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未來生態物流(上)
如何打造未來生態物流(上)
——現代細胞式倉配生態系統建設構想
作者:344群秘書長朱德明、344群助理梁明賦、1519群秘書長管季,四川臨時工作組一組
題圖:SoLoMo配圖研究室
播音:白含真/SoLoMo學習小站廣播站
之前發表的一篇創客說《什麼樣的種子項目適合在SoLoMo系統里落地》詳細論述了SoLoMo生態系統「種子項目」的「內生性」和「共生性」原則,並於2017年2月9日晚通過系統全網並發學習。本文續前文圍繞「物流」的「流動規則」和「基本規律」進行詳細解構,結合SoLoMo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方向和生態建設方式,詳論未來生態物流價值規律與落地模式,以使項目早日得以實施和推進。因篇幅較長,分上下兩部分論述,上篇偏理論闡釋,下篇側重落地實操。
物流業尤如水中之冰山,大部分規則隱蔽於水下,先簡單講幾個觀點:
第一,物流很有前途且才剛開始。現代物流業的市場需求正值「井噴」風口,2016年是物流公司集中上市年,無論是「四通、一豐、一達」等快遞系,還是「德邦」等快運系,他們對資本的需求才剛剛開始,整個行業的集中度也剛剛開始:開放是特點,融合是趨勢。
第二,移動互聯網衝擊著物流行業。五六年前,互聯網離物流還很遠,現在卻是息息相關。如果構建創新物流項目不考慮移動互聯網技術對物流商業模式的作用與價值,那一定走不長遠。物流加移動互聯網,跑腿的可以搖身一變成賣貨的,未來物流和商流結合起來才有生命力。
第三,善用資本整合社會資源。過去許多物流企業僅靠自我積累慢慢地發展,不利於使用資本的力量來整合碎片化和分散式的社會資源,那麼未來在競爭中會受到各方擠壓,迅速被淘汰。現今資本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整合已經不局限於國內資源,也逐漸走向跨國間的資源整合了。
第四,未來物流要干兩件事:連接用戶+重構產業鏈。傳統物流往往只簡單幹了搬貨跑腿的事,進入門檻低、模式單一、作業粗放,整體的邊際效益低。未來物流要加強對用戶的連接,對物品的連接,對供應鏈的整合,將產業鏈各個環節打通——萬物互聯,屆時物流將成為未來新商業體系中的核心競爭手段。
第五,終端物流配送將扮演重要的角色。物流是連接用戶的最後「抓手」,是營造良好體驗感的最末端神經,服務要升級,服務節點必須下沉,離用戶越近,越能夠「粘住用戶」,終端物流配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傳統互聯網模式靠「燒錢」取得的用戶不僅成本高,而且「粘性」低,容易淪為「僵粉」,很難實現閉環。
一、關於未來物流的價值流動論
摘要:世界是平的,也是碎的,萬物要相聯,也需要流動。在連接中形成系統,在流動中創造價值,這構成了未來生態物流最重要的商業理論基礎。
1.未來物流——價值連接器
像地球自轉不息一樣,整個社會的進步實質是一部流動的歷史。如人類文明從洞穴的山頂文化,過渡到農耕時代的逐水而居,再到現代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這本身就是一部時代久遠的人口遷徙史。社會在流動中產生價值,在流動中積累財富,不斷進步:
1)人流:山頂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城市現代化),不同時期,相同的人口流動規律:空間上從落後地區向先進地區、從貧窮地區向發達地區、從非宜居地區向宜居地區流動。人口在流動中產生巨大紅利,包括了人口增長帶來的價值(增量價值),和人口流動產生的價值(存量價值)。
改革開放前,囿於嚴苛的戶籍管理制度,我國城鄉居民被牢牢綁定在原地,勞動積極性不高,生產力得不到發展;改革開放後,伴隨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存量人力資源得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經濟迅猛增長。從戶籍管一切(包生老病死),到「一張身份證走遍全中國」,再到「一本護照行遍全球」,人流越發達,經濟越發達;經濟越發達,人流的勢能更加強勁。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是空間上的人口流動。
