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十大名陵

中國十大名陵 資料來自bayi1966的博客,在此致謝! 陵墓是帝王及后妃、子女死後埋藏的地方。中國歷代帝王陵墓,其建築風格和設計的獨具匠心以及所用材料的考究,都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陵墓的主人,都曾是中國歷史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其隨葬物品中埋藏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武器、瓷器、工藝品、生產工具、書畫等等,可以說無所不有,是一座珍貴的地下寶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能力、科技水平和生活習俗,激起了人們極大的好奇心。今天,我就帶大家到幾處有名的帝王陵墓去看一看。

☆黃帝陵

黃帝陵,軒轅黃帝的陵寢,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一公里橋山之巔。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堪稱「中華第一陵」。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

整個大殿全部用花崗岩砌築而成,石柱、石磚、石瓦、石面渾然一體,是一座中國國內目前罕見的典型石壘殿堂建築。殿前祭祀廣場佔地1萬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5000人舉行祭祀活動。新建成的黃帝陵二期工程祭祀大殿、祭祀廣場和橋山古柏、沮河印池、鳳凰山嶺相結合,使黃帝陵真正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景仰的聖地。

☆炎帝陵

炎帝陵,位於湖南省東部炎陵縣塘田鄉炎陵村太和山前,素有「神州第一陵」之稱,始建於何時以無法考證,但據史書載當不晚於五代前。宋太祖時於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在陵前建廟,清代康熙、道光年間均立過墓碑。

炎帝陵高6米,底徑27米。陵前立有道光年間鐫有「炎帝神農氏之墓」碑文的墓碑。1986年炎帝陵修復工程竣工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曾題寫了「炎帝神農氏之墓」鐫於一塊漢白玉碑上,立於墓前的碑亭中央。整個陵區處於群山環圍之中,洣水在山下緩緩流淌,林蔭濃郁,氛圍靜謐,景色幽中透雅。炎帝陵景區包括炎帝陵、炎陵廟、奉聖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聖火台等人文景觀,還有鹿原洞、龍堖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觀,均是引人入勝的去處。

☆大禹陵

大禹陵是我國古代治水英雄、開國聖君——大禹的葬地,位於紹興市東南郊會稽山麓,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是我國東南的一大名勝古迹。

大禹陵素來以深厚的文化積蘊,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景區寧靜、莊嚴,景點眾多。大禹陵景區由禹陵、禹祠、禹廟三大建築組成。從江澤民親筆題寫的「大禹陵」牌坊進入神道,兩旁陳列著五對神獸,過禹貢橋、青石欞星門,拾級而上,越百米甬道,便到達大禹陵碑亭。碑上所鐫三字為明朝紹興知府南大吉所書,筆力遒勁,氣勢不凡。禹陵左側是禹祠,祠前一泓碧水,名曰「放生池」,園內有一千年古井——禹井。禹陵右側為禹廟,是一組宮殿式建築群,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岣嶁碑亭、午門、拜廳、大殿,配以窆石亭、宰牲房、菲飲泉等景點,依山傍水,氣勢恢宏,景色秀麗。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

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餘人。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陵園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圍呈回字型,築有內、外兩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基址。秦始皇陵封土夯築而成,形成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面積達25萬平方米,高度115米,但經過二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存封土底部面積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秦始皇陵周圍陪葬坑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最近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餘件,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現。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葬豐富,著稱於世,被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位於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上,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廣州)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昧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4萬平方米,辟有古墓保護區和綜合陳列樓兩部分。古墓保護區建在象崗山腹心深處。墓室埋藏在崗頂之下20米深的地方,用500多塊紅砂岩大石築成,分前後兩部分, 中設2道石門。前部3室,後部4室。墓主身著玉衣,兩側共置有10把鐵劍,並有"文帝行璽"(金印)等印鑒9枚和大批精美的玉雕飾品隨葬。室內外還發現15具殉人殘骸,為趙的姬妾隸役等。墓中出土文物品類繁多,共1000多件,其中以雕鏤精美的各種玉器和具有漢、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銅器最為珍貴。

古墓保護區的東面是三層的綜合陳列樓,於1988年建成開放,展出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貴文物。陳列樓正門旁的紅砂岩石牆飾以越人操蛇和龍紋、虎紋的巨幅浮雕,門外還設有一對石虎,反映出該墓具有中原漢文化和南方楚、越文化的特點。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內蒙古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15公里處。陵墓建築面積l,500多平方米,主體是高20多米的中央紀念堂,下部八角形台基,內置通柱,上出重檐,蒙古包式的穹窿頂,精工彩繪藻井。頂外部用藍色琉璃瓦砌出渾厚典雅的雲頭,鑲嵌黃色琉璃磚,並置金黃色琉璃寶頂。莊嚴肅穆的中央紀念堂正中,塑有成吉思汗坐像,兩旁走廊精工彩繪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壁畫。整個陵墓建築金碧輝煌,與叢林相映,光耀奪目。

