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方法 這樣艾灸可讓身體更加健康
對於艾灸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陌生,可以說十個人當中有五個人都做過艾灸,但對於艾灸的方法很多朋友並不清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艾灸的方法以及艾灸的輔助器具。相信能夠讓大家更加了解艾灸。
艾灸的方法
艾灸時主要分為使用艾柱灸治以及使用艾條灸治,讓我們看一下詳細步驟吧。
艾炷
由艾絨製成,呈圓錐狀。在艾灸療法中,可以根據治療的需要選擇相應大小的艾炷。通常來說,較大的艾柱用來灸大面積的身體部位,如背部、腹部。較小的艾炷用來灸四肢或頭面部。另外兒童宜用較小的艾炷。
使用艾炷灸時,將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點燃。
艾條
由艾絨卷材的棒狀灸具。判斷艾條的好壞主要依據艾絨的純度。一般艾條的包裝上會表明艾絨的等級,如艾絨等級為1:6,表明製成1千克艾絨,所需艾葉為6千克。等級越高,純度越高,品質也越好。
使用艾條灸時,點燃艾條在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熏烤。
艾灸的輔助器具及使用步驟
艾灸盒:艾灸盒是艾灸的首選輔助器具,通常為木製或竹製。
艾灸盒的使用步驟
①點燃艾條,讓艾條充分燃燒。
②將點燃的艾條插入艾灸盒蓋上的卡子里。插入長度要小於艾灸盒的高度,又要和盒子保持一定距離。
③將艾灸盒蓋按照正確的方向改好,艾條要靠近艾灸盒底部且不觸及鐵絲網。
④用艾灸盒上的綁帶綁在需要施灸的身體部位。在艾灸過程中可通過艾灸盒上的孔眼隨時觀察艾條的燃燒狀態,及時舔掉艾灰,並調整艾條的位置。
艾灸罐:艾灸罐可以在全身不同的部位使用,使用起來很方便。
艾灸罐的使用步驟
①將艾灸罐打開,取出最裡面的內罐,並準備一段長短合適的艾條。
②將艾條的一端插入內罐中心的銅柱留下一個小孔,點燃艾條有孔的一端,將點燃的一端插入內罐中心的銅柱上。
③蓋上艾灸罐的蓋子,裝上艾灸罐的手柄就可以手持艾灸罐施灸。
④也可以用綁帶將艾灸罐縛在身上施灸,這種方法需要在施灸部位覆蓋毛巾等隔熱,避免燙傷。
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
無瘢痕灸
施灸時不燒傷皮膚、不讓其化膿、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塗以少量凡士林,以便於艾炷黏著。然後將大小合適的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點燃施灸。
不等艾火燒到皮膚,當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用鑷子將艾炷夾去,更換新艾炷再灸。連續灸3~7壯,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膚輕度紅暈而不起泡為度。
這種灸法臨床上常用於虛寒性疾病的治療。
瘢痕灸
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稱為瘢痕灸,又稱為化膿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塗以少量凡士林,以便於艾炷黏著。然後將大小合適的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點燃施灸。
每壯艾炷必須燃盡,出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施灸。灸治完畢後,應將局部擦拭乾凈,然後在施灸部位上敷貼玉紅膏,可1~2天換敷貼一次。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灸瘡自行痊癒,結痂脫落後留下瘢痕。
這種灸法臨床上常用於哮喘、慢性胃腸炎、發育障礙等慢性疾病的治療。
隔姜灸
將新鮮的生薑切成直徑2~3厘米、厚0.2~0.3厘米的撥片,中心用針穿刺數孔,然後將薑片至於要施灸的部位,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
當患者微有灼痛時,可將薑片抬離皮膚片刻,再放下繼續施灸,之艾炷燃盡再更換艾炷,每次每穴3~5壯,灸至皮膚潮紅為止。
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於治療外感表證和虛寒性疾病,如感冒、嘔吐、腹痛、泄瀉等。
隔鹽灸
又叫神闕灸。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至臍部填平,上置艾炷點燃施灸,至患者感覺灼痛,即可更換艾炷。也可在食鹽上放置薄薑片,上置艾炷施灸。
隔鹽灸多用於治療急性腹痛、吐瀉、痢疾、虛脫等。
艾條的常用艾灸方法
溫和灸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施灸的部位,在距離皮膚2~3厘米處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雀啄灸
施灸時,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如鳥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動著施灸。
迴旋灸
施灸時,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2~3厘米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為中心,均勻地想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膚紅潤、灼熱為度。
總結:艾灸是一種傳統的養生方法,不僅可以用來治病,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多種疾病,並且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體內的濕氣,因此在生活中經常艾灸是很有好處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