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緊貨幣寬財政漸成共識 - 國內財經 - 中金在線
查看評論 【核心提示】中國最高等級的經濟會議--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1月底或者12月初召開。"目前文件報告正在起草過程中,但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回歸穩健,而財政政策仍然會保持積極取向,但是赤字會降低一些。"一位熟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消息人士說。 導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緊貨幣寬財政漸成共識 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三大暢想 熱戰通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如何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影響市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會前一周大盤走強概率大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難有突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緊貨幣寬財政漸成共識 11月25日晚,《新聞聯播》播發央行要求加強流動性管理,調控信貸投放,繼續引導貨幣信貸回歸常態的消息。 事實上,這一消息前一天已經在央行網站公布,並被廣泛轉載。而一天之後,這一消息仍在被視為輿論導向的《新聞聯播》里以較大篇幅播出,其中深意自然值得玩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慣例,為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定調的經濟工作會議,將在未來的十天左右召開。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的機構研究員和學者們都普遍預測,央行在這個時候表態,意味著在即將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貨幣政策可能會出現微調。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一位學者甚至表示:沒有什麼可猜測的,從有關部門的表態中可以判定,穩定物價肯定是這次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議題,會議將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物價上漲的壓力已經比較明顯,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各界比較一致的判斷。而這種一致的判斷,在10月19日之前還是不可想像的,當時學界還在爭論物價上漲趨勢是否會持續,加息是否必要。 至於促成了這種變化的原因,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的解釋是,中國宏觀經濟中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脹預期這兩難的選擇裡面,控制通脹預期上升為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說。 CPI"意外"走高 10月19日晚間,央行突然宣布加息。此前還在討論物價上漲的可持續性和影響程度的經濟分析人士們突然明白過來,物價上漲的幅度已經超過了管理層的容忍限度,宏觀調控開始針對通脹預期。 11月11日,10月份統計數據公布。即使有了前期加息的鋪墊,不少分析人士仍然驚出了一身冷汗。 CPI同比上漲4.4%,經濟學界人士在CPI預測方面出現了罕見的慘敗,統計數據遠遠超出市場預測的高點。這和平日統計數據往往不出市場所料形成了巨大反差。 為什麼一向預測準確的經濟界人士全軍覆沒?有分析人士給出很有意思的回答:有關部門不想繼續保持較低的CPI,就是要給宏觀調控以理由。數據公布前一天央行再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 前幾個月慢慢爬升的CPI超預期增長之後,市場的通脹預期加劇,紛紛調高對全年通脹指標的預測。隨後,控制通脹措施迅速升溫,貨幣政策頻頻出手,比如央行9天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國務院緊急出台四項調控物價措施,發改委從11月21日開始連續4天發文穩定物價。 11月25日,《新聞聯播》里不僅要求加強流動性管理,同時還警示,量化寬鬆政策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國際流動性持續流入國內,加大了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壓力。 至此,有關貨幣政策可能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轉向的判斷已經成為共識。 李稻葵表示,雖然貨幣政策的轉向問題由國家決定,但是現在控制通脹預期顯然已經上升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脹,已經成為一個中國經濟不得不馬上解決的問題。 緊縮難以重現 迅速升溫的CPI加上頻繁出手的調控措施,讓不少人想起2007年的宏觀調控。 同樣是在CPI持續上漲、調控政策頻繁出手的背景下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2007年的宏觀調控基調定位為防過熱、防通脹,貨幣政策也由穩健轉為從緊,而2010年的這一次會怎樣? 提起2007年,新發地的一個經銷大戶仍心有餘悸。當年他曾因物價上漲被有關部門約談,因此這一輪價格調控剛剛開始他就變得十分謹慎。