另一維度上,不論聚集在哪裡,人們都需要交流,需要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於是衍生出各種圈層、社群,甚至階層、階級——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信息時代,藉助互聯網手段更演變出社交文化、遊戲文化等等。滿足於人流的服務方式從衣、食、住、行、醫、教等較基礎、單一的服務形式,慢慢向娛、影、游、養等更高精神層面演變。人口流動,需求釋放,人在哪,錢就在哪。
2)信息流:當經濟形態從自給自足過渡到社會化大生產、大分工和大分配時,人類的商業模式也由簡單的加工生產和勞動服務逐漸升級。尤其計算機的發明大大取代了手工記錄和人工記憶時,信息化的生產和存儲的數據迅速發生大爆炸,互聯網從雅虎初創時的分類檢索,到電子郵箱、新聞門戶、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等,逐漸構築起立體式的信息高速公路。
21世紀當移動互聯網來臨,信息的生產和消費更是唾手可得,成本低廉,世界由此變平,靠信息不對稱來賺錢更難(如傳統的貿易業務)。對信息對稱化、扁平化處理的基礎建設開始下沉(如百度由向新浪提供技術服務,轉變成為信息搜索的入口平台),平台紛紛崛起,信息流潮汐般從PC向各類手持終端設備遷徙,信息的採集、處理和輸出更加高效便捷,信息終端從企業級分散到個體級(一個顯著的現象就是手機銷量上升、PC機銷量下降)。
信息流越發達,碎片化更嚴重,注意力更稀缺,吸引眼球的成本更高,傳統集權式的媒體被逐漸分割,自媒體迅速崛起——「一個人就是一支部隊」,「超級IP」引領時尚,靠內容輸出的個體或平台百花齊放(秒拍、直播、網紅、頭條)。對碎片化信息進行連接更加依賴於基礎平台,對龐大信息流分析和處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大數據、雲計算建設呼之而出。在這一歷史賦予的「窗口期」,BAT由於及時建立了基礎的信息服務平台,鎖住了信息流向的入口,同時也牢牢鎖住了財富流向的入口。焦點在哪,錢就在哪。
3)商品流和資金流:物流的定義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的結合。物流體系中,商品流是促進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類別上大體分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產資料是商品在生產製造者間的流動(B2B),生活資料是商品向終端消費者的流動(B2C、C2C)。
商品流隨著電子商務興起後迅速規模化發展,中間冗餘環節(各級批發代理商、貿易中介商)自動拆除,點對點直接進行有效連接。空間分布上逐漸延伸至末端,向社區聚集,向用戶靠攏,節點更少,距離更近。伴隨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發展,商品流從國內擴展至跨境,海淘、代購、跨境電商等催生商品流在國家之間高頻流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緊俏稀缺的「進口商品」,如今已變得不再稀罕。
消費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幾乎任何一個商品都可以輕鬆地從互聯網上被搜索到,被認真比對、篩選、甄別、選購,直至送貨上門。「錢隨物轉,物隨錢流」——商品流帶來資金流。互聯網支付手段更高效便捷、支付場景更豐富,反過來快速促使信息流、商品流和資金流相互交融、互相轉換。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信用模式不斷更迭,維度不斷升級,區塊鏈技術興起。商品流經歷了產品導向、營銷導向,現在過渡到了消費服務導向時代,信息互聯網向消費互聯網、信用互聯網逐一嬗變。
用戶體驗至上,商業形態從「店商」發展到「電商」,再將發展到「新店商」(店商+電商)——線上解決信息流,線下解決商品流、信用流,共同構建價值流(下部分將詳析)。商品在哪,錢就在哪。
4)價值流和信用流:市場經濟下的物流伴隨交易而生。原始社會的交易從「以物易物」開始,後來貝殼成為結算工具,再逐漸誕生了各類金屬鑄幣(鐵、銅、銀、金、鎳),到如今紙幣通行天下。
