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 成就感讓孩子更有動力

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一、看起來枯燥的學習也可以變得有趣女兒英語學的是小哈佛,課程還是蠻有趣味的,課堂氣氛也活躍。但是開始要求記憶單詞後孩子就不太喜歡了。因為背單詞本身比較單調,而且對她來說有些難,當時我也不怎麼督促她,所以隨堂單詞檢測錯得較多,經常被留下來背單詞,自然有些沒面子。所以,她比較煩背單詞,即使讓她背也別彆扭扭不痛快,有時會鬧情緒想罷工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而且「恨烏及屋」,有時說不想去學英語了。看來必須要做些什麼了!我開始輔助女兒記憶單詞,和她一起練慣用自然拼音法(參考孩子測驗成績連續不好,發火、批評… )記憶單詞,方法掌握以後,記憶就容易得多了。另外,也培養她老老實實多下功夫去記憶,反覆讀、反覆寫的習慣。並且通過分析她單詞檢測錯誤的原因,去改善她的學習方法、習慣。這樣,女兒的單詞檢測錯得越來越少了,有進步、成就感就感覺爽多了,對單詞記憶也逐漸有些興趣,學起來也越來越順利,也不鬧情緒了。有一次,還沒到家就給我打電話:爸爸,我得一百分了,班上只有我一個!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回家就高興地把這個一百分的卷子貼到了牆上,以供瞻仰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這之後,背單詞就不再是一個負擔了,而是一個有些趣味的事情了。到現在,我幾乎不去管她背單詞的事,她自己就搞定了。前幾天,單詞闖關,她是班上輕鬆過關的兩個人之一,她很有成就感,主動提出要背背還沒有學過的兩課的單詞,而且開始吹個小牛:哎呦,這麼簡單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我自己以前覺得背單詞是件枯燥的事情,但女兒在進步和成就感的鼓舞下,已經覺得饒有趣味了。其實只要能不斷進步和有成就感,看起來枯燥的事情就可能會變得有趣味。這個我深有體會。我比較喜歡體育運動,以前在單位里算是有些名氣的全面發展的選手。我從事一個新的運動都是先花不少時間去訓練基礎技術。打網球我會老老實實對著網球牆練技術,不急著上場地;打羽毛球不著急去打比賽,而是先獨自練揮拍或找個夥伴練高遠球等基本功;學足球的時候,經常刻苦地在那裡練基本功。這些都是些看起來枯燥的事情,但是因為老老實實按照規律去做,感覺有進步得快,有成就感,就覺得有意思,就把這個枯燥的事情變得有趣味了。二、學習的興趣也可以這樣培養其實學習也是這樣。很多人說學習很枯燥,鄭委老師說沒有「習」的話,「學」可能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我覺得其實不是這樣的,即使沒有「習」的機會,如果學得有進步、有成就感,一樣會感到爽,感到有樂趣的。以前諮詢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按照現行標準,算是差生,門門功課倒數,其中數學竟然只有二十多分。後來我建議家長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多寬容、鼓勵。因為全部功課都想進步難以奏效,所以建議選數學做突破口多加輔導,結果幾個月過去了,數學考了八十多分。這給了孩子信心,進步和成就感也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升入初中後是嶄新的開始,他發奮努力,學習也逐漸步入中游的行列。 輔導作業有一個小技巧,就是引導孩子做題,但盡量讓孩子自己說出答案,這樣他會有成就感。十幾年侄子到我家來度寒假,他本來不愛寫作業,讓他寫作業老大不情願。我輔導他,啟發他思路,讓他完成最後一擊,自己說出答案。他對自己能做出較難的題目感到很興奮,也有成就感。過了幾天自己主動提出寫作業,說做數學題很有意思。我輔導女兒作業也是如此,讓孩子感覺是自己做出了這道難題。有一次一道題目就是這麼做出來的,結果她很高興,還讓我再出幾道類似的題目做做才過癮。 一位媽媽看了我的博文後用示弱的方法讓5歲多的兒子學習很奏效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弱得她連10以內的加減法都要兒子教了。兒子還挺美的,說:晚上回來我再教教你......進步和成就感是興趣最好的老師 多鼓勵,幫助孩子發現他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助於激發她的成就感,體會到進步。即使是孩子較弱的方面也有值得鼓勵的亮點。只要有平和的心態、寬容的胸懷,總能發現亮點。那天做一個題目:要求只挪動三枚硬幣,就將正三角形變成倒三角形,這個讓我也費了些腦筋才搞明白。孩子學會之後,她讓媽媽也做做試試,媽媽一時做不出來,孩子就得意地告訴她方法,媽媽誇她是個小老師,她就很高興。適當加以輔助。有些困難孩子自己是難以克服的,比如應用題、作文、背單詞,此時適當的輔助可以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如果總覺得很難,會打擊孩子的興趣;而順利把以前覺得困難的東西拿下來,會有進步和成就感,這會激發興趣。 一位博友留言: 一位教師講的一句話:只有從成功才能走向成功,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是的,鼓勵加上適當的輔導,讓孩子、學生取得成功、擁有成就感,接下來他會更喜歡學這門課或者做這件事情。成就感讓孩子更有動力 對於我們成人來說,如果在某件事中獲得了成就感,那麼就越發有幹勁。