們的教室,我們是將它輕輕抱走,而不是用腳去踢它!因為我們對它也懷著愛和崇敬!2、對在學校階段的孩子,我們要帶著愛去教育他們,一路呵護。3、讓孩子成為自由的人,在高中階段要逐漸放手,讓孩子擁有旺盛而頑強的生命力。(學校網站的題詞:「懷著崇敬接納孩子,帶著愛教育他們,護送他們邁上自由之旅」)第二個法寶: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交流,不意味著不講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所有的童話,都是生活的隱喻,蘊涵著生活的真理。如果媽媽說:吃了這個葯,就帶你上公園。孩子喝下藥,卻沒有被帶到公園,這就是謊言。作為父母,你必須言行一致,決不要對孩子承諾你實現不了的事情。因為孩子對你是完全信任的,如果你對他承諾了什麼事情而又沒有做到,孩子就會感到不安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孩子需要知道你是真實的、可信賴的。第三個法寶:對靈魂負責,敏銳你的感受。靈魂就是你獨特的個性,作為成人,要對自己的感受、感覺負責。應該學會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和狀態,感知自己的職責所在。當然有時候我們會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喪失了對靈魂負責,這也沒什麼,畢竟這是真實的生活,但過一會後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最為糟糕的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吵架,我們應該盡量迴避,如果實在控制不了,那在第二天早餐時,就應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依然相愛,不然孩子會帶著內心的創傷到學校。(學校網站的題詞:「懷著崇敬接納孩子,帶著愛教育他們,護送他們邁上自由之旅」)我很會說「不」,即使是不同性格的人,我們都可以將「不」說出來,可以溫和地說、誇張地說、幽默地說、可以配合肢體語言邊逃跑邊咯咯大笑著說,總之你可以總是帶著喜悅,自由地說「不」。孩子會不斷地央求你,你不斷的說「不」,長遠來說他會更尊重你,因為他控制不了你。(家長該如何對孩子說「不」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當孩子提出某種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與其遷就,毋寧說「不行」對他(她)更具有影響力。如今周末無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長外出,本想把他們放到爺爺奶奶老人家中,當孩子們稍不滿意時,他們便讓步說:「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裡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但久而久之,便會有被遺棄的感覺。隨便對孩子說「可以」,是冷漠與放縱,而酌情說「不行」,才是真正的關心與愛護,父母表現出的堅定絕不容商量,儘管有時會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鬧,甚至叫著說:「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時,也意識到父母的尊嚴和權威。孩子需要有一個對立面,才能分出美與丑。如果讓他們漫無目標地揮動小拳頭,他們會因沒有信息的反饋而永遠也分不清是與非。如今讓家長們說出「不行」兩字,又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其難處在於父母過於寵愛自己的寶貝或根本沒有時間。而教育專家則堅決主張家長說「不行」,必要時「還要適當懲罰」孩子。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回歸舊傳統,對孩子實施隨意斥責、打罵的專制式管理。現代社會的「不行」,應該是大人與小孩子之間所達成的共識,是他們心與心的交融。對此,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切忌對孩子施以訛詐。許多家長習慣說「吃不完飯不許看動畫片!」這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很壞,因為他們會效仿家長,動不動就講條件。二、讓孩子做某件事時,要講明道理,是為了孩子好,而不是說些「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的」之類的話。孩子如果僅僅知道要討父母的歡心,可能會撒謊或干出其他的蠢事。三、絕對不能對孩子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你不聽我的話,好,我也就不滿足你的要求!」家長會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嚴並誘發孩子的報復心理。四、父母一方說「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反駁,否則孩子容易養成在雙方之間投機取巧的不良習慣。五、說「不行」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讓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六、可以與孩子「談判」,但家長必須掌握主動權,而且要當機立斷,不能無休止地討價還價。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時間的安排上。七、要在融洽的氣氛中,從積極的角度給孩子立規矩。