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希慶:現有應試教育讓窮人的孩子獲得公平了嗎?
提到教育,似乎總是圍繞公平展開,在中國,實現公平是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教育,似乎不進行時下方式的考試,資源就會被官員和富貴人家佔領,窮人家的孩子只能「靠邊站」。所以,提到應試教育人人痛心疾首,然而,提及教育改革似乎就是另一種共識「應試教育是窮人孩子的唯一出路。」
所以,「素質教育」的口號在國內唱響幾十年,應試教育依然原地踏步走,甚至比上個世紀末的應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在於人們普遍認為,我們不把孩子們關在教室里讓大家都埋頭學習相同的考試科目,不分出分數高低來就不算是公平的了。
冷靜分析一下目前國內的教育處境,有以下幾點讓人擔憂、甚至感覺荒誕的不可思議的現象:
1、課程內容文本化、理論化傾向嚴重。
為了考試分類的方便,許多課程都進行了一定的加工。以每個人從小到大都要接觸的語文學科為例,上來教人識字沒錯,問題是識完字以後麻煩又來了:他不是讓人廣泛讀書、走進生活、積極嘗試各種題材作品創作。而是,胡思亂想出一大堆理論讓人去學。
每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可能都沒有機會去廣泛涉獵自己喜歡的讀物、深度思考自己的人生、寫一些屬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文字。更多的情況是被考試牽著鼻子走。放眼全國的中高考,國人發明「考試題」的能力足以讓全世界震驚。而那些天花亂墜的考試題,讓整個教育界、讓老師學生們為之痴迷,但是,真正讓國內文化素養好的大師們去考,有幾個能夠及格?更不要提及國外的文化大師們了。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文本化、理論化的傾向給孩子們製造了巨大的學習壓力,但是,這些內容卻與能力的培養根本就沒有半毛錢關係。
記得在經典著作《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文字,書中描述了江東許多「尋章摘句」自以為才華著重的人刁難孔明:大意是你諸葛亮自比管仲,你的學識一定很淵博了?那麼請問,孔子、孟子、老子等等諸子百家的學說你精通哪一家呢?在這麼一堆儒生們眼中,諸子百家的話就是聖人經典了,這些你都學不會那麼你什麼都不是了。不想,孔明嗤之以鼻:「尋章摘句,世之腐儒。「古之大賢,單有卓越成就的,真沒有聽說過哪一個是成天埋頭胡思亂想鑽死書的。
縱觀當代的教育,理論化的東西、各類習題集鋪天蓋地。然而,即使做一輩子習題集,在考試中「過關斬將「,卻能培養出多少有真才實學的作家、科學創新人才?
物理、化學等等本應注重理論閱讀、實驗探索的學科,竟然被當代教育扭曲為解習題集的科目。認真看來,這些林林總總的做法起步荒謬?世界上,可有哪個大科學家的成就實在埋頭做題過程中發明、發現的?
以文本考試為主的選拔方式,促就了各種天花亂墜、讓人莫名其妙的考題泛濫的現象。無形中,加重了中國孩子們的學習負擔,更重要的是這些負擔完全是沒有意義的。在目前的教育界,文學院的學生寫不出好的作品等等現象並不稀奇,高校各大專業充其量只是多學了一些深奧的理論而已,根本沒時間去實踐,有何意義?
2、藝術教育貴族化。
受應試教育的誤導,校園內的基礎教育,緊緊圍繞與考試相關的語文、數學、英語等考試科目來進行。條件比較好的市裡學校,可以正常的開設一些音樂、體育、美術教學,卻也只是停留在按部就班講解教材而已,學生很難培養出什麼像樣的本領。而在偏遠農村學校,缺乏專業人才、同時領導頭腦中對此忽視等諸多因素,更讓藝術教育形同虛設,被文化課擠占。
真正給社會培養各種藝術人才的責任,落實到了社會上各種高價格的輔導班身上。無形中,增加了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成本,貴族化的教育內容更是不少窮人家的孩子所無法正常享受到的。假設那些富有音樂、繪畫等等藝術才幹的孩子出生在窮人家裡,那麼,很容易被這種不負責任的應試教育所扼殺、埋沒!
