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入盟及其對西巴爾幹國家的啟示

左婭 來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3年第6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731068.htm

  【內容提要】2013年7月1日克羅埃西亞正式加入歐盟,成為第一個完成入盟進程的西巴爾幹國家。這不僅在本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而且對於其他西巴爾幹國家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系統梳理了克羅埃西亞與歐盟關係的發展歷程、西巴爾幹國家歐洲一體化的現狀,詳細分析了克羅埃西亞入盟對西巴爾幹國家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克羅埃西亞;歐盟;西巴爾幹;一體化

  【作者簡介】左婭,1975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100007)

  

  2013年7月1日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成為歐盟第28個成員國,也是第一個入盟的西巴爾幹國家。從2003年申請入盟到2013年實現入盟,克羅埃西亞的入盟進程受到了鄰國邊界爭端、同海牙法庭合作不充分、司法改革停滯不前等諸多問題的影響。而這些問題在其他西巴爾幹國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克羅埃西亞的入盟進程對西巴爾幹國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 克羅埃西亞的入盟進程

  (一)科索沃戰爭前的克羅埃西亞與歐盟關係

  克羅埃西亞和歐盟(歐洲共同體)之間最初的聯繫始於南斯拉夫聯邦時期。克羅埃西亞作為南聯邦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參加了南聯邦和歐共體的1980年合作協議,同歐共體有一些制度聯繫。冷戰的結束為中東歐國家回歸歐洲提供了歷史機遇。中東歐國家希望同歐盟加強密切聯繫,歐盟也迫切希望填補中東歐地區出現的力量真空。但由於南斯拉夫地區內戰的爆發,克羅埃西亞同歐盟的關係在1996年以前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在《代頓協議》簽訂之前,歐盟方面沒有專門的「巴爾幹政策」,直到該地區的衝突和動蕩威脅到歐盟成員國自身的利益時,歐盟才開始較為系統地考慮對巴爾幹國家的政策。1997年歐盟提出所謂的「地區立場」,要求除斯洛維尼亞以外的原南斯拉夫聯邦的另外4個構成國(南聯盟[1]、克羅埃西亞、波黑、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首先實現地區一體化,然後再與歐盟實現一體化。該方案引起克羅埃西亞強烈抵制,認為歐盟的做法是試圖阻止克羅埃西亞進入歐洲而將其留在巴爾幹。因此,克羅埃西亞同歐盟關係的熱度降溫[2]。

  (二)第一個條約關係的建立——《穩定與聯繫協議》

  1999年,獨掌克羅埃西亞權力十年之久的總統圖季曼逝世。2000年,克羅埃西亞親歐洲的中左翼六黨聯盟贏得了議會選舉。同年2月,梅西奇當選為國家總統。這一系列政治事件被歐美大國視為「打開了克羅埃西亞歷史的新篇章」[3]。新政府的主要綱領之一就是深化同歐盟的關係,從而使克羅埃西亞逐步回歸歐洲大家庭。

  1999年科索沃戰爭的爆發使歐盟認識到,西巴爾幹穩定與否對歐洲一體化進程有直接關係,因而有必要制定一個一攬子計劃,綜合解決西巴爾幹地區的安全問題。在此背景下,歐盟於1999年5月決定,在「地區立場」文件的基礎上,通過與西巴爾幹5國簽訂《穩定與聯繫協議》,與這些國家建立一種協議關係以幫助恢復該地區的穩定和經濟發展。2000年11月24日,歐盟國家和西巴爾幹五國首腦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舉行高峰會議,此次會議對克羅埃西亞來說標誌著《穩定與聯繫協議》的談判正式啟動,同時開始享受歐盟單方面對穩定與聯繫進程國家批准的獨立貿易措施的特別優待[4]。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與協調之後,雙方於2001年5月14日在布魯塞爾草簽了《穩定與聯繫協議》,同年10月29 日舉行了正式簽字儀式,同時開始為期兩年的克羅埃西亞及歐盟所有成員國對《穩定與聯繫協議》的批准過程,然後協議才能正式生效。