每年農曆三月十七,是紀念成吉思汗建立赫赫戰功的日子。這天,蒙古族人民不遠千里而來,虔誠地獻上哈達、煉燭、焚香,以及整羊、牛羊奶、酥油、馬奶酒等祭品。祭把由達爾哈特人的雅木特德,即世襲的祭陵人主持。屆時,聳立在正殿前面的兩根高12米的旗杆中間鼎立著的那尊高大的塔形香爐,焚燒柏葉,香煙繚繞,綴滿在香爐上的鍍銅鈴擋在輕風吹動下鈴聲悠揚,十分動聽。

如果從甘德爾敖包朝陵墓正面望去,相互連接的正殿、東殿、西殿,像站在山上把頭頸和雙肩伸過山頂的巨人;朝側面看,正殿又同後殿相通,整個殿廊好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

☆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鐘山南麓獨龍阜,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馬氏的陵墓。建陵工程始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後歷時30餘年之久。其時規模宏大,周圍45里,使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孝陵歷經滄桑,屢遭破壞,現存建築包括碑亭(俗名四方城)、神道、碑殿、享殿(孝陵殿)、方城、明樓和寶頂等。從起點下馬坊到金水橋為導引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歷經六百餘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金水橋以北為陵墓主體部分。在明孝陵的周圍,還分布著梅花山、紅樓藝文苑、紫霞湖、顏真卿碑林等著名景點,它們已構成中山陵園內的一個主要風景區。

明孝陵氣勢恢宏,實質獨特,尤其尚未發掘的地下宮殿更具神秘色彩。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城西北約40多公里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所在地,陵區面積達120平方公里,距今已500多年,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周圍的軍都山余脈,在陵域東、西、北三面形成環抱式天然屏障,北部的天壽山主峰三峰並峙,中峰海拔760餘米,是陵區最高峰。環山之中,是洪水沖積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匯後,蜿蜒東去。陵區南部的龍山、虎山一左一右,虎踞龍盤,把守門戶。佇立平原北望,群山巍峨,層巒疊嶂;登高南眺,河水瀠洄,川原開闊。如此磅礴壯觀的地理環境,正是中國古代風水學說極力推崇的「四勢完美」、「山川大聚」的帝王陵寢吉壤。明十三陵自然環境幽雅,陵寢建築規模宏大,體系完備,整體性突出,陵寢制度獨具風貌,是明朝200餘年歷史中中國建築藝術的傑作和陵寢規劃與建造的最高代表。而其歷史遺存,又從另一個側面記錄了明王朝的盛衰興亡,記錄了明朝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

眾陵以上陵為中心,神路自南端陵門直達長陵。在長達7千米的主神道上建有石牌坊、大官門、碑亭、華表、石像生、龍鳳門等建築。這些不僅是皇威的象徵,由此也用以造成謁陵氣氛。

☆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境內,是中國現存規模最為宏大,體系最為完整,布局最為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戰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寢中,長眠著161位帝、後、妃及皇子公主們,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卧,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當年順治皇帝到這一帶行圍打獵,被這一片靈山秀水所震撼,當即傳旨"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從此昌瑞山便有了規模浩大、氣勢恢宏的清東陵。

清東陵的建築恢宏、壯觀、精美。有580多單體建築組成的龐大古建築群中,有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五間六柱十一樓的仿木結構巧奪天工,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長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隨山勢起伏極富藝術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嘆為觀止,班禪大師讚譽為「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慈禧陵三座貼金大殿,其豪華裝修舉世罕見,「鳳上龍下」石雕匠心獨運……

清東陵以她無可辯駁的魅力,以她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國級AAAA級旅遊景區。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鐘的鐘紐,「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孫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擺動的手勢好像正在發表關係國家命運的演說。

整個陵區面積達3000多公頃。陵墓周圍,鬱鬱蔥蔥,景色優美。建築風格中西合壁,鐘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台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既有深刻的含意,又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更有宏偉的氣勢,設計非常成功,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歡迎您走進冬韻如歌的個人圖書館 --冬韻如歌


推薦閱讀:

中國母親花——萱草花(組圖)
[轉載]難道?這就是中國「投資圈」的現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15
為什麼歐洲男人喜歡亞洲姑娘,特別是中國妹子呢?
中國茶葉的種類

TAG:中國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