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復需社會、家庭共助

發布日期:2005-01-21      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病時的病理體驗,猶如遭受「創傷性經歷」,傳統療法所採取的限制自由和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以及周圍人缺乏同情的態度,使患者的心理體驗「雪上加霜」。而家庭支持系統是這類患者所能獲得的社會支持系統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家庭對患者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以減輕患者精神病理過程帶來的創傷體驗,有助於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  浙江省富陽市調查表明,農村各類精神疾病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最高。為此,該市精神病防治院副院長章浩明等進行了《精神分裂症的家庭關係及心理干預效果對照研究》,主要探討農村患者的家庭心理支持所存在的問題,並觀察心理干預對存在問題的影響,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療,減少複發。課題組以富陽市近年來農村10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年的干預隨訪,應用陽性和陰性癥狀評定量表、社會支持和家庭照料負擔量表、父母教養方式問卷、服藥依從性評定、自知力及治療態度問卷等規範化心理測評工具作定量評估。結果表明:農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幼存在著教養過嚴,缺乏溫暖,從父母那裡得到的行為示範與指導,以及關注、理解與保護顯得不足。提示這類患者家庭成員之間情感溝通不暢,行為容易衝突,家庭角色缺少認同等特點。患者的家庭由於病人的影響,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損害,家庭關係緊張,患者病重時所獲得的心理支持較少,這可能與家庭成員對精神病人的歧視及對精神衛生知識不了解有關。  該項研究提示,對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應特別重視家庭環境及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由於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存在豐富的精神癥狀,因而干預效果不佳。但到精神癥狀基本控制後,應對患者及其家屬及早、定期採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一是在患者癥狀大部分控制後,幫助其進行社交及技能訓練,提供適當的就業機會等。二是對患者家屬進行精神病防治知識教育,依據個體化的原則對家屬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的家庭關係。
推薦閱讀:

扁擔丐——我眼裡的故事第1篇
台灣為什麼擠破腦袋想參加世界衛生大會?
【復活論語】學而篇(9)曾子說當今社會是可以補救的
社會遲早要打你的臉
你如何看待建黨偉業?

TAG:社會 | 家庭 | 精神分裂症 | 精神 | 分裂 | 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