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法考(10)  白蕉:淺談書法結構

書法考(10)白蕉:淺談書法結構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人,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後改名換姓為白蕉。別署雲間居士、濟廬復生、復翁、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出身於書香門第,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書畫師。

曾主編《人文月刊》,著有《雲間談藝錄》、《濟廬詩詞稿》、《客去錄》、《書法十講》、《書法學習講話》等。

白蕉的理論著作不多,但質量很高,份量很大,主要有《雲間談藝錄》、《濟廬詩詞稿》、《客去錄》、《書法十講》、《書法學習講話》等。他的理論特色,與他出色的文風相得益彰,著名的《書法十講》(散見與1996年-1998年的《書法雜誌》)為1962年在上海所作一系列書法講座的底稿,幽默流暢、清澈深入、娓娓道來、如拉家常,自然、輕鬆地闡釋了許多大而複雜的問題,講座的實況,比文章更為生動活潑。如論選帖,「選帖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樣,是件終生大事,選擇對方應該自己拿主意。」「如果你把選帖問題去請教別人,有時就好象舊式婚姻中去請教媒人一樣。一個媒人稱讚柳小姐有骨子;一個媒人說趙小姐漂亮;一個媒人說顏小姐學問好,出落得一幅福相;又有一個媒人說歐陽小姐既端莊又能幹。那麼糟了,即使媒人說的沒有虛誇,你的心不免也要亂起來。」(《選帖問題》)如論執筆,「怎樣去執筆,這問題又正和怎樣去用筷子一樣,簡單而平凡。」又說:「(正確的執筆)三個月後酸痛減,一年以後便不抖,功到自有好處。」(《執筆問題》)談運筆,說「折釵股」、「屋漏痕」、「錐劃沙」、「印印泥」、「端若引繩」、以及米芾的「無往不收,無垂不縮」等均源自蔡邕「藏頭護尾,力在字中」八字,「這樣看來,後世各家的議論,儘管花樣翻新,正好比孫悟空一筋斗十萬八千里,卻終難跳出如來佛的手掌。」(《運筆問題》)他還精到地分析了運筆的「力」、「永字八法」,糾正了對「八法」的迷信。論書髓,說「大概書法到了『爐火純青』,稱為『合作』的地步,必定具備心境、性情、神韻、氣味四項條件。」並認為「四者除了天賦、遺傳關係之外,又總歸於學識,同時與社會歷史的環境和條件也是分不開的。有天資而不加學,則識不進。」(《書髓》)並論證了「學識與心境的關係」、「學識與性情的關係」、「學識與神韻的關係」、「學識與人品的關係」,皆極精到,限於篇幅,不能細數,諸君不妨找《書法十講》細細一讀。論碑與帖,說「碑與帖本身的價值,並不能以直接書石的與否而有所軒輊,原刻初拓,不論碑與帖,都是同樣可貴的」;「取長補短,原是遊藝的精神,只有如此,才有提高有發展。」「碑版多可學,而且學帖必先學碑。」「碑宏肆;帖瀟散。宏肆務去粗獷,蕭散務去側媚。書法宏肆而瀟散,乃見神采。」(《碑與帖》)論神采,則說「作字要有活氣,官止而神行,如絲竹方罷,而餘音裊裊;佳人不言而光華照人。」白蕉對前人的批評,能牢牢地把握感覺,十分到位地說出來,如論康有為用筆,說「頗似一根爛草繩」;論包慎伯草書用筆,「一路翻滾,大如賣膏藥好漢表演花拳秀腿。」這樣的理論,現在實在太少了。

淺談書法結構

結構就是講點劃、位置、多少、疏密、陰陽、動靜、虛實、展促、顧盼、節奏、回折、垂縮、左右、偏中、出沒、倚伏、牡牝、向背、推讓、聯絡、藏露、起止、上下、仰覆、正變、開闔之次序,大小長短之類聚,必使呼應,往來有情。廣義一點講,關於行間章法,都可以包括在內。結構以一個字言,好比人面部的五官;以行間章法言,好比一個人的四肢百骸,舉止語默。

我們看見五官有殘疾或不端正的人,除了寄予同情之外,因為過於觸目詫異,或者覺得可怕,或者覺得可笑。或者是因為他的猥瑣、他的兇惡,使你覺得此人面目可憎。或者像破落戶、有煙癮的人,所穿垢膩且皺的綢袍子,把喉頭的紐扣扣在肩膀上。或者像窶人暴富,欲伍縉紳,一舉一動,一言一笑,處處不是。或者像壯士折臂、美人眇目。這與作字的無結構,不講行間章法,所給予人的印象何異!從前《禮記》上說:「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作字不講結構,也便是不成為書。