更多的宏觀經濟分析人士則記得從緊的貨幣政策變成過緊之後誤傷實體經濟的教訓。 市場則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通脹調控政策逐漸加碼之後,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全線下挫,前期漲幅較高的農產品現貨市場也紛紛做出反應,棉花、白糖、生薑、大蒜價格全線下降。 這一次防通脹大旗之下宏觀政策會否出現2007年那樣的緊縮?市場上的各色反應體現了人們的擔心。不過,分析已經出台的調控物價措施和國內外環境,國內外不同背景的分析機構得出了幾乎一致的判斷:雖然近期物價仍存在上漲壓力,貨幣政策會儘快回歸正常,但是政府不太可能會全面收緊宏觀經濟政策,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經濟狀況與2007-2008年不同。 2007年,當食品價格暴漲時,在全球經濟同步快速擴張的背景下,國內經濟以14%的速度強勁增長,而地方政府強烈的投資衝動有進一步推高經濟增長和通脹的危險。而目前,受經濟刺激政策的支撐,GDP增速穩定在9%-10%,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不明朗。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儘管目前的流動性比2007年更寬鬆,但由於目前經濟增長前景相對較弱,因此信貸收緊的幅度將不會過於嚴厲,市場普遍預計央行會繼續採取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但是這不意味著政府將從現在起全面收緊宏觀經濟政策。 從更為直接的信貸額度控制分析也是這樣。中國的銀行貸款並不是通過利率這樣的價格型工具來調節的,而是取決於直接信貸額度控制這樣的數量型工具。 雖然央行明確表示,按照全年指標11月、12月總共只剩下約6000億元,但這與2007年央行採取窗口指導幾乎停發貸款的局面還是存在差別的。 穩增長、穩通脹並行 貨幣政策欲緊還休,增長問題是繞不過去的因素。控通脹政策發力之際,經濟增長如何保證,成為這次定調宏觀調控不得不說的話題。 從實際操作來看,管理通脹預期的同時往往會傷及實體經濟增速。在外界經濟沒有實現完全復甦,美國仍在印鈔刺激經濟之時,中國的調控如何實現真正高增長低通脹,擺在了決策者面前。 據此,中金公司給出了2011 年貨幣政策偏緊,但對增長沒有太大限制的判斷。平安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王韌則把這種政策判斷歸結為穩增長穩通脹並行。有消息顯示,增長和通脹權衡之下,決策層對通脹的容忍度可能更高,經濟增長則更注重質量。 據了解,近期召開的有關會議已經開始明確討論提高通脹目標的問題。有接近決策層的人士表示,調控通脹容忍度指標已經形成共識,現在的問題是指標的確定。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認為,明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可概括為"貨幣保增長,財政保穩定"。增長問題和通脹問題並行之下,郭田勇認為"緊貨幣、寬財政"是經濟工作會議可能給出的調控基調。 2007年以來央行調整利率和準備金率大事記 2010年11月19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10年11月10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10年10月20日上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 2010年5月2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10年2月12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10年1月18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08年12月22日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08年11月27日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1.08個百分點 2008年10月29日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 2008年10月8日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08年9月15日下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2008年6月7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2008年5月12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08年4月16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08年3月18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08年1月16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07年12月20日上調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上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18個百分點 2007年9月15日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 2007年8月22日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 2007年7月20日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 2007年5月19日上調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上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18個百分點 2007年3月18日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 (華夏時報) 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三大暢想 2010年12月初中國經濟工作會議將於北京召開,在面臨通脹壓力增大及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複雜的情況下,市場異常關注此次中國經濟工作會議。 