擠時間與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說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於樂的機會。八、令行禁止。說「不」後,家長對孩子的妥協,意味著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說,還會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習氣。言而無信,是人生之大忌。一次「不行」或適當的懲罰最初可能會引發一場暴風驟雨,但處理得當,雨過天晴之後,孩子與你的關係和感情將無疑會有一定程度的升華,這也正是說「不行」的意義所在。學會對孩子說不現在的父母大多認可孩子是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服從、聽話已不再是最主要的兒童教育目標。有些媽媽說,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釋得很清楚,為什麼有些事情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須做。但孩子還是不肯放棄他的想法,最後常常陷入無休止的「討價還價」中,有時為了一些小事就會纏磨很久,比如每天要不要刷兩次牙。向孩子解釋原因、顧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簡單地命令孩子好,但好言相勸也不能沒完沒了,孩子會利用這樣的場合進行長時間的討價還價。如果你首先表現出猶豫,孩子就會「乘勝追擊」,最後往往使你定出的規則順著孩子的心意轉換。看透孩子「討價還價」的心理活動其實一開始,「交換條件」都是父母主動提出來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彈琴,周末我就帶你去坐過山車。」「考到100分,就給你買滑板。」由此養成孩子在聽話順從前,會先想想究竟自己能得到什麼好處:為什麼大人能熬夜看電視而小孩子不能?為什麼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須上興趣班?這不公平!公平的辦法是我能得到一點補償,比如每星期吃兩次肯德基。為什麼總是大人來發布命令?為什麼他們總要來打斷我們的遊戲,要我們干這干那?我要講條件,多少可以換回點自由。一旦孩子習慣於「討價還價」?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被動狀態」孩子會計較任何事情的「即時效益」,看不到好處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會出於強烈的興趣去學習新東西,也不會有探索精神,更不會有責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會喪失所有的主動權,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談妥條件就不做」。當「談判」成了習慣,每一次「談判」成功後,孩子就在準備下一次的「交易」了。?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爭議上雙方進行拉鋸式的談判,孩子從父母口中擠牙膏般擠出點「利益」,浪費了雙方的時間,使孩子專心思考及行動的時間變得很少。?父母的權威受到挑戰和磨損最終,你會發現作為父母,你對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卻還未對晚上睡前洗澡達成協議。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會引髮長時間的和談,你還有權威嗎??疲憊造成父母情緒失控,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當父母的耐心用盡之後,孩子倔犟的討價還價行為會令父母情緒失控,這個時候,民主的父母就成了暴怒的父母。這種從一個極端迅速擺到另一個極端的變化,常常令孩子傷心不已,不知所措。學會對孩子說「不」?不要與孩子討價還價。許多父母習慣說「吃不完飯就不許看動畫片」,這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很壞,因為孩子會效仿父母動不動就講條件。也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的」之類的話,孩子為討父母的歡心可能會撒謊或干出其它的蠢事。?不能對孩子施以報復。有些父母常說「你不聽我的話,我也不滿足你的要求」,父母會因此而失去尊嚴,並誘發孩子產生報復心理。?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當父母一方拒絕孩子的要求有不合理的地方時,另一方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反駁,否則容易養成孩子在父母雙方之間投機取巧的不良習慣。?向孩子講明拒絕的理由。父母對孩子說「不行」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某些生活小事可與孩子共同商討。比如,孩子日常生活作息時間的安排可徵求孩子的意見,但父母必須掌握主動權,不能與孩子無休止地討價還價。?令行禁止。如果說「不」後父母又對孩子作出妥協或讓步,這不僅會失去父母的威信,還會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習氣。中止或暫停「討價還價」的方法?設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線在家庭內部發揚「民主」之前,父母應該跟孩子有一個約定:任何「講條件」的行為都不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父母有「最終解釋權」。