趙子昂雲:「學書有二:一日筆法,二日字形。筆法不精,雖善猶惡;字形不妙,雖熟猶生。」馮鈍吟雲:「作字惟有用筆與結字。用筆在使盡筆勢,然須收縱有度;結字在得其真態,然需映帶均美。」是的,初學作字,先要懂得執筆,既然懂得了執筆,便應進一步懂得運用,運用懂得之後,然後再學習點畫體制。揚雄說:「斷木為棋,刑革為鞠,皆有法焉。」書法的神韻種種,在學者得之於心,而法度必資講學。康有為說:「學者有序,必先能執筆,固也。至於作書,先從結構入,劃平豎直,先求體方,次講背向、往來、伸縮之勢,字妥帖矣。次講分行布白之章法,求之古碑,得各家結體章法,通其疏密、遠近之故;求之各書法,得各家秘藏驗方,知提頓方圓之用。浸淫久之,習作熟之,骨肉、氣血、精神皆備,然後成體。體既成,然後可言意態也。」

古人講結構,往往混入於筆法,如陳繹曾的《翰林要訣》、無名氏的《書法三昧》、李溥光的《永字八法》等,實在是當時館閣所尚,雖有精要處,而死法繁多,使人死於筆下,學者不去考究,何嘗不能暗中相合。至於張懷瓘的《玉堂禁經》、李陽冰的《翰林密論》,比以上三種雖較高些,但徒立名目,越講得多,越講不完全,越使學者覺得繁難。王應電講書法點劃,分為十法,近人卓定謀別為九法,將我國所有各種字體、筆劃基礎歸納在內,然在普通應用,無甚關係。

這種說明,都是外狀其形,內含實理。學者於臨池中有了相當的功夫,然後方能夠體會。

近人陳公哲,列七十二種基本筆畫,頗為繁細,雖是死法,然於開悟初學,尚屬切實可取。可以將其筆畫與字樣、舉例對看一遍。

清蔣和的《書法正宗》,論點劃殊為詳盡,雖亦都屬於死法,然初學者卻都可以參考。其內容分:(甲)平劃法,(乙)直劃法,(丙)點法,(丁)撇法,(戊)捺法,(己)挑法,(庚)鉤法,(辛)接筆法,(壬)筆意,(癸)字病。(字病於第七講中引到。)

又王虛舟、蔣衡合輯的分部配合法,筆畫結構取用歐、褚兩家,可以參閱。

講結構而先講點劃偏傍,正如文字學方面的先有部首一樣。亦正是孫過庭所謂「積其點劃,乃成其字」的意思。等點劃、偏傍明白了,循序漸進,再配合結構。蔣和所著,大法頗備,學者正宜通其大意。

以上所舉陳、蔣、王等所著的參考資料,在已有成就的書家看來,是幼稚的,或不盡相合的,但對初學入門者卻是有用的。執死法者損天機,凡是藝術上所言的法,其實是一般的規律,一種規矩的運用,所以還必須變化。所以昔人論結構有「點不變謂之布棋,劃不變謂之布運算元,豎不變謂之束薪。」的話,學者所宜深思。

一個人穿衣服,不論衣服的質料好壞,穿上去都好看的人,人們便稱之為有「衣架」。反之,質料儘管很好,穿上去總沒有樣子的,便稱為沒有衣架。有衣架和沒有衣架是天生的,難以改造。至於字的間架不好,只要講學,是有方法可以糾正的。

漢初蕭何論書勢云:「變通並在腕前,文武造於筆下。出沒須有停優,開闔借於陰陽。」後漢蔡邕的《九勢》中說:「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轉筆宜令左右回顧,無任節目孤露。」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云:「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遠。」歐陽詢云:「字之點劃,欲其相互接應。」又云:「字有形斷而意連者,如:以、必、小、川、州、水、求之類是也。」

孫過庭云:「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姜白石云:「字有藏鋒出鋒之異,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應,上下相接為佳。」盧肇曰:「大凡點劃不在拘之長短遠近,但勿遏其勢,俾令筋脈相連。」

項穆日:「書有體格,非學弗知。……初學之士,先立大體。橫直安置,對待布白,務求其勻齊方正矣。然後定其筋骨,向背、往還、開合、聯絡,務求融達貫通也。次又尊其威儀,疾徐、進退、俯仰、屈伸,務求端莊溫雅也。然後審其神情、戰蹙、單疊、回帶、翻藏、機軸、圓融、風度、灑落。或字余而勢盡,或筆斷而意連。平順而凜鋒芒,健勁而融圭角。引伸而觸類,書之能事畢矣。」

