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經濟學的回答

問世間情為何物":經濟學的回答(2002-09-01 17:18:23)文/趙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在經濟學家看來,這話昏頭昏腦,什麼信息也沒有。對於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來說,愛情與婚姻也像人類的其他行為一樣,主要目的不是瘋瘋巔巔、尋尋覓覓,更不是什麼"生死相許",它帶給人的是實實在在的收益,因此同樣要經由理性的選擇,並符合於經濟學的理性分析。那麼,人們談情說愛,喜結連理,究竟圖的是哪門子收益呢?過去馬克思做過一番分析,認為愛情迷人的面紗後掩蓋的是生育後代的目的。其實在現代社會,生育完全可以不必通過婚姻來獲得,弄個玻璃管子就行,花錢也不一定多,何必一定要藉助於婚姻,繞那麼大一個彎!有人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婚姻的"四大收益",或許更為確切:一是可通過勞動分工實現比較利益和遞增報酬,比如女主內男主外,或女主外男主內,要比每個人既主內又主外,效率要高。二是互相提供信用,協調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比如一人工作供養另一人讀書,最後共享榮華富貴。三是可分享家庭共有品,如調兒弄子的天倫之樂,此外還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智慧,人們常發現,妻子教育程度上升,有助於提高丈夫工資。四是防災保險,如生病不至於無人照顧等的收益,你若問在印度和中國農村,女兒一般遠嫁外地,為的是什麼--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為了更有效地防範農業歉收的風險。婚姻有這麼多收益,可以解釋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結婚而不是獨身。對於婚姻的經濟學理論解釋,早已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利·貝克爾開拓在前,讀者徑可自行找來他的《家庭經濟學》一讀,無需我輩再饒舌。不過,新問題層出不窮,現有朋友提出的十數個新問題在此,從貝克爾教授那裡恐找不到現成答案,筆者不妨就這些中國"土生土長"話題試作一回答,和大家一起分享經濟學的智慧。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心目中,中國存在著一個大致稱得上是有效率的婚姻市場,人們在市場上自願、平等地達成婚約。筆者全部的分析將以此為前提。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一項有關"中國婚姻質量"的調查可做依據:目前中國父母包辦的婚姻約佔14.4%,自己認識或介紹認識的佔85.6%,同時有75%的婚姻達到中等水平,3%的夫妻關係為高質量和完美型,只有22%為低質量。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的確存在著婚姻市場,而且頗為有效。一、誰是婚姻的最大受益者,男人還是女人?對於一個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上,富於效率的婚姻市場來說,結婚意味著雙方簽訂合約,"交易"達成,雙方均對於"交易"有預期收益。至於男女雙方誰從婚姻中獲得的收益最大,從理論上說恐怕是一半對一半,具體則不可一概而論。我們可以把離婚看作一個"信號"指示器。如果男方提出離婚,那麼意味著女方從婚姻中獲得的收益大於男方;如果是女方提出離婚,則意味著男方從婚姻中獲得了更大的收益。至於量化的分析,可從離婚的補償費用大致推斷。二、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哪種更合理?經濟學相信,自願、平等基礎上的交易均為合理交易,因此無從抽象比較在具體生活中,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何種為更合理。不過,從經驗和概率的角度,我們可以認為男大女小的婚姻要優於女大男小的婚姻。聯合國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初婚年齡各國總體上都是男比女大。相差最小的是愛爾蘭,只有1歲左右;最大的是馬里,高達11歲。西歐平均相差2.5歲,東歐和南歐相差3.5歲,北美相差2歲,南美約差2-3歲,日本差3.7歲,印度近5歲,中東約為4歲,非洲一般在5至10歲之間。我國的差距較低,80年代只有2.7歲,近年來差距有擴大趨勢。據最新調查,妻子年齡大丈夫3歲以上的只有1.8%,大1-3歲的約12.2%,夫妻年齡相同或丈夫大妻子1-3歲的最多,達56.8%,丈夫大妻子6歲以上的也已經達到8.4%。所以,在咱們中國,可以說男大於女的婚姻,其勝出的概率更大。