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不用不鏽鋼材料是因為怕壽命太長?又有人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文/阿斯各

如今媒體的門檻真低,什麼阿貓阿狗都能入行!

最近看到某自媒體的一篇文章,說「不鏽鋼明明是最佳車身材料,為何廠商們打死都不用它來造汽車」,乍一看說的很有有道理,仔細一推敲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啊,呵呵,這就有點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了。

不鏽鋼壽命太長導致汽車更換周期邊長廠家利潤減少?

文中給出的最大理由居然是「不鏽鋼質量太好不容易損毀,導致汽車的更換周期加長,廠家利潤下降。」

先不說「普通汽車的更換周期是20周年」這個說法對不對,就算是對的,現在還有很多20年前的汽車依然保持不錯的車況,而它們的鈑金材料也並非是不鏽鋼。

其次,現在的汽車報廢除了排放等強制政策因素之外,就自然報廢而言,並非是因為車身壽命到了,而是零部件壽命到了,甚至是買不到對應的零部件,進而導致使用維修成本太高甚至是無法維修而被迫報廢。

如果依照這家自媒體的觀點來看,車企是為了有意縮短產品壽命,不應該是在汽車鈑金材料上做文章,而是應該在汽車配件上做文章才對。

這樣就又牽扯出文中另一個錯誤觀點,「汽車更換周期變長導致廠家利潤下降」 ?誰告訴你廠家是靠賣新車賺錢了?

其實廠家的獲利手段貫穿整輛車的生命周期,賣新車的利潤只佔一小部分,還有一大部分是靠後期維修保養、賣配件賺錢。以現在的上汽大眾為例,雖然老桑塔納停產了,但每年的維修服務利潤依然不菲。

再看如今的新造車勢力,很多甚至已經提出了成本價銷售,靠周邊產品賺錢的概念,這就有點像小米手機的經營模式,如果靠賣硬體賺錢早喝西北風了。

不鏽鋼比鋼鋁合金重,會導致油耗高?

首先,不鏽鋼與普通鋼的密度差別並不大,現在用的Q系列冷軋鋼密度在7.85kg/cm3左右,而不鏽鋼當中密度最大的是317L號不鏽鋼,密度8.25kg/cm3,白車身重量占整車比重約20%~30%,就算以白車身重量300kg計算(實際上不鏽鋼還不能夠替代白車身中的熱成型鋼),所用鋼材體積也為300/7.85≈38 cm3,那麼即使全部替換成不鏽鋼增加的重量為38 cm3×(8.25 -7.85) kg/cm3≈15kg,這個重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車身鈑金各部位所用的鋼材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引擎蓋和尾箱蓋,採用的就是輕量化迭層鋼板,這種鋼板有很好地吸音減震能力,如果換成不鏽鋼板,整車的NVH無法保證。

不鏽鋼塗裝困難?

這個理由也不成立。現如今連碳纖維和塑料都能塗裝,更何況不鏽鋼呢?這家自媒體說不鏽鋼不能上漆,應該是受了自家不鏽鋼門窗的啟發——不鏽鋼門窗之所以不能上漆,主要是因為表面經過特殊拋光處理所致。同理,拋光過的鍍鋅鋼板也很難上漆。但,不是所有的不鏽鋼的表面都像鏡子那樣。所以,說話不要以偏概全好不好?

目前很多地鐵車廂的車體就是不鏽鋼材料——爾等何曾見過沒有上漆的地鐵車廂?

至於說不鏽鋼塗裝工藝困難,會增加塗裝成本……這一點也不成立。

實際上,由於不鏽鋼不需要防腐處理,所以在塗裝工藝中能大大縮短工時,降低成本,這也是不鏽鋼成為地鐵車廂車體主流材料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了,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後面會說到。

那麼,汽車鈑金為何不用不鏽鋼?

汽車現在使用的鈑金材料基本都是冷軋基料鍍鋅鋼板,多次衝壓成型,這就要求材料必須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固形能力,而相對來說不鏽鋼的延展性和固形能力就較差,衝壓塑性不好,很難滿足多次衝壓和複雜成形的工藝要求。

好,現在說一下地鐵車廂採用不鏽鋼作為材料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這就是方方正正的地鐵車廂其衝壓複雜程度無法和汽車想提並論,不鏽鋼可滿足要求。

而且,不鏽鋼固形能力差的特點也會導致汽車鈑金在遭遇碰撞刮蹭之後,很難修復到原來的形面。

當然,成本也是一個問題,傳統0.8mm鍍鋅鋼板的價格大概為每噸5千元,而不鏽鋼的價格基本是每噸2萬元出頭。如果車身鈑金換成不鏽鋼,每輛車成本至少上漲100多元。

當然了,車企不用不鏽鋼做車身鈑金倒也不是怕承擔這樣的成本,畢竟鋁合金甚至是鋁鎂合金用在汽車上也不算新鮮了——100多萬的車就算不用鋁合金,也不會考慮不鏽鋼。

總結

汽車什麼部位採用什麼材料,是汽車工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積累下來的科學結論,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所以,對於某些自媒體而言,不懂不是你的錯,但是不懂還出來教育人,就是你的不是了。


推薦閱讀:

薛之謙:一個人有多不正經,就能有多深情
貴妃琴技驚人,皇后問一句,正經人家女子怎會彈琴?皇帝怔了
早秋應該來條「不正經」的背帶褲
男人的假不正經VS女人的假正經
被鮑勃·迪倫刷屏煩到你了嗎?那關於諾獎我們再說點正經的

TAG:材料 | 不鏽鋼 | 汽車 | 壽命 | 正經 | 胡說 | 鋼材 | 胡說八道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