  (三)從入盟談判到全民公決

  在希臘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克羅埃西亞政府認為希臘作為一個巴爾幹國家,自然對本地區的事務更為熱心,因此也是克羅埃西亞入盟的契機。事實的確如此,2003年1月希臘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後,立即宣布西巴爾幹是歐盟政策中的主要優先。同時,希臘外長開始對西巴爾幹國家首都進行遍訪。希臘還提出,歐盟應對該地區國家採取區別對待的政策。在這種有利的環境下,克羅埃西亞於2003年2月21日提出了入盟申請。歐盟理事會根據《歐盟條約》第49條[5]有關規定,於同年4月14日決定接受克羅埃西亞的申請。2004年6月,歐盟宣布克羅埃西亞已經滿足了「哥本哈根標準」的政治條件,同意給予克羅埃西亞「候選國」的地位,並且將啟動入盟進程。同年年底歐盟峰會決定把與克羅埃西亞的入盟談判時間定於2005年3月17日。

  但克羅埃西亞的入盟進程並未就此踏上坦途。在預定談判開始的前一天,歐盟決定推遲啟動談判的日期,其原因是認為克羅埃西亞在與海牙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以下簡稱海牙法庭)的合作等方面還不夠充分。直到2005年10月歐盟才決定開始同克羅埃西亞的入盟談判。

  歐盟的入盟條件很苛刻,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司法、外交、國防等35個領域的改革,需逐一談判,且統統都得過關。由於在地區合作、鄰國關係、司法改革、戰犯問題等方面不達標,克羅埃西亞的入盟談判比想像中困難和漫長得多。在經歷了引渡前軍官引發抗議大遊行、斯洛維尼亞對談判設限等種種周折後,克羅埃西亞於2011年結束了長達6年的入盟談判。2012年克羅埃西亞通過全民公投,儘管投票率只有42%,公投仍然以多數支持通過,克羅埃西亞在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成為歐盟的第28個成員國。

二 西巴爾幹國家的歐洲一體化

  西巴爾幹這一概念是歐盟於1999年提出的,包括除斯洛維尼亞之外的前南斯拉夫國家——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馬其頓,加上阿爾巴尼亞;科索沃自單方面宣布獨立後,也自然被納入西巴爾幹範疇。由此可見,西巴爾幹並不完全是個地理概念,實際上更是個政治概念,這些國家都具有民族矛盾突出、國家關係緊張、經濟發展落後的共同特徵,在歐洲一體化的道路上起步晚、進步慢。

  (一)西巴爾幹國家的入盟進程

  20世紀90年代,當中東歐國家開始歐洲一體化進程時,西巴爾幹國家仍然處於戰亂之中,歐盟也沒有形成完整系統的西巴爾幹政策,雙方均缺乏彼此靠攏的驅動力。1999年科索沃戰爭的爆發使歐盟認識到只有將西巴爾幹地區納入歐洲一體化的軌道,才能實現該地區持久的和平與穩定,進而有助於整個歐洲的穩定與繁榮。於是歐盟提出了其在西巴爾幹地區的戰略構想:鞏固地區和平與穩定,幫助經濟恢復,發展民主,促進市場經濟改革,推動地區內國家間、民族間的對話、和解、合作。在此目標指導下,歐盟推出針對西巴爾幹國家的「穩定與聯繫進程」,旨在與這些國家建立一種協議關係來幫助和恢復該地區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同時加入「穩定與聯繫進程」的國家還擁有逐漸向歐盟靠攏以及最終加入歐盟的前景。這樣,「穩定與聯繫進程」除了擁有政治和改革的作用之外,還被賦予了引導一體化機制的職能。

