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用益生菌的五個金標準
一、菌株活性是最低標準 指南和共識均提出,菌株活性是益生菌產品所必需的最低標準。此外,益生菌還需經得起胃液、膽汁和胰酶的消化,在經消化道到達腸道後仍維持活性。這就對益生菌製劑的加工、生產、流通及保存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研究表明,與液體保存相比,冷凍乾燥技術可在長時間內更好地保持益生菌活力,是最安全可靠的菌株保存方法之一。 二、有足夠數量才能起作用 劑量依賴性是益生菌製劑作用的特點之一。益生菌到達腸道前會經過胃酸、膽汁等的消化,大量損耗,到達腸道的並具有活性的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即「漏斗效應」。因此,選擇高濃度活菌產品以保證益生菌在腸道維持足夠數量也是其發揮作用的前提。 高菌量益生菌較低菌量益生菌可更好地緩解多種腸道不適癥狀。例如,在給予受試者抗生素後的36小時內,與安慰劑相比,補充益生菌可有效降低AAD和CDAD的發生率,而高菌量益生菌(10×1010)較低菌量(5×1010)益生菌可進一步降低AAD和CDAD的發生。 三、多菌株療效優於單菌株 不同益生菌菌株所執行的功能不同,單一使用一種菌株效果有限。多菌株可引發「協同效應」,這使得菌株生存能力增強,發揮更穩定有效的作用。研究表明,多菌株益生菌對改善腸道功能、免疫功能及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癥狀等有良好的效果。有16項研究對比了多菌株益生菌與其包含單一菌株的治療效果,其中有75%顯示多菌株益生菌較單一菌株更加有效。 四、兒科臨床更看重「安全」 我國微生態製劑兒科應用專家共識指出,微生態製劑是比較安全的一類藥物,無耐藥性,至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沒有嚴重毒副反應的報道。 五、有確切的臨床驗證結果 並不是所有的益生菌產品均有改善腸道健康的良好功效。對於同一菌株的不同製劑、不同劑量治療不同疾病或不同菌株的益生菌製劑均應進行嚴格臨床驗證,以保證療效與應用安全。 目前,符合以上諸多標準,且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益生菌有枯草桿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或散劑等,這類產品多數僅包括1~3菌株,出廠時活菌含量可多達5×108CFU以上,最終產品成份含活菌數則不低於10×107CFU。其中,雙歧桿菌三聯活菌以培菲康為典型代表,該產品是國內臨床最常用的益生菌產品之一,已安全使用二十餘年,指南推薦可用於防治小兒感染性腹瀉、便秘、消化不良。此外,也有大量臨床試驗表明其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感染性腸道疾病等有改善療效。 參考文獻 《2011 WGO全球指南:益生菌和益生元(中文版)》
推薦閱讀:
※【情侶必備】標準情人手冊
※當代知性美女美學新標準
※怎麼標準練習俯卧撐
※頂級女友標準表
※營養麥片有標準 民意測評大顯真招----------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