據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醞釀調高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調控目標至4%;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經濟增長"保八"目標不變,在防通脹、調結構的要求下更加註重均衡發展,發生重大轉向可能性較小,新增信貸規模下降雖已成定局,但幅度將小於市場預期。 市場分析人士預計,防通脹將成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此外會議可能在明年的信貸規模、投資項目的分配以及更多的緊縮政策的出台方面有新的舉措。 醞釀調高2011年通脹目標 隨著貨幣信貸的高速增長,同時美國實施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QE2),國內通脹壓力不斷攀升,在此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明年的通脹控制目標。 11月11日,中國國際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4.4%,增速明顯高於9月的3.6%。10月CPI同比漲幅創出25個月新高。 市場人士認為,防通脹將成為2011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貨幣政策趨向於收緊,財政政策卻有望繼續保持擴張性。 業內人士認為,"CPI目標可能會調至4%左右。目前討論2011年的CPI調控目標,基本確定需要進行一些上調,這要看兩個因素,一是到今年年底這兩個月會有什麼表現,或者是一直到3月份"兩會"召開時CPI會到什麼水平;二是看控制目標需要提高到什麼水平。" 經濟刺激措施逐步退出 在通脹壓力逐漸加大的背景下,防通脹將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貨幣政策趨向於收緊,財政政策則有望繼續保持積極。 近日中國央行召開的貨幣信貸工作座談會中表示,我國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收緊流動性力度,引導貨幣信貸穩步向常態回歸。 分析人士稱,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將適度偏緊,促內需、調結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會對促進消費出台更多的措施,因為投資增長拉動和出口拉動有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或是環境允許或是不可持續,因此對消費鼓勵將會更加明確和細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引投資者關注的是對十二五規劃中各種投資方向和規模的細節公布。對此,觀察人士認為,在國家"四萬億"投資項目陸續完工之後,經濟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在這種背景下,明年財政政策可能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目前多家機構預計,明年至少還有一次到兩次的加息。經濟學家認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就反危機政策作出評估,如果確認經濟增長已回到常態,那麼刺激計劃中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將會有所微調。同時,在目前通脹預期比較高的情況下,更要求貨幣政策常態化。 "保八"仍是經濟增長目標 據權威人士透露,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依然是"保八"。這說明中國經濟的基礎沒有問題,外部風險不會在明年進一步放大。 專家認為,雖然歐洲債務危機帶來的財政、信貸緊縮可能會影響部分國家復甦進程,但歐洲地區經濟分化明顯,新興市場強勁復甦和法、德等發達國家經濟持續回升將支撐中國對歐出口實現較快增長。 同時,政府投資的高企也將為經濟增長提供保障。權威人士透露,"積極的財政政策還將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基調"。 專家認為,8%的增速意味著中國經濟還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為中國"調結構、轉方式"提供保障。 業內人士認為,在宏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背景下,明年應該重點關注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可以預期新興產業、區域振興等主題性投資仍將保持一定熱度。(匯通網)熱戰通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如何部署? 【主持人】秋冬交替時節,棉、油、蛋、奶等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此起彼伏,再次撩撥人們已然緊繃的通脹神經。