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法攝一切法-定智法師

一法攝一切法-定智法師

  一,數息可攝萬法

  我們修天台止觀是要有智慧,我們上節課講到相似六妙門,這相似六妙門它是用一法攝一切法,所以我們修止觀既可以用數息觀,也可以用隨息觀,或者用止,或者用觀,或者用還,或者用凈。那麼修一種法,它就具有其它所有的法。

  我們修數息的時候,當我們這個數息這個息它是跟我們的肺有關係,跟我們的氣管呼吸道有關係,那麼這個數息觀就是身念處,所以我們的意念在觀察我們的數息觀,其實就是身念處,然後我們在數息的時候,產生的冷暖的感觸,那就是受念處,當我們對於這個冷暖這種感受或者覺得舒服,或者覺得不舒服,心裡產生歡喜,或者生起煩惱,那麼這個就是心念處。當我們在觀察這個數息這個法到底長還是短,呼吸深還是淺,深還是細,那這個就是法念處。所以說我們在修數息觀的時候,四念處就在其中就在修了,所以你不必要另外再去修一個四念處了。

  我們修數息觀的時候,一個是身體上五蘊產生一些變化、一些果報。那這個正報,十法界的正報都是屬於苦諦,那麼環境依報也是苦諦,我們在數息的時候就是這個呼吸粗重,其實也是苦諦,那有些呼吸比較微細,其實也是屬於苦諦,雖然說我們禪定是需要微細,但實際上它微細呢是屬於細相的一種苦。我們在呼吸的時候,因為呼吸生起的貪嗔痴的煩惱,或者因為呼吸或者造作一些惡業,或者是善業,或者無記業,這一些有漏業,那這個都是集諦。我們又通過這個數息法來對治它,那就是道諦。如果這個呼吸徹底被調伏了,那就是滅諦。所以我們修數息觀就是修四諦法。

  那麼我們修數息的時候,不明了這個數息的本性,不能覺了,這個就是數息觀裡面的無明;那我們在數息的時候,心裏面在遷變,身體也在遷變,那就是行陰,也就是行,無明緣行。那我們在呼吸的時候,起了了別之心,了別這個呼吸到底是什麼法,這個就是行緣識。因為了別這個法以後,有生起心裡部分跟生理部分,因為呼吸連帶生理部分,也就是影響我們的生理,那就是色,影響心理部分就是名,也就是名色。我們在數息的時候,眼根在觀看,耳朵可以聽音聲,鼻子可以聞香,身體有感觸,意念有這個法,這就是跟六入有關係的。那麼當我們在數息的時候,這個六根產生的感觸就是十二因緣裡面的觸,然後在數息的時候有觸了以後就會有一種感受,那就是受。那有受了以後呢那就有愛,有愛,有愛以後呢就是有取,有取以後呢那麼就造成有未來的一種業,這個數息法的一種業。那麼有了這個業以後呢,由於數息它是有生死有滅的,就會有生,有生了以後它就變化,有老死,老死就是這個數息,有開始到中間再到結束這個過程。開始是生,中間是老,最後是死,那麼我們的數息法裡面十二因緣都在數息法裡面都具足,那麼十二因緣裡面也就是說一息具足十二因緣。

  那麼既然有十二因緣的順生門的話,那必定有十二因緣的還滅法。無明滅了,在數息的時候無明滅了,覺了了,那行也滅了;行滅了,那識也滅了;那麼下面的所有的統統的十二因緣都熄滅了,那就是還滅了,還滅了那就是覺悟了。

  那我們在修數息的時候,如果能夠把數息的實有的念觀空,那就是布施,對於這個數息這個法,就是起布施心。如果在數息的時候,如果不起貪念,也不起嗔念,那就是戒,不起愚痴心,那就是戒。在數息的時候,能夠忍受種種的痛苦,那就是忍辱,各種各樣比如說數息粗重,或者身體以上的鬱悶,心裡上的鬱悶,身體上的四大不調,都能夠忍受的話,那就是數息中所產生的一種忍辱。那麼在數息的時候能夠達到一心不亂,那就是禪定,在數息的時候能夠了了分明,那就是般若,所以我們在數息法裡面具足六度法。

