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的關節是否提前「告老」?

——訪我國著名矯形骨科專家周乙雄教授

周乙雄,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1969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1983年隨中國專家組赴利比亞的黎波里創傷中心工作;1989年獲得聯邦德國政府獎學金,赴西柏林自由大學醫學院附屬Urban醫院矯形骨科專攻髖、膝關節置換術以及截骨術和脊柱手術。1996年開始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學科帶頭人,1998年晉陞主任醫師。

從事矯形骨科專業35年,對於骨病及疑難骨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目前重點研究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骨關節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擅長做人工髖、膝、踝關節的置換術,以及高難度的髖、膝、踝關節翻修術和再翻修術。擅長關節周圍的截骨術,尤其是髖臼旋轉截骨術、髖臼內壁截骨術。參與策劃成立了全國唯一的「人工關節評估登記中心」,完全與國際接軌。

目前兼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人工關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工程協會人工關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關節學組副組長;中國老年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委員;《中華外科雜誌》特邀編委;《中國骨質疏鬆雜誌》、《中國關節外科雜誌》編委;並為《中華醫學雜誌》審稿。

三四十歲的年紀

你可能尚覺得自己生龍活虎、精力旺盛

你只會在意臉上生沒生出皺紋、牙齒有否鬆動

或者是否開始出現記憶力減退的跡象

偶爾發現一根白髮,也會讓你唏噓半天——

你將之視為重大的早衰的信號

卻不知道 在我們未曾留意的地方

我們的關節

早已「垂垂老矣」

關節也會「早衰」

按照我們以往的認識,會覺得骨關節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專利」,而事實上,目前我國的骨關節疾病患者中,年輕人的數量越來越多。

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周乙雄教授自1970年開始從事關節疾病的診療工作,他認為,隨著生活狀態的改變,很多人的關節會提前「告老」。

我們的身體彷彿一架機器,在日復一日地轟鳴運轉之後,勢必逐漸衰敗;關節好比機器上的軸承,使用的過程實際就是損耗的過程。要知道,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在20歲之後已經開始,磨損越頻繁,退化進程就越加速。關節發生退化的標誌之一是疼痛,其實軟骨本身沒有神經,但當某一部分軟骨磨損殆盡,就變成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磨擦,疼痛也便因此產生。

最著名的例子是我國著名滑冰運動員葉喬波,因為從小進行滑冰動作的訓練並反覆受傷,導致膝關節提前退化,20多歲時就患了骨性關節炎,關節內出現軟骨的碎片和遊離體,帶來的痛苦可想而知。

體重、遺傳、不良生活習慣、疾病和外傷都是關節「早衰」不可忽視的因素

很多時候,在關節向我們發出預警信號時,往往得不到我們的重視。比如,走路時,突然感到腿軟,或者上下公共汽車、上下樓梯微微有些吃力,我們很可能將之歸結為休息不好、體力不支,其實這很可能就是某個關節出了問題;發展到第二個階段,我們可以感到關節有點刺痛了,蹲下再站起時,也會感到膝蓋酸疼,力不從心;再接下去,一走路就開始疼,有的還會出現關節腫脹。周教授說,長期以來,由於人們普遍認為骨關節炎不是致命性疾病,因而不被大家所重視,很多病人都是到了疼痛難忍時才來醫院就診,這時病情已經進展到十分嚴重的地步,有的急需手術。而如果患者在出現早期癥狀時就請醫生進行干預,治療起來會輕鬆很多。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關節提前退化的現象呢?除了剛才提到的運動造成的過度磨損和外傷之外,周乙雄教授認為,體重、遺傳、不良生活習慣和疾病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不良飲食習慣,使很多年輕人體重超標。人們已經意識到肥胖對身體的危害,例如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但是,很多人忽略了體重增加給關節帶來的沉重負擔。有資料顯示,在幾乎所有40歲以上的人身上,凡是承受重量的關節都會發生變化,癥狀還會隨年齡增長而加劇。

也許有的人會說,為什麼相同的體重和活動量,我的關節就不好,而他的就沒出現什麼癥狀呢?這主要是個體差異造成的。軟骨的退行改變有一定的遺傳因素,有的家族軟骨耐磨度高,有的反之。因此,如果你的家族中已經出現有骨關節疾病的先例,你就更應該加倍保護自己的關節。