  加入歐盟的前景成為西巴爾幹國家進行國內政治、經濟制度改革並加強與歐盟的雙邊聯繫的主要政治推動力[6]。但長期戰亂、經濟基礎薄弱、民主法治尚不完善、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導致這些國家的現狀同入盟標準相距甚遠,在一體化開始的初期進展極為緩慢,民眾普遍對前途充滿了挫折感,對歐洲一體化持懷疑態度。歐盟在對其西巴爾幹政策和一體化戰略進行重新思考後,2003年5月,歐盟向西巴爾幹五國[7]提出了「歐洲一體化夥伴關係」計劃,該計劃將中東歐國家作為歐盟候選國的成功經驗引入到同西巴爾幹國家的關係中來。6月,在希臘薩洛尼卡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批准了這一計劃。會後發表的《西巴爾幹薩洛尼卡議程聲明》第一次明確表明,穩定與聯繫進程的終極目標就是接納西巴爾幹國家入盟[8]。《薩洛尼卡聲明》無疑加速了西巴爾幹國家的一體化進程,2004年3月馬其頓提交入盟申請,同年6月克羅埃西亞獲得候選國資格。隨後,西巴爾幹國家的入盟進程步入實質階段,到2008年所有的西巴爾幹國家都同歐盟簽署了《穩定與聯繫協議》,並按照入盟標準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儘管進展快慢不一,但可以說迄今為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克羅埃西亞成為歐盟成員國、黑山開始入盟談判、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獲得候選國資格。

西巴爾幹國家入盟時間表

  簽署穩定聯繫協議提交入盟申請獲得候選國資格開始入盟談判成為歐盟成員國克羅埃西亞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13年塞爾維亞2008年2009年2012年——波黑2008年————黑山2007年2008年2010年2012年—馬其頓2001年2004年2005年—阿爾巴尼亞2006年2009年———科索沃—————

  (二)歐盟對西巴爾幹國家採取的政策工具

  歐盟儘管給予了西巴爾幹國家「中長期入盟前景」,但在擴大問題上顯然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強調:「西巴爾幹國家向歐盟靠攏的速度完全掌握在它們自己手中,取決於每個國家為達到『哥本哈根標準』以及穩定與聯繫進程條件而進行的改革的情況。」[9]為幫助西巴爾幹國家加速實現歐洲化進程,歐盟採取了如下政策工具:

  (1)提供財政援助。2000年,歐盟為西巴爾幹國家量身定製了專有的援助和重建計劃CARDS(Community Assistans for Reconstruction,Development and Stabilisation),即共同體復興、開發與重建援助計劃,其目的是通過提供資金援助和實施相關的項目為西巴爾幹各國在向歐盟靠攏的過程中給予支持。2000~2006年間,西巴爾幹國家通過CARDS計劃獲得共計46億歐元的援助,主要用於以下5個優先領域:民主穩定、經濟和社會發展、司法和內部事務、加強行政能力、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2007年歐盟又提出了新的財政援助計劃——「入盟前援助方案」(Instrument for Pre-Accession Assistance,簡稱IPA)[10],代替現有的援助手段(CARDS、PHARE[11]、ISPA[12]、SAPARD[13])。IPA在2007~2013年期間的預算是115.65億歐元,在未來幾年援助的力度還有望提升[14]。2009年西巴爾幹國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在歐洲金融機構在歐盟委員會及其成員國的支持下建立了22億歐元的西巴爾幹投資基金。該基金主要用於環保、能源、交通、教育和衛生等基礎設施項目,目的是為加強歐盟與該區域國家間的合作,幫助西巴爾幹國家克服金融危機,恢復經濟增長。