設立「最終解釋權」,就是為爭論設一個底線,以保父母的權威不受磨損。?限制物質鼓勵,倡導精神鼓勵其實,孩子想通過討價還價獲得的「好處」,基本上都與物質有關。一個家庭,如果養成了以物質條件來換取孩子「行動」的習慣,不讓孩子纏攪也難。要多倡導精神鼓勵,如擁抱、撫摸、口頭誇獎等等,擁抱本身會換來孩子的妥協,這種妥協與物質換來的妥協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為擁抱傳達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責任做得好。?讓孩子接受討價還價的後果討價還價往往帶來時間上的延誤,如果因此影響了孩子的娛樂和休息,或者因遲到遭到老師的批評,那麼,別心軟,讓孩子承受後果。媽媽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媽媽,星期天能帶我去動物園嗎?小朋友說前兩天從非洲帶來了幾頭大象,他的爸爸媽媽已經帶他看了,我也想看。」「不行,媽媽現在忙著呢。」「媽媽,給我念個故事行嗎?我想聽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不行,媽媽現在忙著呢。」「媽媽,我的作業都做完了,陪我下盤棋好嗎?」「不行,媽媽現在忙著呢。」「媽媽,老師說我們應該多參觀博物館,增長歷史知識和科技知識,您帶我去參觀吧?」「不行,媽媽現在忙著呢。」仔細地想想,你拒絕孩子多少次?是不是你每次都很忙,都有事情,還是你自己很懶惰,以至於從未考慮過孩子的渴望。有一個朋友和我聊天的時候說:「記得我上五六年級的時候,家裡沒有什麼好玩的,最高級的遊戲就是打撲克,玩『爭上游』,我和姐姐做完作業後,非常渴望媽媽或爸爸能陪我們玩兩把,爸爸有時還可以,但媽媽很少滿足我們的要求。有一天,期中考試剛結束,我和姐姐都鬆了一口氣,吃完飯後,特別想玩撲克,可等我向媽媽提出請求後,她不僅沒有答應,反而把我和姐姐狠狠地訓了一頓,說我們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整天就知道玩牌,浪費了大好時光,然後又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經典名句來證明她的理論。最後媽媽訓話的時間能打十盤撲克還有富餘,聽媽媽數落完之後,我在心裡暗暗發誓,從此再不求她陪我玩,等我將來有了孩子,一定從小就陪他玩,讓他的童年快樂。現在想起來,也挺可笑,但當時給我的打擊不亞於一次嚴酷的鞭撻,因為她打擊了我的自尊。我從小就是個要強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也許媽媽訓斥我們是為了找到不陪我們玩的理由,但她這種做法至今我也無法理解。現在我的孩子已經6歲多,我經常給他講故事,陪他下棋,帶他到動物園、博物館。往往在大人眼裡沒有什麼意思的事,在孩子的眼裡非常有意思,也許將來的創造和發明就來自小時候感興趣的事情中,不知道家長們是否認識到這一點。」琢磨朋友的話,我深深地體味出,孩子對我的批評是很有道理的,她說:「中國人可以說『不』,但媽媽沒有權利說『不』!」好傢夥,蠻有火藥味兒。再聽聽孩子們在電話中議論媽媽時的語言和情緒,不能不讓我覺醒。現在家庭大都只有一個孩子,放學後除了寫作業還是寫作業,即使有餘暇也在孤獨中度過,這是孩子的悲哀。我想做媽媽的應該走進孩子的心裡,傾聽孩子的渴望,即便我們確實有理由說「不」,也要好好地向孩子解釋,給孩子一個能接受的說法,讓孩子體會到你的真誠和愛心,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怎樣對孩子說「不」你對孩子說過「不」嗎?你知道怎樣對孩子說「不」嗎?有許多父母由於非常喜愛自己的孩子,從來不會也不忍心對他們的請求說一聲「不」。但是,不懂得拒絕孩子的家長未必會更令孩子喜歡。還有一些父母不懂得拒絕孩子的技巧,他們生硬、冰冷的話語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說「不」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一、理解拒絕的重要性現在的家庭中一船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們對這個獨苗苗往往愛護有加,生伯餓著了,涼著了。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對於孩子的各種要求,更是干依百順,從來不會拒絕。孩於們在家裡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其實,這樣的培養方式是很不可取的。一方面,這樣很容易使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他們沒有經受過拒絕和失望,挫折承受力非常低。另一方面,在各種要求一再輕易地獲得了滿足之後,孩子會逐漸提出來越來越高的要求,他們的「胃口」會越來越大,需要會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家長再也不能滿足他們。適當地拒絕孩子,只要注意恰當的方法和技巧,將是大有稗益的。拒絕孩子後,不但不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怨恨,反而會讓父母在他們心中樹立很高的威信,同時也使他們懂得很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二、櫃絕了孩子之後要簡單做出解釋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比家長想像的要懂事得多。同時,孩子也是很有自尊心的。拒絕孩子後向他們作出解釋,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同時也在家庭中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氣氛。