在骨關節病的年輕患者中,愛美的白領女性佔了一定的比例,她們工作在空調環境中,即使寒冷的冬天也著裙裝,使膝關節長期受寒;另外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喜歡駕駛摩托車,卻不注意佩戴護膝,使得年紀輕輕就變成了老寒腿。

另外,某些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侵襲軟骨,使關節提前衰老。

周乙雄教授提示:年輕人在健身或進行其他體育活動時,都應先熱身,增加關節及韌帶的柔韌性和活動範圍。運動時間不要過久,或者中途休息一段時間,讓高度緊張的關節肌肉得到放鬆。

在退行性關節炎的初期和中期,可以採取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科學鍛煉的方式,因為它是一種退變性的疾病,因此不可能完全治癒,治療的目的在於消除或減輕疼痛紅腫癥狀、控制病情發展、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人工關節置換,並非想像的那麼可怕

德國人Gluck於1891年發明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那個時候的材質是珍貴的象牙;美國人Smith Peterson於上世紀40年代開始採用金屬材料(鈷合金)製作髖關節的代替品;而我國開始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應該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周乙雄教授是我國最早開始對患者實施人工關節置換的專家之一。他回憶,在70年代初期,由於那時的人們對骨關節疾病沒有充分的認識,加上經濟困難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使然,人工關節置換的手術量比較小。現在有一些好轉,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人工關節置換術在歐美十分提倡。據統計,1997年在僅2.6億人口的美國實施全髖全膝置換術就達55萬例,而在我國每年僅有不到2萬例。為什麼中國人不願意給關節動手術?

周教授說,經濟仍是一個問題,除此之外,普及宣傳不夠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很多患者對人工關節並不十分了解,覺得自己的關節換成冷冰冰的鋼鐵,肯定像機器人一樣,走路都打不了彎兒。但實際上,人工關節置換術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再像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有人稱它是20世紀骨科手術最偉大的突破之一,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它使過去必須依賴拐杖,甚至只能截肢的患者,能夠像正常人一樣活動和行走,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患者對人工關節產生懷疑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工關節到底可以使用多少年呢?實際上,經過大量病例術後隨訪觀察,人工關節置換術後10~15年以後,有90%左右的人工關節還在正常使用;置換術後20年,仍有80%以上的人工關節完好。過去醫生不大建議年輕人做人工關節置換,就是因為年輕人活動量大,關節再度磨損幾率很高,但近幾年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已經有更為耐磨的人工關節應用到臨床,它們可以使進行過人工關節置換的年輕人依然可以繼續某些體育活動。

周乙雄教授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我國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水平已經與世界同步,尤其醫生的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簡單地植入關節,不感染、不脫位到現在追求完美,要求自己操作的每一步都符合規範。現在人工關節的種類也較以前為多,醫生的選擇範圍不斷擴大,更要考慮不同關節設計的區別,從而為高矮不同、胖瘦不同、病情不同、骨質不同、畸形程度不同以及關節發育情況不同的患者選擇最適合他們的人工關節。

別跟「告老」的關節較勁

在人體的關節中,膝、髖、踝等關節都擔負著我們沉重的肉身,一個50公斤的人每走一步,髖關節負重大於150公斤,在進行跑跳、上下樓梯等活動時,膝關節受重甚至達300至400公斤。周乙雄教授指出,我們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個不可逆的人體退化的表現,我們能做到的只能是避免關節過度疲勞以及長時間負重;關節疼痛時要充分休息;一旦不適的情況加重,應該立即到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

很多人認為,關節的毛病可以通過加強鍛煉來解決,其實這是認識上的誤區。重症患者本身就關節勞損,磨損的軟骨碎屑滑落到關節腔內,會像沙子一樣磨擦軟骨,導致關節進一步受損,有時還會引起滑膜出血、水腫。因此,出現骨關節退行性改變的患者不宜再做壓腿、下蹲等動作。