互聯網時代催生出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其內核是國家信用,其實質是對價標準——貨幣通過計價確定商品的價格,通過計酬確定勞動、服務的價值。價格體系是通過社會分工和分配體系逐漸完善起來的結算體系(包含物料成本、經營盈利因素),而價值體系則是伴隨社會進步和消費崛起逐漸累計起來的結算體系(包含專業技能等級、用工工時、顧客滿意度等因素)。
去理髮店理髮,收費有10元錢、100元錢、1000元錢的,價格相差很大,實質物料成本差距不大,而在服務的專業技能、耗費工時,以及消費體驗上的差距(包括裝修、氛圍等)甚大。這正是「價格與價值分離」的來由。
如何實現真正的價格與價值分離呢?必須將價值與信用掛鉤,將服務與體驗掛鉤。比如一位女士去美容院做美容、動手術,她寧願多花時間,甚至多花錢,也要選擇她信得過的技師——因為信用為價值提供了「背書」。
現代社會服務業發達,貨幣作為結算工具,同時承擔著價格和價值的結算標準——物料等剛性成本會隨邊際成本相應降低,但信用卻可以讓服務更有價值。一個老司機跟一個新司機相比,同樣都是送貨到達,但背後可能還包含著選擇路線、出行時間、避險經驗、車輛保養、燃油節省等許多隱形要素。這些隱形要素過去往往看不到、摸不著,很難挖掘,無法記錄、存儲、積累。
但互聯網化的未來生態物流中,這些所有的隱形要素都可以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的數據(信息流),通過雲計算和結果評估轉化成個人顯形的信用資產(信用流),從而反哺於個人,提升其個人價值(價值流)。當支付場景越豐富,個人信息數據越龐大——線上積累信息流,線下積累信用流,社會信用體系將越來越完善——未來信用將被納入到計價體系中:信用貨幣於是誕生,價值型消費將所向披靡。屆時,人們願意用重複消費為「信用」埋單,用溢價消費為「價值」埋單。信用在哪,價值在哪,錢就在哪。
小結:各種流動形態,其頻次、效率、質量,最終構成了消費者的終極體驗,不斷促成社會的進步。物流從簡單的搬運、倉儲、配送,漸次融入到各類場景支付和消費體驗的商品流通體系中。以物為連接,向以人為連接升華。
利用產業互聯網思維來優化未來物流的服務手段和措施,才可以牢牢粘住物流的供需兩端,創建高效合理的流動通道,構建科學化的流通模式。運輸工具(如車船飛機等)、路費、油耗、工時等額定價格結算的剛性成本,逐漸成為扁平化競爭的邊際成本,會不斷遞減到合理水平,而以大規模、高效率、個性化的「貼心服務」構建的新商業流通體系,才可以支撐起整個邊際效益的提升。簡言之,物流是連接人流、信息流、商品流、信用流、價值流的重要連接器,其核心是價值流動。
2.物流的價值流動
1)空間價值流動:除了虛擬產品以外的一切物品都需要靠物流來完成物品使用權或所有權的交割、轉移。「物」從供給者到需求者之間有一段空間差,由於改變這一空間的差別,創造的價值稱作「空間價值」。
在現代物流系統中,物流節點是物流網路的中樞和紐帶,它不僅具有一般的物流功能,而且越來越多地發揮著指揮調度、信息處理等神經中樞的功能。物流節點的科學構建是提升價值流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物流體系除了國家郵政外,均不是並發集約式的建設方式,而是靠社會力量(如民營企業)自我積累式、碎片式地去完成各自的「物流網」建設,並且相互獨立,互不兼容,存在著大量重複投資建設的現象。
從骨幹物流,到專線物流、支線物流,直至城市配送、鄉村配送、社區零公里配送等,各自一段,獨立而碎片。光城市配送就有許多本土化的專業城市配送公司、同城快遞公司、美團餓了么外賣平台的專送或眾包配送、「四通、一豐、一達」等快遞配送,以及京東、蘇寧、國美、沃爾瑪,和各區域連鎖超市的城市配送體系等,他們相互之間封閉獨立,重複建設,極大浪費了社會資源。
從另一維度上講,假如一批貨從北京某轄縣出口到歐洲荷蘭,中途有多個節點轉運,多種運輸方式(汽車、鐵路、輪船、航空等)的組合,還可能產生多次轉倉、堆放等,各個物流公司、承運主體相互之間要多次協調,貨品需要有從始至終的人員跟蹤、監控,物流空耗成本居高不下。
據統計,2015年我國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例為16.26%,雖然比2012年和2013年兩年的18%下降了九個百分點,但比美國平均8%、日本平均11%左右的物流成本來講,仍高出32%—51%左右。
