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該在南海問題上說三道四

這裡有你不容錯過的精彩摘要新華網思客

  一向在南海問題上保持謹慎態度的歐洲國家,為何最近頻頻提高調門?

作者丨沈孝泉

歐洲在南海問題上,地位尷尬。

  歐洲國家在南海問題上一直保持謹慎立場、曾公開表示「不選邊站」、「不持立場」。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歐洲在南海問題上頻頻發聲、說三道四。這一動向無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更有損於中歐之間的傳統友好關係。

  今年4月11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發布了一份《海洋安全聲明》。這份聲明雖然沒有點名,但是第一次提到了中國在南海推進的所謂「軍事基地化」,並表示「強烈反對」。這是G7外長會議連續兩年發表海洋安全問題的聲明,有分析人士把今年的聲明同去年的聲明做了比較,認為今年的調門明顯高了許多。關於東海和南海問題,去年使用的是「關注」的措辭;對單方面加速地區緊張的行動表示「擔憂」。而今年的措辭是對現狀表示「擔憂」,而對單方面行動「強烈反對」。今年的聲明還具體提出了軍事設施化等問題。可見,G7在南海問題上不僅提高了調門,而且針對中國的傾向更加鮮明。

  這一聲明在日本伊勢志摩5月27日舉行的G7首腦會議得到確認,首腦會議發表的宣言表示同意《G7外交部長隊海洋安全的聲明》,強調「各國應基於國際法律來提出和闡明其主張,避免採取可能製造緊張局面的單邊行動,不使用武力和威脅的方式來嘗試推行其主張,支持通過包括司法程序或仲裁在內的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透過G7聲明不難看到,這是日本憑藉東道主的便利條件拉攏G7其他成員加入「反華大合唱」中。在G7中,除了美國、日本和加拿大之外,其他成員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都是歐洲大國,歐盟作為地區組織也參加G7的會議。因此,歐洲在G7中並非任人擺布的角色,如果歐洲沒有相同的政治意願,七國政府也很難連續兩年在南海和東海問題達成共識,發表有關的正式文件。

英法兩國先後發聲

  在歐洲國家中,英國和法國的言論顯得格外突出。

  今年1月8日英國和日本外長和防長定期會晤(即2+2磋商機制)就南海局勢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要求對「加劇緊張的活動」採取克制,依據國際法和平解決糾紛。聲明表示,反對在南海「威嚇性的單方面行動」。聲明還強調,菲律賓提出「國際法庭仲裁具有法律約束力」。日英2+2機制是2014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訪問倫敦時同英國首相卡梅倫共同決定的。在去年第一次2+2外長防長會晤中,英國國防大臣法倫明確表示,「英國希望更多地參與亞太等地區事務」。日本外務省則表示,日本把英國視為「相當於美國的夥伴國」。雙方就聯合研發武器、加強軍事交流等方面達成協議。

  英國首相卡梅倫不久前出席G7峰會期間則公開為所謂「仲裁案」幫腔。他要求中國尊重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將要做出的仲裁。他說,「對於這起仲裁案,我們認為世界有一套規則是符合英國利益的,我們希望鼓勵中國成為基於規則的世界的一部分」。

  法國也不甘落後,在南海問題上明確表態。法國國防部長勒德里昂6月5日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安全會議(即香格里拉會議)上發表講話,對當前南海局勢表示擔憂,他說,「對於法國和歐洲而言,這不僅關乎在該地區的經濟和貿易利益,而且關乎維護國際秩序和法治」。他說,「如果海洋法今天在南中國海得不到尊重,那麼明天其在北極、地中海或者其他地方都將受到威脅」。勒德里昂呼籲歐洲各國的海軍在這個地區保持「常規和可見」的存在,以維護海洋法和航行自由。他還表示,不久之後他將提供其關於歐洲各國海軍定期巡航提議的更多細節。

  外國媒體指出,「儘管這位法國國防部長沒有明確指向中國,但是他的言論直接構成了對北京幾乎不加掩飾的指責」;「法國的立場標誌著針對中國的這條戰略性航道的強勢戰略的最新國際壓力」。

法國向澳大利亞出售潛艇

  法國總理瓦爾斯5月3日訪問澳大利亞,訪問期間雙方正式宣布了一項重大的軍售合同:法國將向澳大利亞提供12艘新一代潛艇,總價值高達340億歐元,堪稱「世紀合同」。據報道,法國DCNS造船公司將向澳大利亞提供其4700噸核動力「梭魚」級潛艇的4500噸常規動力版,它被命名為「短鰭梭魚」。這個型號的潛艇採用最先進的泵式噴水推進系統,比螺旋槳的噪音要小得多,因而更具隱蔽性。新潛艇預計2027年開始交付使用,替換目前澳大利亞軍方服役的Collins潛艇。另據悉,新潛艇的信息作戰系統將由美國公司提供。

