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要拍一部合格的科幻電影應該做哪些準備? |

【知乎用戶的回答(226票)】:

中國電影要拍一部合格的科幻電影應該做哪些準備?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要認真回答起來還是得花點功夫的。因為前段時間生病了,痊癒後又要追趕落下的工作,所以現在才趕來。

關於中國科幻電影,之前我在知乎上有一個答案供參考:為什麼中國沒拍出好的科幻電影?

我們先把問題簡化成:

————「拍一部合格的中國電影需要哪些準備?」————

首先我們需要有合格的前期項目開發,以及合格的電影製作,以及合格的電影營銷和發行工作,最後,我們需要「合格」的觀影基礎。

其他幾個都好理解,「觀影基礎」這個簡單解釋一下。五年內,大部分中國觀眾看電影的時候,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科幻電影,他們要的是「好看」「熱鬧」「有娛樂性」「走心」的娛樂產品。所以我們在做一部「科幻電影」的時候,首先得先忘掉「科幻」,專心解決「電影」的問題。

什麼是「合格的中國電影」?這個簡單問題現在已經變成令人很尷尬或無語的問題了。因為我們現在的市場上有很多電影票房成績非常之好,但它們是「合格的電影」嗎?即使我們降低一些標準,它們仍然無法進入「合格的中國電影」這個範疇內。

但是無論如何,電影就是電影,它仍然有一個被公認的標準體系。簡單地說,就是一部合格的電影,它應該在價值觀、故事、情懷、藝術技巧、製作技術、態度、演員等幾個方面都具備超越市場平均水準的能力。

一部電影,如果演員陣容還算可以,那起碼這電影是企圖奔著市場來的;(能有點名氣的演員,起碼基本的表演技巧方面就還算過得去了。)

如果整部電影的態度還好,那這電影起碼不是來明騙或明搶的;(就算後面的環節掉鏈子了,那我承認你能力不行,但起碼態度還好。)

如果製作技術上還過得去,那起碼攝影、音效、特效(如果有的話)、剪輯等技術環節就能看了;(觀眾買票看電影的最底線了,總算不是花錢看了一電視劇,還是DV拍的。)

如果藝術技巧上能有所創新,或者您乾脆循規蹈矩也行,那起碼還能讓一部分有所追求的觀眾覺得自己物有所值;(藝術技巧方面就要看導演的能力了,觀眾口味紛繁複雜,哪怕技巧上能玩兒點花活兒出來,都有觀眾認這個??)

最後,故事上別掉鏈子,沒能力搞藝術,起碼您老老實實照顧觀眾的庸俗口味;(讓大部分觀眾起碼看完後能獲得娛樂價值)

最後的最後,價值觀上,您如果能在電影里表現出那麼一點點不脫離觀眾的價值觀,那這電影就值得大家認真看看了。

大部分中國電影在「態度」這個環節就開始掉鏈子了,後面的更是無從談起。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狀。

當我們確立了「合格的中國電影」之後,我們再來談「合格的中國科幻電影」。因為科幻電影也是類型電影的一種,一部合格的科幻電影一定也是合格的電影。所以一部合格的中國科幻電影,其實也基本不脫離上面的幾個標準。

————「合格的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準備?」————

對於當下的中國電影來說,演員層面不是什麼問題,甭管哪兒的演員,只要有錢就基本搞得定。而對一部科幻電影來說,有錢是最基本的(沒錢你拍毛科幻啊)。電影的態度也不是大問題,現階段憋著要拍科幻電影的人,基本上還是有點追求的,能力咱們看錶現,態度肯定沒問題——如果只是想掙錢,掙快錢,弄點青春片或假鬼片比這個快。

製作技術層面略複雜一點,因為科幻電影畢竟有它特定的技術要求,中國電影在這個層面上欠帳太多,完全依靠自身體系暫時沒戲,但好在咱們現在有錢有市場,不行就買,一定能買到夠用的技術和人。而且科幻電影也看題材,不是一說「科幻」就滿太空飛宇宙飛船,咱們也有基於現實環境下的科幻故事。

藝術技巧方面就別惦記著創新了,還是那句話,欠帳太多,先循規蹈矩地學走路吧。不過好在科幻電影一般都是高概念電影,在藝術技巧層面對原創性要求不是太高,咱們就踏踏實實地照著能夠著的高度認真干就是了。

故事環節相對比較複雜。不過中國的科幻電影有一個天賜之人,那就是劉慈欣。因為有他的存在,中國電影有機會從一開始就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直接面對觀眾。當然我說的不是《三體》,那玩意兒太猛了,猛到中國電影十年之內都消化不了,硬撐著吃下去也是個消化不良。

總之,目前中國科幻電影在故事層面的最佳途徑,就是走改編路線,先從最有知名度以及娛樂性的劉慈欣作品入手,是希望最大障礙最小的路徑。大劉的所有作品中,在五年之內有可能被拍出來的作品其實就那麼幾部,諸如《球狀閃電》、《中國太陽》、《鄉村教師》、《超新星紀元》什麼的——電影行業內卧虎藏龍人精扎堆,咱們在這兒淡逼能想到的,人家早就想到了,所以據說版權都買的差不多了,我就不添亂了。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中國原創科幻要想有大發展,就得先樹一個標杆出來,讓大家看看,科幻寫的好,不但能出大名,還能掙大錢。想來想去,目前也就大劉最合適,換別人我們答應中國科幻讀者不答應啊!so,讓大劉風風光光地靠科幻掙著大錢,然後各種優秀原創就能源源不斷地湧現啦!(有人提醒我該吃藥了,我喝口水就回家吃藥)