而如果你的又不擅長考試科目,那麼,你的一生被稀里糊塗的蒙在「差生「的陰影里,這樣的教育公平嗎?
3、教育要求統一化、單一化,傳統文化邊緣化。
受功利性極強的應試誤導,整個基礎教育段的內容,緊緊圍繞考試科目來進行。與考試無關的科目完全沒有。像我國土生土長的中醫、武術、麵塑、雕刻等等民族傳統課程,逐步甚至於完全走出了我們教育的視野。
同時,在國內,你語文好、數學不好就不是好學生;數學好,語文不好也不是好學生;數學語文都能學好,物理化學學不好,還只是個「學困生」……
對學科要求的統一性,扼殺了許許多多的特長人才,同時,課程的多樣性,導致了那些在某一領域內有特長的學生不能深度發展自己的特長。門門功課分數都要高,而門門功課安排的內容都無比膚淺。
記得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我的早期經歷》中提到過受教育的過程,表達了自己對拉丁文、數學的討厭。同時,闡述了自己擅長的英文寫作帶給自己一生的收益。英國教育的自由性,造就了丘吉爾首相。設若在國內,這樣的「偏科」學生會受到什麼待遇呢?
學科要求的統一性,打著「精英教育」的幌子扼殺人才;而課程的單一化,更讓自己本名族的很多優秀文化被冷落、邊緣化。
有幸的是,受全球體育競技的驅使,體校作為獨立的教育形式,為國家輸送和培養了大量的體育特長人才。而擁有其他特長的人才,則在統一的、標準化的要求里被堂而皇之的苛刻要求扼殺了!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這種形式的應試教育,本質上已經嚴重扭曲了我國的教育。打著「精英教育「的幌子,讓極少數適應考試體制的人勝出。最終,那些富有自己一技之長的人、那些在文學藝術、發明創新方面富有獨特才幹的人則被統一的要求稀里糊塗扼殺掉了。
應該肯定的是,科舉制度,作為我國自隋朝發明一直沿用至今的選拔方式,確實造就了一些文化繁榮的時代:像唐朝的詩歌、宋朝的辭賦、元朝的戲曲等等。然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科舉制度巨大的缺陷性也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埋頭於文本,卻看不到西方的發展,導致了自身的落後。
今天,我們站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如果我們對教育的認識和理解,繼續偏執於某一方面,而不思解放自身的教育思想,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將會是一個新的悲劇。
設若我們重視的是藝術文化的考察,那麼,我們很容易在不遠的將來樹立一個文化藝術繁榮的國家;設若我們考察的是科學發明、科學閱讀與論文創作,那麼,我們未來的科技成果足以讓世界矚目……
然而,如果我們的教育繼續把人們的聰明才智引入應試教育的泥潭,稀里糊塗的去背誦眾多荒誕、與生活技能無關的考試內容。那麼,我們的未來是讓人擔憂的。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讓富有各種特長的人才都能夠在受教育過程中被發現、培養,同時,也讓每一個投入教育活動中的孩子的特長受到重視。讓每個人都學一身屬於自己的本領。這就需要呼籲考試選拔人才方式的多樣化、學校課程和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否則,一個標準式的教育公平,本質上是在縱容尋章摘句的腐儒風氣、扼殺人才而已!
推薦閱讀:
※人身上的五顆發財痣,容易獲得領導賞識,能掙大錢!
※黃龍玉獲得國家標準的身份認證
※我曾身處絕境,精進放生獲得如意姻緣
※恭喜《三塊廣告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用3天獲得30年心靈的寧靜...林青霞學禪,揭秘改變她一生的12個字! | Giga 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