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南生回憶設立經濟特區內幕(2)

  「記得,他的四川口味弄得不錯。」鄧小平似乎很有興趣。

  「那地方我好些年沒有去過了——」省委書記似乎有些動感情,「當初那麼小小一塊邊區,沒想到打出這麼大一塊江山——」

  「不過——」鄧小平語句有些沉重,「那兒至今還很窮,老邊區應當富起來。」忽然,鄧小平的腳步停住了,「你們上午的那個彙報不錯嘛,在你們廣東划出一塊地方來,也搞一個特區,怎麼樣?」

  「特區——」廣東的兩位領導人一下還沒有領悟。

  「對,辦一個特區。過去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這段敘述文學色彩很濃,吳南生的回憶相對平直得多。

  吳說,谷牧告訴他,1979年4月,中央工作會議召開期間,各個小組會議發言後,谷牧同志向鄧小平同志彙報說:廣東省委提出,要求在改革開放中「先行一步」,划出深圳、珠海、汕頭等地區,實行特殊的政策措施,以取得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經驗。但是,這些地方該叫什麼名稱才好?原來有「貿易合作區」、「出口工業區」等等,都覺得不合適,定不下來。小平同志很贊成;「先行一步」的做法。他說:「就叫特區嘛!陝甘寧就是特區。」

  當天晚上,谷牧在晚餐後散步到中南海東南角,又見到小平同志,一見面小平同志就問:「谷牧,今天上午我說的話你聽明白了馬?廣東那幾個地方就叫『特區』。」谷牧說:「明白了。」

  谷牧當晚把這一消息告訴了習仲勛。第二天上午,習仲勛揣著一肚子疑惑來找谷牧,問:「叫做『特區』了,那以後廣東還管不管?是不是直接由中央管?」谷牧笑著說:「不是,還是由廣東管。」

  不過,北京迅即傳出另外一種聲音:「陝甘寧邊區是政治特區,不是經濟特區,他不懂。」說這句話的人是站在反對設置特區的立場上的,但這從反面啟發了吳南生,覺得這個人說的話有道理,陝甘寧邊區確實是政治特區,但是我們不妨把我們要建設的地方就叫經濟特區吧。

  經濟特區這名字一提出來,反對的聲音好像少了不少。

1980年,吳南生(前排左三)、吳健民(前排右二)陪同谷牧(前排左二)、考察珠海。 

  吳南生解釋把「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的理由

  12月17日,國務院第一次召開籌建特區的專題彙報會——京西會議。

  京西賓館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當時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經常在這裡召開重要會議而聞名中外。

  會議由谷牧主持,吳南生是主要的彙報人。

  參加會議的有廣東的王全國、范希賢、秦文俊,福建的郭超及中央有關方面的負責人。

  吳南生的彙報提綱為《關於廣東建立經濟特區幾個問題的彙報提綱》。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吳南生首次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經濟特區。他詳細解釋了把「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的理由:

  ……中央批轉廣東省委的報告中是說要辦「出口特區」,我們同各方面同志和朋友多次交換意見,都覺得改稱為「經濟特區」較好。特區固然要以辦工廠企業為主,但也要搞樓宇住宅和其他經濟事業。比如在深圳特區,擬規劃工業區、科學技術研究區、住宅區、以及商業、行政和文化區。住宅區主要是提供給科學家、投資者、高級技術人員、華僑居住。為他們創造投資、工作、休息的良好環境。這也是一種吸引力。而且根據國外的經驗,經營住宅比較容易上手,如果先建一批住宅出租或出賣,特區整個建設所需資金就有來源了。建立科研區,看來也十分必要。台灣已在新竹市一帶划出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為「科學工業實驗園」,區內辦科研,也辦工業和住宅,條件比其他工業區更優惠,目的在於吸引省外科技人才到台灣定居。我們也應該這樣做。因此,把「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其含義更確切些。

1996年,吳南生(左)陪同楊尚昆視察汕頭經濟特區。 

  2000字寫了一年

  一位海外朋友對吳南生說:「無法可依,無規可行,要人家來投資,誰敢來?特區要同國際市場打交道,就不能開國際玩笑。」

  這話促使吳南生在《關於試辦深圳、珠海、汕頭出口特區的初步設想(初稿)》中,強烈地「建議中央有關單位儘快提出一些立法和章程」。吳南生還抓住谷牧到廣東的機會,大力遊說:「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特區法》、《特區條例》。」

  《特區條例》的起草工作在50號文件出台半個月後正式啟動。由吳南生總負責,秦文俊和原陶鑄秘書丁勵松具體負責。

  經過一個月夜以繼日的工作,特區條例」的初稿終於完成,初稿除送交省委審定外,他們還邀請了一些香港知名人士開會座談。與會人士提出了許多尖銳的批評意見。大部分人認為,「條例」的起草者思想還不夠解放,對投資者懷有太多的戒備心理,深怕國門打開之後,外商來多了管不住,因此「條例」中儘是這樣的規定:不得這樣,不得那樣,應該怎樣。如果說得不客氣,這不是一個歡迎、鼓勵外商投資的「條例」,而是個怎樣限制投資者的「條例」。

  這些中肯的批評意見,使「條例」起草者深受啟發。對投資者,包括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一要讓他們賺錢,二才是愛國,不能要求人家第一是愛國,第二才是賺錢。辦特區應該讓投資者賺錢,他們有錢賺,才會大批來,只有他們賺到錢,特區也才能賺到錢,這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思路轉開來後,他們又著手重新草擬「條例」。

  就在吳南生於京西會議上彙報特區條例起草情況之後的第十天,廣東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1977年冬,葉劍英、鄧小平在廣州接見廣東省幹部。圖為葉劍英與吳南生握手。

  「紐約時報」驚嘆:鐵幕拉開了!

  在《特區條例》有無必要提請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問題上,兩派意見針鋒相對。反對者說:《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是廣東省的地方法規,要全國人大通過,無此先例。

  以吳南生為代表的另一派則力主必須由人大通過,他說:「特區是中國的特區,不過是在廣東辦。」

  他用從沒有過的生硬口吻對谷牧說:「社會主義搞特區是史無前例的,如果這個條例沒有在全國人大通過,我們不敢辦特區。」

  最後吳南生把求援電話直接打到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元帥的家裡,懇求說:「葉帥呀,辦特區這樣一件大事,不能沒有一個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批准的有權威的法規呀!」

  據吳南生後來回憶,葉帥聽了他的電話,只說了三個字:「知道了。」

  葉帥把吳南生的「道理」擺到了全國人大:「特區不是廣東的特區,特區是中國的特區。」

  1980年8月26日,葉劍英委員長親自主持了五屆人大第十五次會議。時任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民受國務院委託,在會上作了有關建立特區和制定《特區條例》的說明。

  《特區條例》獲准通過。

  8月26日成了中國經濟特區的成立紀念日。

  在特區條例公布後的幾天,最困擾著深圳河——其實也是最困擾著社會主義中國的偷渡外逃現象,突然消失了!那成千上萬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後、樹林里準備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紐約時報》以節制的驚嘆寫道,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嗚響。

上一頁12下一頁

(責編:胡難)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回憶 | 內幕 | 特區 | 經濟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