上面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就剩價值觀了。其實說白了,電影的價值觀,核心問題就是誰給予這部電影靈魂。一般來說這個人就是導演。可說到導演人選問題,這個我也沒招,中國導演大家掰開揉碎了數一遍,有誰符合下面幾個要求:

年輕(科幻電影要是不能讓年輕觀眾發自內心地接受那就完蛋了)

電影技巧過硬(這麼大投資電影你敢給一個完全的新人嗎)

有獨特的電影風格(這麼多錢投進去不能只拍一個平庸的東西啊,所以這個導演還得有一兩點非他莫屬的個人風格。比如善於處理家庭情感關係、兩性關係視角獨特、人物內心挖掘特別深刻,總之就是文藝片那點東西必須要有,不管是什麼,得有一招鮮無法被替代的東西)

特效高手(科幻電影必然有大量特效場景,電影特效不是你拍的時候支幾塊綠幕然後全甩給後期公司就完了,你得在拍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怎麼得到,如果得不到你有什麼備用計劃,最後還得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錢,以及肯定不夠的錢該怎麼花在刀刃上。)

視覺大師(說大師有點過了,但肯定得在視覺上有自己獨到的地方。不然這麼多錢投進去了拍個PPT出來別說觀眾了投資人答應嗎?咱就不說雷德利·斯科特那樣的大師了,哪怕像賣拷貝那樣,我就擅長追車和從頭炸到尾也行,起碼能把大部分觀眾在2小時里給弄的暈暈乎乎服服貼貼。)

團隊管理經驗(這一般是製片人的活兒,但對科幻電影的導演來說,這麼多錢這麼多人扔進去,就算有人幫忙有人挺你,但要沒點牛逼情商,分分鐘被人給黑出翔來還得幫人秤多重。)

其他零碎就不提了。反正我是沒想出什麼合適人選。大家想到了給我說一聲。

基本上,中國電影初步具備了拍一部合格科幻電影的主要條件。要錢有錢,要故事有故事,要團隊有團隊,要經驗有經驗(雖然可能暫時得先靠買),要市場有市場,要觀眾有觀眾。

剩下的,就是努力幹活,然後看運氣吧。電影行業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有的時候天才是真的能單槍匹馬解決大問題的。但是找到天才只能看運氣,從大的規律來說,就是大量地出產各種類型的電影,然後靠我們的人口基礎,總能挖出來幾個。(好萊塢牛逼是因為它從全世界挖人,咱們暫時還比不了)

————你給我說《月球》?————

《月球》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種「科幻電影」,是很小眾類型的,對於目前的中國電影來說其實市場風險蠻大的。而對於傻多速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風險又大回報又小的電影,為什麼會有人願意投呢?因為你的科幻電影夢想嗎?為夢想買單的人不是沒有,但我沒遇到過……

咱們從現實角度出發,還是得先找那種可能掙大錢的科幻電影去賣夢想。人家把錢掙了,您把夢想實現了,皆大歡喜多好……

————得花多少錢呢?————

我不是土豪我不知道有多少錢可以花。但是今明兩年(2014—2015年)內地就會出現單片票房過15億的國產電影,也就是說如果敞開了花,一部電影可以達到5億人民幣的製作成本。約合8500萬美元了,放在好萊塢都不是小錢了。

而且五年後,內地市場的容量還會增長,估計到時候國產電影單片票房20億人民幣也不是天方夜譚。真要有人豁出去了,製作成本1億美元不是夢啊……

1億美元放在內地要還弄不出點響動和模樣,咱們現在就可以洗洗睡了。

————寫不動了我回家吃藥去了改天再聊吧————

【LuckySeraph的回答(192票)】:

思前想後還是決定無邀怒答。

看來科幻電影真的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不少朋友都已經試著回答過這個問題了。大家的回答說真的,都有一定道理。然而,我掃了幾個答案,發現眾人紛紛表示將鍋甩給廣電腫菊。誠然此機構多行不義咎由自取,但中國科幻電影始終沙漠這一現象,全怪總局多少顯得片面、也不理智。

我在思考該如何答這道題。題目問的是「要做哪些準備」,那就不妨直面問題,聊一下我本人關於先決條件的見解。在我看來,整個電影工業與市場需要做的準備主要集中在幾方面:製作觀念、受眾/市場、政策、創作成熟度與正確的方向。重要程度分先後(事實上這麼分不見得很嚴謹,但還是有一句說一句了)。

一,觀念

在電影工業中,不存在一加一等於二的事。這架機器辦事是不怎麼講邏輯的,一個decent的項目的推進過程類似買足彩或黑社會收債,你能掌握的只有「可能性」;最後能不能成事,看上帝。有無數項目,劇本算是紮實,審查也沒問題,資金狀況良好,老總表示要做,最後莫名其妙地黃了;又有無數項目,劇本一團渣,公司推得七零八落,最後pre-production的參與眾全都萎了表示干不下去,此時某土豪或二杆子機構神兵天降,項目突然起死回生,怒上大銀幕,狂砍十萬巨額票房華麗收官。