預期不斷高漲的危機下,最終出爐4.4%的官方數據更是冷冰冰地證實,溫和通脹已經不是山雨欲來。學界業界不斷剖析此輪通脹的幕後推手,農產品局部欠收、遊資輪番炒作、全球流動性過剩、央行貨幣超發,種種因素糾纏疊加在一起,千絲萬縷,鉤鉤絆絆,形成了蔚為壯觀的通脹成因圖。在通脹之熱的格局下,我們也許該冷靜下來,首先看看這輪物價上漲究竟由何而起。 【解說】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10月份CPI漲幅達4.4%,距公認的5%惡性通脹僅咫尺之遙。驚醒的人們開始回顧CPI的歷史曲線圖。4月,CPI從2009年底的負增長率爬到2.8%,大宗商品價格蠢蠢欲動。7月,3.3%,大宗產品價格開始年內第二次發力,同時全國36個城市中近7成食用農產品在漲價。9月,3.6%,創下23個月新高。十一過後,兇猛物價仍舊高歌猛進。價格普漲的狀況下,年內突破3%的政府預期調控目標已無懸念。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全面的通貨膨脹還沒有發生,我們看到很多工業品還沒有完全漲上來,之所以工業品價格還沒有漲上來,是因為我們大多數工業產品的產能存在過剩,但是這並不表明未來沒有發生全面通貨膨脹的風險。 【解說】面對目前的態勢,業內較為一致的說法是:物價上漲壓力較大,但通脹形勢可控。而對於引發新一輪通脹的成因則分析各異。在10月份CPI上漲,食品價格貢獻率為74%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官員表態稱,價格上漲結構上主要由農產品帶動,造成包括大宗原材料在內的物價整體上漲。隨後,農業部官員予以否認,認為農產品漲價實為成本推動。另一方面,今年8月以來,美元超發形成的貶值撬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則成為輸入性通脹的理由。但更多業內專家則強調,通貨膨脹歸根到底是貨幣過量發行的結果。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一些投機因素,為什麼會對農產品進行投機,因為農產品包括大宗商品,它有一個特性,就是它不是短期內供給能夠改變的,所以在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這些多餘的資金必然要找地方投資,從這個現象後面我們要看出來,就是說真正的問題還是貨幣問題。 【解說】矛頭指向央行,也確有數據支撐:央行報告顯示,今年9月末,中國M2增速達到19%,與GDP的比重達到200%。全球第一、超過10萬億美元的貨幣存量帶來潛在的資產泡沫、流動性過剩便不再是空穴來風。 【同期】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張鐵剛 8月份的災害,9月份對人民幣預期升值的導致的熱錢的進入,國際性的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但是不管怎樣,主要的還是近六七年來一直採取的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確實使價格上漲有了一定貨幣性的背景。 【主持人】遠慮近憂疊加效應之下,通脹推手呈令人眼花繚亂之勢。時至今日,學界依舊在為本輪通脹的原因排序爭論不休。不過主流觀點在種種激辯過後已經呈現出來,於是球還是被踢回到央行手中。原因之複雜,預示著決策應對手段的選擇之難。中央接連出招,打出政策"組合拳",行政限價、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依次啟動,通脹和防通脹的博弈就此正式展開。 【解說】面對不斷攀升的物價,11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11月20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遏制物價上漲、穩定物價的16項具體化措施。次日,農產品期貨應聲下跌。截至11月22日,公開消息提到的出手遏制物價的國家部委,已達7個之多。(板子 國家發改委:檢查督導價格漲幅較大地區;財政部:調整城鄉低保、發放補助;鐵道部:保障煤炭等重點物資運輸;農業部:增加越冬蔬菜供應;商務部:對蔬菜價格實行每日監測、及時拋儲;工商總局:打擊農產品哄抬價格;國家糧食局:加大政策性糧食市場投放力度) 【同期】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張鐵剛 國家有很強大的物質力量,有足夠的儲備來抑制價格的波動,甚至極端的時候我們還有那麼多的外匯,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國際市場採購緊缺的商品,包括物價上漲,過多的商品然後平抑價格,這都是可能的,所以對國家的力量不必擔心。擔心的是過度的干預。如果價格控制老路,最後放開價格肯定漲價,所以最後還是漲價,所以我覺得這個都是長期是不行。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從中長期來看,要應對物價上漲還得從貨幣政策入手,也就是從金融市場入手,才能從根本上來遏制通貨膨脹跟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 【解說】防控物價上漲,央行確已有動向。9月29日,央行發布"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公告,把"管理通脹預期"提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前。10月20日,央行宣布加息,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11月,央行又兩度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目前已至18%的歷史高位。而眼下,通脹預期還在蔓延,更多的期望仍在央行。 【主持人】貨幣老虎越養越大,政策要不要調整已經沒有疑問,有待商榷的是怎麼把這隻老虎關進籠子的具體操作環節。