  有評論指出,澳大利亞同法國之間的這一軍售合作有牽制中國的意味。《日本經濟新聞》說,澳大利亞的新型潛艇很有可能給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大海域的安全帶來重大影響。由於續航里程更長、噪音更低,澳大利亞對這一海域的監視能力將大幅提升。這個報道還推測說,「為了牽制意欲從南海前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中國軍艦,預計澳方將把潛艇部署在巽他海峽附近海域等戰略要衝。」

  法國在澳大利亞獲得這份「世紀合同」顯然具有巨大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法國通過軍售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的意圖也十分明顯。法國總統奧朗德2012年執政之後制定了「走向亞洲」戰略,他明確表示:「法國也是太平洋國家」,法國在亞太地區擁有「戰略利益」。憑藉自身軍工技術和製造優勢,法國通過軍工銷售擴展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是其「走向亞洲」戰略的重要途徑。

  今年5月11日,法國同菲律賓簽署了一項防務合作協議。這一協議「將成為發展法國同菲律賓防務和軍隊關係的框架,並促進兩國在防務裝備、防務工業及後勤方面的雙邊防務合作」。此外,協議計劃「通過高層訪問、協商防務政策、提高軍事能力的培訓和演習 展開海軍交流來加強合作」。菲律賓國防部長博爾太雷·加斯明認為,這項協議「對回應菲律賓在防務和安全方面的各種憂慮是最為重要的」。

美國向歐洲施加壓力

  歐洲頻頻發聲、試圖介入南海問題,這顯然是美國施加壓力的結果。去年7月,正當美國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爭端不斷加劇的時候,美國國防部主管南亞及東南亞事務的副部長助理希爾萊特說,華盛頓歡迎歐盟有關南中國海領土爭議應以和平方式解決以及應尊重國際法的呼籲。他強調說,「如果歐盟能在支持這些原則的時候態度更加明確一些,那將會有所幫助」。評論指出,這位官員罕見的表態表明,美國敦促歐盟就南海爭端放棄原有立場,而採取「選邊站」。

  一些分析評論指出,美國敦促歐洲介入南海局勢是奧巴馬總統實施「再平衡戰略」的結果。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馬蒂斯的文章,呼籲美國政府把「歐洲拉入亞洲再平衡之中」。奧巴馬執政後實施了「重返亞洲」的戰略,但是這一戰略令歐洲感到擔憂,因為歐洲長期以來是美國安全戰略的重心。近兩年,美國修改了這一提法,改變為「再平衡戰略」,其中一個重要內涵就是意識到歐洲在這一戰略轉變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美國國際共和研究院歐洲地區副主任安東尼·張提出,「美國的對華政策不應忽視歐洲」。他認為,歐洲有可能對美國「再平衡戰略」提供幫助,歐洲是國際法的故鄉,「那就讓歐洲做些法律方面的事情,間接地幫助越南和菲律賓」,這也有助於「美國進入亞洲的海洋」。他還建議,美國可以把大西洋、地中海、紅海和西印度洋的安全防務交給歐洲負責,自己集中力量負責太平洋和西孟加拉灣。

  最近幾年,歐洲遭遇了債務危機、烏克蘭戰爭、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等多重衝擊,處境十分困難,其國際地位明顯下降。烏克蘭危機導致歐洲重現「新冷戰」局面,在西方同俄羅斯尖銳衝突中,歐洲依賴美國的訴求明顯回升。歐洲國家,對外貿易是根本,保持國際海域通道的暢通是歐洲的普遍訴求。在美國的惡意炒作下,似乎這個地區海域通道受到威脅,於是引起歐洲的不安。這兩個因素顯然是迫使歐洲屈服於美國壓力、試圖介入南海局勢的原因。

  同時也應當看到,歐洲同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沒有戰略利益的衝突,並且雙方戰略需求也在增強。當前,歐洲經濟處於艱難的恢復期,同時還被難民危機、恐怖威脅等困擾,歐洲國家希望在中國尋求更多的經濟合作機會,給本國的經濟增長注入活力;在反恐問題上也希望同中國展開合作。因此,歐洲各國對「一帶一路」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興趣,力爭從中得到實惠。一些評論尖銳指出,在南海問題上同中國作對顯然是得不償失。由此可見歐洲在南海問題上,處境尷尬。(作者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為新華網思客獨家稿件,轉載須註明來源為新華網思客。授權合作請聯繫sike@news.cn或在本文下方留言。


推薦閱讀:

歐洲白左思潮產生的原因
現代城市
從另一視角看歐洲 序言
2017年歐洲最受歡迎的10款車 第一名在國內也是神車!

TAG:歐洲 | 問題 | 南海 | 南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