  (2)給予貿易優惠待遇。從2000年開始,歐盟給予穩定與聯繫進程國家單向優惠政策,西巴爾幹國家可以逐步放開從歐盟的進口,同時這些國家的幾乎所有產品都能自由進入歐盟的共同市場,2012年歐盟將這項優惠政策延長至2015年年底。這一單向的優惠政策對西巴爾幹國家非常有利,刺激了這些國家的出口貿易,從而拉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3)加強同西巴爾幹國家的制度聯繫及有效督導。為加強對西巴爾幹國家制度建設的指導、控制和幫助,2002年5月歐盟決定與西巴爾幹國家定期舉行部長級會談以商討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並制定了派遣成員國的公務員到西巴爾幹擔任顧問的「結對計劃」[15]。歐盟還設立了技術援助信息交流辦公室,以幫助各國按照共同體的標準改革其法律體系,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歐盟為該地區每個國家都設定了入盟路線圖,規定了不同發展階段的改革和建設重點。從2005年開始歐盟定期評估西巴爾幹的入盟進程,發布年度評估報告和擴大戰略報告,以此作為決定這些國家入盟進程下一步的重要參考。同時,這些國家也從報告中獲知它們在一體化進程中所處的階段和狀態。

  (4)引入量身定製的方法和機制。歐盟稱,它對於候選國的標準和條件是統一的,但是針對西巴爾幹國家不同的入盟進度和存在的問題,在某些領域對某些國家有一些量身定製的方法和機制。2012年3月歐盟啟動了同馬其頓的高級別入盟對話(HLAD),該對話將歐盟一體化作為馬其頓國家政策的優先點,就主要改革的機遇和挑戰展開高級別的討論,主要議題包括言論自由、法治、民族關係、選舉制度、公共行政改革、加強市場經濟和睦鄰友好關係。歐盟同波黑於2012年6月啟動提交入盟申請準備工作的高級別對話(HLDAP)。這一倡議旨在通過闡明入盟談判的要求和方法來幫助該國更快實現一體化,同時雙方達成了共同決議和歐盟一體化路線圖,以便儘快符合穩定和聯繫協議生效以及入盟申請的條件。2012年5月歐盟委員會同科索沃開始了關於法治的結構性對話,其目的是幫助科索沃解決法治領域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司法、反腐和打擊有組織犯罪。

三 克羅埃西亞入盟進程對西巴爾幹國家的啟示

  克羅埃西亞成為歐盟成員國不僅是本國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而且對於該地區其他國家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政治系巴爾幹跨學科研究中心學者約萬·泰沃卡萊維奇(Jovan Teokarevic)指出,克羅埃西亞入盟對西巴爾幹國家是「警告和希望」,它表明入盟進程將會緩慢和困難[16]。歐洲穩定倡議副主席克里斯托夫·班德爾(Kristof Bender)也認為克羅埃西亞入盟一方面表明歐盟成員國地位對前南國家是可以實現的,另一方面應該看到這是個充滿挑戰的艱難過程。克羅埃西亞是西巴爾幹國家中無論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層面都與歐盟相似度最大的候選國,其入盟問題一直被想像得過於樂觀和順利。事實卻是,克羅埃西亞在向歐盟標準趨同的過程中受到諸多問題的制約,而這些問題在西巴爾幹國家中具有普遍性。因此,西巴爾幹國家應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加快自己的入盟步伐。