要降低物流成本,除了國家應當適當調整過路費以外,一方面要利用互聯網手段、智慧雲平台和大數據管理方式,將既有的存量物流網路節點進行整合、共享,剔除重複、低效的資源,合理地進行智慧物流網路體系的節點建設,另一方面則要激發和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像UBER、滴滴一樣,形成一個比卡行天下、貨車邦、壹米滴達、貨拉拉等更豐富、完善、智慧的空間節點和多式聯運體系,形成一張全國「智慧物流網」,實現真正的「門到門」服務,讓空間流動價值得以提升。
2)時間價值流動:「物」從供給者到需要者之間有一段時間差,改變這一時間差創造的價值,就是時間價值。物流體系的運行,尤如一個龐大機器的每個齒輪需要相互「咬合」一樣,完美無縫,各自有序。
現實運作中,物流的時效與成本往往像蹺蹺板一樣成反比,所以合理進行多式聯運、化零為整、減少庫存周期、貨品搬運次數和距離,才可以提高運輸的效率和效益。在生態物流體系中,智慧調度是解決各類齒輪間「咬合」的最佳手段,「咬合」越周密,效率效益越高。智慧調度的背後是「數據的流動」,它必然依賴於各類數據的採集、計算和分發,甚至利用數據模型進行預警提示、系統干預。
比如,物流運輸過程中,由於車輛的故障維修、加油等待、駕駛員的休息和能量補充,甚至意外的天氣、道路施工等都會影響到送及的時效。尤其長途公路運輸對車輛的磨損消耗極大,保證車輛良好的運行狀態、駕駛員良好的精神狀態最為關鍵。在萬物互聯時代,各類感測器產品和相關技術非常成熟,數據抓取非常便捷。
通過衛星定位可以鎖定每批物品的精確位置、交通動線,通過物聯網及智能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監測駕駛員的心率、脈搏、呼吸等生理數據,反饋出駕駛員的身心狀況。除了避堵、避災等提示外,還可以對疲勞駕駛進行預警提示,避免「大貨車」成為「大禍車」,為物流創造時間價值提供信息化的幫助。
3)供應鏈價值流動: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網路購物變得輕而易舉,為提升價值,降低成本,供應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供應鏈是圍繞一個核心生產力組織,對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整合,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和有關中間商等各方鏈接成一個具有整體功能的網路。
供應鏈管理與傳統管理很大的不同,在於其強調從供應到需求的整個鏈上的協調,包括組織內部和組織與外部、以及各組織之間的協調,從而降低總成本,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
所以,供應鏈管理帶來的價值是立體式的價值,是由網路系統上各個要素「並發」式共同創建出來的,只有對信息和產品流程優化整合進行有效管理,如採用ECR(自動補貨)技術使上游供貨商與下游銷售商結成戰略聯盟,才可以有效減少庫存閑置和資源浪費,最大化地創造價值空間。
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已從物流業切入到整體供應鏈管理體系中,物流業成為打通各個產業之間信息壁壘、資源壁壘、流通壁壘最重要的通道。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將涉及生產、製作、運輸、銷售等環節所有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全在供應鏈系統中流動,讓為它服務的船舶、碼頭、汽車、超市的倉庫和貨架紛紛變成了可口可樂「流動的倉庫」,在動態中實現「零庫存」,加速了資金的高效周轉。
著名的西班牙輕時尚服裝品牌ZARA,從想法、設計到上架做到了「15天出成品」,締造出「當季設計無庫存」的神話。在產業供應鏈上進行有效的需求匹配、來源追溯、倉配管理、成本控制等,可以有效規避因需求變異導致的「牛鞭效應」,可以杜絕假冒偽劣,為價值產品升級為品牌產品騰挪出巨大空間,為具有「工匠精神」的創造者提供一個良性生長的土壤。
