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忽略的一位清代重要皇帝-今日頭條
出身葉赫
葉赫、烏拉、哈達、輝發所屬海西女真,其中以葉赫最強,而葉赫與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所屬)的仇怨也是相當的深:
葉赫貝勒布齋和那林布祿糾合了哈達、輝發、烏拉等九部聯軍進攻努爾哈赤的建州,努爾哈赤當時形勢非常之危急。但是,布齋騎著馬進攻的時候,馬被木樁絆倒,從馬上栽下。建州兵正在撤退的時候,一個叫武談的戰士,回過身來一個箭步就騎到了布齋的身上,一刀把布齋砍死,布齋的弟弟那林布祿,驚嚇落馬。布齋死了以後,屍體被劈成兩半,一半歸還葉赫,另一半留在建州。從此,葉赫和建州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還有一個和清朝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有關的傳說,據說,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世代為仇,清廷宮中后妃不選葉赫的祖制,不記得什麼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垂簾聽政》,當時慈禧太后還是蘭貴人的時候,咸豐皇帝看其可人,想寵幸之,但礙其詛咒,避而遠之。當清王朝在慈禧統治下走向滅亡時,人們都覺得布揚古的詛咒應驗了。其實這是無稽之談,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有姓葉赫那拉氏的嬪妃,還有清初第一才子納蘭性德即是葉赫那拉氏之後。
正因為皇太極的母親曾是葉赫首領的女兒,所以皇太極的即位遭到了很多質疑。很多影視劇還有書上關於皇太極的即位都有爭議,大體上認為皇太極是「奪立」的,憑藉都是皇太極有葉赫血脈,而努爾哈赤和葉赫仇深似海。不管是前些年的「秘史」系列,還是近段時間的於媽神劇都採用的是皇太極奪立這個說法。
其實個人覺得皇太極無疑是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喜歡。這大概有兩方面的關係,一是皇太極的母親葉赫那拉氏受到努爾哈赤無比的寵愛,子以母貴,她所生的兒子也受到了努爾哈赤的喜歡;孟古死了,努爾哈赤十分悲痛,為其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並一個多不吃肉,不喝酒,齋戒以寄託哀思。可見努爾哈赤對孟古的喜愛。二是皇太極本人顯然也是特別惹得努爾哈赤高興。皇太極從小聰明過人,三歲時就懂很多道理,凡接觸到的事,「一聽不忘,一見即識」。
而從當時的情況分析,有機會繼承汗位的就是四大貝勒還有多爾袞、多鐸兄弟。四大貝勒中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所以不可能繼承汗位。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五子,此人驍勇,但是做事魯莽。據說因為他母親做錯一件事惹努爾哈赤生氣了,他就把他母親給殺了,這樣的人也不可能登上汗位。這樣繼承人之爭就剩下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以及多爾袞兄弟。大貝勒代善努爾哈赤第二子(長子褚英因為謀反被努爾哈赤處死了)軍功顯著,為人寬厚。而作為當時的皇太極軍功不及代善,說寵愛,多爾袞和多鐸是大妃阿巴亥的兒子,又是幼子,當然更受努爾哈赤喜愛。
在這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努爾哈赤有個小福晉叫德因澤,她對努爾哈赤說,大妃曾派奴婢給大貝勒送飯,大貝勒接下來並且吃了,大妃給四貝勒送飯,四貝勒接下來但沒有吃。後來她還說大妃經常深夜出入大貝勒府邸,這種情況下努爾哈赤就怒了,但又不能宣揚畢竟家醜不可外揚,他就找了個理由懲罰了大妃,而代善在努爾哈赤心裡也被黑了,很多分析都說這個德因澤是皇太極的人,但史冊沒有記載我們也無從判斷,在努爾哈赤死後,大妃阿巴亥殉葬,這樣十五歲的多爾袞根本不可能和皇太極爭奪汗位。
清史稿記載,太祖崩,儲嗣未定。代善與其子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
文治武功還看今朝
在討論皇太極的文治武功之前,我首先想說說同一歷史天空下的四顆明珠,他們分別是:崇禎皇帝朱由檢、闖王李自成、察哈爾林丹汗、後金皇太極。
其中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也是一個很勇猛的人,不過在待人處事上欠佳,最後落得敗走青海的結局。
崇禎皇帝朱由檢客觀上說,其在位期間勤於政事,節儉樸素,躊躇滿志,但當時的大明王朝內憂外患,同時多年來沉積的矛盾與弊端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治。
皇太極繼位之初,後金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由於多次對外掠奪,處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鮮的包圍。內部由於貴族分權勢力的矛盾,衝突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又做了什麼呢?
文治
第一,調劑滿漢,開科舉士;他決定:漢人壯丁,分屯別居;漢族降人,編為民戶;善待逃人,放寬懲治——「民皆大悅,逃者皆止」。他重用漢官。他改正了努爾哈赤時期,努爾哈赤對明朝生員屠殺過多,對所謂通明者「盡行處死」,其中「隱匿得免者」約有300人,都淪為八旗包衣下的奴僕。皇太極下令對這些為奴的生員進行考試,各家主人,不得阻撓。
第二,完善體制,強化皇權;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天聰四年,皇太極以阿敏棄守灤州、永平(今河北盧龍)、遷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將其終身幽禁。五年,莽古爾泰同皇太極發生口角時,竟拔刀相向。皇太極藉機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爾泰貝勒銜。至此,四大貝勒,僅剩他和代善兩人。六年,皇太極終於廢除了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務的舊制,改成自己南面獨坐,取得了汗的獨尊地位。
第三,造紅衣炮,創建皇軍;皇太極是在寧錦之戰敗歸之後,便立即著手仿製紅夷大炮(明朝叫紅夷大炮,清朝為避"夷"字之諱,改稱紅衣大炮。)及諸式槍炮。到7年便組成相當規模的炮隊,以作為八旗軍隊的主力之一。
第四,改族滿洲,改國號清;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聰汗皇太極發布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從此,滿洲族(簡稱滿族)的名稱正式出現在中華和世界的史冊上;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大政殿舉行即皇帝位的典禮,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
以上是文治方面,而在武功上,皇太極又做了什麼呢?