  (一)克羅埃西亞入盟表明歐盟對一體化的態度經過低迷之後重新高漲,增強了西巴爾幹國家的信心

  在2004年吸收10位新成員,2007年再新增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之後,歐盟內部相當一部分人對進一步擴大持不同意見,認為應當延緩甚至暫停擴大的進程。很多歐盟國家出現經濟增長乏力、競爭力下降、國內社會矛盾突出等問題,民眾將此種種都歸咎於歐盟東擴,對擴大可能帶來的安全、移民、失業、有組織犯罪等一系列問題充滿憂慮。2005年法國、荷蘭公民先後公投否決歐盟憲法,很大程度上就源於對歐盟東擴的不滿。同時,西巴爾幹國家動蕩的歷史、緊張的民族關係、脆弱的經濟體系和公共行政關係使歐盟成員國對於西巴爾幹國家接受及執行歐盟法的能力存在疑慮。比利時負責歐洲事務的國務秘書奧利維爾·查斯特爾(Olivier Chastel)2010年在接受羅馬尼亞媒體採訪時表示,歐盟2007年倉促吸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是個錯誤,歐盟已經從這一事件中得到教訓,今後不會再有類似情況發生。他表示,像克羅埃西亞等有望加入歐盟的國家,今後只能在其立法完全符合歐盟相關標準之後才會被接納。從克羅埃西亞入盟進程來看,歐盟對吸納西巴爾幹國家入盟的確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和嚴格的標準。正因為如此,西巴爾幹國家一度對其入盟前景感到迷茫,為達標而進行的相關改革進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民眾對入盟的態度也由最初的狂熱趨於淡定,更出現排斥歐盟的負面情緒。為安撫西巴爾幹國家的情緒,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表示:「我們不僅向克羅埃西亞敞開了大門,我們對西巴爾幹地區的立場是明確的,那就是,大門不會在克羅埃西亞之後關閉。」[17]歐盟在《2012年擴大戰略報告》中也肯定和讚揚了這些國家取得的成績,認為西巴爾幹國家的入盟進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並指出克羅埃西亞可以成為其他西巴爾幹國家入盟的樣板。在歐盟領導人看來,克羅埃西亞的最終加入向世界表明,儘管目前深受主權債務危機的嚴重困擾,但「歐盟擴大的列車仍在繼續前行」,建設強大歐洲的一體化進程不會停擺。這無疑對西巴爾幹國家是極大的激勵和明確的信號。

  (二)重視法治,推進司法改革,是入盟的關鍵以及進一步談判的基礎

  民主與法治是歐盟在1993年哥本哈根首腦會議上設定的入盟標準之一。歐洲議會前主席漢斯-格特·珀特林強調,「歐盟是一個基於法律的共同體。法律就是力量,這代表了歐洲歷史的巨大進步。法治非常珍貴,將歐洲人在歐盟內部統一起來的法治必須得到尊重。」[18]如今,歐盟更加強調法治的重要性,把其作為未來擴盟政策的中心,稱法治標準將貫穿整個入盟談判,並在一體化進程的主要階段作出定期報告和制定必要的修正措施。

  為實現法治,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設,同時完善立法體制、司法體制的改革和法律監督體系。西巴爾幹國家轉型雖然已歷10餘載,但是缺乏政治力量間對話的傳統,符合民主制度的政治文化並未形成,政治改革進展緩慢,立法和行政權力的關係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議會職能不夠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總統和政府制約,公共行政管理能力與歐盟的治理標準仍有差距。波黑、塞爾維亞、黑山、阿爾巴尼亞都出現過政局不穩、選舉失敗、組閣困難、政府頻繁更迭的情況,使得國家無法集中精力推進歐盟提出的結構性改革。這種情況在波黑尤為嚴重,穆斯林、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三個民族的「國家認同危機」依然存在,政治領導人對發展方向缺乏一致認識,各族僅僅考慮本族利益,同時三族與國際社會駐波黑高級代表相互指責、明爭暗鬥,如此種種都阻礙了國家層面上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的運作以及為達到歐盟要求而進行的改革。