尤其我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大,城鄉信息和商品流通嚴重不對稱,經常出現類似「甘肅的蘋果爛在地里無人問津,上海花3元錢卻吃不到」這樣的現象。未來生態物流將打破這種魔咒,讓所有的信息流、產品流、資金流高度集約化,實現「今天枝頭摘、明天上餐桌」的美好願望。
4)IP人格價值流動:IP的全稱是Internet Protocol,「IP化」簡單講就是「互聯網化」。IP與ID的概念均是網路術語,通俗地講ID是你的身份證,IP是你的居住地址。ID往往是不變的,而IP則是流動的:今天住這兒,明天可能住那兒。
IP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協議而言的(如互聯網的TCP/IP協議),協議是底層規則:當我們在家裡拿出手機連wifi上網時,家裡的路由器會分配給你手機一個IP地址。可是到了辦公室,你手機的IP地址就變成了另一個IP地址,這個IP是辦公室的路由器分配給你的。物品是滿足於人性需求自然流動的載體,生態物流也將以IP特徵來進行萬物相連,並且這種連接需要遵從相關協議——每個IP獨一無二,富有人格魅力,又在系統中進行合理流動,這構成物流背後的IP人格化流動。
怎麼理解?可以這樣想像一下:物流體系中的每個駕駛員、每輛車(包括飛機輪船等其它交通運輸工具),跟我們的手機一樣,都是連接器。而每個物流節點(如甩掛驛站、分撥中心、倉配店等)則是路由器,IP協議象是敲門暗號,或是指紋密碼鎖——如果你沒有按照協議規定來敲門(系統中沒有你的指紋檔案),你無論如何也打不開那扇大門。
圍繞「以人為中心」的萬物互聯中,連接越密集、越頻繁,信息迴路產生的數據越多,「人格化」特徵越明顯,IP人格化價值越大。「衣食住行」等社會行為經過互聯網化(IP化)後,信息迴路變得更加「聰明」,反過來又讓我們的生活不斷進行富有情趣的自我迭代——這就是「數字化生存」。生態物流系統中的PC、手機、各種手持終端設備、可穿戴設備、二維碼、NFC(近場感應技術)、無線射頻、微型感測器、智能家居、智能辦公設備、智能車輛設備等各種「連接器」,包括每個節點的建設主體、經營主體、承運主體等「獨立IP」,同樣依賴於系統和平台進行連接和流動,通過較好地完成空間價值和時間價值,來創造出獨特的IP人格化價值。
5)信用結算價值流動:數字化時代,信息互聯網改變了信息的不對稱,消費互聯網改變了商品供需的不對稱(順便解決了安全支付問題),但都沒有解決信任的不對稱。我們都知道,信任是世界上任何價值物轉移、交易、存儲和支付的基礎,缺乏信任,人類將無法完成任何的價值交換。
最初人們靠血緣和宗族來建立信任,接著靠宗教和道德來建立信任,後來靠法律和組織來建立信任。信任是基於信用而言的。當傳遞信用價值、降低價值交換成本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時,人們開始嘗試通過數學演算法來建立信任關係,力圖使「弱關係」可以依靠底層技術的「演算法」來建立「強關係」,這就新興崛起了區塊鏈技術。
物流乾的就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價值交換、價值交付工作。傳統物流並不涉足信用結算體系,順豐的「貨到付款」是一項增值的人工代收賬服務,尚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結算系統。未來生態物流,其生態性的最大特徵,是具有連接信用資產的自動結算體系——數字貨幣、虛擬資產將在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以前我們出門必帶現金,因為很多消費場合無法刷卡。現在我們甚至可以不帶銀行卡,不帶現金,連買包煙、買瓶礦泉水都可以用手機支付。在韓國日本,用手機支付甚至可以坐公交、地鐵,可以在取款機上存款取款,可以交費,成為不折不扣的移動POS機,真可謂「一機在手,行遍天下」。
這時,錢,已經變成一個個數字元號,存放在手機里的賬戶中,卻又能在各個消費場景中自由流動。新興的結算體系更先進、更安全。事實上,作為一家提供全球民宿共享信息的互聯網公司,Airbnb巨資收購比特幣技術團隊,目的是在為全球跨境無邊界的結算系統進行布局。物流的跨境化越來越頻繁,各國間的法幣匯率結算漸成障礙。
未來生態物流在滿足交易的同時,將利用(類似區塊鏈)現代信息技術,將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流動與現實的現金支付相連接,從而打造一個「數字資產王國」。這既是生態物流系統的終極目的,也將是產業互聯網平台SoLoMo系統的終極目的。
