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進入了「剩女時代」?一過27,變成老姑娘?

怎麼就進入了「剩女時代」?一過27,變成老姑娘?我要評論2016年02月14日 06:56:14來源:中國青年報

  • 我有話要說(2人參與)評論0
  • 列印
  • 字大
  • 字小
  •   洪理達對中國女性的建議:

      第一,如果你決定結婚買房,確保在房產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千萬別主動放棄你一生中最貴重的財產的所有權。

      第二,千萬別為結婚而結婚。很多條道路都可以通往幸福的人生,如果你維持單身狀態,又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支持你,你也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38歲的何微微是一名設計師,她說:「如果不結婚,就會被社會排斥,每個人都會給你做媒。」她不太喜歡「剩女」這個詞的字面意思:「聽起來就像冰箱里的剩飯。」

      31歲的楊女士生活在北京,經常和同樣單身的朋友一起聚會。「我不嫉妒我已婚朋友的生活,她們對生活的抱怨和我一樣多。假如婚姻使她們快樂,那我可能還會願意聽她們讓我結婚的勸告。現在的我,並不想擁有她們那樣的生活」。

      「剩女」,是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也不知道誰規定的,年齡線劃在了27歲。好像一過了27歲生日的零點,公主就立刻變成灰姑娘,哦不,是老姑娘。

      《剩女時代》的作者洪理達,在斯坦福大學取得亞洲研究學學士學位,後在清華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這名美國女性,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研究的是中國人最操心的話題之一,「剩女」。在為期兩年半、針對283個樣本的調查中,很多差點被奉為真理的定論,在她沒有絲毫成見的視野中,有了全新的討論。

      「剩女」是一個偽命題?

      在某搜索引擎鍵入「剩女」二字,能得到43400000個結果,涵蓋相親網站廣告、「剩女」成因現狀分析、「脫單」秘籍等內容。「剩女」甚至已經成為文藝作品的一個分類,比如,「剩女電影」「剩女小說」「剩女歌曲」……

      出生於1988年的張何之在2007年進入大學社會學專業,那是「剩女」一詞開始流行的一年;到了2016年,張何之也過了27歲,「剩女」依然是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從年齡看,『剩女』一般出生於1980~1989年,也就是整個80後。她們是很特別的一群人,唯一的一代獨生女,無論在性格、情感、經濟等方面,都是獨立的」。

      張何之說:「現代婚姻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從家族功能中解脫出來,成為社會最小的經濟單元。而所謂『剩女』往往高收入、高學歷,自己能成為獨立的經濟單元,就對是否要結婚有了更多選擇。而我們的社會對這種選擇顯然還沒有適應。」

      本科和碩士都均就讀於名牌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小邵對「剩女」一詞的輿論導向非常敏感。「其實『剩女』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剩男』才是。」小邵認為,大齡未婚女性多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何來被「剩下」之說?炒作「剩女」,可以轉移幾千萬因為自身條件差而娶不到老婆的「剩男」的怨氣。

      「剩女」在家,最焦慮往往不是自己,而是父母。有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30歲未嫁的姑娘早晨起來嚇一跳,看到床頭擺著一張陌生男女的結婚照。她媽媽默默走進房間說:「我昨天參加了一個婚禮,這是他們的結婚照,你看看人家多幸福。我要你把這張照片一直擺在桌子上,讓它鼓勵你。」

      年近30歲的小邵也有過一次非常糟糕的相親體驗,「相親對象的收入大概是我的十分之一,長相學歷都比較差,還非常鄙視我說不好方言這一點」。回去後,小邵問父親:「結婚是為了什麼?如果是我喜歡的人,那我提供所有的物質條件都沒關係。但是這樣一個人,我不可能喜歡他,然後還要出錢養他全家嗎?」

      來自家庭和社會對大齡未婚女青年的「惡意」,讓小邵一度有了移民的打算。「一方面鄙視社會對未婚女性的不公,一方面內心又沒有強大到能夠抗衡,出國是一種逃避方式」。

      自由撰稿人方洛洛採訪過一系列單身人士,曾寫過一篇《嫁一個人的損失太大了》被諸多轉載,閱讀量驚人。她在採訪中發現,大齡單身的姑娘們大多有不錯的收入,在考慮另一半時更重視感覺而不是對方的物質條件,「如果有一天結婚了,只會因為愛情」。

      「上一代人講『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當女性無需『嫁漢』就可以衣食無憂的時候,自然就有了所謂的『剩女時代』。其實所謂『剩女』,根本不是『剩』下來的姑娘。在大家眼中,她們是太挑剔,不將就。」方洛洛說。

    【糾錯】[責任編輯:王琦]
    推薦閱讀:

    22歲覺得自己嫁不出去了怎麼辦?
    有趣的《詩經》——《摽有梅》
    如何看待高端相親會上,大齡女們低於5000萬身家不嫁的現象?
    什麼面相的女人容易成為剩女

    TAG:剩女 | 姑娘 | 時代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