第一,向東用兵,兩征朝鮮;天聰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極命二貝勒阿敏等率軍東征朝鮮。阿敏統率大軍,過鴨綠江,佔領平壤。三月,雙方定下「兄弟之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大典時,朝鮮使臣拒不跪拜,雙方撕扯,仍不屈服。皇太極認為:這是朝鮮國王效忠明朝、對清不從的表現。十二月,皇太極以此為借口,第二次對朝鮮用兵。
第二,向北用兵,征撫索倫;皇太極向北用兵,兵鋒直指黑龍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域。皇太極的策略是:「懾之以兵,懷之以德。」達斡爾頭人巴爾達齊居住在精奇里江(今結雅河)多科屯。皇太極將宗室女兒嫁給巴爾達齊,他成了皇太極的額駙(駙馬,侄女婿)。
第三,向西用兵,三征蒙古;我國蒙古分為三大部:漠南蒙古即內蒙古、漠北蒙古即外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魯特蒙古。漠南蒙古位於明朝和後金之間,並同明朝定有共同抵禦後金的盟約。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後裔。他勢力強大,自稱是全蒙古的大汗。明廷每年給林丹汗大量「歲賞」,使其同後金對抗。努爾哈赤時漠南蒙古東邊諸部多歸服後金,但察哈爾部成為漠南蒙古諸部對抗努爾哈赤父子的堅強堡壘。皇太極即位後,西向三次用兵,其主要目標是察哈爾部的林丹汗。林丹汗逃至青海打草灘,出痘病死。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等統軍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繼承人、其子額哲率部民千戶歸降,並獻上傳國玉璽。
據說這顆印璽,從漢朝傳到元朝,元順帝北逃時還帶在身邊。他死之後,玉璽失落。200年後,一個牧羊人見一隻羊三天不吃草,而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竟得到寶璽。後來寶璽到了林丹汗手中。皇太極得到「一統萬年之瑞」,如同自己的統治地位得到上天的認可,自然大喜過望。他親自拜天,並告祭太祖福陵。昔日為敵20餘年的察哈爾舉部投降,廣闊的漠南蒙古歸於清朝。
第四,向南用兵,五入中原;皇太極向明朝用兵,先後取得大凌河之戰和松錦之戰的勝利,並五次向關內用兵皇太極五次大規模入塞,攻打北京,擄掠中州,陷落濟南。最得意的戰事莫過於松錦之戰。
松錦大戰標榜著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明朝在遼東的最後防線僅剩下山海關的吳三桂部。
後宮那些事兒
皇太極的後宮很奇葩,他的一後四妃盡出蒙古,都是博爾濟吉特氏,其中有三位是姑侄關係,出自科爾沁,分別是皇后哲哲,宸妃哈日珠拉(也就是海蘭珠),庄妃布木布泰(大玉兒),也就是後來順治帝的母親孝庄皇太后。還有兩位是林丹汗的遺孀,娜木鐘是林丹汗的大福晉,也就是嫡妻。後來給皇太極生了個兒子就是博穆博果爾(此處的博穆博果爾和上面索倫的不是同一人),那個與順治帝、董鄂妃三角關係的可憐人。
圖為海蘭珠
多數人都贊同海蘭珠是皇太極一生最愛的女人這個說法,海蘭珠後來居上,在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親妹妹庄妃,僅次於姑故皇后哲哲。被皇太極封為關雎宮宸妃。
關雎宮,來源於《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極愛戀宸妃,並為之最動真情的象徵。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宮兩年多就為皇太極生了個男孩,即皇太極第八子。皇太極非常高興,召集文武群臣,頒發了大赦令。寵妃生子,大赦天下,這是不合禮制的事情。但好景不長,宸妃的兒子早夭,而她也因為悲痛過度而去世,在宸妃去世兩年之後,皇太極也走了。
關於皇太極之死,各史書記載不一但都有「無疾」二字,年僅52歲怎麼算是無疾而終呢?史學界對他的死至今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宸妃海蘭珠的早逝,是一個重要原因。
皇太極大概是清初幾位皇帝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他不是努爾哈赤是創業者,不是福臨是入關者,不是玄燁、胤禛、弘曆有康乾盛世的光環,現在人們大體對他的了解都是從電視劇或者小說上,一般情況下有皇太極的電視劇男女主都是多爾袞和孝庄,哎,可憐的皇太極就是一炮灰,還是壞炮灰。我只想大呼「能不能不要主角光環,給個公正點的皇太極。」
皇太極和胤禛是我覺得有點冤的帝王,兩人都屬於默默耕耘的人物,都是在為父親和兒子做「嫁衣」。皇太極雖不是創業者和入關者,但他卻為清軍入關奠定的基礎,他是這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而皇太極對待滿、蒙、漢之間的方法也為後人提供借鑒。
想每天收到歷史講壇的好文,請在「微信」搜:lishijiangtan
推薦閱讀:
※重要圖書館網址導航
※人生最重要的49句哲理(一生受用)《少林寺。藏經閣》
※陽宅三要 即陽宅的三個重要因素
※【生命靈糧】「五餅兩魚」 神跡中幾個重要因素
※形象很重要!男士日常護理中常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