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十八)
「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在書法、繪畫上都堪稱是一代巨匠,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通,在文人畫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其書法作品尤以功力卓絕見長,成就主要體現在精絕的小楷與瀟洒的行書上,在書法史上有重要地位。 董其昌 行書
該行書取法晉唐,用筆內涵豐富,在筆的運用中完成點畫的各種形態,氣貫韻滿,虛實結合,由此生動變化而曲盡其妙,此書作展示了董其昌秀逸虛靈的書法風貌。
唐 王維《江干雪霽圖》
王維,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柳公權《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柳公權六十四歲時所書,書體端正瘦長,筆力挺拔矯健,行間氣脈流貫,顧盼神飛,全碑無一懈筆。顏書平和,柳書險勁,故歷來學大楷的人往往以此碑為入門典範。
蔡京《徽宗十八學士圖跋》
現在爭論宋四家中之「蔡」為京為襄已無實際意義,但僅以書藝論,蔡京不遜與宋諸名家恐是事實。蔡京的大量作品已遭毀棄,是值得惋惜的。然一臠知味,我們在其僅存的數篇跋語和尺牘中足見其學書功力之深,對於「書如其人」之類的觀點似乎也應該重新作一番思考了。
清 惲壽平《秋海棠》
畫中反映了秋天時節,海棠樹綠葉已開始變黃,而紅橙橙的海棠果卻鮮嫩欲滴、掛滿枝頭的景象。全畫以沒骨畫法寫出,質感豐富。枯葉以硃色鉤勒筋脈,生葉卻以墨綠描出。海棠果以色彩染,飽滿靈動,一反院體花鳥畫拘謹、板的缺點,充分體現了「常州派」明面潤的特點。
愛新覺羅·啟驤 書法清雍正皇帝第九代孫、書法家啟驤的字平正而不死板,質樸而又見其微妙之處,巧妙地把壯美、健美、嬌美融為一體,即粗獷敦厚,俏麗飄逸。 清 郎世寧《高宗像》
乾隆帝即清高宗純皇帝,姓愛新覺羅,諱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其頭戴冬吉服冠,紅纓頂,海龍皮帽,冠頂銜大珍珠一顆;身著明黃色龍袍,領袖邊供為石青緞綉五彩雲金龍,加海龍皮領,畫面上乾隆面目清秀,神采奕奕,風華正茂。從繪畫技巧及設色風格著眼出自宮廷畫師郎世寧之手筆。 張大千 山水畫
張氏潑彩畫法是大範圍,一氣呵成,富有氣勢與藝術魅力的潑彩,整個畫面的形象整體感很強,它代表著畫家的一貫風格,顯示出清麗雅逸與細潤華滋的神韻,在格調、意境諸方面可謂獨具「中國畫之神韻」。與後來同樣潑墨、潑彩的劉海粟、謝稚柳相比如何?梁啟超書法
「暗水穿苔逰絲度柳,斷雲鏤日小雨分江」。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他不但是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書法家。文徵明《蘭亭序》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 元 吳鎮《山水》
此圖畫松樹坡石,平溪遠岫,漁翁垂釣。圖中山巒先勾出輪廓,後用干筆皴擦,濃墨點苔。松針用細筆勾畫,圓渾不板,樹榦畫的蒼勁有力。構圖採取一河兩岸的形式,疏密、遠近相間,靜中求動,是吳鎮山水畫的優秀之作。 和珅 書法
乾隆皇帝愛書法,和珅就刻意模仿乾隆的書法,他寫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筆。乾隆後期有些詩匾題字,乾脆交由和珅代筆。 我們現在看到的北京故宮重華宮內屏風上的詩文是乾隆書寫,而掛在故宮崇敬殿的御制詩匾,據考證就是由和珅代筆的,從中可以看出和珅書法之造詣。 劉墉書法
劉墉書法筆短墨厚,體勢少變,曾遭行內非議。認識劉墉書法是是需要眼力的,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內含剛勁,可謂用顏字距度而略作柔婉,得魏晉小楷精華蘊蓄的風致。在劇作家的安排下,他是大貪官和珅的死對頭和歡喜冤家。 趙孟頫 行書《雪岩和尚拄杖歌卷》
此卷系趙孟頫中晚年為天目山大覺正等禪寺住持高峰妙公之弟子所書,屬趙氏中晚年書,沉穩、洒脫、姿媚之外,益見其間純正的晉唐法書氣格。元 黃公望《富春大嶺圖》
此作中山石畫法簡潔,枯筆淡墨,皴染有度。畫面構景緊湊,疏密虛實,對比鮮明。山石雖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畫法最高境界。 齊白石《荷葉蜻蜓圖》