  歐盟向各候選國提出了長達8萬多頁的31項法律條款, 作為候選國參與談判的內容與標準,它涵蓋了工業、農業、社會保障、金融、貿易、外交、安全、教育、科技、司法、環保等各個領域,歐盟要求各國以此為準繩規範本國相關領域的法規。在入盟談判中,由歐委會一一核查驗收。為實現同歐盟法律趨同,西巴爾幹國家相繼推出了《國家司法改革戰略》,並著手進行司法改革,致力於提高司法公信力,重點針對法院系統進行改革,亦兼顧司法部、檢方、司法培訓、刑罰系統等等。但歐盟仍然認為司法體系是西巴爾幹國家最薄弱的環節,也是入盟面臨的三大挑戰之一[19]。克羅埃西亞在入盟進程中就由於其不完善的司法體系受到歐盟多次批評,入盟談判中更是就司法領域的相關談判僵持了數月。西巴爾幹國家司法機關的獨立性不強,存在多方政治干預;司法公開不足,司法公信力受損;法官負有過重的行政事務負擔;缺少對法官和其他司法官員的持續培訓,未能培養出在司法機構管理運作上有所專長的現代化專業人力資源;法學院教育不力,致使未來法律共同體和司法機構的儲備人才不足等等。因此西巴爾幹國家必須加強法治,推進司法改革,但這並非易事。(三)實現國家間的合作與和解、保持地區和平與穩定,是西巴爾幹國家入盟的必要條件

  歐盟考慮到巴爾幹以往的歷史,為保證地區的長久和平,十分重視該地區的國家關係和地區合作。因此,歐盟發展與巴爾幹國家關係的重點首先在於維持該地區的穩定[20]。歐盟針對西巴爾幹國家制定的《穩定與聯繫協議》不同於「歐洲協定」的重要一點就是,增加了有關地區合作[21]的條款。歐洲智庫「歐洲穩定計劃」的學者傑拉爾德·克瑙斯認為,西巴爾幹地區的雙邊關係問題將阻礙其歐洲一體化進程,認為可以將這些問題擱置一邊的任何想法都只能是幻想。

  歐盟在2012年度擴大報告中稱,那些懸而未決的雙邊問題仍然是西巴爾幹穩定所面臨的巨大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消除西巴爾幹一體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礙。在克羅埃西亞入盟進程中,同斯洛維尼亞的邊界爭端極大地拖延了其入盟速度。斯洛維尼亞藉助自己歐盟成員國的身份,拒絕同意開始克羅埃西亞與歐盟的下一輪入盟談判,使克羅埃西亞的入盟談判停滯了一年。其他西巴爾幹國家間同樣存在諸多雙邊問題,比較突出的有:(1)馬其頓與希臘的國名之爭,儘管馬其頓是該地區第一個簽訂《穩定和聯繫協議》的國家,但目前已落後於克羅埃西亞和黑山,尚未開始入盟談判,其最大障礙就是同希臘的國名爭議。歐盟早在2009年10月就建議開始同馬其頓的入盟談判,但由於開啟入盟談判需要歐盟成員國的一致同意,因此希臘的一票反對使馬其頓希望破滅,希臘方面堅持:只有先解決了國名問題,才能開始談判。(2)塞爾維亞同科索沃關係正常化問題。在西巴爾幹國家中,塞爾維亞是一體化進程中最困難和複雜的案例之一。經歷了北約轟炸、黑山獨立、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塞爾維亞在西巴爾幹國家中最晚開始入盟進程。2008年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後,同科索沃的關係問題成為塞爾維亞入盟不可迴避的關鍵因素。歐盟委員會負責擴大事務的委員斯特凡·菲勒表示:科索沃問題是塞爾維亞入盟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塞爾維亞同科索沃的關係需要明顯和持續的進展,這將確保雙方可能繼續其一體化之路,而避免相互阻撓。在歐盟的調解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自2011年3月~2013年4月進行了兩個階段的對話,最終達成妥協性協議。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直接促成了塞爾維亞獲得候選國資格,第二階段協議有可能使歐盟確定與塞爾維亞開始入盟談判的日期。但在科索沃北部塞族的強烈反對下,該協議能否順利實施、歐盟所謂的塞科「關係正常化」還包括什麼具體要求目前尚不得而知,顯而易見的是塞爾維亞和科索沃要想入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難民返回問題。20世紀90年代西巴爾幹爆發的幾場熱戰造成了大規模的難民潮,主要牽涉到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幾國,儘管在聯合國難民署的敦促下各國都在開展難民遣返工作,但到目前為止仍有大量難民滯留。而歐盟也把解決難民問題列為上述國家入盟的必要條件。難民重返家園牽涉到政治經濟的方方面面,需要相關國家協同合作,共同採取措施,處理不好還會在飽受戰亂的不同民族間造成新的緊張。