這樣,孩子不但很容易接受拒絕,也學會了理解和支持父母。在向孩子進行解釋時要注意三點:一是通俗易懂。有的父母把向孩子解釋原因當作是一種說教。一句通俗的話就能說明的問題,偏偏要大肆地講一通生硬的道理,定要逼得孩子乖乖點頭才肯罷休。這種說教式的解釋是令孩子討厭的。二是簡單明了。對孩子做解釋,簡簡單單的幾句就夠了。有的家長一對孩子說起話來就婆婆媽媽、沒完沒了,這樣特別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三是就事論事。有的家長在解釋理由時,很容易產生極其豐富的聯想。明明在說這件事,一下就扯到了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來是要解釋周末不帶孩子去公園玩耍的理由,結果卻變成了批評孩子上次數學沒有考好。這樣的解釋顯然是偏離主題的,是不能讓孩子信服的,它的最大害處是,久而久之,孩子會拒絕聽父母的任何解釋。三、一旦說不,就要堅持下去拒絕孩子之後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千萬不能出爾反爾,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大人說話不算數,家長以後也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有的家長在拒絕了孩子之後,可能會覺得於心不忍,就乾脆又滿足了他們。有的家長可能拒絕後又後悔了,就收回了自己說過的話。不論原因如何,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出爾反爾的行為……即使孩子哭了,也仍然要堅持原來的決定。如果拒絕孩子後又發現有不妥之處,可以在以後來彌補。但不要當場反悔。特別是不要因為孩子的撒嬌、哭泣就改變決定,因為這樣的做法其實間接強化了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他們以後就會「學會」用撒嬌、哭泣來獲取他們想要的東西。四、父母的任務是讓孩子明白什麼值得擁有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擁有在拒絕了孩子之後,父母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要做,這就是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以及怎樣去擁有它們。比如,當孩子想買一個新書包時,你拒絕了。這時,可以向孩子解釋,他的書包本來就很新,完全不必要重新再買一個。用同樣的價錢買一本新書,或是買一個新玩具都比買書包有意義。同時,父母們也不要無償地答應孩子的各種請求。從小就要讓孩子懂得要獲得任何東西,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父母在答應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讓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滿足他們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滿足他們。比如,孩子提出要買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們洗一次碗或者掃一次地。想要得到的東西越貴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這樣,一方面對父母而言,在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而言,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東西,他們肯定也會更加珍惜。父母如何對孩子說不可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們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他們展示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界限可以給孩子們以分寸感和安全感。你要對孩子說:「在限度內你是受保護的,限度裡面才是你熟悉的家。」但是我們該怎樣告訴孩子,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呢?父母對給孩子確定界限是沒有什麼異議的,但是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規定界限卻是一個難題。我們在這裡通常混淆了兩個非常不同的過程。確定界限一方面我們要建立規矩、禁令、法則,甚至是特例,它們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是可行的,什麼是不可行的。確認界限確認界限就是讓孩子們能夠遵守界限,不去挑釁已經劃定的界限。可惜的是,很多父母並不懂得區分「確定界限」和「確認界限」,把這兩個當成了一回事。以為規矩無非就得牢牢記住,錯了就要挨罰。在德國南部一些地區,直到十八世紀還有這樣的傳統:農民會把將來土地的繼承者帶到界碑處,在那兒他會解釋清楚,從這個邊界,開始就是鄰居的土地,並且他得給兒子一記清脆的耳光:「這樣你就可以記住了!!」今天依然有很多父母在確定界限的時候,只想到用一種方法來解決。如果孩子做了什麼不合適的事兒,他會立刻想到用懲罰或警戒來教訓孩子,而沒有想到,孩子是否已經理解了:規矩到底是什麼?教會遊戲規則是一碼事,違規了採取措施則是另一碼事。我們首先講一下人們如何確定規矩,並且讓孩子理解它們。在與嬰兒相處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當嬰兒理解規則時,他會有多麼大的樂趣。比如說,當人們藏在一個坐墊後面,學著鳥叫,那麼孩子就會很快理解,這個小遊戲是在做什麼:他也會模仿著藏起來,或者是一邊咿咿呀呀地學著喊,一邊找到你。