「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欹;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開闊長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而滯,如泥塑木雕,不說不笑,板定固窒,無生氣矣。狂怪與俗,如醉酒巫風,丐兒村漢,胡行亂語,顛仆醜陋矣。又,書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則點劃不混雜;整則形體不偏斜。第二,要溫潤,溫則性情不驕怒;潤則折挫不枯澀。第三,要閑雅,閑則用筆不矜持;雅則起伏不恣肆。以斯數語,慎思篤行,未必能超人上乘,定可為卓焉名家矣。」

這些話都是在講,學書先知點畫結構,而後行間、章法、結構。雖亦有時代風氣的不同,但是其大綱是可得而言的。歐陽詢的三十六條結構法,大概是學歐書者之所訂,便於初學,宜加體會。

明李淳整理前人所論,演為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每取四字為例,作論一道,頗足以啟發學者。

隋代釋子智果《心成頌》,其所言結構精要,多為後人所本,茲錄後:

回展右肩:頭頂長者向右展,寧、宣、壹、尚字是。

長舒左足:有腳者向左舒,實、其、典字是,或謂個、彳、木、才之類。

峻拔一角:字方者抬右角,國、周、用字是。

潛虛半腹:劃稍粗,於左右亦須著遠近、均勻,遞相覆蓋,放令右虛,用、見、岡、月字是。

間開間闔:「無」字四點為上合下開,四豎為上開下合。

隔仰隔覆:「竝」字兩隔,「畺」字三隔,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回互留放:謂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而下放, 「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並放。

變換垂縮:謂兩豎劃,一垂一縮,「並」字右縮左垂,「斤」字左縮右垂是也。

繁則減除:王書「懸」字,虞書「毚」字,皆去下一點。

疏當補續:王書「神」字、「處」字皆加一點。

分若抵背:卅、冊之類,皆須自立其抵背。鐘、王、虞、歐皆守之。

合如對目: 「八」字、「州」字之類,皆須潛相矚事。

孤單必大:一點一划,成其獨立者是也。

重立仍促:昌、呂、爻、棗等字上小;林、棘、絲、羽等字左促;森、淼等字兼用之。

以側映斜:撆為斜,磔為側,交、欠、以、入之類是。

以斜附曲:謂「ㄑ」為曲,女、安、必、互之類是。

單精一字,力歸自得,向背、仰覆、垂縮、回互不失也。盈虛視連行,妙在相承起伏,行行皆相映帶聯屬而不違背也。

又清人蔣和之全字結構舉例,集諸名家講論,頗為明要,足資學者參考。

宋代姜白石《續書譜》所言,有關結構者:

向背向背者,如人之顧盼,指劃,相揖相背。發於左者應於右,起於上者伏於下。大要:點劃之間施設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軍蓋為獨步。

位置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傍,皆須令狹長,則右有餘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須與上齊,鳴、呼、喉、嚨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須與下齊,和、扣等字是也。又如「宀」頭須令覆其下,「走」、「辵」皆須能承其上。審量其輕重,使相負荷;計其大小,使相副稱為善。

疏密書以疏為風神,密為老氣。如「佳」之四橫,「川」之三直,「魚」之四點,「畫」之九畫,必須下筆勁凈、疏密停勻為佳。當疏不疏,反為寒乞;當密不密,必至凋疏。

曾文正公曰:「體者,一字之結構。」今人張鴻來以勢式、動定二者,分用筆、結字曰:「書之所謂勢,乃指其動向而言,此用筆之事也;書之所謂式,乃指其定象言,結字之事也。」

但是,結構是書學上的方法,是藝術方面的技巧,而不是目的。換句話說,便是在書法上的成功,還有技巧以上的種種條件。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舉例說:文昌帝君、觀音菩薩,裝塑得五官端正,可以說無憾了,但是沒有神氣。如果作字在結構上沒有問題了,而不求生動,則絕無神氣,還不是和泥塑木雕無異?

作字要有活氣,官止而神行,正如絲竹方罷而餘音裊裊;佳人不言而光華照人。所以古人在言結構之外,還要說:「字字需求生動,行行要有活法。」李之儀云:「凡書精神為上,結密次之,位置又次之。」晁補之云:「學書在法,而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在胸中之所獨得。」周顯宗云:「規矩可以言傳,神妙必繇悟入。」都是說明此理,在學問、藝術上說,一個「悟」字關係最大。書法方面的故事如:張旭見公主與擔夫爭道而悟筆法;又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試問,舞劍器與擔夫爭道,於書法發生什麼干係?諸位現在當有以語我。


推薦閱讀:

這才叫書法 看右上角
我把行書筆法秘訣全部告訴你(動態圖講解)
遊藝|秋月無邊
趙孟頫與王羲之的書法特點
康有為推崇爨體書法許揚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