  那麼當我們數息的時候能夠覺了這個呼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了無自性,那麼這個就是從數息法運用空觀,我們在數息的時候,又能夠分別數息的長短,數息的粗與細,數息的冷與暖,種種的數息的相貌,這個吸法能夠遍全身,遍毛孔,這個出入息,能夠分別這些相的話,那就是屬於假觀。你在修數息的時候能夠直接觀察這個數息法不可思議,中道實相,那就是中道觀。所以說我們數息觀裡面也就是具足三諦,所以說這個數息法它是攝一切法。

  那很多人說這個數息法跟凈土法門沒有關係,但我們數息法其實也跟凈土法門也可以有關係,凈土法門它是持佛名號,那麼我們數息法也是可以持佛的名號,還可以你吸氣的時候,念阿彌,呼氣的時候念陀佛,阿彌陀佛可以配合這個數息法,那這個數息法也可以跟凈土法門配合起來。

  那麼數息法,還可以跟實相佛配合起來,你在數息的時候,直接觀察諸法實相的話,在吸法的時候觀察諸法實相的話,那就是念法身佛,如果你在數息的時候能夠覺了諸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無量功德,那麼就是念報身佛,所以我們這個數息法就是念三身佛,三身佛也都在數息法之中,所以我們這樣來修數息法的話,也就是說數息法是攝八萬四千法門,也可以說攝無量法門,不但攝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也可以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法,一切諸佛之法全部在數息法裡面具足。

  所以說法門實際上一法可以攝無量法,那我們在六妙門,相似六妙門裡面它說你修數息法就可以攝隨息法門,修數息法同時又可以攝止,又可以攝觀,又可以攝凈,那隨息法同樣也可以攝六法,止觀還凈能攝六法,那麼六六三十六法門,然後每一門都可以攝四諦法,三十六再乘以四,四諦法都可以攝十二因緣法。這個三十六法也可以攝十二因緣法,又可以攝六度法,那麼這個法就一法可以攝無量無邊的法。

  二,一法攝一切法

  所以我們天台止觀裡面,摩訶止觀裡面來還講到有十乘觀法,所以說我們修數息法也可以用十乘觀法來修,那麼再跟境界配合起來的話,那就更廣了。我們說智者大師把境界可以用十種境來概括,但十種境實際上就攝了無量無邊的境,無量無邊的境就用十種境來概括,實際上每一個境它都具有無量種境,所以說我們修觀從境來講有無量種,那麼修法也有無量種,無量有無量的方法來修無量的這個智,所以說這個法是無窮無盡的,盡虛空遍法界無有窮盡,這就是說我們天台修止觀它是絕對不是說局限,有些人說你教我一個法,到底怎麼做,我就聽你的話就好了,但要知道,我們學天台的人它對這個法的理解實際上是意趣非常廣博的,它絕對不是局限於一個法門,或者是一種法,要我們自己會懂得善巧方便,自己會具有擇法眼,自己善於調整,這才是諸佛菩薩教化我們的一個本懷,當然如果我們說根機比較差一點話,那你就可以專門修一種法,要知道這一個法,本來就具有無量的法,所以你可以很善巧的從一個法裡面通達無量的法。

  佛在講法華經之前,它有一部經叫無量義經,無量義經裡面講一個法它可以有無量法,無量法第一個法裡面具有無量個義,有無量義,所以明白無量義以後,你再來理解法華經,那就好理解了,所以我們這個法門實際上就是無量義,就是具有無量法,所以說明白無量義以後呢,再來明白這個不可思議呢,那就知道這個不可思議並不是與我們凡夫的思維能夠了知的,那通過對於無量義的了解,以及對於這個法華經,諸法實相的理解,那麼我們來指導我們來修這個止觀法門,讓我們能夠儘快的契入這個諸法實相。


推薦閱讀:

學誠法師丨如何改掉批評別人這個壞習慣?
乙三丙四丁三引教證釋心外無佛之義(《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四集)-凈空老法師
百年高僧之:誓將塵剎播蓮華的立悟法師--學佛網
明證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