在這樣一條殘疾的流水線上,你不能責怪製片方面對五花八門的項目時的小心再小心。事實上整個電影盤子只有這麼點大,有足夠的能力操作「嚴肅的」院線電影的機構顛來倒去就那幾家(朝陽區CBD有很多你懂的民宅公司專門搞一些賠掉底褲的超低成本院線電影,疑似洗錢,不過我不好瞎說,這也不是重點)。這些機構每個月從不同渠道收到的光怪陸離的劇本數量嚴重超出你想像。問題是坑只有寥寥幾個,不可能令每個蘿蔔都找到它的歸宿。

中國電影史上出現過科幻電影(《機器俠》《大氣層消失》等等),但大多不成功,要麼出現在院線制改革之前故缺乏參考價值。中國科幻電影連混沌初開都談不上,只能算一團以太。面對這種全新的類型,各家大型機構的保守完全可以理解。假如我是公司話事人,我面前攤著兩個劇本,兩個都寫得不錯,甚至預算都可能差不多;但是,一個是目前大熱的青春懷舊愛情題材,擬選擇白百何彭于晏出演,基本能夠保證票房成功;一個是我個人感覺很厲害的樣子的科幻題材,高端大氣,與傳統熱賣電影語境背道而馳。你說我會選擇哪個投拍?

我相信一定有那麼些瞬間是這樣的。公司話事人都不傻,他們看得懂好東西,也知道本土科幻電影遲早需要走出這一步;但思前想後,他最終還是嘆了口氣:「這種開天闢地的事情,會有人做的吧。我還有整個公司要養活呢。」

《三體》之後中國科幻開始步入白銀時代。幾乎所有大型機構都在探討科幻電影的可能性。沒錯,幾乎所有機構,中影華誼光線海潤完美小馬樂視you name it。只不過很多時候不為人知。但最後,他們還有一個一個財政年度要伺候。

這就是我所謂的「觀念」:穩妥的票房成功大於題材的新銳性。這一觀念殺死了很多襁褓中的科幻片劇本。要扭轉這個觀念,目前看來有一定難度。

所以我的觀點是:科幻必須選擇與那些「保證票房成功」的類型聯姻,才能具有足夠的製作說服力,從而令製片方多少放下顧慮去操作。關於科幻元素與故事類型的糅合與平衡,我會在第四點中再次提及。

另外補充一點:劉慈欣的絕大部分小說的影視改編權確實都賣掉了。但賣掉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我打賭買下《三體》的張攀攀清楚得很:他以及另外某些機構根本沒能力把這個項目做成型。但是,手裡捏著《三體》這種巨艦的影視改編權,這本身就是資本;即使未來轉手,也是一大筆錢。這是一個給了大夥很多虛妄希望的「商業正確」的決策,片方同樣面對前文所述的種種問題。

二,受眾/市場

中國科幻片市場最好的時光還沒有到來。

科幻愛好者,很容易覺得四下都是自己人,科幻一統江湖;科幻是一件提起來令人覺得豪情萬丈的事情。然而電影不一樣,電影人都是乞丐,向市場討要錢財是他們唯一的目的。片方不可能為了滿足數量尚未臨界的科幻迷群體,去開發一個大投資的院線項目。

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剛破百億大關,2013年直接破二百億。連明治維新也沒有這速度。中國的固定觀影人群正在逐漸形成,成為推動電影市場發展的中堅力量。但這當中,有多少科幻愛好者呢?有多少人清楚「科幻」二字的涵義呢?我不敢說這個數目很少,因為畢竟中國科幻已經是一股社會思潮。但你得承認絕大部分走進電影院的觀眾還是搞不清楚《星球大戰》與《哈利波特》哪個算科幻的人群。另外,暫且不提科幻,城市中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影迷的比例本身真心不高。中國票房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了大量三四線城市居民以及縣鄉群眾,他們去影院看《阿凡達》是去看打打打槍槍槍,不是去看卡神的科幻情懷的。你不能指望他們為視效較弱、難以共鳴的國產科幻片買單。

電影製作者不管哪個群體鄙夷或崇拜哪個群體,只管利益最大化,這是職業的一種表現。但這也是一件不幸的事。我至今對《三體3》開頭那段生命對地球環境影響的演示記憶猶新。這與電影觀眾對目前銀幕語法的倒逼何其類似。你可以不喜歡現在銀幕上公映的一切,但這些確實是電影人與觀眾磋商、試探過後能掏出來的比較好的東西了。科幻片類型的缺失,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國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不用人為解決。你要相信中國票房都膨脹成這樣了,又同質化嚴重,目前這些國產類型遲早有一天會看膩的。觀眾喜新厭舊是一條鐵律。我自己覺得幾年內觀眾就會為國產科幻電影做好準備。繼續對身邊人安利吧,如果你想加速這一過程。

三,政策

廣電總局有鍋,毋庸置疑。但他們是V for vendetta,一茬人被突突了,換一茬接著來。不要剛正面了。

但是審查系統並非像很多人想像的一樣是一幫中年白痴。其間活躍著大量青年專家與海歸人士,他們能不懂電影和科幻嗎?很多時候人在江湖罷了。

我在一開始就陳述了我的觀點,一股腦把鍋扔給審查一邊跳腳不公平,也不務實。審查並不反科幻,只是科幻文本中的某些類型天生與一些審查紅線衝突。反烏托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光是THX1138那種作大死的反烏托邦,《銀翼殺手》《全面回憶》那種也可能不行。你處心積慮架構了一個未來世界觀,OK,在你的世界觀里有我黨的一席之地嗎?沒有不行,有又破壞敘事。

