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府上建起的醫學殿堂

王府上建起的醫學殿堂(組圖)

小洛克菲勒像

1917年9月24日,在協和解剖樓的南牆地基,奠基石落地,當時的教育總長范源濂主持奠基禮

協和醫院舊址是豫王府,豫王府最早的主人是多鐸,這張珍貴照片是豫王府拆除前的模樣

當年豫王府花園封面故事約翰·洛克菲勒,美國大資本家,曾經的世界首富,一度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冷酷的代表。但正是這位對中國人來說面目模糊的基督教徒,在上個世紀初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當時的北平籌建一所中國最好的醫學院和附屬醫院,為此,他決定不惜成本,並指派他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具體執行。美國時代周刊記載:「從1913年5月開始的十年內,洛克菲勒基金會花費了將近8000萬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筆禮物是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截止到那時,用於協和的共計1000萬美元,比用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700萬美元還多。據1956年統計,最終,基金會為打造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協和醫院的總計投入超過了4800萬美元。」從成立開始,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協和醫院就參照、拷貝了當時世界上醫學最先進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模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國內醫學界獨領風騷。經過了近百年滄桑,現在的協和醫院集教學研為一體,擁有建築面積近52萬餘平方米。當初由建築大師柯立芝設計的6萬平方米左右的協和老樓仍在使用,這群灰牆碧瓦的建築中走出了無數位中國醫學界的泰斗級人物,在這裡發生過無數件驚心動魄的醫學故事,而作為建築本身,這座保存完好的老樓也成為了一個傳奇。1984年,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老建築群被確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了東單一道獨特的風景。協和建築群風采依舊或許是東方廣場的現代感太強,在它的反襯下,一街之隔的協和醫院中西合璧建築群,多了幾分古典內斂之美,這不是小家碧玉般的優雅,而是大氣端莊的從容,是近在咫尺的車水馬龍奪不走的從容。陽光炙熱,協和老樓西門的門口人來人往,從西門進來上台階,可見三棟樓的入口。左側是L樓(12號樓),早年是老協和的圖書館,目前用於行政辦公,樓下的大門前,厚重的木門上面還保存著兩把完好的銅把手,這也是這些老樓中唯一保存完好的門把手,在這些門的鎖眼上方,可以清晰地看到耶魯英文「YALE」的字母,處處體現著設計師們當初設計時對於細節的重視。除了門把手,當初建樓的時候,包括窗戶的木頭等用料都是從國外專門運過來,這些木頭經過了將近百年的歲月打磨,仍然保持著堅固光滑的形狀。窗戶的設計也非常有特點,擰開窗栓,將一扇窗往上下推拉,門窗可以隨意停在一個位置,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隱藏在兩側的小拇指粗的鐵鏈子。這些窗戶外面原來有用來遮陽的帘子,後來帘子逐漸壞了,但這些窗戶一直使用到現在,除了少量的修修補補,大都保存完整。樓里大多數的辦公室不大,10平方米左右,裡面擺放著兩三張辦公桌,辦公室的牆體在幾年前重新粉刷過,是那種淡淡的明黃色。走過漢白玉鋪就的庭院,右側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五樓」,一進門,就看到了張孝騫先生的銅像,這位著名的中國消化內科的奠基人曾經擔任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在銅像屏風的後面,立有一個說明簡介,孫中山、馮玉祥、蔣介石、溥儀等都在這個樓里住過院。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孫中山先生在協和醫院看病期間,曾經在二層的209房間住過。現在,這個房間依然住著病人,其中卧室大約有20平方米左右,還有一個衛生間。裡面的陳設簡潔實用,窗欞上掛著一個「福」字的中國結,提示著家人對病人的美好祝福。透過紗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小院子裡面的植物和那些屋頂上的小雕塑。從外面看,這些建築彼此獨立分開,實際上中間都有走廊和過道相連,跟外面的壯麗相比,裡面的結構設計就要簡潔得多。