每一天嬰兒都可以了解到一些新的觀念,並且會很有成就感。這樣他就可以更加了解規則,了解生活是如何依照法則和規律組織起來的:當媽媽解開上衣扣的時候,就會有好喝的東西。孩子們很快就會理解這一點,只要媽媽解開第一個紐扣,他就開始吧嗒嘴了。當屋裡的窗帘被拉上時,就表示寶寶要睡覺了,寶寶這時會預防性地哭鬧一下,因為父母通常會在他們睡覺前表達格外的呵護。等孩子們可以在屋子裡來回跑了,事情一下子就變了。這時我們忽略了,當孩子們理解了遊戲規則,並且因為遵守規則而得到表揚時,會有多高興。有的父母沒有充分利用孩子學習的樂趣,藉此讓他們了解生活中的限制,而是直接用警告和懲罰的方式。通常我們對孩子說:「你不可以做這個,你不可以做那個。」但是這樣的解釋只要沒有警告配合,就等於白說。只有我們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有成就感時,我們才可以達到目的,讓孩子們接受規則。比如,一個1歲半的小孩兒想要從桌子上夠一個裝著果汁的玻璃杯,但是無論他怎麼伸長胳膊都夠不到它。他很有可能不小心把杯子打翻,這時你會怎麼做呢?1、把孩子從桌旁拽開,並且打小手一下。2、把孩子從桌子旁拽開,並給他一個玩具來分散注意力。3、把玻璃杯放到桌子中央,這樣就不存在玻璃杯被弄碎的危險。4、把杯子遞給孩子,並且讓孩子喝玻璃杯中的飲料。5、把玻璃杯挪到桌邊,這樣孩子自己可以輕鬆地拿到杯子。我贊同第五個方案,因為: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向他講清楚一個規矩:不可以爬桌子。通過這種平和的雙贏的方式,我告訴孩子這個遊戲規則。我也可以用語言強調:「不要往桌子上爬!」另外,我給他提供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孩子因此會有成就感,性格也會向隨和發展。我可以藉此表揚一下他:「你能自己夠到杯子了!」第5個方法可以使雙方都心平氣和,而其它提到的幾種做法都會或多或少地導致挫折感,有挫折感的孩子是非常難纏的。我們沒有必要對每一個規則、每一個準與不準,都那麼興師動眾。很多事情都應當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這樣才會減少孩子的逆反和不合作。當然我們要不斷重複強調這些規則,哪怕是最細微的老調常彈,因為對孩子來說,這些規則並不是習以為常的:「嚼東西的時候把嘴閉上!」「在我們家裡誰也不許打人,誰也不許故意讓別人疼!」「如果我們從別人那兒得到什麼,要說請和謝謝!」「麵條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像玩泥鰍一樣玩兒的。」「彩筆只可以在紙上畫,不可以畫到門上或牆上!」對於與安全有關的事物,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來強調,比如說插座、縫衣針、人行道的邊緣和盛有不明液體的瓶子。我再強調一遍,因為這至關重要:請你永遠不要忘記,當孩子能夠理解遊戲規則、理解規律時,他會感到快樂,哪怕是限制他的規則。所以我們要把營造積極的氣氛作為前提,來教會孩子界限和規矩。並且我們也需要誇獎作為手段,使孩子們在遵守這些界限時更配合。如果我們能堅持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那麼孩子即便在我們壓力很大而情緒不好的時候,也會有更強的承受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們不願意配合的話,我們該怎麼辦呢?比如一個1歲半的小孩兒因為大人不讓他爬桌子而哭鬧,怎麼辦?這裡有幾個簡單的原則:千萬不要讓孩子認為,他可以通過哭鬧和任性得到許可和讓步。你要平靜地對待他的哭鬧,因為平靜會讓孩子覺得無聊,從而有可能放棄他的任性。無論如何要在潛意識中記住這一點,孩子們會把大人的注意力看得非常重要,哪怕是呵斥和發怒,都會讓他們有受關注的喜悅。打罵毫無意義。但是有時又不得不採取身體的強制:孩子如果想在大街上亂跑,我們就必須使勁兒地抓住他的胳膊,孩子要是想爬到窗台上,我們必須把他抱下來,或者把他領到另外一個房間。孩子如果不聽取任何勸告爬桌子的話,我們必須把他拽下來。只會爬但還不會走的小孩兒有時跟大人作對,但他們的情況有些不同,因為大人的任何解釋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等於白廢。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守候在靜處,直到孩子放棄自己的歷險。以上所有提到的辦法都要持之以恆。不就是不,特例也必須僅僅是特例。)(之所以摘錄這麼多,有關說「不」的文章,是因為我的心裡充滿了矛盾,我一直再找一篇文章,大意就是當我們拒絕孩子時,不要直接說「不」,每一 次說「不」都是對孩子生命力的損耗,那麼我們又如何理解Margrete的「不」呢?不知道我這樣理解對不對,歡迎大家討論:Margrete是通過說「不」來確定孩子們的界限,同時還要帶著愛去「傾聽」孩子們的感受,我覺得說「不」很容易,但在我們吐出這個字時,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一想,是否真的必須拒絕,孩子的理由是什麼,父母在樹立自己的權威時,所制定的規則是否是公平的,是否是可以推己及人的,父母對孩子的體諒之心所流露出來的愛,也會得到孩子的尊重的,反之,光說我愛你,但我就是「不」,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讓孩子體會到的則是虛偽的愛。之所以要說這些,是因為我嫂嫂是一個很會拒絕孩子的媽媽,她的兒子獨立能力很強,也很乖,但我感覺他內在卻是不快樂的,也很自卑,和別的孩子相比,他感受到的愛太少了,我想凡事不能走極端,有時候嬌縱一下孩子,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規則的遵循依賴於孩子內心的信賴,「傾聽」孩子,然後再說「不」吧。)