但如果有機構鐵了心要做科幻類型,是一定有辦法通過審查的。我隨便舉幾個模板:《源代碼》(小格局驚悚)《熱浴盆時光機》(喜劇)《超凡紳士同盟》(戲說歷史)《地心引力》(太空科普),照這些個路數小心點做,簡直是人畜無害的。

在我看來政策障礙是中國科幻電影面臨的比較不重要的一個問題。在這方面談不上什麼準備,因為雙方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已眉來眼去許久。但你真的不能在電影中煞有介事地進行關於意識形態的思考,這與文本是不是科幻無關。

四,創作成熟度與方向選擇

這才是國產科幻電影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在這一部分我可能會講幾件自己的事,諸位笑笑便是。

我從小愛看科幻,看得第一篇科幻小說是王晉康的《拉格朗日墳場》,那會歲數還很小。後來又陸續看了他的《斯芬克斯之謎》《豹》《生死平衡》《三色世界》等等。當時我書讀得還不多,簡直驚為天人。遺憾的是,王晉康從過後的一篇《失去它的日子》開始就狀態下滑了,而且近幾年越來越撈。但是回憶起來,我仍舊覺得王先生是那個年代科幻世界最強の男。

之所以要提他是我後來上大學之後又回去扒了扒老王的舊作,我確定他那個年代應該還接觸不到太多好萊塢劇作法的教材,所以我認為那個時候的他是一個講故事的天才。上述列出的幾個故事都是上好的劇本胚子,邏輯清晰,人物鮮明,動作性強,中心思想有力。最重要的是,在這些作品中,王晉康讓科幻元素退居二線了,你能看到的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而不是惹眼的飛船、機器人等道具。

這正是開發一個科幻題材項目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切忌為科幻而科幻。這是沒經過長時間劇作訓練的票友來寫科幻片劇本最容易犯的錯誤。電影永遠拍的是故事,而不是一個絕妙的科幻點子。

(順帶提一嘴劉慈欣老師。劉慈欣的所有作品我都看過。他有我所見過最狂野的科幻概念,但就是很難撐起一個劇作意義上的「故事」。《三體》是一個非常棒的文本,但如果改編成劇本,幾乎所有主要人物都要重寫,不然很難得到一部合格的院線電影劇本。)

前些日子我應邀去北京國際電影節參加一個青年劇作論壇。那個場合非常虎,各大機構與院校選送了四五十人,每個人都帶來了自己得意的劇作項目。我們被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兩名大咖作為導師。我當時也是太油,穿了件開演唱會的帽衫就晃去世紀壇。進門發現我們組的導師是《投名狀》的製片人Andrew Morgan,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像一條老蛇一般的男人;以及《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編劇薛曉璐老師。

我被這個陣容嚇了一跳。我磕磕絆絆地講完我的項目——一個發生在太空中的人機戀情故事。美麗的薛曉璐老師皺起了眉頭。她說,你這個劇本說了個什麼事?

其實還是個男主角與女主角彼此深愛卻無法觸碰的愛情故事,我解釋道。

薛曉璐:那幹嘛一定要發生在太空中?

我:高概念……

薛曉璐:能用別的方式說清楚的故事為什麼要處理得這麼麻煩?

此時一旁的A Morgan補充道:你這個故事很宏大、很精彩,但它不pre-sold,而且主題相對格局而言太小了。

我無地自容,因為我知道他們是對的。薛曉璐無意間指出了科幻文本最忌諱的一件事:故事本身被科幻概念架空,科幻元素淪為噱頭。儘管這不是我的本意,但無奈學藝不精,還是多少著了道。

上述這些話只想說明一件事:科幻電影,歸根結底是個電影,必須遵循電影創作的一般規律。如果我們討論的是成熟的科幻院線電影,那麼創作者必須小心地拿捏科幻元素的介入程度;它必須嵌入故事中,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要素(為什麼穿越片令人鄙視,因為時間旅行的概念與整個敘事屁關係也沒有);又必須避免喧賓奪主,使電影成為言之無物的科幻元素陳列館。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當嵌入故事的科幻元素剛剛好的時候,人們會意識到:「科幻」類型是一個次類型,它必須依附在其他大類型下存在才有意義。愛情/科幻、驚悚/科幻、動作/喜劇/科幻……等等。

從創作角度講,只有深刻地理解科幻元素在科幻電影中的定位、以及針對市場進行細化的類型設計,主創才可能開發一部受歡迎的科幻電影。這需要非常好的編劇以及非常懂的製片人——在中國,兩者都在被磨礪培養的過程中,但尚未完全形成戰鬥力。如果未來主創的進化能與觀眾的進化一同完成,也是快事一件。