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樣,當我們認可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有了成就感,這也會成為他們的動力。朋友有事,把三歲的女兒琳琳放到我家,讓我幫忙照看一下午。女兒小桐很開心,覺得有個小妹妹陪她玩也不錯,馬上拿出自己的布娃娃和小妹妹共享。我見她們玩得開心,便叮囑了幾句,放心地到廚房做點事。當我再出來時,發現琳琳乖巧地坐在沙發上,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認真地看著小桐。原來小桐翻開了書正給小妹妹講故事呢,聲情並茂,不時配上動作,真是夠吸引人的。琳琳的表情隨著故事而變化著,有時緊張,有時大笑。故事講完後,琳琳還拍手誇讚。小桐滿意地點點頭,翻了一頁書,說:「嗯,接下來我給你另外講一個。」晚上睡覺前,我照例給小桐講故事。而這天,她卻一反常態說:「媽媽,我自己來讀吧。」她拿過連環畫磕磕巴巴地讀,最近學的拼音幫了她的大忙,有些生字也自己拼出來了,拼不出來的就問我。讀了一遍後,她就細細回想一下是什麼意思,然後讓我讀一遍,再解說一次。看她這麼興趣盎然,我覺得奇怪,她開心地說:「媽媽,我今天給琳琳講故事很厲害吧?我學會講這些故事了,就可以給小朋友們講了。」原來如此,看來小桐在下午給小妹妹講故事的過程中,獲得了莫大的成就感,所以現在想要去幼兒園給小朋友們講了。我很支持,便做了一名耐心的聽眾,以便於小桐提前「演習」。小桐五歲了,但是還不夠獨立,每當我要求她自己穿衣服或是整理書包時,她都會使出「殺手鐧」——撒嬌,最終,每次都是我代勞。而現在,我換了種方法,效果奇佳。比如,早上起床時,我會叫她來幫我選衣服。小桐興奮極了,認真地幫我挑選,雖然在我的引導下,她最後選中的是我心裡想要穿的,但看我「聽話」地穿上衣服,認可她的能力,她開心不已。我趁機說:「桐桐,你看,你都能幫媽媽選衣服了,自己穿衣服就更不成問題了吧?」她馬上點點頭,飛奔去自己房間穿衣服了。編者按:對於我們成人來說,如果在某件事中獲得了成就感,那麼就越發有幹勁。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樣,當我們認可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有了成就感,這也會成為他們的動力。本文摘自:育兒教子作者:李蕾紅學生為什麼會厭學?  為什麼昆明小學生會有厭學心理?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目前的小學生當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中,影響他們心理健康,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生物遺傳因素外,還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一、個體的主觀因素影響  學生對學習的需要來自於家長及學校的要求,小學生經歷著父母、教師要學習,到我要學習的變化,是由被動到主動、由好奇到探究的過程。學生厭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需要的滿足感受挫或喪失,往往表現為如下原因:1、父母對孩子學習目的的不良認知,2、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影響,3、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無成就感。如果學生學習的焦慮水平過高或過低,學習中成就感獲得的機會較少,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勵能力,厭學的心理就會形成並加強,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久而久之,對學習便失去了興趣。  小學生的情緒心理、行為習慣、認識能力、人格特徵、自我意識等心理活動,都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消極的心態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心理挫折,使其情緒長期處於痛苦和不安之中,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我國,目前小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優越的生活條件與寬鬆的環境,並沒有使他們的內心完美起來,因為他們沒有經歷生活的風雨和磨難,心理發育呈現一種不良的態勢,其心理發展明顯落後於生理髮育。  二、學校教育的影響  要求過高,往往使學生壓力較大,學生的成就感不高;目前的教育教學方法也不切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使學生感到校園生活單調、乏味、難以適應,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不好,不擅於激勵學生,經常指責、批評、當眾使學生出醜,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教師對孩子的評價、態度以及學生的人際關係是造成學生不良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第一,在學校,成績成了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特別是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常常受到教師的冷遇、同學的輕視,致使這些學生對自己逐漸失去了信心,對環境產生了厭倦,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心理發展的障礙。