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國醫大師鄧鐵濤養生經
鄧老尤喜喝茶。
陳瑞芳
鄧老經常修習靜心功。
每天上午鄧老都會練功。
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走進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名醫大講堂
主講嘉賓:
鄧鐵濤教授學術繼承人、該院治未病科主任陳瑞芳主任中醫師
文/圖 記者翁淑賢、任珊珊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署名除外)
即將迎來98周歲生日的鄧鐵濤教授仍然耳聰目明,思維清晰,語言流利,步履安穩。很多讀者都想知道這位名老中醫平時如何養生,有何長壽保健之道?
10月23日上午,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攜手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由鄧鐵濤教授學術繼承人、該院治未病科主任陳瑞芳主任中醫師揭秘「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經」。
「藥物不是萬能,必須注重養生,只有意志堅定,才能持之以恆,作息以時,娛樂適宜,浪費時間需痛改,健康無價,不要對不起自己。」這是鄧老養生的座右銘,他經常告誡弟子們:養生保健並不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它就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養生也是一種好的生活習慣。
陳瑞芳指出,鄧老的長壽與他一向注重「養心養德」和規律有節的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的整體配合分不開。鄧老一再向弟子們強調,養生先養德、養德先養心;在日常飲食上,鄧老「雜食不偏」不忌口,健體強身以動為要,一生酷愛八段錦。
養心
靜坐冥想練書法
修靜心功
"養生重於治病"是鄧老一直倡導的理念。」陳瑞芳多次請教鄧老的養生心得,老人家一再強調養生先養心,養心先養德。「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個部件組成。「心」表示與情緒、心境有關;「彳」表示與行走、行為有關;「直」,「值」之本字,有價值之義。「德」的字形本意為「心、行之所值」,是與人的心境和行為密切相關的。
為什麼生活條件比過去好這麼多,但是疾病在增長,亞健康的人群不斷增多。鄧老認為這與「心沒有養好」有關。一些人的雜念太多、不切實際的慾望太多。中醫說百病皆生於氣,氣為百病之長,恬淡虛無才有「真氣從之」。也就是說,人的胸懷要放開,不要因為某些事情而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心底無私天地寬。
心胸開闊是他健康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據陳瑞芳介紹,鄧老經常修習靜心功。每天醒來後他一般不急於下床,而是先在床上調整呼吸吐納,通過靜坐、冥想等方法以安定心神。鄧老靜坐時身體隨意放鬆,通常他習慣單腿交換盤坐,他不勉強自己一定要盤雙腿,而是讓自己舒舒服服靜靜地入坐。這一點很值大家借鑒,特別是老年人修習靜心功,能盤雙腿就盤雙腿,不行就單腿。靜坐時他自然閉目,排除腦中雜念,專註於一呼一吸,以助於理清思慮、平伏心情、集中注意力。不過,靜坐時間久氣血易短暫的凝滯,所以鄧老每次靜坐都視狀態掌握一定時間,若坐久了會通過按摩等手法來疏通四肢的氣血。很多人靜坐時很難做到完全不想事,他建議大家只要思維不要太活躍,坐著發獃也有好處,讓自己全身放鬆,最重要的是讓心靜下。
鄧老日常還寄寓書法、練字以養心神。在他看來,書法不單是一門藝術,也是養生「法門」,特別有助於調養心神。因為練習書法時需全神貫注、寧靜、少欲,不被外界事物所擾動,體環境保持穩定;另外,執筆時指實、掌虛、腕平的姿勢,書寫中「搖筋骨、動肢節」,適度調節了全身肌肉,「形神共養」,確實有益於健康長壽。
強身 八段錦強筋骨調臟腑
強身以動為要,鄧老說:「動則生陽」,陽氣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中醫認為,我們每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和工作,我們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是需要身體陽氣的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如果人久坐少動,陽氣無以化生,就容易感到疲倦乏力,沒有精神。
