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

潰瘍性結腸炎(Ucerativecolitis,UC)是一種病因未明、可能與免疫損傷有關的腸道炎症性疾病。我們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36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間住院資料完整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21~62歲,平均38.5-+5.9歲;病程最短者3個月,最長者12年,平均3.6年。病變程度:輕度14例,中度20例,重度2例;內鏡下病變範圍:直腸、乙狀結腸11例,右半結腸20例,全結腸5例;表現為腸黏膜充血水腫,血管紋理模糊、糜爛、潰瘍、出血、結腸息肉等。

治療方法

西藥:柳氮磺胺吡啶(SASP)1.0,每日3~4次;甲硝唑0.4,每日3次。

中藥口服:以溫中導滯、散寒止痛、疏肝理氣、生肌斂瘡為治則。組方:制附子l0g,乾薑10g,黃連10g,陳皮10g,半夏12g,防風6g,白朮30g,木香12g,肉桂6g,党參30g,烏賊骨30g,柴胡30g,鬱金20g,炙甘草l0g。服用方法:水煎飯後服,連服5劑後,隔日1劑;第3~4周,每周2劑。2個月後,每周l劑。輕中度患者,連服3個月以上,重度患者服半年以上。

中藥保留灌腸:中藥組成:黃連l0g,黃柏20g,苦參l5g,三七粉4g,白及粉20g。水煎濃縮至100ml左右,充分搖勻,患者睡前取左側卧位,墊高臀部,與床面呈15°~20°,用小導尿管儘可能徐徐插入直腸,充分搖勻後用輸液器緩緩灌入中藥,患者休息片刻後,緩緩轉向平卧位及右側卧位,儘可能長時間保留藥液。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近期治癒:臨床癥狀消失,大便外觀及常規檢查正常,腸鏡檢查黏膜無缺損。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大便次數減少,腸鏡下炎症病變範圍局限,炎症反應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腸鏡下炎症病變範圍及炎症程度無明顯改變。

大多數患者在用藥1周內腹痛腹瀉及黏液膿血便明顯減輕,2周左右癥狀基本緩解,36例患者治療6~8周複查電子結腸鏡,近期治癒15例(41.7%),有效16例(44.4%),總有效率86.1%。

UC是一種自直腸向上逐漸發展甚至可累及整個結腸的慢性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其發病機制仍未闡明,多數學者認為與免疫調節紊亂、遺傳、感染、環境因素有關,腸道細菌感染是一種重要的誘發因素,異常的免疫反應在發病機制中起至關重要作用。

口服中藥中,附子、乾薑、肉桂溫中散寒、振奮脾陽以治本;党參、白朮、甘草健脾益氣,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陳皮、半夏、柴胡、鬱金消痰化瘀;木香、防風行氣導滯;烏賊骨生肌斂瘡。組方健脾消導化濁,可改善組織血液循環,利於潰瘍組織炎症吸收,有明顯止血作用。灌腸方中黃連、黃柏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斂腸止瀉功效,有抑制殺滅各種細菌、真菌、病毒,並具有抗炎、抗氧化、止瀉作用,能增強血管的張力,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炎性滲出物減少,從而抑制腸壁的炎症反應,使結腸的基底膜再生並使腸道結締組織基質恢復正常。苦參有清熱燥濕、止痢斂腸功效,具有免疫抑制、抗過敏、抗菌作用。諸葯合用,發揮多葯的協同作用,使病變部位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通過腸黏膜局部吸收,在局部產生較強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治療效果較好。

推薦閱讀:

失眠相當折磨人,使用梔子,黃連來治療失眠探討
從中西醫協同看針灸原理
為什麼我不建議青年學子去學中醫
【乳腺癌】專家介紹: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癌
為何經方中的藥物歷經千年還能找到?談談中醫對物種延續的意義

TAG:西醫 | 潰瘍 | 治療 | 中西醫結合 | 結腸炎 | 腸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