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推薦:愛是一種選擇
2016-05-22 | 發布: 左岸
作者:漢姆菲特、米勒、米爾
啟迪性:5.0分易讀性:5.0分趣味性:4.8分推薦度:5.0分
推薦理由:
你是這個家的好人。他是這個家的壞蛋。你重任在肩,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一人單挑。
他只會破壞,對你惡言惡語加拳打腳踢,還去找第三者……而這一切做得是那麼理直氣壯。
顯然,他依賴於你。但是,你是否也離不開他呢?
你不肯承認,你認為這是地獄般的生活,你發誓要結束這種生活。於是,你離開他,另找一個異性組建新家庭。
但很快,你會發現,他一樣是個壞蛋……
這是很多女人的人生模式,也是很多男人的人生模式。他們自己活得非常辛苦,但他(她)的辛苦都被伴侶給糟蹋了。
為什麼會這樣?
這本書給出了答案:因為你患上了「拖累症」。所謂的拖累症,即你習慣甚至喜歡上被另一個人所拖累,意識上你總會抱怨這個人,但潛意識中卻很依賴這種拖累。
譬如,一個女人嫁給酒鬼丈夫,她不堪忍受,極力要求丈夫去做治療。但當丈夫戒除了酒癮,成為了一個好男人後,這個女人卻提出了離婚。然後,她又找了一個酒鬼丈夫。
再如,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娶了酒鬼妻子,他勸妻子去做心理治療以戒除酒癮。但當心理治療進行得很順利,妻子的酒癮大大改善時,這個男人卻開始用種種有意無意的舉動,試圖阻礙妻子的治療。
這又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這些「好女人」或「好男人」,他們的「好」是需要「壞」做襯托的。
「好人」找「壞人」有癮
他們內心深處是自戀的,他們很以自己的「好」而自得。但這種「好」是孩子式的,是過分自我犧牲的。並且,這種「好」必須和「壞」在一起,才能展現出來,才能讓「好人」充分覺得自己多麼好。
所以,他們會像上了癮一樣地去尋找「壞人」。
譬如,一場舞會中,一個「好人」會天然被「壞人」吸引,而那個「壞人」也會天然對這個「好人」產生好感。
一物降一物,世界因此而絲絲入扣,「好人」的總量與「壞人」的總量是基本相當的,任何人都不必發愁找不到讓自己有「感覺」的伴侶。
「好人」很可憐,「壞人」很可恨。這是這個世界最常見的情感,這種情感正是家庭中的「好人」所需要的,他們會因為和「壞人」綁在一起而產生道德上的優越感。一些好萊塢女明星,找了一個丈夫,發現他很暴力,於是付出一大筆離婚費離開他。她又找了一個丈夫,發現他一樣暴力,於是又付出一大筆費用離開他。她再找,結果這個男人同樣暴力……
一些男人也在這樣做,天涯論壇上一個男人發表了一篇帖子,題目是「女人不要太過分」。原來,他雖然很富有,但自己卻很節儉,但卻負擔著前妻、前女友等女人的很過分的奢華生活。
不必同情那些女明星,也不必同情這個男人。他們這麼做,其實是在尋求潛意識深處的快感,而這快感是受虐性的,當被人虐待的時候,他們內心深處會認為自己是個聖人,認為自己是道德君子。
這當然很危險。如果你也意識到了這危險,而且渴望改變。那麼,這本書是無可替代的。
在我所有推薦過的圖書中,這本書的推薦度可以列在第一位,它雖然不及以前推薦過的《少有人走的路》更富有文采和智慧,但更實用、更可操作。所有習慣在家中、在公司里、在朋友中間很過分地扮演好人的人,都該讀一讀這本書。
作者:武志紅微信:wzhxlx
書中提到,什麼樣的家庭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呢?才是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的家庭呢?
1.健全、和諧的父母。沒有抑鬱症,沒有心理疾病,對一般的生活時間不會產生極端的挫敗感。即使過去有過消沉的階段,也都予以適當處理。
2.無癮的父母。包括沒有顯而易見的酗酒、吸毒的癥狀。沒有工作狂、發怒狂、無法控制的花錢欲,飲食失調等沉溺行為。
3.成熟的父母。自我滿足,有能力應付生活。
4.父母有積極、滿意的自我評價。
5.父母與上帝有美好、親密的關係。
6.父母雙方都致力於維繫快樂的婚姻生活。
而再看看會出現拖累症的家庭呢:
1.父母中有一方或雙方心裡不平衡,被某事所佔據,沮喪,有不切實際的世界觀。如果父母中一人中有這樣的情況,那麼另一個人的注意力則被這個「不健康」的配偶所佔據。
2.父母沉溺於酒精、毒品、工作,因憤怒或渴望而憔悴,一件對一般人來說可有可無的事情,對他們卻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3.不成熟的父母。依賴子女供養、援助、忠告、幫忙的父母。
4.自我評價不良、自我形象扭曲的父母。
5.父母與上帝關係不良。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或者極端刻板的教徒,神學觀點極端嚴苛,要去子女完全按照父母的神學思想來生活。
6.父母離婚、分居、激烈爭吵、對婚姻生活感到痛苦,或是「看在孩子們的份上」彼此充滿敵意地生活在一起。
您可能也喜歡:
推薦閱讀:
※好書推薦:《超級冷靜》
※好書推薦:《包容的智慧》
※值得一讀的10本新書推薦
※好書推薦:《最美的時光》
※比爾蓋茨2015好書推薦:這5本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