周乙雄教授提示:關節出現退行性改變,應避免爬山、跳迪斯科之類的運動。

如果你已經知道自己的關節出現了退行性改變的癥狀,比如疼痛或腫脹,就應該避免爬山、跳迪斯科之類的運動,因為它們會加劇對關節的磨損。適當的鍛煉是可以進行的,比如散步,行走距離以不感覺疲勞和疼痛為限;游泳也有助於關節和肌肉功能的改善;還可以在座位和平卧位做膝關節的屈伸活動練習,以不感覺疼痛為限度。

相關鏈接:關節腔內局部注射透明質酸(HA)——為關節康復加油

透明質酸,英文簡稱為「HA」,最初自牛眼睛的玻璃體中分離出來,它是存在於哺乳動物和微生物體內的一種獨特的生物多糖,用於構建組織及體液。至今尚未發現不含HA的機體存在,對於人類來說,HA更是體內不可或缺的物質,在人體每1升關節滑液中,含有1400~3600毫克HA,作為一種黏彈性物質,它在關節活動時發揮潤滑及緩衝震蕩的作用。在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時,關節滑液的HA濃度和相對分子質量都會下降,滑液的潤滑功能被削弱,軟骨持續性破壞,最終導致關節功能障礙。

美國已有治療關節炎的HA口服溶液Synthovial7面世,但以關節腔內局部注射HA為代表的黏彈性補充療法是一種更有效的治療手段。通過向關節腔內注射HA,可以提高關節滑液的保護和潤滑作用,減少關節活動和組織摩擦引起的疼痛;能對抗炎症、消除關節疼痛和腫脹,並通過與糖蛋白的結合促進軟骨的修復,最終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恢復關節的運動功能。目前已經上市的含有HA的關節注射液有:施沛特(正大福瑞達製藥有限公司)、Suplasyn(Bioniche)、Synvisc(Biomatrix)、Supartz(日本生化學工業株式會社)、Hyalgan(Fidia)、Orthovisc(Anika)、Artzal(日本生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等。

TIPS:減肥也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於體重超標的患者而言,減肥可能是有效緩解癥狀的治療方式。通過減肥可以降低關節的負荷,從而減少關節的進一步磨損。以髖關節為例,每減輕1公斤體重,髖關節可減少3公斤的承受力。最近的研究發現,單純節食減肥的效果沒有通過鍛煉在降低體重的同時增加肌肉力量的效果好。

自測關節退行性改變

1.揉捏關節,如果聽到有細碎的吱吱咯咯的聲音則為骨性關節炎。有的人在關節活動時會發出脆響,這不能證明關節出了問題。2.陰天的時候關節會感覺酸疼,有時有腫脹感。過度勞累時也會出現這種感覺。

名詞解釋——人工關節置換術

顧名思義,人工關節置換術是將人工製成的關節植入體內,來幫助患病關節恢復其生理功能的一種手術方法。目前已應用於治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疾患,但以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最為普遍。人工關節的設計是生物力學專家、材料工程師及骨科醫師共同努力的智慧結晶。它多由金屬和高密度的塑膠質材,依照人體關節的構造、形狀和功能製作而成,金屬的種類包括鈦合金(Titanium)和鈷鉻鉬合金(Cobalt-Chrome)等,相較而言,鈷鉻鉬合金重量輕、親和性好,比鈦合金更為耐磨。

Q 哪些患者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呢?

A 1退行性關節炎患者。退行性關節炎是目前施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常見的原因。當關節炎較嚴重時,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甚至出現變形,往往會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此時保守治療大多無效,人工關節是最佳的選擇。2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變是以關節內滑膜發炎,隨著病情發展,關節軟骨、骨以及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造成關節畸形,功能障礙。3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經常飲酒或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容易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最好的治療方式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4強直性脊髓炎患者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可明顯改善生活質量。

  提示:人工關節置換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手術,因此一定要去經驗豐富的大醫院就診。


推薦閱讀:

哪些技巧可以減少運動對膝關節的磨損?(純凈星空的回答,22贊)
科普 ‖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治療
關節鏡下常規清理術和髕周電刀去神經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比較 醫學論壇網?網聚醫學的力量,源自中國醫學論壇報
胸椎小關節紊亂的整肌、整脊療法
孩子走路像鴨子難糾正,醫生說關節已變形,因為老人的習慣造成

TAG:關節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