第二,教師的態度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三,學生的人際關係。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學生都有交往、尊重、被認可的精神需要。如果一個學生能經常得到教師、同學的悅納、肯定和尊重,就會使他們感到集體環境的溫暖而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其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就會產生自卑感或敵對情緒,影響其心理正常的發展。  三、家庭影響  家長的生活經歷與言傳身教對一個小學生的影響是自始自終的,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反應,很多時候,無形中就默認了孩子,家長過於嚴厲、要求過高或過於放鬆、要求過低都會影響到學生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另外,家長的過分保護和溺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1、家庭氣氛和父母榜樣的影響。研究表明:寧靜愉快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與氣氛緊張衝突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後者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緊張焦慮、憂心忡忡,害怕父母遷怒於自己而受到懲罰,容易發生情緒和行為等問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社會信仰和價值觀念等首先通過父母的「過濾」而傳遞給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  2、家庭結構的影響。家庭結構一般分為三種類型: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在大家庭中,如果隔代的溺愛和長輩對於教育孩子問題的看法不一,會致使孩子無所適從,進而形成恐慌、焦慮等心理問題。核心家庭是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的家庭,在核心家庭中,雖沒有隔代的溺愛,但由於年輕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所以他們對孩子有時放縱,有時管教太嚴,寬嚴失當,致使孩子不知所從,這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產生了不良影響。破裂家庭是指父母中有一人死亡或判刑監禁或父母離婚的家庭。許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3、親子關係。孩子有時往往不能和父母很好地溝通,造成兩代人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最終產生代溝。孩子希望傾訴內心的秘密,希望心靈之間的交流和理解的需要得不到正常的發泄,就很可能出現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礙,嚴重的會損傷其人格的完整性和協調性,導致人格變態等心理問題。  4、家長對孩子評價標準的影響。現在很多家庭,把「考高分、上大學、讀博士」作為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標準。分數不僅成為家長評價孩子是否成功的評價標準,而且成為評價孩子的價值標準。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顧及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忽視了孩子的興趣和個性特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於孩子身上,強迫他們學鋼琴、學繪畫等等,這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極大摧殘。  四、社會因素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的激烈、生活節奏的加快,失業、個人前途等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增多,加之,社會上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程度不高等,必然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學生內心積聚的矛盾心理就會影響其身心的正常發展。簡單來說,現在學生的厭學心理也受到了現在社會價值觀的很大影響。深圳的學生所處的環境比較特別,講究經濟效率,知識的多少與其的經濟價值畫不上等號,似有一種讀書無用論的社會影響。
推薦閱讀:

強迫孩子分享,是以培養美德為名的虛偽傷害!
警惕對孩子的「隱性」性傷害
如何追到你心儀的女孩子?
如何看待「高磊鑫把孩子生下來了」被秒撤熱搜?她真的生下了薛之謙的孩子嗎?
破壞規則的人總在佔便宜,為什麼還要教孩子守規矩?

TAG:孩子 | 興趣 | 成就 | 成就感 | 動力 | 進步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