鄧老一生酷愛八段錦,每天早上的練習,是他必做的功課。鄧老說,他自年輕時就開始堅持每天練習八段錦,他還結合自身多年練習的經驗,對傳統的八段錦動作進行了改良,成為現時很受群眾歡迎、簡單易學的「鄧老八段錦」,不少人不遠千里,專程從外地來到廣州,尋找鄧老八段錦的DVD。鄧老說:八段錦是優秀的中國傳統保健功法。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動作舒展優美,如錦緞般優美、柔順,又因為功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整套動作柔和連綿,滑利流暢;有松有緊,動靜相兼;簡單易行,功效顯著。
鄧老強調,八段錦看似簡單,但要真正達到顯著的效果,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及深刻領會,才能達到目的。他要求在初學階段,練習者採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動作熟練後,逐步對呼吸提出要求,練習者可採用練功時的常用方法—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後,開始注意同動作進行配合。這其中也存在適應和鍛煉的過程,不可急於求成。最後,逐漸達到動作、呼吸、意念的有機結合。如「兩手托天理三焦」,每一個完整動作(上托、撐臂、下落)作為一個呼吸循環。這節呼吸是以上肢動作為主,吸氣時腹肌收縮凹腹隆胸,意念是將丹田之氣提至膻中,呼氣時腹肌舒張凸腹陷胸,意念是將膻中之氣沉入丹田。這樣往返推動內氣的升降鼓盪,可以按摩胸腹兩腔臟器,增加內氣。其實不論是腹式呼吸還是逆呼吸,都是氣體在肺臟運動推動橫膈肌上下運動。閉氣的目的是將引入中上丹田的氣血更加充潤,通過呼氣使全身氣血調和順暢。該動作可以通三焦經、心包經,促進全身氣血循環,改善各種慢性病癥狀。吐故納新,調理臟腑功能,消除疲勞,滑利關節(尤其是對上肢和腰背)。鄧老今年98歲,仍然步態堅穩,與他長期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的扎馬步是分不開的,鄧老強調,呼吸的過程必須順其自然,不可勉強。
飲食 食雜不偏平時不忌口
許多人都關心鄧老吃什麼,其實鄧老吃得很簡單,他一貫主張進食宜雜不宜偏,五穀雜糧,酒、肉、果蔬都可以吃,但關鍵是不能過量。他平時不忌口,只是根據四時變化來合理調整飲食,比如眼下天氣比較乾燥就適當吃些潤燥的食物。一般家人煮什麼食物他都覺得好吃。以前他出差到外地,也很喜歡品嘗當地的特色小食,認為這是人生中的一種享受。
鄧老很愛吃的零食就是核桃。核桃又稱「益智果」、「長壽果」、「萬歲子」,有補腎、固精強腰、溫肺定喘、潤腸通便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核桃中的磷脂,對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但是,核桃也不能猛吃,吃多了會上火。因此,鄧老每天吃核桃,就會吃一個到兩個。如果吃核桃上火了,喝點淡鹽水,或者吃點山竹、雪梨,還可以喝紫菜湯、蘿蔔湯。
鄧老常說,把「茶」字拆開,能得到「二十」和「八十八」,加起來等於108,他笑言「經常喝茶能活過108歲」。鄧老喜歡喝普洱,但適合喝什麼茶因人而異,陳瑞芳建議,其實只要喝了感覺身體舒服基本就是適合的。
應季保健
潤燥食療須辨體質
「秋天以燥邪當令,鄧老強調眼下養生保健當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陳瑞芳說,春天主風,夏天主火和暑,秋天主燥,冬天主寒。現在是秋天,飲食上要防燥。「這個季節容易上火、喉嚨疼、睡眠不好,都與燥有關,飲食上應以清潤為主。」陳瑞芳說,秋天適宜吃梨,梨的水分很多,生吃可清熱,尤其適合濕熱體質者。但是,如果體質陰虛,或者目前胃寒,雖然不必忌吃梨,但記得不要吃太多。
鄧老主張,胃氣寒的人吃梨時,可以用梨煲湯,煮熟了則有「潤」之主效。人們都知道川貝燉梨治咳嗽的效果很好,但鄧老認為川貝燉梨未必都能治好咳嗽,還是要看體質。它更適合肺熱者,如果咳嗽的人痰多,則說明以寒為主,吃川貝燉雪梨就是錯誤的。特別是年齡比較大、體質比較寒、長期咳嗽、痰多的人,咳嗽時應該吃什麼?不妨用陳皮和雲苓煲粥或者是煲湯。
對付秋燥,銀耳也「靠譜」。「可以用冰糖燉銀耳,也可以用百合、銀耳燉冰糖,也可以加一點紅棗。」陳瑞芳說,飲食養生因人因時而異,吃了哪種效果好,就說明適合自己。她強調,食療主要起著預防疾病發生的作用。大家不要一味關注食療,當食療不奏效時或者病情較重時,還是要一定看醫生,用中醫中藥,或者是中西醫結合等方法解決問題,再用食療鞏固療效。
秋冬進補藥補不如食補
冬季是進補最好時節。鄧老說,夏天因為暑氣大,人的火氣大,會不自覺地吃很多冰凍飲料,容易來一場「秋後算賬」,胃病就發作了。因此在秋末冬初,要把脾胃調理好才能進補。
冷空氣一來,人們就特別想吃肉。這是身體為了抵禦寒邪而做出的調節。鄧老提倡「葯補不如食補」。冬天吃肉可以比夏天時多吃一些。陽虛體質者可以在冬天多吃羊肉和鹿肉,氣虛者可以多吃牛肉和雞肉。陰虛者可以先吃兔肉跟鴨肉,調整體質之後,羊肉、鹿肉、雞肉都可以吃。