對青少年,當他出門時,成人必須知道他去哪裡,和誰在一起,什麼時間回家,同學家裡的電話是多少,要先打電話問問是否同學的父母在家,因為空房子對青少年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地方。我兒子出門之前都會將寫上這些情況的便條交給我才准放行,在開始的時候,他很不情願,想忽悠過去,可他姐姐讓他別有任何幻想,改變不了我的,所以最後他放棄了,請假制度成為我們家的傳統。有些孩子對媽媽的態度很糟糕,這時要抓住他的小手,告訴他:這隻手應該做更好的事。作為爸爸,當看到孩子打媽媽時,爸爸要嚴肅地說:「不能打漂亮媽媽,這是你的好媽媽,你在做什麼?!」讓孩子知道爸爸愛媽媽,尊重媽媽。對待孩子父母都應有共同的標準提問:一、中國離婚率在上升,怎麼將離婚對孩子的破壞降到最低。毫無疑問,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對孩子來說是痛苦的經歷。我想首先應照顧好自己,不抱怨,哪怕恨透了對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來,為孩子做想,孩子不是我們的垃圾桶,我們不能把怨恨拋給孩子。離婚之後,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支持,較多的是單親媽媽撫養孩子,可以尋求其它單親媽媽的支持,想辦法請別人幫助帶一會孩子,因為帶孩子是很累的,媽媽也需要休息。對方每次來看孩子,一定要要求他保證在約定的時間接送孩子,來接的時候遲到、送的時候也延遲,這些都是不允許的,當然在這方面的爭論,你們應另約一個時間再爭鬥,而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我不贊同3天住這邊,3天住那邊,孩子發瘋的。如果是單親媽媽帶著男孩,就需要給孩子另找男孩榜樣。我給丹尼找的是童子軍輔導員,讓輔導員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帶他去玩的遊戲。美國有這樣的民間組織,大學男生組成協會,幫助單親媽媽的小孩體驗爸爸的感覺,也有老太太、老爺爺自願組織協會,讓沒有祖父母體驗的孩子感受祖父母的愛。小孩子一般不會將真實的感受說出來,擔心背叛了另一方。華德福學校對這種孩子的成長有利,因為1-8年級和老師、同學的相處,這種親密的感情,會讓孩子有更多的信賴。我個人經歷很特別,我的前夫在結婚20年後,找了另一個非洲男人,我家裡的孩子需要特別的滋養,不一定總是尋求單親家庭的支持,與婚姻完好的家庭相交也非常重要。離婚對孩子是雙重打擊,一是孩子很生氣,二是一些完好家庭的排斥和歧視,比如不讓孩子和離異家庭的孩子一起玩。每周五邀請同樣狀況的家庭進行家庭聚會,讓孩子們自己玩,成人也得到了交流。美國有一半家庭處於離婚狀態,這種經歷很痛苦,但孩子們會更堅強。我對我的孩子們說:「你們依然要愛你們的父親,即使他那樣也愛他,你們會更堅強,而且那位非洲男士也許比你爸爸更像一位父親,和他一起,更有利於文化的交融。」現在說出這些,好像是在開玩笑,但一開始知道真的很痛苦,也無法接受,自我要做很多的功課,才能從反對到接納,在這過程中,自我得到了成長。2、孩子受到電視影響過多,或者在養育過程中受到過多的保護,即媽媽給予了那種「窒息的愛」,對於這種孩子,幼兒園如何幫助他們?現在的中國家庭大部分都只有一個孩子,他們很難感受到與別的孩子吵架、打架的樂趣,有2個以上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孩子之間的爭鬥是家常便飯,這也是一種家庭樂趣。只有一個孩子的家長常常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不願意讓他們去冒險,我認為孩子至少摔斷1次手比沒摔過好,就像小鳥學習飛翔,鳥媽媽總是不厭其煩的,一遍遍教導小鳥們展翅飛翔,膽小的鳥寶寶縮著身子發抖,發狠的鳥媽媽直用身體推擠他們,鳥媽媽知道,要逼迫小鳥學會生存,這是愛,不是狠心!我們現在有很多父母只知道要給孩子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發展前途,可是沒有想到這樣做不僅不是愛孩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坑了孩子。在溫室中生活的孩子,他們不能適應殘酷的社會,受到了挫折他們無法重新站起來。我們應該向母鳥學習,讓孩子能夠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有遇挫與堅強的毅力,應該讓孩子經歷一些困難和磨難,讓孩子自己找出戰勝困難和磨難的辦法,這才是真正的愛。丹尼是能量過份的孩子,3歲時在兒童樂園裡就去攀爬給12歲左右小朋友玩的攀岩,我很恐懼,但我只能將恐懼拋開,顫慄著埋頭看我的書,等待丹尼爬到頂上,用驕傲的聲音大叫:「媽媽,看我!」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他們會很高興,7、8歲的孩子會驕傲地向你展示他的傷疤,讓他們更真實地進入生活,也不是就說讓孩子成為脫韁的野馬,我們要找到平衡。戶外的瘋跑,總是讓孩子很興奮,孩子與父母一起從山坡上滾下來,這是很好的鍛煉,對身體、大腦都有幫助,這就是生活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對成長有利。要強壯的孩子還是虛弱的孩子,父母可以做出選擇,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自律,讓孩子成為孩子,成人不能變成孩子的拐杖。無論如何,與朋友一起組成大的家庭而不是局限於三口之家這樣的核心家庭,讓孩子們一起玩,作為家長互相照顧彼此的孩子。中國家長的挑戰,是學會與其它家庭一起,孩子之間打架沒關係,長大了見面時互相打一打,這是愛的表現,男孩子們需要這種表達方式,這是正常的生活。3、小孩子總是被動的坐在那,等待老師的召喚和安排,老師該如何做?就讓他坐在那裡,幾天後他也會覺得無聊的,又或者主動讓他做這事或做那事,當他投入其中的時候,你再離開。