雖歷經了90多年的風雨,樓梯上的木把手照樣結實如故,漢白玉做的樓梯依然潔白如玉,地上的水磨石依然像新的一樣,看得出協和人對它們的精心呵護。儘管這些建築當初設計時沒有刻意防震,但在1976年大地震期間,很多附近的居民都跑到樓中來避震,不少邊上的建築震後都用鐵絲等將外牆圍了起來加固,但協和老建築卻完好無損。在樓道中左轉右拐,就來到了一條百來米長的室外通道,西側是一個設計精美的小花園,空中不時有雨燕在嬉戲穿梭,環境靜謐安詳。經過了百年滄桑,燕子仍然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穿過A樓,就來到了這個建築群正門的庭院,庭院的門口卧有一對石獅子,因為形狀特別,也被人稱為是「懶獅」,對於這對獅子的來歷,曾有人認為是從圓明園中運來的,但有不少專家在經過考證後,得出結論,這對獅子就是當時豫王府拆除時唯一保留下來的物件。這座院子由ABC三棟樓組成,右側的B樓解剖樓就是當年保存「北京人」化石的地方,每個樓的門口台階上都有一塊長約5米的浮雕,上面雕刻著5條龍,全院也只有這個院落有浮雕。正門邊上的兩棵高大的銀杏樹長勢正旺。整座建築唯一獨立的協和小禮堂就位於一街之隔、東方廣場的北側。小洛克菲勒的雕像被安放在這裡,小禮堂不大,但是保存完好,裡面排坐之間並沒有分割,其間一度把這些桌椅換成現代的,後來覺得不協調,又換了回來。當初協和醫學院及協和醫院建成的時候,面積只有6萬平方米左右,這幾年,新大樓陸續建成,協和醫院的建築面積達到了52萬餘平方米,但是這些協和老建築仍然在繼續滿負荷工作,每天,病人和醫護人員們都在裡面穿梭往來。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一家醫院,各種醫學傳奇和動人故事在這裡上演,並將繼續下去。慈禧捐銀萬兩建協和醫學堂「協和醫學堂」的創辦也有慈禧太后的一份功勞。最早來北京行醫的英國倫敦會的洛克哈特,在1861年開設了診所。倫敦會的另一名醫生科克倫,於1897年在當時還屬於內蒙古的朝陽開設診所,義和團運動中他逃到北京繼續開業,通過行醫的關係,他博得了慈禧太后及親信太監李蓮英的好感,得到了慈禧捐助的白銀一萬兩。1906年倫敦教會與英國、美國其他五個教會合作,開辦了「協和醫學堂」,也就是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協和醫學堂成立後,人氣甚旺,前來報考求學的人絡繹不絕。1908年正式開課,到1914年共畢業了38名學生,當時校園內有14名外國老師,學校的年開支不到5萬美元。這所學校在中國的教育部門註冊並得到了特殊的照顧。英文名UNION的原意是「聯合」,「協和」兩字是很雅緻的譯文。1915年,正當協和醫學堂蒸蒸日上之時,倫敦教會突然跟洛克菲勒基金會達成協議:洛克菲勒基金會接收協和醫學堂。20萬美金買下協和醫學堂到了20世紀初,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同時也成了很多人指責的對象。在發跡多年後,一位頗有遠見的顧問蓋茨建議他將精力轉移到慈善業,成立慈善基金會,投入慈善的收入不納稅,總收入未減少,卻能贏得樂善好施的形象。蓋茨一直對中國懷有濃厚的興趣,他曾經向洛克菲勒建議在中國建立一所大學。為此,他們分別在1909年、1914年、1915年先後3次派出考察團來中國考察。1909年派出的「東方教育考察團」團員中就包括了芝加哥大學的兩位醫生,他們提出在中國開展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建議在北京成立一個自然科學的機構,洛克菲勒初步認為在中國的計劃不宜過大,應該限於醫學事業。1913年,成立不久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專門就中國問題進行了討論,決定在中國的項目首選醫學,「漸進有序地在中國發展一個完善、有效的醫學系統。」1914年派出的考察團在慎重考察後,贊同在北京或上海開辦醫學教育,選擇北京的理由是:北京是文化教育中心,方便吸收全國各地的學生。當時教育部正努力管轄全國的教育政策,加上「協和醫學堂」的基礎,且是被中國政府承認的學校。1915年6月,基金會跟協和醫學堂達成協議,用20萬美元購買「北京協和醫學堂」的全部資產,原「協和醫學堂」只保留少量的人員。新醫院定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英文簡稱PUMC。這一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院長韋爾奇和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弗萊克斯納這兩名當時世界上最有名的教授隨著考察團來到北京,為建校出謀劃策。來源:北京晚報
推薦閱讀:

怎樣看尿常規化驗單?
科普時間:治「禿」風雲
馬油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藿香正氣8種劑型的區別、特色和聯合用藥
家裡的什麼東西可以治療常見病症?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