  在地區合作方面,西巴爾幹歷史上沒有存在過多邊合作機制,只是不同時期作為對緊迫的國內和地區不穩定的反應,存在過短期的臨時結盟。近些年在歐洲一體化的共同前景下,西巴爾幹國家已經意識到,良好的睦鄰關係符合所有西巴爾幹國家的利益。因此,自2000年以來,西巴爾幹國家間的合作取得了一些進展,新建或參加了9個區域合作組織:亞得里亞海憲章進程、亞得里亞海—愛琴海倡議、中歐自由貿易協定、歐洲共同航空區域、能源共同體、東南歐投資條約、地區合作委員會、薩瓦河領域委員會、東南歐安全合作指導小組,而此前西巴爾幹區域合作組織僅有4個。但總體來看,西巴爾幹區域合作的層次仍然較低,合作的領域仍然較窄,合作的形式仍然較為單一,各國基本上還是各自為政,各謀其事,推動區域合作的動力有限。

  (四)脆弱的經濟能力是西巴爾幹國家向入盟標準趨同的難點

  歐共體(歐盟)哥本哈根首腦會議上提出加入歐盟的經濟標準為:「具備正常運轉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應對聯盟內部競爭壓力和市場力量的能力。」 這兩個標準是相互關聯的,市場經濟發展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承受競爭壓力的能力越強。因為歐盟首先是個經濟組織,其內部的合作與競爭也首先是在經濟領域展開的,而競爭是無情的,強者贏,弱者輸。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44個經濟體中,西巴爾幹國家排名居中:黑山(72)、馬其頓(80)、克羅埃西亞(81)、波黑(88)、阿爾巴尼亞(89)、塞爾維亞(90),而在歐洲國家中位居末位。西巴爾幹國家本身經濟基礎薄弱,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遠比歐盟成員國低,多年的轉軌又使各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與西歐的差距拉得更大。克羅埃西亞的經濟自由化開始得較早,已經建立起穩定並運行良好的市場經濟。從宏觀經濟指標來看,克羅埃西亞已經接近於歐盟中較不發達國家的水平,在中東歐地區屬於中等發展水平,GDP高於其他西巴爾幹國家2倍之多,基本具備了應對聯盟內的競爭壓力和市場影響的能力,因此達到歐盟標準容易得多。而其他西巴爾幹國家經濟轉軌普遍滯後,影響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管理者缺乏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在私有化方面,絕大多數西巴爾幹國家都已經完成中小企業的私有化,但在大型企業的私有化方面,除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外,其他國家都出現了困難。就工農業部門而言,西巴爾幹國家的農業問題突出,工業中的冶金、製造、能源等大型企業轉軌緩慢、工藝落後、虧損嚴重。這些部門都亟須轉換機制,實現現代化。歐元區危機爆發後,西巴爾幹國家普遍陷入經濟衰退,出口貿易不景氣,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減少,通貨膨脹加劇,失業率進一步增加。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後,如果波黑和塞爾維亞等周邊國家的農產品達不到歐盟標準,那麼對克羅埃西亞出口的60%的農產品將被阻止入境,這將使這些國家的對外貿易雪上加霜。以目前低迷的經濟狀況,西巴爾幹國家還無法應對來自歐盟的競爭壓力,在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與西歐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短時間內無法根本改變。

  長期以來,加入歐盟是所有西巴爾幹國家的戰略目標,但由於數年的分裂和戰爭、內部改革進展緩慢、雙邊關係持續緊張等因素,這些國家至今仍徘徊在歐盟的大門之外。如今克羅埃西亞作為西巴爾幹國家的領頭羊,終於趕上了歐洲統一前進的列車。西巴爾幹國家在重拾信心的同時,也認識到入盟的門檻越來越高,必須致力於推動民族和解,促進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改革,否則入盟還將是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 向祖文)