4、孩子會問你各種「為什麼」,該如何回答?當孩子問你「花兒為什麼是花色的」,你不需要給出科學答案,或是給他一個講座,你就說:「是的,它真的是紅的」。就這樣簡單,孩子卻會給你一個禮物。我曾經為此作為一個實驗,當我帶著女兒外出散步時,這天的天氣晴好,女兒突然問我:「媽媽,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按我慣常的習慣,我會講一大通科學理論,但這天我只是說:「哦,天空肯定是藍色的」。「我知道為什麼是藍色的。」「真的,為什麼?」「因為你的眼睛是藍色的」。我得到一個多麼有意思的禮物啊!我們應該知道孩子是如何進入這世界的,當孩子3歲時,關鍵是讓他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可以以創造故事的形式進入,孩子不需要了解超出他理解範圍的事實真相。5、如何幫助孩子睡覺?我是6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我有機會了解到更多孩子睡覺的秘密,我的爸爸總告訴我們,睡眠時間是一個神秘時間,總是要求我們儘早上床。孩子7歲之前,在每天7點半鐘的時候就應讓孩子上床睡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自己的生活,比如可以出去約會什麼的,我理解你們的吃驚,實在不行,8點怎樣?孩子會哭,會抗拒,這太困難了,那我們先放緩一點,慢慢來,如果孩子總是11點睡,那麼今天我們就10點睡,後天9點40,再後天9點半,慢慢地堅持,讓孩子養成習慣。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建立我們的家庭睡前儀式:現在是睡覺時間了,洗臉刷牙,換上睡衣,「我不想睡!」沒關係,媽媽非常高興地幫孩子脫鞋上床。然後爸爸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我的爸爸會講蛇的故事,他會蛇的語言,每天我們都特別期待,然後是唱歌或者朗誦頌詞,我至今都能記得爸爸每天在睡前為我們朗誦的頌詞:天使張開翅膀,整日整夜看護著你們,我深愛你們,整日整夜保護著你們,月亮掛在天上,星星整夜陪伴,整個世界已睏倦,讓我們整夜安眠,睡吧,孩子,讓我們整夜安眠。接著親吻我們的額頭,媽媽過來擁抱我們,他們一起關燈,走出我們的房間。做這些事情時,爸爸媽媽讓我們感覺到他們是全心全意,並深愛著我們的。要讓故事時間成為特別的時間,讓孩子期待睡前的故事時間。孩子7歲之前,我們要創作故事,可以講你小的時候的故事(他們總是非常感興趣),或者是童話故事,7歲以後,睡前可讓孩子聽你朗誦,10歲後就可給孩子讀有章節的長篇故事書,每天讀1章節。每天的晚8點鐘到次日晨8點,是家庭時間,關掉手機,將電話插頭也拔掉,不希望被打擾,我的朋友們也尊重我們的習慣,不會在這個時間段打擾我們。你和你的配偶應該保留單獨相處的時間,這樣有利於你們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如果你們之間缺少建立關係的私人時間,對整個家庭的建設是非常不利的。丈夫也需要被照顧!上海有一位媽媽說,有了孩子後,感覺兩人之間的婚姻就像一個合同,爸爸負責掙錢養家,媽媽負責帶孩子,爸爸對孩子的事不聞不問,這樣的家庭不是正常穩固的家庭,對孩子起到不良的示範,爸爸應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保持著與妻子、孩子親密的影響力。6、對於大孩子欺負小孩子該怎麼辦?大欺小,這是正常的,愛欺負別的孩子的小孩,他內在常常是感覺自己很糟糕,當他去招惹別的小孩並把他們弄哭時,他就會有一種快意。我們要學會用教育性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聽到自己的行為,不要去指責孩子。當1個7年級的孩子去欺負一個很小的孩子時,成人應該保護這個小的孩子,可以給愛欺負別人的孩子講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頭熊對其它的熊都很不客氣,但小熊很愛大熊,它不知道大熊為什麼對它總是兇巴巴的……。7、一個5歲半的小孩,總是把一些東西藏起來放在口袋裡,問他時他總說不知道,可往往在他口袋中找到,對於這種情況,做家長的該怎麼辦?當我發現時,我會笑著說:「你這個小狐狸精,你真的把它藏得這麼好!」將這件事當作一個很幽默的事講出來,要淡化孩子「偷」東西的概念,不要隨便給孩子扣「帽子」。然後, 以後的時間,我會給他講一個狐狸偷東西的故事,或者是其它與孩子生活相關的熟悉的小動物的故事,比如:1個小松鼠,很喜歡小松果,它將它找到的松果,藏在一個小土包裡面,可它想吃松果時去找它的小土包,卻發現小土包太多了,它也不知松果藏在那裡了,小松鼠只好餓肚子了。8、現在的孩子往往有太多的玩具,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非常好!現代社會物質太過豐盛,孩子們有太多的玩具,當我發現這一點時,我將他們所有的玩具都放進柜子里,然後一個一個拿出來玩,孩子不會因為太多而無從選擇。聖誕節的時候,我將他們的玩具包上禮品包裝,在那天讓他們打開:「啊哈,聖誕老人將我的小車送回來了!」孩子實際上不需要太多的玩具,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我們日常的生活用品,廚房的碗、筷、鍋等,他們都特別喜歡。太多的玩具對孩子不好,他的興趣不容易專註,而且玩具泛濫,對我們收拾房間也是一個災難。孩子10以後,可以讓他們自己選玩具,最好是作為完成某一件事後的獎勵。10、作為華德福的家長我們應該做些什麼?要作一個好的家長,這是對學校最大的支持。關掉電視,不要去給老師講你應該講些什麼,不要去試圖對老師的工作指手劃腳。美國華德福老師都是經過2年的全職培訓,你們應該信賴他們,教師教的是一群孩子,孩子互相之間也會教,孩子間的互動和老師教的一樣有用。每一個老師都不是完美的,就像沒有完美的父母,最重要的是他的態度,他愛孩子,他在學習,他在改進,孩子會從他的進步中學到比書本更為有用的東西。