泱泱天朝不能沒有屬於自己的科幻電影。一步之遙的事情我多少經歷過一些。很痛心,但我的信念是比較堅定的。假以不長時日,成熟的國產科幻電影會橫空出世,這完全是一件事在人為的事情。它很可能只是一個五千個左右的中等投資項目,可能沒有那麼多爆炸和華麗特效,甚至可能不能取得票房成功。但在它身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願意來嘗試這塊蛋糕。要知道《星球大戰》成功之前,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也混得不能看;而時至今日,帶有科幻元素的電影已然是好萊塢最值錢的產品。

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的發展是令人樂觀的、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傾向於相信科幻電影不會逆潮流而動。不管那時我是坐在銀幕這一側還是那一側,我都會非常開心。

【zcwgaizhili的回答(21票)】:

樓主你列舉的那些科幻片我認為都不算真正重要的科幻片。我心目中最牛逼的科幻片你那裡都沒有。我的神作是《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索拉里斯星》等等。

回說這個問題,廣電總局肯定是扯淡,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拍不出來合格的科幻電影,既包括言論自由國家,也包括我們這種國家。去掉廣電總局又如何?

回說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技術上的東西是相對次要的。當然技術很重要,但是羅永浩都能做手機了,你們電影圈那麼多大資本家還怕沒有技術拍科幻?

當然,引進技術是要有一套人力資本來付諸實施的,也需要一個完善的產業鏈條,僅僅把技術作為一個生硬的嫁接,而不是電影製作的每一個環節是行不通的,這些東西我們都沒有,建立起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這都是次要的。

為什麼?這個問題就像美國為什麼不拍武俠片一樣。技術有了,然後呢?

在科幻上,電影技術上的東西已經非常成熟了,供給方的力量小於需求方。

我認為關鍵是要有一種對物的,對機械的迷戀。

通常能拍出來好科幻片的國家,例如美國、日本、過去還有英國、俄國,其實都是這種對機械的迷戀盛行才弄出好的科幻片了。

我覺得人們強調的思想深刻、想像力什麼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扎紮實實構築一台機器、一架飛船、一個都市,乃至一個星系的方方面面。好的科幻對這些機械的塑造都是不遺餘力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jj《星際迷航》是一個重劇情,輕設定的商業大片,但是他為了展現進取號的輪機室,讓scott被傳送到管道里活生生的繞了輪機室一圈。

這個在中國電影製作中是不能想像的,什麼是輪機室?估計他們弄個艦橋就夠了;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我哪管你飛船的構造,趕緊給我上劇情呀。

中國人對影視作品的唯一需求就是演員和劇情,你都給我正反打,甚至特寫接特寫,把台詞給我說完就夠了,所以tvb那些假得不能再假的布景無所謂,演員演得好,劇情抓人就夠了。

我腦洞開得大一點,這體現了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重視人與人的關係(社會倫理),輕視人與自然的關係(科學技術)。從傳統社會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落實到影視劇上,就是這樣了。。。

因此中國的影視劇對「設定」近乎為0.我印象深刻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徐克的《通天帝國》,裡邊對通天浮屠的設定,對亢龍鐧的設定,都體現了罕見的,對「物」的迷戀,這使得這部質量並不是很高的電影在我心裡始終有一定的位置;第二個就是遊戲《幽城幻劍錄》,雖然是個奇幻作品,但是對九渾天動儀和羅睺城的設定,簡直就是科幻了。放給中國的影視劇做,一句「引導星耀的力量撕開天幕的儀器」就給你帶過去了。

問題是,科幻片很難有新的故事母題,就連時代片都脫離不了古代敘事的套路,太陽底下無新事。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中國有一個科幻的故事,既然中國人是輕背景重情節的,幹嘛弄成科幻片,費力不討好嘛!

所以科幻的本質不是想像力,而是對物的迷戀。沒有了這種迷戀,科幻也就沒了。

【Tiberium的回答(21票)】:

把我之前在豆瓣上的一篇文章搬運過來吧。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科幻電影?

三體的劇本過審,看起來似乎是給長期以來國內科幻圈的某種視覺化執著注入了一針新的腎上腺素,於是大家又開始討論,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科幻電影,少不了有人呼籲說我們應該投資中國科幻電影blahblahblah。

當然這其中90%是國內科幻迷的自high。在這裡首先不談「科幻迷」這個群體在整個中國看電影的觀眾中佔多少以及能量如何,只要認真仔細的思考,就會像我一樣得到一個確定無疑的結論:

中國根本就沒有能力,也不需要拍攝科幻片。

首先討論能力問題。

從大的角度來說,科幻片屬於商業電影的一個子類。只要環顧全世界就會發現,科幻片是好萊塢事實上的獨家產品;其他的國家所拍攝的科幻片基本屬於在劇情上營造的只是最低限度的使用特效的電影,我們可以概括的將這類電影稱為「軟」科幻片;當然在劇情上能達到高度也不是不能夠吸引觀眾,中國目前的電影工業水平也能夠支撐這樣類型的科幻片,限制的並非是電影工業能力這樣的硬條件,而是編劇和導演能力這樣的軟條件(諸如《Limitless》或者《源代碼》這樣的片子是有可能拍出來的)。當然這個軟條件在中國電影工業這樣一個奇葩的環境下想要達到恐怕不比硬條件簡單多少。但是總是有一定的希望的,在短暫的未來中我們可能可以看到這樣的以劇情和創意打動人的「軟」科幻片。