未來生態物流體系中,像目前這樣人工填寫、粘貼的紙質物流運單將逐步消亡(它耗費了大量的紙張、膠帶等),「電子信用票單」(票據+運單)將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分散式的區塊鏈賬本,與物品包裝融為一體,由發貨方和收貨方以加密的電子簽名方式進行支付、結算、下單、簽收,不可逆向,不可篡改,交付與交易一體化完成,一併解決交易雙方信用數據的匹配和流動。
少丹老師預言:「數字資產是未來世界唯一的財富」。在社會型企業構建的信用結算體系中,沒有中心評估機構,無需架設強大而集中的伺服器,沒有超算、防火牆,不怕賬戶被「黑」、密碼泄密、錢財被盜,每個數字資產和信用貨幣分布於網路中所有連接的終端設備(如手機、感測器等)、在基於底層構築起區塊鏈的結算體系中流動,每個人的電子錢包可以發展成一個「自金融」平台,它可以P2P的支付、存款、轉賬、換匯、借貸,以致全網記賬清算,可以通過虛擬數字貨幣系統發行自己的金融合約產品或信用借條——未來生態物流推動著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向信用互聯網升級。屆時,創客無國界,產品無國界,貨幣無國界,信息無國界,「把家變大,把世界變小」。
小結: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說:「未來已經發生,只是尚未流行」,未來生態物流將驅動著新的一場商業革命,從產品服務到平台部署,再到生態構建,每一個維度的升級都是「驚人的一躍」。只有超越自我的認知,突破傳統的邊界,才能夠抓住生命力中最強勁的部分,並使之得到精彩呈現。物流的價值流動理論,是對物流+互聯網+大商業進行產業升級的戰略性思考,大致勾勒出構建未來生態物流體系中最核心的戰略要素,它是系統構建的底層部分和大框架設計。
二、未來生態物流的戰略部署
摘要:物流是打通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的一把鑰匙,O2O是物流產業進行產業互聯網化中的通道。
現在許多稍微有點規模的物流公司都在「鋪自己的網」、「建自己的平台」,在資本的推動下跑馬圈地,實施平台化甚至生態化的戰略升級,馬雲甚至猛砸數千億建菜鳥物流聯盟,劉強東更將巨資自建的物流體系向社會第三方開放。
作為產業互聯網的重要平台——SoLoMo要考慮的是如何將系統上千萬的創客和秘書長打造成IP、並形成最廣泛的社會協同體系,有效地變存量為增量、最大化的激活社會資源,產生巨大的邊際效應;如何搭建差異化的智慧生態物流系統;在落地實操中如何找到一個適合SoLoMo自身情況的突破口。我們先作戰略方向分析,找到真正的發力點,以小入口建大平台,避免謬之毫釐,失之千里:
1.兩個方向
1)線下向線上的互聯網化:傳統物流是從線下幹起來的,發展到現在初步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另外如貨車邦、貨拉拉等APP做了車貨的信息匹配、物流信息的共享。未來物流生態系統不光要解決貨品運輸,還要解決包括產品源、供應鏈、資源配置等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做倉配系統的供應側改革。
事實上物流企業本來就屬於網路型組織,業務的完成需要多個城市的網點協同,每個網點既會替其他作業點中轉或派送,也會讓對方為其提供同樣的服務,因此物流業的互聯網化、物聯網化的需求更直接、更迫切。如前文提到的監控車輛位置、運行狀況(對大貨車進行象「特斯拉」般的智能化升級)、駕駛司機各個身心指數(各種穿戴設備)、節點及分撥中心的連接狀況(伺服子系統)等,甚至物品的溯源和流轉路徑,都需要在互聯網化的2.0、3.0、4.0及更高版本中不斷的迭代和完善,真正做到萬物相聯。
這樣的互聯網化連接系統,首先要體現產品的正規性、合法性、有效性,它帶來的最大價值在於,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正本清源」,可以為「價值產品」建立起一道防止假冒偽劣的防火牆。從這個方向切入,可以突破邊界,讓跑腿的變成賣貨的,讓「地球人都知道」——這個平台上運送的、銷售的都是正品貨,賣得又便宜,送貨又及時,賣的人還靠譜!