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觀《荷葉蜻蜓圖》,振翅低飛的蜻蜓生動活潑,粗放筆法畫成的荷葉與工細筆法畫成的草蟲形成對比。此畫用筆或重拙、或輕靈、或粗獷、或纖美,力度與情趣兼具。
朱耷 作品
八大山人其畫氣勢雄闊,精力充沛,筆簡意賅,在清初水墨寫意畫派中,是有獨特風格的大畫家。晚年藝術造詣達於高峰,凝重渾厚,豐茂拙樸,在造型上更見簡練。此圖畫鴨,昂首凝視,神態如生。
清 郎世寧《郊原牧馬圖卷》
畫家藉助了西方追求如實表現物象體積感和立體感的繪畫技巧,將馬的各種姿態刻畫得活靈活現,甚至連毛髮的光澤也清晰地呈現在觀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是中國藝術史中以郎世寧為首的「海西畫派」所獨有的藝術風格。故宮博物院藏。
王獻之《玉版十三行》
《玉版十三行》是王獻之小楷代表作,被譽為「小楷極則」,筆劃雋秀挺撥,結字蕭散逸岩,顧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
汪精衛 書法
汪精衛書法拍出高價引發爭議:本來一件藝術品拍出高價在藝術品市場司空見慣,但汪精衛實在是身份特殊,很多人認為這種漢奸的作品本就不應該拿來拍賣,更沒有資格與大師們相提並論。但同時也有人認為,收藏作品是收藏歷史,而不要和作者的政治觀念扯上關係。
清 雍正 草書《五言詩》
雍正的書法作品的確是經過了多年磨鍊,有深厚的功夫。從字體用筆來看,似乎臨仿趙孟作品較多,但是柔媚之中含有剛強之氣,可以說是綿里藏針,這正體現出他的個性。 王詢《伯遠帖》
王珣書《伯遠帖》為晉代真跡。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慈禧太后《牡丹圖》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等倉皇出逃,當日夜宿京郊西貫市村。村民奉上蒸熟了的玉米面窩頭,其甚覺可口,於是便問是什麼做的,李蓮英答曰,是棒子做的。太后聽罷言道:這麼好吃的東西,為什麼叫棒子,改叫「御米」吧。久而久之,以訛傳訛,「御米」便寫作了「玉米」。 宋 米芾《珊瑚帖》
此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行書書跡,其書較中年以往作品,字態尤奇異超邁,隨意而書,神韻自然,且用筆豐肥豪健,寬綽疏朗。元代虞集評言:「神氣飛揚,筋骨雄毅,而晉魏法度自整然也」,施光遠稱其「當為米書中銘心絕品,天下第一帖」。
明 王紱《山亭文會圖》
此圖為王紱的代表作,寫文人雅士于山亭聚會的情景。該圖立意古逸,構圖嚴謹。圖中筆墨深厚華滋,在繼承元代文人畫的基礎上揉進了自己的筆意。山石先以枯淡墨皴寫,按結構層層加疊,最後以濃重墨勾皴點苔,使整個畫面具有蒼茫濕潤、清靈爽利的特殊效果。 啟功《春滿丹林》
以硃砂畫竹為蘇東坡首創。據說,一次東坡偶然興起以硃砂畫竹,時人有不以為然者,謂「竹非硃色」,東坡曰「竹亦非墨」。後來寫之者不絕,且漸有鎮宅、開運、祛煞、祈福等諸多附加功用。啟功也曾作詩述其自畫朱竹,「問余何事研朱寫,曉色臨窗几案晴」,欣賞此作確有神清氣朗之感。
宋 馬遠《梅石溪鳧圖》
峭壁之上,兩株梅樹一上一下,紅白相映,錯落而開。紅梅枝幹虯曲,取蒼龍探海之勢,這是馬遠畫樹的典型畫法,人稱「拖枝馬遠」。下方的野鴨既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又是全圖的點睛之筆,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無限生趣,躍然絹素。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齊白石 啟功《佛像書法對聯》
此幅佛像慈悲含笑,情態動人。畫神像難畫這樣情態慈祥,實際是老人通過神像表達自己善良的情感,尤其可貴在衣紋的畫法上,衣紋用濃墨和淡墨、干墨和濕墨相間畫出。啟功先生特為作聯相配:「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使此作更具意義。 啟功《書法一堂》
啟功先生書法,以真、行、草書見長,形制皆備,風致多樣。無論是條幅、冊頁、屏聯,還是扇面、手札、題跋,都表現出優美的韻致和悠遠的意境,給人帶來獨特而高雅的視覺衝擊,「清、雅」是啟功書法的基本特質。
推薦閱讀:
※畫家黃建國花鳥畫——雞系列
※易遵義畫家——氣韻生動 風格獨特
※「寫意中國畫家聯盟」迎新春·人物誌——盧加德山水展
※李澤玉——花鳥畫家
※英國插畫家yvonne gilbert的彩鉛插畫欣賞(點擊圖片可看清晰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