三、有錢人的婚姻風險更大?我想問者的意思是女孩子嫁給有錢人的風險是不是更大。我的答案很簡單:"Yes!"原因也很簡單,假設其他條件相同,按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原理,你嫁的人越有錢意味著投資的收益越高,必然要相應承擔更高的風險。四、美貌與年齡的優勢(男女都看)男人年齡不是越小越好,反而是成熟一些較好,但年老後優勢衰退,因此其得分分布類似於一條拋物線。至於女人的美貌,則是越漂亮得分越多,因此基本上近似於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射線。五、中國的"怕老婆現象"大肆喧染、舉世聞名的所謂中國人"怕老婆現象",其實是子虛烏有。調查數據顯示,在"誰擁有家庭實權"一項上,中國的家庭中31.3%的家庭實權在丈夫手中,52.6%的家庭是"差不多",只有16.1%由妻子做主。可見,中國仍然是個"男權社會",中國的丈夫們大喊大叫"妻管嚴",怕是別有用心!六、壞的婚姻會導致......不均衡。夫妻雙方精神、健康等福利狀況的下降,第三者插足,小孩、雙方親屬福利狀況連帶下降以及社會總體福利的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解除契約--離婚。在離婚的情況下,大量的"沉沒成本"將無法收回......七、遲婚現象"遲婚"表明婚姻成本上升,或相對收益下降,或兩者兼而有之。成本上升方面--由於在大部分的時間段中,人的收入通常隨年齡而增長,當女方要求更高的嫁妝時,意味著婚姻成本上升,"持幣待購"的時間將延長,被迫性的"遲婚"現象將出現。相對收益下降方面--比如,現代人更看重"事業",希望先立業,後成家,意味著婚姻的收益相對"立業"出現下降,主動性的"遲婚"現象將出現。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1980年報告,現年45-54歲的男性人口中,結婚年齡低於20歲的,有35%的人收入低於一萬美元;結婚年齡在21-29歲的,只有17.5%的人收入低於一萬美元。從收入中值看,18歲以下結婚的為一萬四千美元,19-20歲結婚的為一萬七千美元,21-29歲結婚的為一萬九千美元。證明要想收入高,結婚的確就得晚。另外,社會約束條件變化也會改變婚姻成本或相對收益,從而影響婚齡。比如,城市化建設出現障礙,城市住房價格上升,意味著成本上升,被迫性的"遲婚"可能出現;或者,當未婚亦開始變得可以容易地獲得性生活,意味著婚姻"性的滿足"的效用相對下降,主動性的"遲婚"亦將增長。八、名人緋聞是好是壞好。理由是,有利於改善全社會福利。因為受損害的名人是少數,而社會上大多數人有了豐富的談資,福利提高,總體上福利的提高大於收益。另外,名人有時還可以從緋聞中獲得額外的福利,如吸引"眼球"數的增加等,因此有時是"帕累托改進"。九、夫妻的AA制代表進步嗎?是。理由在於,婚約中雙方的產權如同資產產權一樣,越是能夠清晰界定,越是意味著社會在技術或制度上的進步。十、婚前財產公證只對有錢人有利?否。產權清晰有利於交易雙方,而不是某一方。十一、如果離婚,青春補償費該怎麼算?無法事先界定,只能由一對一的博弈、交易來定。理論上,從零到無窮大都可能在合理的補償區間之內。十二、異國婚姻是高投資高回報?未必!關鍵要看是上嫁(娶)還是下嫁(娶),與"異國"與否無關,只與健康、教育、相貌、財富、地位、年齡等綜合得分相關。另外,高收益高風險為一般投資原則,同樣適用於婚姻市場,但高投資是否高回報則不確定。一位曾在新華社做過事的朋友講過這麼一樁子事。10年前,他的一位同事捕捉到一個大新聞,一位瑞典姑娘嫁給了一位安徽農民。一時間,弄得大家無比激動,好像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最大的外交勝利似的。後來,仔細了解事情經過,滿不是那麼回事。這位小夥子戶籍身份是農民,但真正的職業卻是一位流浪畫家,時年二十三歲,身高一米八一,風流倜儻。而那位"洋妞"呢,時年三十八歲,既老又丑,而且有些神經,用採訪記者的話說,是那種明明一點不懂中國文化,卻偏說自己熱愛中國文化的主兒。朋友的結論就是,兩情相悅,是人家的私事,沒有什麼好說的,既不能說農民娶洋妞就賺了,也不能說靚仔被人摳就賠了。足見異國婚姻談不上什麼高投資高回報,除非限制於某一特殊類別的異國婚姻。十三、相親的作用好。增加對於彼此的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十四、未婚媽媽特別傻未必!每個人的效用函數是不同的,作未婚媽媽也是一種理性選擇。美國2000年未婚媽媽約佔總體的三分之一,誰能說美國女孩都特別傻?十五、網戀成本最低?錯。一見鍾情白頭偕老者成本最低,堪稱以最小成本獲最大收益的典範,當然屬可遇不可求、高風險高收益一類。
推薦閱讀:

初級經濟法答疑匯總
宏觀經濟分析與大類資產展望
兩宋時期的經濟發展
162天抓獲外逃經濟犯罪人員680名
馬雲的」中國芯「

TAG:經濟學 | 經濟 | 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