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我們的母親——獻給母親節[組圖]

  母親,一個慈祥溫暖的辭彙,母親節,一個感恩母愛的節日。在這個溫情的日子裡,我們不僅要讚美母親,禮讚母愛,更要讀懂我們的母親。

2010年1月30日,一位背負著超大行李的母親懷抱孩子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  我國曆來就有「慈母嚴父」之說,慈母,是幾千年來國人心目中固有的母親形象。世間萬物的生命法則,慈祥是與生俱來的母性,母愛是最偉大的力量。十月懷胎,母親孕育了我們;嗷嗷待哺,母親哺育了我們;牙牙學語,母親教導了我們;蹣跚學步,母親呵護、陪伴著我們。可以說,在我們生命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母親辛勤的勞作、默默的付出和無言的支撐,都烙下了母親不可磨滅的印記,「慈母」的美譽當之無愧。正因為如此,兩千多年前「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如今仍在津津樂道;孟郊的一首《遊子吟》流傳至今,詩中「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傳神生動的慈母形象深入人心;一曲《燭光里的媽媽》紅遍大江南北,唱得多少兒女潸然淚下。但是,正如嚴父也有溫情一樣,慈母有時也有嚴厲的一面。我們調皮搗蛋,母親也會大聲呵斥;我們胡鬧莽撞,母親也會揚起巴掌;我們懵懂犯錯,母親也會給予懲罰。更不必說今天不時湧現的辣媽、虎媽式的「嚴母」們了。其實呢,慈母的嚴,不過是慈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罷了。所謂「三歲看大。」母親們都信奉一個樸素的道理,孩子的培養教育從小就馬虎不得。

年輕媽媽給兒子哺乳

  我們繼承了母親的血脈,沐浴著深深的母愛,卻未必真正懂得她們。兒時我們依戀母親,母親的懷抱最溫暖,母親的呼喚最動聽,母親的肩膀最安穩;我們漸漸成長,稚嫩而自大,青春而叛逆,就急欲擺脫母親的束縛,而不懂母親「兒女再大也還是孩子」的那種心態;待到我們長大離家,在外忙於學習、工作和生活,又會有時無時忽略了母親,更難以體味「兒行千里母擔憂」的那份牽掛與期盼;及至我們為人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擔,承載生活的壓力,才開始慢慢懂得母親的艱辛,體味母愛的博大與深沉,卻又很難靜下心來感悟垂垂老矣的母親。

飽經滄桑的母親。鳳舞雲飄拍攝於四川一處鄉鎮。老人滿頭銀髮、額上、臉上深深的皺紋傳遞出她飽經滄桑的過往歲月,慈祥深沉的目光,參悟了人生的悲喜苦樂。

母親賦予了我們生命,兒女是她們的心頭肉。作為女人,無論是高資才女,還是目不識丁,家庭在心中的位置永遠無可替代;作為母親,兒女是她們一生的牽掛。雖然母親也希望兒女成龍成鳳,但縱使兒女成不了大器,只要能夠自食其力、健康平安,母親就會感到欣慰,而絕不會低看自己的兒女。雖說母愛無私,其實母親也圖回報。操勞一生,暮年已至,如果衣食無著,她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兒女的贍養,而不會要求或者說不會寄望於政府和社會,這種天然合理的期望,絲毫不影響母親的形象和母愛的偉大。如果衣食無憂,如果兒孫繞膝,能夠膝下承歡則是母親最大的幸福。對於眾多母親來說,晚年最怕的是孤獨。由於女性預期壽命延長,常常是父親先走,留下許多孤獨的母親。這種孤獨,是兒女不在身邊的冷清,是無人陪伴的孤單,是無處訴說的寂寞。與父親不同,大多數母親越到老年,就越喜歡嘮叨,一件往事說百遍,而我們往往會顯得不耐煩,卻不知是孤獨的母親在傾訴。對於母親,我們更多注重物質生活上的關心和照料,卻很少給予母親最需要的精神慰藉。

  母親節前夕,國際慈善機構救助兒童會發布了2015年度《世界母親狀況報告》,重點關注的是「母親的境遇」。母親節到了,我們都來關注「母親的境遇」吧。我們要感恩、要表達,更要努力去讀懂母親。只有懂得母親、懂得母愛,我們才能學會該怎樣去愛我們的母親!(源於資陽日報編輯配圖)

推薦閱讀:

安徽歙縣否認為勾結倭寇的民族敗類立碑(組圖)
蛇類的秘密(組圖)
那些長大後「換臉」的童星(組圖)
攝影師拍俄羅斯冬泳俱樂部 零下30 河中游泳(組圖)(全文)
面相解惑16問(組圖)

TAG:母親節 | 母親 | 組圖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