但是畢竟這樣的科幻片不太可能達到科幻迷所期望的那種程度,也就是好萊塢那樣的高成本高收入的blockbuster類型科幻片,畢竟電影作為視覺的藝術靠的還是視覺奇觀。縱觀好萊塢的這種類型的高成本以視覺奇觀為主要賣點的姑且稱為「硬」的科幻片,就不得不得出一個結論:當前的中國電影工業根本沒有支撐這樣的視覺奇觀的能力。

視覺奇觀靠的是特效。特效並不僅僅是計算機對於那些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中的場景的渲染,而首先那些場景要在人的腦袋裡成形才行,這些將魔法變成現實的人就是特效的前提條件,設計師。大劉說「科幻作家需要搞清楚量子力學的原則,也要知道一杯水潑在鍵盤上是什麼樣子」,這些設計師亦如是。他們需要搞清楚太陽照射在宇宙里是什麼樣子,也要知道宇宙飛船的細節看起來是怎麼回事。《月球》作為科幻片普遍的好評,同時大家也認為它是一部小成本的科幻片:沒有多少特效,全片絕大部分是室內場景。但是這個小成本是相對於好萊塢的工業體系來說的。全片中寥寥幾個月球室外場景,中國電影工業絕無可能做出來。很簡單:你在中國找不出一個能將月球車設計的像那麼回事的人。就算那個室內場景,你在中國也找不到一個能夠設計月球基地室內的設計師。太空飛船同理。實際上這個邏輯可以外推到其他類型的電影里:中國同樣沒有好的戰爭片,你光是要他們考證當時的裝備和武器就要了他們的命了。《集結號》當年拍攝的時候煙火組來自韓國,因為中國自己的煙火組做不出逼真的爆炸效果,他們只懂埋汽油包,於是我們就看到無數的中國戰爭片里爆炸的場景就是一個火球騰空而起,然後旁邊的士兵做後空翻。

好萊塢電影工業的發展是從四五十年代起科幻片還不受重視的時候開始的。那會為了拍攝廉價的科幻電影模型和道具師們花了無數精力研究如何製作特效,嘗試了各種技術,化妝,製造模型,定格攝影,微縮拍攝。直到盧卡斯拍星球大戰,科幻片成了主流類型,特效才真正成了顯學。然而早年間的探索並不是無用功,對於概念,藝術和工業的結合的研究一直傳承下來,就算現在不再像星球大戰那會用土豆代替隕石,這種精神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就好像拍攝2001的時候庫布里克真正研究了空間站的每一個小小細節。你現在讓中國的電影人去做一個空間站的內部出來,他們去找誰呢?航天一機部么?

所以有人要說了:可不可以請好萊塢的特效團隊來做中國的科幻電影呢?就好比《集結號》也是請了韓國的團隊一樣。從現況來看,如果要延請好萊塢的團隊來拍中國的科幻電影,憑藉中國的電影工業鏈條的缺失程度,就相當於直接去好萊塢拍了一部電影。我們可以假設存在一個超級有錢的中國科幻迷,他願意出5億美元拍三體的電影版,那麼你讓中國的電影人去拍,他們連這5億美元怎麼花都不知道。只能找好萊塢去拍。這還是我假設的最理想的情況:搬字過紙的將大劉所營造的故事視覺化,我們還可以自我安慰的說,這個電影的前端(可能只剩下劇本)是中國的。如果我們繼續把條件往現實情況收斂,我們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拍攝一部科幻片並且要有盈利的期望,那麼你就不得不承認:中國電影業可能沒有改編一本書到一個劇本的能力。從經驗而言,即使以好萊塢的水平,改編劇本忠於原著的可能性(不管是不是科幻)也相當低。縮小到科幻片的範疇,這個可能性要降到0.所以說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執著將一本科幻小說改編成科幻電影呢?就憑著它是中國人寫的、你能在中文科幻里找到的最好的、我們需要一部中國科幻片?

所以你到最後能得出的結論就是中國沒有能力拍攝科幻片;在短時間內也不會獲得這個能力,除非電影技術出現某種革命性和根本性的變化。那麼接下來就是意願了。不談那個最明顯的問題(這個親愛的王二先生已經講的非常清楚了),我想根本來說,我們不需要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將全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在自家複製一份。好萊塢的電影如今的意識形態已經很淡薄了;在中國電影這個爆發性的市場,資本不會跟自己過不去。在不久的未來,完全以中國導向為依託的好萊塢電影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這個品類里出現科幻片也更是正常的。君不見Pacific Rim和變形金剛4全球票房最高的是中國市場?Pacific Rim2和變形金剛5出現之後,向中國觀眾的口味偏離是完全可以預期的。可能再過10年,我們可以看到一部用大劉的作品改編的,中國投資拍攝的完全中國化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在全球其他地方上映只是順帶。

【知乎用戶的回答(39票)】:

中國的電影里可以把妖都魔都甚至帝都給淹了炸了燒了甚至核爆了么?

中國的電影里可以把國家leader給劫持了么?

中國的電影里可以穿越時空回去改變歷史進程導致現狀(影片中)和現在不同么?

中國的電影里可以出現朝廷官府的重臣處心積慮實行陰謀來欺騙國民或者執行什麼大滅絕計劃么?

中國的電影里可以對官方確立的經典人文學說進行質疑剖析乃至顛覆么?

以上這些,現在幾乎都不可以,那麼還科幻個屁啊?