於是所有的眼睛都盯准了12月初將會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按照慣例會議將會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內憂外患"之下,貨幣政策要在眾多兩難抉擇中應對騰挪,既要管理通脹預期,又要防止熱錢流入;既要防止經濟過熱,又要保證增長速度;既要實現短期目標,又要兼顧長期轉型。較之歐美決策要麼一心緊縮赤字,要麼一意量化寬鬆,中國局勢難免蛇鼠兩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部署,宏觀調控操盤者怎樣拿捏,首先必須平衡剛才提到的三對矛盾。 【解說】當率先走出危機的中國被動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進而加息管理通脹預期時,來自美國的消息令局勢雪上加霜。11月4日凌晨,美聯儲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決定到2011年6月底前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同時,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25%水平不變。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主要發達國家,美日歐利率都還維持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情況下,如果我們一步到位,就是退出原來的低利率政策,迅速的把利率提上去,就有可能出現利差的擴大,就是說中國的利率跟國際間的利率利差擴大,從而誘發我們的熱錢的流入。同時還有一個風險,就是現在國際社會都在熱炒人民幣匯率升值,所以人民幣有未來升值的預期,加上你有加息的這種預期,利差擴大的預期,對中國國內通貨膨脹實際上起到一個出現抵消的作用。本來我們想治理通貨膨脹,結果熱錢的流入,使我們的通貨膨脹壓力更大。 【解說】應對入境熱錢,央行行長周小川表態稱將以"池子"抵禦衝擊。堤壩雖然高築,熱錢仍然虎視眈眈。據媒體報道,大約有6500億港幣的熱錢現已囤在香港,等待進駐內地。更有境外媒體說,有73億美金的熱錢在內地進行非法外匯交易。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中國沒有一個萬全之策。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新興市場經濟體,包括中國在內,正在為率先復甦,不得不支付代價,這是我們必須要支付的一種代價。 【解說】另一方面,在管理通脹預期成為工作重心的情況下,如果武斷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明顯脫鉤,大幅升值、加息或增加資本管控,又會為國內就業以及經濟周期帶來下行風險。2008年,為提振經濟,中國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時至今日項目已陸續完工。面對投資銀行認為4萬億計劃結束後將新增3000萬失業大軍的預期,防通脹的當下,如何保障經濟運行活力,控制失業率也成為政策調控兩難。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我們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矛盾,協調問題,因為你要是把通脹放在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一個目標,那麼必然可能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或者下一階段的經濟增長。 【同期】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張鐵剛 經濟增長的背後更重要的還有一個充分就業。如何能夠提高貨幣政策的針對性,使得調整既能夠實現宏觀經濟穩定的目標,又不影響微觀層面的經濟活躍,我覺得這個是對央行提出比較高的要求。 【解說】也許正是在管理通脹預期的同時,央行力圖規避經濟周期的下行風險,此番央行的調整動作中以調整準備金率多見,目前年內調整已達5次。而加息則成為最後的無奈之選。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我們不敢直接加息的一個考慮,一個顧慮,因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短期內不會增加借款者的債務負擔,但是加息就不一樣了,加息等於所有經濟部門都要承受融資成本的上升,那麼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的增長速度,所以現在既要保增長,又要控制物價,就是處在一個小步的調整準備金這個階段,那麼一旦反過來我們確定了,就是未來全面通貨膨脹壓力非常大,那麼就不得不轉向加息的這種軌道上去。 【解說】相對於應對惡性通脹的種種舉措,防通脹、保增長背後,更嚴峻的考驗則集中於中國經濟已經開始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十二五"規劃已經提出,下一個五年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協調短期通脹、增長與中長期經濟結構調整,目前仍然是未知。 【同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李向陽 調結構本身需要可能很多產業將面臨的陣痛,那麼經濟增長就要降下來,那麼相應的物價或者是對於遏制物價諸如此類的短期經濟目標可能就不能放在重中之重的這種位置上,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平衡問題。從經濟學一般的規律來看,或者是從歷史上的經濟周期的這種發展進程來看,經濟周期階段應該是調結構的一個最好的時機,通過經濟的衰退,淘汰落後的產能,消除過剩的產能,進而為下一輪的經濟復甦創造條件。