  注釋:

  [1]2002年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黑山宣布獨立,塞黑解體。

  [2]汪麗敏:《1999年的克羅埃西亞——圖季曼時代的終結》,載張森主編《俄羅斯和東歐中亞國家年鑒1999》,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頁。

  [3]趙乃斌、汪麗敏主編:《南斯拉夫的變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頁。

  [4]「Hrvatska na putu ka Evropskoj Uniji」,http://www.evropskiforum.net/monthly/januar/Tojagic.htm

  [5]《歐盟條約》第49條規定:「每一個遵守《條約》第6條第1款的歐洲國家都可提出加入歐盟的申請。理事會收到申請後應向歐盟委員會徵詢意見,方能作出決定。」《條約》第6條第1款規定,「歐盟建立的基礎是自由、民主、尊重人權、基本自由和法治,這些是所有成員國的共同原則。」

  [6]扈大威:《歐盟對西巴爾幹地區政策評析》,載《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2期。

  [7]這裡的西巴爾幹五國是指:塞黑、克羅埃西亞、波黑、馬其頓、阿爾巴尼亞。2006年黑山獨立,2008年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因此現在所謂的西巴爾幹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馬其頓、黑山、阿爾巴尼亞、科索沃。

  [8]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ouncil Decision on the principles, priorities and conditions contained in the European Partnership with Croatia」, http://eur-lex.europa.eu, 2004.4.28

  [9]EU-Western Balkans Summit, Declaration, Thessaloniki,21 June 2003.www.consilium.europa.eu

  [10]IPA包括六部分內容:轉軌援助、機構建立、跨邊界合作、地區合作、發展人的潛力和農村發展。

  [11]加入前準備工具,其目的是鞏固候選國的機構和制度,促進它們對共同體計劃的參與,促進其區域和社會發展,促進工業結構改造和中小企業發展。

  [12]加入前結構政策工具。該政策工具對候選國家的環境項目提供資助,幫助這些國家符合歐盟環保立法要求。

  [13]加入前國家農業與農村發展專門計劃,促進這些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地區發展。

  [14]Martin Sajdik,European Union Enlargement: Background,Develpments,Facts,New Brunswick/London: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8,pp.318-319. 轉引自張學昆《歐盟的西巴爾幹政策及西巴爾幹國家的入盟前景》,載《德國研究》2011年第1期。

  [15]扈大威:《歐盟對西巴爾幹地區政策評析》。

  [16]Ulazak Hrvatske u EU pozitivan signal za region ,http://www.euractiv.rs/eu-i-zapadni-balkan/5844-ulazak-hrvatske-u-eu-pozitivan-signal-za-region, 2013.5.18

  [17]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2/10/c_122403725.htm,2012.1.10

  [18]Five years after EU dream, Romania and Bulgaria behind on reform,http://www.euronews.com/2012/07/18/five-years-after-eu-dream-romania-and-bulgaria-behind-on-reform

  [19]另外兩個挑戰:地區合作與和解以及經濟和社會挑戰。

  [20]孔田平:《歐盟的東南歐戰略與巴爾幹的歐洲化》,載《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3年第3期。

  [21]這些合作包括:(1)為人員、商品、資本和服務的流動相互提供許可;(2)實行符合共同利益的合作計劃,如難民返回,打擊有組織犯罪、腐敗、洗錢、非法移民和走私活動。

推薦閱讀:

美國,一個無法抗拒的移民國家
含該成分藥材在歐美全面禁用?居民國家仍在使用!
細品國家博物館藏5件瓷器大圖
讀《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有感
國家有沒有批准建設藏水入疆工程?

TAG:國家 | 西亞 | 克羅埃西亞 | 巴爾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