【知乎用戶的回答(4票)】:

感謝邀請,雖然我對於科幻電影的熱愛並不那麼明顯,但我從個人角度來講,的確希望中國電影能有一部像樣的科幻電影……

所謂科幻,無非就是現實生活中不能發生的事情,我對這樣的故事其實沒什麼好感,但如果中國電影要拍攝科幻題材,劇本是很大的問題,我的個人觀點關於劇本,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脫離四大名著、聊齋志異等百年以上的文學作品(其中包含《濟公傳》等魔幻科幻題材單口相聲)……理由很簡單,大家太熟悉了,你改了,不滿意,不改,不滿意,所以就不如重新杜撰一組人物……其次,既然已經是不可發生了,就乾脆徹底一點,不要弄個噴氣式摩托,整個怪獸就假裝科幻了……

然後,就是技術,中國目前一不缺設備,二不缺人···但是缺的是優秀的形象設計,設計的不好看,做的自然就不好看……

最後,題材,和劇本不是一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得營造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知乎用戶的回答(6票)】:

要拍出合格的科幻電影,首先你得搞清楚什麼是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不是隨便搞點科幻的道具就算科幻電影了,普通摩托車變成噴氣摩托、計程車變成飛行的士,這是某些科幻電影的特徵,但不是科幻電影的核心。

無論道具是現實的,還是超現實的,科幻電影的本質仍然是電影,科幻電影的核心必須是人文的,不能把焦點集中在科幻道具上。

拿韓國拍的《雪國列車》來看,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中規中矩的——也就是問題中「合格」的科幻電影,整部列車可以說是有一點超現實的意思,但電影的核心仍然不超離現實,說的就是人類社會階層的問題,社會要穩定必須要階層,人類要平等必然打破社會穩定。

故事核心不但不科幻,甚至還停留在法國大革命時代的「自由平等」上。

但這就是一部合格的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是將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人文本質的現實精髓,放在超現實的框架下進行表現。

很多科幻電影——《V字仇殺隊》、《銀翼殺手》,甚至《阿凡達》,它們的人文內核並沒有跑出自由平等博愛這個範圍。但仍然是優秀的科幻電影,因為它們的科幻特徵非常明顯,不僅是道具,某些明顯超現實的設定也增加了亮點。

總而言之,合格的科幻電影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基於現實的人文內核,另一條腿是超現實的場景設置以及故事設定。

中國電影要拍出合格的科幻電影,考慮到中國電影工業——從硬體到從業人員水平,都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條件下,拍不出優秀的一般商業電影,也不可能拍出合格的科幻電影。

非要說能,那就是科幻了

以上~~~

【玄方的回答(3票)】:

一看題主的名字「鈾」就知道是個科幻迷,我也算個偽科幻迷吧(你個文科生算個喵科幻迷!!),從2000年開始看科幻世界,大學期間在學校科幻社工作,組織過王晉康見面會之類的活動。雖然這幾年看的科幻基本都是已經成書的,科幻世界上的文章好久沒接觸,中國科幻的發展方向也不是很了解了。但我的體會是,中國的科幻主要以軟科幻,人文主義關懷為主(想法相左的,我們來好好聊聊~)。

回到了題主的問題上,僅從門外看熱鬧的角度來看,只要肯投資,我覺得拍一部科幻電影,甚至是高水平的科幻電影不難。

題主問題中貼的《時間旅行者的妻子》這部電影,就是個簡單的故事,其科幻成分非常非常少了,只用到了一個概念,時間旅行。整部作品來講,科幻成分非常少,也沒有嚴格佐證時間旅行的邏輯,總體來說就是愛情片。這種程度的話,泡菜國大劇《來自猩猩的你》運用的元素更多,時間旅行,凍結時間,瞬間移動,還有結局無厘頭的蟲洞,泥煤的掉進蟲洞還能出來啊。。。

所以條件稍微放寬,涉及這些概念的都可以叫科幻電影的話,拍起來不算難。那嚴格的科幻作品呢?

前段時間看的地心引力(Gravity)和遺忘(Oblivion),都是布景簡單(背後當然不簡單),人物簡單,故事撐起全部。上周上的猿星崛起2:黎明之戰,簡單的故事背景,城市全部毀掉,重新來講這個會說話的Ape的故事。科幻電影並不等於絢麗超前的科技,他需要故事,需要人文關懷。

以大家都討論的大劉的作品為例,就包含了濃濃的人文關懷,有人說大劉是硬科幻,我的想法不同。我眼中的大劉,並不是在科技上,基礎科學上的突破為 入口。他厲害在他有很多天馬行空,自成邏輯體系的點子,而這些都屬於理論,所以,大劉的作品在特效實現上並不是件難事,只要砸錢,可以做的邏輯嚴密,有模有樣。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評價三體的答案,說到三體的故事性很好,但是文學性稍微欠缺。而我有個感想,其實放眼整個中國科幻界,從文學性和故事性兩方來考慮的好作品也絲毫不缺乏,反而缺乏的是硬派的從基礎科學的改變上去建立的科幻作品,那些我作為文科生看起來真的很吃力的作品。。。所以作為改編電影而言,可供改編的好作品其實很多。

那再嘮嘮,怎麼叫合格呢?