秋冬進補,膏方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膏方是中藥濃縮而成,使用方便,一次一匙,沖水喝了,有利於調體質。膏方較適合於長期要吃藥的慢性病人,還有年齡較大、臟腑功能開始走下坡路的病人,但辨證調養很重要。
對於「葯膳食療熱」帶來的弊病,鄧老也有他的思考。他提醒,不辨個人身體狀況,盲目地追求燉湯和煲湯,有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和高尿酸等疾病的增長。「因為現代人缺少運動,代謝不好,適量喝湯就可以。」陳瑞芳說,鄧老主張喝湯每周一次到兩次就行了,不要天天喝。
潤鼻腔防孩子流鼻血
家有小兒,每逢秋冬季節,孩子容易流鼻血。因為天氣很乾燥,鼻腔裡面的黏液容易結成塊,令人發癢,孩子一摳,容易損傷鼻的黏膜,造成出血。等到結痂時又有癢感,孩子去摳,流血更多了,這時候採用什麼方法呢?陳瑞芳說,鄧老有個辦法:用紅霉素或者四環素眼膏,塗抹鼻孔內測,可以潤滑整個鼻腔。如果出鼻血、牙血,還可以用藕節煮水喝,有助清熱涼血。
簡便養生竅門
冷熱水交替洗澡做「血管操」
養生保健切忌「鑽牛角尖」。例如,鄧老常年堅持「冷熱水交替洗澡法」,即先用溫熱水洗,再用稍涼的水沖洗全身。溫熱水的刺激,可以促進血管的舒張;冷水沐浴,可以促進血管的收縮,相當於「血管體操」。但所謂的冷熱水,都是他個人在具體的條件下,身體能承受的溫度,而不是絕對不變的低溫或高溫的水。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個方法並非適合每個人。高齡老人、有高血壓的人就不要盲目效仿。水溫也要因人而異,溫差不能太大。例如,年輕人洗澡時,水溫差可以較大,而老年人就不適宜溫差太大。
人老腳先衰 養生宜沐足
鄧老常說,人腳就像樹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老人常感腳底發涼,因為人的氣血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減,腳對人體保健起著重要作用。老人宜常用溫熱水沐足,促進腳部血循環。在沐足過程中,可用雙手按摩、揉搓腳背及腳心,以左手勞宮穴摩擦右腳底湧泉穴,右手勞宮穴摩擦左腳底湧泉穴,直到產生溫熱感為止。有時他還會配些中藥材煮水來泡腳,比如可用懷牛膝30克、川芎30克、白芷10克、鉤藤30克、夏枯草10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煮水。
陳瑞芳透露,早年鄧老用這張沐足方中選的是天麻而不是白芷,後期鄧老以白芷替換天麻,是考慮天麻價格較高,普通人用便宜點的白芷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因而改用白芷。
起居
鄧老一天這麼過……
鄧老很注重順應四時日晝更替、陰陽消長的變化調整睡眠。
陳瑞芳介紹說,鄧老每天早上6、7點起來,先是靜坐、調整呼吸吐納,並從頭部開始做一些自我保健按摩,大概半個小時。7點半左右,老人家開始喝茶,過一陣子吃早餐。在接下來午前的幾個小時里,鄧老讀書、看報或練習書法、打八段錦,勞逸結合。12點半吃午餐,餐後老人家又看一會兒報紙才去午睡。下午3點左右,鄧後會喝下午茶,然後繼續讀書、看報、寫文章、練書法,偶爾會會來訪的弟子或其他客人。如果天氣好,下午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會到戶外散散步。傍晚6點半左右吃晚餐,餐後他會看電視新聞節目。在晚上睡覺前,鄧老會先靜靜地讀一會書報,或是靜坐沉思,使自己安靜下來,一般進入子時(23時)自然界陰氣達到最盛之前,他往往能心無雜念,安然入睡。
鄧老一天是這麼過的……
7:00 起床,靜坐,呼吸吐納,從頭開始自我保健按摩,大概半個小時
7:30 喝茶,隨後吃早餐
8:00~12:00 讀書、看報或練習書法,打八段錦
12:30 吃午餐,午餐後看一會兒報紙才開始午睡
15:00 喝茶,然後繼續讀書、看報、寫文章、練書法等
18:30 吃晚餐,餐後看電視新聞節目,讀書看報、靜坐沉思等
23:00前 就寢
綜合搖櫓法
治胃病腸炎
對慢性胃炎、腸炎病人的治療,該類疾病容易反覆發作,鄧老獨創綜合搖櫓法治療,有助防止複發。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八段錦其中一式「調理脾胃單舉手」;動作要領:儘可能做好雙手上下牽拉的動作。(見圖)
第二步:太極拳中的「雲手」動作;動作要領:要求以腰腹部為中軸,帶動胳膊、手左右緩慢轉動至極點。(見圖)
第三步:漁民搖櫓的姿勢;動作要領:以腰腹為中軸的前後擺動。(見圖)
以上三個動作每組各做20次,可完成肢體的上下、左右、前後的全方位的運動,特別是以腰腹為軸心所做的旋轉,有益於腸、胃、腎等內臟器官的保健。
(責任編輯:HN666)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談婚姻
※一木大師教你藉助【魁星踢斗】來增強「金榜題名」的運勢
※李經梧 一代太極大師
※《包容的智慧》星雲大師
※印光大師:怎樣做凈宗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