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版圖變化和疆域發展(2)

中國歷代版圖變化和疆域發展(2)中華網論壇

盛況空前的西漢帝國

秦亡以後,項羽憑藉他的軍事實力奪取了反秦盟主的地位,自立為西楚霸王,又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國。被封為漢王的劉邦只佔有巴蜀,即今秦嶺以南的陝西南部和四川大部。經過三年多的苦戰,劉邦在公元前202年發動垓下之戰,消滅了項羽,但他卻遠遠沒有恢復統一。 北方的匈奴在冒頓單于的統率下,向西佔據了以西地區,進而趕走了原在河西走廊的月氏,威脅著烏孫,使西域(今新疆和中亞地區)大多數國家不得不服從它的統治。往東并吞了東胡各族,控制了今大興安嶺兩側。向南奪回了"河南地"(河套地區,今黃河支流烏加河以南),而且一度推進到今陝西、山西的北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劉邦親率30萬大軍出擊,結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以東的白登被冒頓圍困了七天七夜,派人向冒頓的妻子送了厚禮後才突出重圍。漢朝缺乏對付匈奴的實力,只得採取"和親"政策,即把皇族女子冒充公主嫁給單于,但匈奴的侵擾並沒有停止。

東南原閩中郡境內的越人君長在秦末恢復自立,並起兵助漢。漢高祖六年,閩越首領無諸被立為閩越王,以今福建閩江下游為中心建立了閩越國。漢惠帝三年(前192年),封勾踐後人搖為東海王,因國都在東甌(今浙江溫州),所以又稱東甌王。這兩個政權表面上服從漢朝,實際上並不受約束。

嶺南原來擔任秦朝龍川縣(治今廣東龍川縣東)令的中原人趙佗,在秦末代理南海郡的尉(負責郡內軍事和刑事的長官)。秦亡後,趙佗起兵吞併了南海、桂林、象郡,在公元前206年自立為南越王。大約在公元前一八一年前後,南越滅安陽國,疆域擴大到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直到北緯13度今巴江下游一帶。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陸賈出使南越,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雖然接受了封號不再自稱皇帝,但依然保持著獨立的地位。 在漢朝內部也處於實際上的分裂之中。為了藉助各路諸侯和將領的力量對付項羽,劉邦不得不承認或封予他們諸侯的地位,所以在他稱帝後也建立了7個以功臣降將為王的異姓諸侯國。出身"細微"的劉邦為了鞏固他的家天下,在逐步廢除6個異姓諸侯國的同時,又封了自己的子弟家屬為王,設置了9個同姓諸侯國。因此,朝廷直屬區只有15個郡,相當於今陝西、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中西部、湖北、四川大部、黃河以東南的寧夏和甘肅,而以東的大多數郡就是十個諸侯國的統治區。這些王國自己任命郡守以下的官員,徵收賦稅,用種種方法與朝廷抗禮。到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同姓諸侯國的分裂終於爆發為以吳王濞、楚王戊為首的七國之亂,但也為消除這一分裂因素提供了機會。在叛亂平息後,朝廷採取了一系列削弱諸侯國的措施,國內的分裂威脅基本消除了。

經過七十年的恢復和發展,到武帝初年時,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官方的積蓄也相當充足。在這樣豐富的物質條件下登上帝位的漢武帝劉徹,自然要施展他的雄才大略,漢朝的疆域也就擴展到了空前的範圍。

建元三年(前138年),東甌受到閩越圍攻,向朝廷求援,武帝立即派出軍隊迫使閩越解圍,並就此將東甌人全部遷至江淮之間,取消了東甌國。從元光六年(前129年)開始,漢軍向匈奴連續發動進攻。元朔二年(前127年),衛青率漢軍從雲中(今內蒙古默特川一帶)和隴西(今甘肅東部)兩路出擊,驅逐了匈奴的樓煩、白羊王,收復了"河南地",使邊界恢復到了陰山山脈一線。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漢軍主力在霍去病的指揮下從西路出擊,攻入河西走廊。在漢軍的接連打擊下,匈奴的渾邪王殺了休屠王,率四萬人投降。漢朝的疆域擴大到了整個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帝曾徵發巴、蜀二郡的士兵從棘道(今四川宜賓市安邊場)向羊可江(今北盤江和紅水河)築路,並在"西夷"地區(今四川西昌、鹽源一帶)新置了行政區。因要集中全力對付匈奴,暫時停止了在西南的開拓。元狩元年(前122年),武帝恢復了對"西南夷"的推進。經過幾年經營,川西高原和雲貴高原的部族都已納入漢朝的統治,在這些地區新設置了五個郡。元封二年(前109年),又在滇和昆明這兩個部族地區設立益州郡,漢朝的西南界推進到了今高黎貢山和哀牢山一線。

