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失敗戰役卻改變了歷史進程,「川人從未負國」由此開始
刀叔導讀:那是一場失敗的戰役,卻見證了川人的血性!
在現今合川釣魚城風景區的西岩半坡上,有一塊高5.6米、長5.91米的巨石。
巨石的前方被鑿為平面,平面四周鐫刻有放射狀花紋。平面中間是一尊高3.7米、寬2.4米的"千手觀音"像。在"千手觀音"的左側有3尊小佛,右邊有2尊小佛。然而,在"千手觀音"神龕的兩側,卻殘存著一些可讀的文字:「漢……跨開達……逆丑元主。王公堅以魚台一柱支半壁……」
在經過考古專家鑒定之後確認,上述殘文中的"逆丑元主",指的就是曾經率部攻打釣魚城的蒙古大汗蒙哥。而"王公堅",則是指在南宋末年,曾經率領釣魚城軍民守城抗擊並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的釣魚城守將王堅。
原來,這是一座四川軍民為了紀念王堅率部抗擊蒙古大軍而刻下的「記功碑」。殘存文字中明確褒揚了王堅"以釣魚城一柱"、"支撐了南宋半壁河山"的歷史功績,那麼王堅的記功碑文為何會刻在"千手觀音"上?
這很可能是元軍在佔領釣魚城之後,看到或者是知道這座「記功碑」。因為王堅曾率部擊斃了他們的大汗蒙哥,且碑文上又刻有"逆丑元主"等文字,元軍便令工匠鑿毀「記功碑」而已"千手觀音"代之。而工匠們卻有感於王堅的忠勇與功績,冒死在"千手觀音"像上留下了「記功碑」中的重要碑文。
王堅,南陽人,南宋名將孟珙的得力愛將。當蒙古軍進攻四川時,王堅隨孟珙入川禦敵。
後來王堅積戰功升任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王堅在出任合州之後,他調集民夫修築加固了釣魚城。開慶元年,蒙哥大汗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於釣魚城多次擊退蒙古大軍,蒙哥後派人入釣魚城以高官厚祿誘降王堅,但王堅卻以殺來使明志。蒙古軍隨後攻打釣魚城九個月而不能下,大汗蒙哥也被釣魚城的旋風火炮擊中而死。
蒙古大軍被迫撤退之後,王堅因此戰功授封為寧遠軍節度使,後調任湖北任安撫使等職。後因遭到南宋奸相賈似道的打壓排斥,於景定五年三月鬱憤而終。
釣魚城之戰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合州之戰,1258年,蒙古大軍進逼重慶,但在重慶北面的合州釣魚城下受阻。
大汗蒙哥曾派降將前去招降,卻被合州守將王堅嚴辭拒絕並斬殺了。所向披靡的蒙古人哪受過這樣的羞辱,於是蒙哥大汗下決心要用武力征服釣魚城,卻讓他身死異鄉。
釣魚城之戰堪稱是改變了南宋及世界歷史進程的一戰,首先它導致了蒙古這場滅宋戰爭的全面瓦解,使南宋朝廷得以延續20年之久,使進攻四川的蒙古大軍被迫撤軍。
而統率東路軍的忽必烈,本已突破長江天險並包圍了鄂州,但因為蒙哥這一歸天,他為了與其弟爭奪汗位,也不得不撤軍北返。從雲南經廣西北上兀良哈台的南路軍,一路上也是所向披靡,已經攻至潭州(今長沙) 城下,在聞聽蒙哥戰死之後,該軍也慌忙的渡過長江北返。
由此可見,蒙古的這兩支軍隊都是按預定計划進軍並取得巨大戰果的,最終卻因為釣魚城之戰的失敗而功虧一簣。
其次,它使蒙古大軍的第三次西征停滯下來,緩解了蒙古勢力對歐、亞等他國的威脅。
1252年,蒙哥大汗派遣其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先後攻佔了今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的大片領土。
正當旭烈兀準備向埃及進軍時,他獲悉了蒙哥的死訊,便留下少量軍隊而他自己則率大軍東歸。埃及人躲過了滅頂之災,蒙古人的大規模擴張也從此走向了低潮。因此,釣魚城之戰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國的範圍,而是直接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蒙哥大汗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曾率軍與拔都等人遠征過歐、亞許多國家,素以運籌帷幄、驍勇善戰著稱,於1251年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寶座。
關於蒙哥大汗之死,《元史》中記載蒙哥汗遠征四川於六月患病而死,但在《馬可波羅遊記》和明萬曆的《合州志》等書中,則稱蒙哥汗是在釣魚城之戰中負傷身亡。無論是哪種說法,蒙哥在此戰中歸天了是千真萬確。
不光是蒙哥大汗,蒙古大軍的先鋒主將汪德臣,也被釣魚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身亡。汪德臣是蒙哥的愛將,他的死給蒙哥了精神上的很大打擊,令他長久的扼腕嘆息。另據《元史》本傳及元人的文集中記載,還有很多曾跟隨蒙哥出征西亞、歐洲的將領也戰死在了釣魚城下,由此可見釣魚城之戰的慘烈及蒙古大軍死傷之慘重。
從1235開始到1279年結束,釣魚城抵擋住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蒙古大軍近半個世紀, 直到南宋朝廷滅亡之後,釣魚城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以及忽必烈親口許諾不殺城中一人的條件下,守將王立才率部終止抵抗。
釣魚城落入蒙軍之手後,守城的32位將領全部拔劍自刎(一說是36名),無一人求生,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川中將領,真可謂是忠烈千秋!
也正是由此,才有了「川人從未負國」,才有了抗日戰爭中悲壯的川軍和「死字旗」。
推薦閱讀:
※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的幾個重要戰役
※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
※回放 | 暗度陳倉:古漢水地理與戰役成敗(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第二季第二講筆記)
※史沫特萊見證了平定廣陽戰役
※海城牆 王國戰役 國王、馬修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