我的三個孩子在進入華德福學校後,分別遇到三位老師教他們的讀寫計算,一位老師用的是小棍子放在格子里,一位老師用的是松果,另一位老師用的是花生米,用花生米的不久就改為用小石頭了,因為孩子們總是邊放邊吃!這位老師是一位非常年輕的老師,他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他的工作最終非常出色。我們不能說有經驗的老師就完美無缺,最重要的是老師的愛心、持續的激情。作為父母,我們還要學會愛別人的孩子,甚至愛經常打你孩子的孩子,孩子之間的爭鬥並不總是壞事,它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他們之間出現問題,放手讓他們自己做出解決,家長的介入,會讓孩子感到緊張。孩子7、8歲時,會到家悶悶不樂地說:「我沒有朋友!」,家長打電話問老師,老師說孩子在學校玩得很不耐心呀。我們要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內在出現了分離,在逐漸離開童年的這個階段,孩子會有一種孤獨感,學會面對孤獨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家長可以常到學校來,巡視一番,哪的油漆掉了,需要補上,地板太涼了,是不是應加塊地毯,家長們可以相約一起來編織,我們還可以邊編織,邊說點八卦新聞,但千萬不能傳播老師的壞話。感覺老師不好時,可直接給老師提意見,如果實在沒有勇氣時,可以請別的老師傳話,人與人之間需要真誠的交流,如何你的批語能促使別人發現自己並進步,別人也會感激你的。再次強調,老師是不完美的,有可能犯錯誤,家長也是不完美的,也有可能犯錯誤,如果能意識到錯誤,並予以改正,對任何人,在任何時都是有意義的。孩子對公平的特別的感覺,也非常敏感,在發生不公平的事情的時候,幫助孩子面對它,而不是和孩子一起鑽牛角尖。家長要保證孩子按時作息,體諒老師,給老師足夠的時間休息,對學校的硬體設施予以支持和幫助,讓老師沒有後顧之憂。美國的媽媽總是輪流到學校為孩子們做午餐。11、幼兒園的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可不可以對孩子強迫飲食?家長要保證孩子到校時穿著足夠溫暖,不能逼孩子吃任何東西,除了葯。12、華德福學校有無學生守則,對於孩子們的粗口怎樣阻止?美國有一本書,不知道翻譯到中國沒有?《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一本好書,有不少實例,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讀一讀,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一些應付具體問題的辦法。「好像這不是好聽的語言」,「這麼說沒有創造力,我們可以試試更加藝術化的語言」,建議家長還是可以通過教育型故事來引導孩子,不要硬碰硬!華德福的自由理念讓家長擔心孩子沒有受到足夠的約束,但我們是有原則的,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自己基本的規則,我們希望讓孩子是自內在自發地意識到不應講髒話,而不是以外在的規定強制他們不講髒話,希望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辨認什麼是美的語言,什麼是惡的語言。一年級的時候,一個孩子打了另一個,老師讓打人的孩子休息一下,就像裁判給的紅牌,你出局了,不能再參與這項遊戲了,我們有規則,但不會懲罰孩子。讓孩子在內在中建立規則,家庭文化、學校文化對孩子的潛移默化非常重要。「哈,你怎麼這麼小年紀說出這麼不好聽的話?」或是「這麼可愛的孩子怎麼會說只這麼蠢的話。」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說:「你是一堆屎。」「哈,他不是屎,他你是多麼可愛的同學啊。」我們要儘力淡化孩子語言的傷害性,或者用諧音,或者用玩笑。一般孩子在9歲左右愛講髒話,因為在這個年紀,他的自我意識得到加強,他希望從群體中脫離出來,家長不要將它當作一件很重大的事,會過去的,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雖然僅僅是一天的培訓,讓我感到快樂與收穫卻是如此之多,我非常感謝華德福學校引領著我走上這條自我成長之路,也感謝學校給了我向這麼多個性色彩豐富的老師學習的機緣。徐添囑咐我,讓我整理筆記,我有些猶豫,畢竟作為一位媽媽,有太多的雜事纏身,整理筆記很累也很花費時間,但支持我在深夜2、3點鐘還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的力量,是我對華德福深深的感激和感受到的培訓的價值,我也是通過閱讀網友關於參加華德福培訓的貼子,而開始知道華德福教育的,我也希望藉助我的貼子,能吸引更多的爸爸媽媽開始關注華德福教育,和我一樣沐浴在華德福純凈的天空下。還有,我的筆記也奉獻給我每一次在培訓中結識的朋友,相遇是緣,珍惜我們的緣分,這也是我做出努力的緣由,希望沒能參加此次培訓的朋友能通過我的筆記些許感受到培訓的點滴,希望和我一起聆聽培訓的朋友通過重溫而釀發新的感悟。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一切盡在不言中。)
推薦閱讀:

德福考前兩星期,如何快速練好口語?
德福考滿分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德福聽力如何確保拿4?第三篇這樣的文章該如何下手?急求大神襄助!!!
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多積陰德福報大?願有緣之人可以看到此文 !
以後不打算出國,但是想把德語作為以後求職的優勢,考德福有意義嗎?

TAG:筆記 | 培訓 | 德福 | 華德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