@張小北 說,中國很多電影都不談合格了,來談科幻電影的合格是有點尷尬了。。。

作為個小影迷,我不愛深沉地寫影評,嚴格地批判,最多抒發下觀感。

我覺得合格有兩個標準,首先,它是否讓你有舒適感,沒有違和感。再者,就是它是否有商業價值。

中國科幻片拍好難就難在讓你不覺得違和。國人思維往老了去,往架空了朝代去都不覺得違和,從穿越劇可見一般。但未來感很讓國人有觀感上的不適。

一是想像力的局限,很多失敗的某某俠,某某戰士。。。

二是你太熟悉這片土地了,陌生帶來神秘感,熟悉感讓人覺得,你他媽玩我那,我昨兒還去那簋街吃了小龍蝦!

就像,你看到變型金剛中的中國元素,被噴了一樣。

但事實上,這事兒不大。中國元素加大是趨勢,我們萬達王老闆還把全美AMC院線收購了呢!紐約的Chinatown和大名鼎鼎的SOHO一步之遙,從Fancy走到80年代的廣東,就是兩分鐘的事。今年出的很多片兒,男女主沒事去Chinatown吃個飯飯,炸完時代廣場,捎帶炸炸Chinatown, 還反覆的,炸裂!!你們覺得違和么,大概不吧!但我坐在AMC里是笑了,美感這事,交給專業人士把握。

說說商業價值。中國科幻的變現力是有點難的,拿最火的三體來說,讀者跟普通作品來比較,仍不算多。很多時候不是拍電影的人決定電影走向,有總局審查沒錯,但那不是重點,觀影人決定了一切,因為沒市場,所以沒投資。三體足以拍成好幾部,但他能不能形成產業鏈呢,像漫威一樣,帶動周邊,甚至旅遊業?

可是我們有盜版,我們影院太貴。我有個狂熱影迷朋友,每部片兒他都去看,即將回國,他說了句,哎,回去得挑著電影看了,錢包受不了。

所以這真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已經說不下去了,拭目以待吧。。。

有點亂,先醬。

【jacksun的回答(2票)】:

中國電影要拍一個合格的科幻電影!首先要改變中國人的思路,中國人是以一種寫意的方式來思維的!缺少那種精準的把握,就比如中藥!中藥就是大概毛估估的形式存在的!缺少的是一個精準的量化標準,而中國就是缺少了這樣精準的量化標準!所以就拍不出合格的科幻電影,美國的變形金剛,雖然說的有一點誇大,但是變形的機器還是有模有樣的,中國人的思維是寫意式的!等到中國人的思維如同瑞士鐘錶那樣的!很精準了!那結合中國人的狂野的思維,就會出一個合格的科幻電影!

【Snorri的回答(1票)】:

中國人不喜歡科幻。中國電影界的人不了解科幻,甚至不了解科學。看看《藍血人》就知道了。想要拍出合格的科幻片,首先需要有一批真的懂科學的電影人。

【shuangsong的回答(1票)】:

《三體》不是已經籌拍了么。在中國做科幻,不要在意那些硬傷,不要在意吐槽,因為沒人會當回事。然後就是堅持,信仰,找準時機。《三體》從高大上變成「星辰大海」,找准了市場。本身題材極具中國特色,又不失科幻味道,不會惹得審核者無端猜測。然後就是默默堅持了這麼多年,直到中國的導演把抗日神劇都拍到爛到沒別的題材了,終於可以浮出水面。

至於合不合格,見仁見智。能拍出來已經不錯了。

【白明強的回答(1票)】:

首先,把大眾的思想從穿越劇,清宮劇,古裝劇,抗日劇,國共劇中拉出來。在美國,科幻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科幻迷到處都是。不像中國,十三億人,最大的科幻刊物科幻世界,頂峰銷量只有五十萬冊,還是由於高考的功利主義思想帶動。曾經有人算過一筆帳,票價40,三體的五十萬讀者能帶動200萬非讀者(這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不可能打上旗號: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就有人買賬),院線扣掉一部分,即便加上廣告贊助,也只有3500萬的收入,也就是說,製片商投資超過3500萬就有可能虧本。相比較歐美大片,這點成本實在不算入眼。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形成完整的市場,只要書店裡的為數不多科幻書架,依舊是一排排落滿灰塵的儒勒凡爾納,中國就不太可能拍出像樣的科幻電影。

【季林的回答(0票)】:

科幻小說不歸廣電管,看看國內除了大劉還有誰能靠科幻吃飯

港台不歸廣電管,看看這麼多年他們拍出什麼像樣的科幻電影

什麼都往廣電推,不思考自己(作為電影從業人員或者觀眾)有什麼問題,這是極度不負責的行為,也是中國電影始終沒法進步的一大原因

怨天怨地,沒有出息,真心看不起你們,摺疊我吧

【胡胡的回答(0票)】:

中國還是別拍科幻片了

【Danial瓶子的回答(0票)】:

對科學的嚴謹態度

原文地址:知乎


推薦閱讀:

世界十大鬼片排行榜,你看過幾個?
《X戰警》人物都有哪些,你了解嗎?
《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羅曼蒂克怎麼消亡的?
《賭神2》里周潤發是出千嗎?
好看的狙擊手電筒影推薦 槍林彈雨熱血電影匯總

TAG:電影 | 中國 | 科幻 | 中國電影 | 科幻電影 | 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