但是這一輪我們看到全球的主要大國都是在危機階段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國家干預,那麼在結構調整方面做的工作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少,這就為未來的中長期經濟可持續增長實際上設置了一個新的障礙。 【主持人】如何在當務之急防通脹、短期經濟增長、中長期結構調整之中平衡協調,我們有待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處方。不過此次應對通脹的艱辛複雜局面再次表明,中國經濟的多重命題,難畢其功於一役。通脹折射出的是長久以來留存在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道路中的種種妥協。高歌猛進固然理想,但如果一味攀高,恐怕摔下來的疼痛將比一時之痛更讓人難以承受。十二五的總基調已經定下來,危機的權宜之策也漸漸淡出,戰通脹不容迴避,而也許這只是一個新戰役的序幕而已。好,本周的財經周刊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新華08-財經周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會前一周大盤走強概率大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詹麗冬) 12月初,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對會議定調的種種猜測造成了近期市場的波動。研究發現,政策的變化和市場估值,共同決定了市場來年的表現。如果明年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考慮到目前估值較便宜,明年市場走平的概率大。 此外,除了關注政策轉向外,會議首次並重點提及的行業,往往也成為次年受捧的投資主題。 貨幣財政政策最受關注 券商指出,從以往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變化和市場估值水平共同決定來年市場表現。因此,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市場估值三方面,值得投資者關注。 2004年年底,財政政策定調由積極變為穩健,貨幣政策不變,滬深300估值為歷史低點,2005年全年,市場表現為下跌不到9%。再如,2007年,貨幣政策定調為史上從未有過的從緊,財政政策不變,滬深300估值高達44倍。2008年全年,市場走熊。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員江亞琴指出,如果明年貨幣政策將如市場預期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則和2000年年底類似:貨幣政策轉緊,財政政策不變。但是考慮到現在估值比當年便宜很多,兩相權衡,市場走平的概率較大。 不過從短期影響看,會議前大盤表現強勢概率較大。特別是會議前1周,自2006年來大盤都錄得正收益。會議後,大盤表現則沒有規律,各年差異較大。 會議主題均成次年熱點 國泰君安研究員江亞琴指出,除了兩大政策定調需要關注外,在會議中首次提到並重點討論的行業板塊,往往成為來年市場追捧的熱點。 例如2000年,首次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信息產業板塊次年相對大盤收益率為68.4%,次年絕對收益47.78%,同樣較為典型的是首次提出" 要把滿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條件願望和發揮房地產業支柱產業作用結合起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減輕居民合理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負擔,發揮房地產在擴大內需中的積極作用。" 次年房地產板塊領先大盤36%,絕對收益達到116%,2009年,首次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板塊在次年也領先大盤38%,絕對收益率達到25%。(信息時報)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難有突破 昨日股指未能延續前兩日的上行趨勢,雙雙低開後全天保持震蕩局面,收盤小幅下跌。上周上證指數累計下跌0.58%,跌幅與前兩周相比有所縮小。 昨日上證指數開2890.29點,最高2894.42點,最低2851.96點,收報2871.70點,跌26.56點,跌幅0.92%,成交1454億元;深證成指開12574.65點,最高12676.94點,最低12442.57點,收報12539.01點,跌65.07點,跌幅0.52%,成交額1268億元。兩市共成交2722億元。 兩市行業板塊跌多漲少,其中飛機製造、房地產、有色金屬、金融等板塊跌幅居前,而釀酒、煤炭、塑料製品等板塊有較好表現。概念板塊中,黃金概念板塊居跌幅首位,迪士尼、稀土永磁、軍工航天板塊跌幅也較大。兩市上漲個股只有697隻,下跌個股共1178隻。 消息面上,數千億熱錢盤踞香港,伺機進入內地;貨幣緊縮政策未來數月或集中出台; 央行表示房地產業結算賬戶首現增速放緩;發改委連發四文調控物價,要求審慎出台調價措施;國務院批複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3.4萬億節能減排投入榮登7大新興產業榜首;證監會稱房企重組已暫停,相關申請零通過;軍工行業重組明年進入高潮。 股指上方的壓力依舊明顯,受周末效應的影響,大盤震蕩盤整。目前市場對進一步收緊信貸以打擊通脹的預期有所增強,成交量有所萎縮,投資者仍顧慮重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市場各方都在靜待宏觀經濟政策的定調。在此之前,大盤難以有大突破。(投資者報)
推薦閱讀:
※兩晉、南北朝、隋貨幣的演變
※BCH實現突破的五大原因
※2017年央行貨幣政策猜想:「加息+降准」靠譜嗎?
※經濟暴論(上)——貨幣與貨幣附加值
※大溪地旅遊簽證、貨幣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