從戰國後期開始,燕國和秦朝先後控制過朝鮮半島的北部。西漢初,燕國人衛滿率數千人進入朝鮮半島北部,以燕、齊(今山東半島)移民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這個朝鮮國的範圍大致包括今遼寧東部、吉林西部和朝鮮半島的西北部。元封二年,武帝用兵朝鮮,次年朝鮮投降。漢朝設置了四個郡,轄境南至今朝鮮半島中部江華島一線。

對嶺南的統一已是大勢所趨。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漢軍分四路越過南嶺,次年冬攻下南越的都城番禺(今廣州),滅南越。南越的舊地被分為九個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珠崖和儋耳二郡在今海南島上。滅南越的漢軍又在第二(元封元年)滅了閩越。

但漢朝與匈奴對西域的爭奪卻進行了很長的時間。武帝曾出動十來萬軍隊、十來萬民工和十幾萬頭牲口征服了大宛(在原蘇聯費爾干納盆地)。由於交通線太長,補給困難,漢朝雖然控制了天山南路,卻還不能穩定地佔有天山北路,那裡的國家還受到匈奴的威脅,不敢完全服從漢朝。又經過了多次戰爭,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漢朝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並設置了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府的轄境包括自玉門關、陽關(均在今甘肅敦煌市西)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爾喀什湖、費爾干納盆地和帕米爾高原以內的範圍,所轄的國有五十餘個。

武帝後,漢朝的疆域有所調整收縮,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海南島上行政區域的撤銷。由於島上的土著居民不斷反抗,漢元帝接受賈捐之的建議,在初元三年(前46年)將行政機構全部內遷。此後西漢的疆域保持穩定,直到公元九年王莽代漢。這一疆域比秦朝擴大了很多,東北由朝鮮灣沿岸一角擴大到今江華一線以北部分,南方延伸到了北緯十三度,西北增加了河西走廊和西域都護府的轄境。

王莽代漢後,全面挑起了邊疆地區的戰爭,不僅引起匈奴的對抗和入侵,東北高句麗人的逃亡,而且導致與西域交通的斷絕和西域都護府的廢棄。天鳳四年(17年),王匡、王鳳為首的綠林起義和各地的起義先後爆發,到地皇四年(23年)王莽政權覆滅,形成分裂割據局面。

如果從漢朝恢復了秦朝疆域的元封三年(前108年)算起,統一維持了一百三十年。但即使在西漢疆域的極盛時期也還沒有包括整個中國,在西漢以外存在著匈奴及其他政權。

匈奴的冒頓單于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即位後,就開始了武力擴張,成為一個以蒙古高原為中心的強大的游牧國家,也是漢朝以外疆域最遼闊的一個政權。經過與漢朝的連年戰爭,實力遭到很大的損失,擴展的疆域先後喪失,又遇到了自然災害,從此一蹶不振。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匈奴內部分裂,五個首領爭當單于於不久形成南、北單于對峙的局面。南單于呼韓邪被北單于擊敗,於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向漢朝投降。公元前49年(恐龍元年)北單于率部西遷,以後在中亞的康居國東部(原蘇聯塔拉斯河一帶)被殺。

南單于降漢後,漢朝讓他留駐在邊塞附近,給予糧食和物資的資助。幾年後,南單于部眾增加,實力恢復,漢朝與他締結了互不侵犯的盟約後,同意他返回蒙古高原復國。漢匈之間以長城為界,邊境的和平延續了六十年。 在匈奴以東,今大興安嶺東西是鮮卑人,西遼河和沙拉木倫河流域是烏桓人的聚居區。他們都是東胡族的一支,在匈奴打擊下由西部遷來。黑龍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直到日本海沿岸,居住著夫余、肅慎、沃沮等部族,這些部族雖然還很落後,但都已具有初期的政治實體,有了大致穩定的活動範圍。

西南今瀾滄江流域和緬甸東北部是哀牢人的部族政權。青藏高原上有吐蕃的先民唐旄和發羌的部族。

推薦閱讀:

欣賞|漢服的起源與發展
年前打破事業瓶頸,領導器重,財運大有發展的生肖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如何看待三星9月29日官網發布的最新聲明?後期事件發展還會怎樣?
中國服飾美的變遷與發展(隋唐五代時期

TAG:中國 | 發展 | 變化 | 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