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背後的故事(四)
曾參圖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原意】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故事】 小杖則受 大杖則走 孔子有個高徒,叫曾參。有一天,曾參幫助父親在瓜田鋤草,幹活時,一不留神將瓜秧鏟斷了。 他的父親曾點看到了這一幕,連忙喊:「唉,往哪裡鋤啊,小心瓜秧……」 話還沒說完,又一棵瓜秧被鏟斷了!曾點氣急了,一把奪過鋤頭,大聲責罵:「你瞎了嗎?看看你乾的好事!」 曾參這才猛然發覺,小聲說:「可我剛剛在想老師講的課……」 這一辯解,曾點的氣就更不打一處來了。他隨手抄過一根粗木棍,對著曾參就是一頓痛打:「這裡是學堂里還是莊稼地?別人是越學越聰明,你是越學越愚蠢。有你這樣混賬的兒子嗎?」 曾參既不躲閃也不求饒。曾點越打越生氣,竟然將曾參打昏過去。 孔子得知這件事後,對曾參說:「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親叫瞽瞍(讀作ɡǔ sǒu)。舜非常孝順他的父親,父親要呼喚他,他總是在旁邊;但父親想殺掉他時,他卻每次都會想辦法逃掉。父親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會逃走。舜這樣做的結果,使瞽瞍沒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責,而舜也沒有喪失孝道。可你呢,父親大發雷霆時,你寧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盡了孝道,但萬一你被打死了怎麼辦?不僅會給你父親留下一輩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會讓父親陷於殺子的不義之中。還有哪一種行為比這更不孝呢?」 曾參臉色慘白,額頭沁出了汗珠兒,說:「老師,我知錯了,以後一定改。」 【今解】學問和道理是死的,假如不知變通和靈活運用,再好的學問和道理,也會變成束縛人的教條。生搬硬套,就會變成書獃子;活學活用,才能成為聰明和智慧的人!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行孝,做人也是這樣。
推薦閱讀: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40_放下分別執著,依循聖賢教誨,契入諸佛境界
※細講《弟子規》2_不要把功利主義帶到家庭里
※弟子規講解
※《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