2)線上向線下的IP實體化:或許有人會說,順豐嘿客不就是那樣么?跑腿的也在賣貨,還建了一些實體店。或是,順豐嘿客卻沒有做到真正的IP實體化。
先說實體化。怎麼個實體化?我們首先要解決離用戶最近、最能夠創造用戶體驗的終端節點——社區終端配送:在現有物流體系中,每個物流公司對最後幾公里至零公里的配送都非常頭痛:一方面找不到專業合適的人員、機構、甚至運輸工具來完成這一塊,另一方面許多城市物流或同城快遞公司坐地起價,收費讓他們難以承擔,甚至有些偏遠小鎮或鄉村,其收費比打一個計程車的價格還高(其中有基於本地運行無法規模化、邊際成本居高不下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到社區最後的交付環節,往往欠缺倉儲功能的經營場所。許多同城快遞甚至沒有固定的收單、接單辦公場地,有些快遞快運公司即使有固定場地,為了節省費用,也往往選擇冷僻、租金低廉、建築形態比較陳舊破爛的地方,內部更沒有比較科學健全的管理體系,尤其是倉儲管理體系,貨品只是簡單地分區域或分類往貨架一放了事(試想,洗衣粉、消毒劑等能不能和米面油鹽醬醋茶等堆放一起?),而且往往面積狹小,只能收發一些包裹快遞等小件,服務內容比較單一,遇上傢具家電、鮮果肉蛋等就無法滿足用戶需求了。
在送貨過程中,一旦遇到用戶不在接收地,他們只好原封不動地搬回去,第二天又打電話再送。這導致了物流空耗和用戶體驗不佳——上門配送與用戶自取無法較好的融合。但2012伊始,電商大佬們競相進入生鮮品類,無數的資本迅速殺入這個領域,如火如荼的生鮮電商在經歷了幾年激烈的拼殺之後紛紛敗下陣來,「物流瘸腿」已經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感,成為制約社區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
另外,客戶往往還有需要送貨人員幫助安裝傢具、現場調試家電、代收貨款等,甚至幫助完成一些電子產品當場測試、服裝鞋子試穿後當場辦理退貨等程序。總之,傳統模式下,物流、快運、快遞、倉儲是分離的,在終端倉配這一節點中,資源分散、成本高、相互排斥,這是這個行業最大的痛點之一。
社區終端倉配店能完美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倉儲和配送問題。這個節點將由SoLoMo的創客、秘書長來共同參與經營,它密集分布於各個大街小巷、社區村寨,離用戶最近,是連接用戶的最小單位,我們形象地將之命名為「細胞式倉配」。這是商業體系下沉至社區的最完美形態,是分散式人格流量的最佳入口。採用SoLoMo系統並髮式的引爆,1.0預計3000個,2.0達20000個,3.0達10萬個,4.0達50萬個,基本可全覆蓋中國大江南北和城市鄉村,讓祖國每個角落的人們都可以在手機上、在家門口輕輕鬆鬆地買到好東西!我們SoLoMo創客蜜蜜們可以快速方便地創業、輕輕鬆鬆「做家門口的生意」!
與順豐嘿客「公司+僱員」模式不同的是,該系統採用「平台+個人」模式,每個社區終端細胞式倉配店的經營者,也即各個創客秘書長,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老闆,各自為自己的IP生態位負責,具有強大的「增信賦能」驅動力(即前文所講的「內生性」和「共性性」特徵)。通過平台線上累積起來的數據流、信息流,通過系統網路分發呈現在每個「生態位」中,再形成成商品流、服務流的迴路,完美地完成交易,完成各自的IP生態位建設。
這個「生態位」首先是IP化的生態位,其次是實體化的生態位。IP化意味著個體的高頻參與,綁定個人信用和價值。實體化意味著物流節點離終端用戶最近,「有溫度、易感知、可觸摸、富情懷」。比如在發單時,發貨人是一個IP生態位,承運的物流公司是一個IP生態位,負責運輸的司機是一個IP生態位,一直到細胞倉配的經營者也是一個IP生態位,系統負責各個IP生態位的高效連接、信息流和信用流的收集整理和記錄,達到線上線下高效互動。
2.兩個重構
1)節點重構:空間上的節點重構方式分為兩種:自建+整合。上面講的細胞式倉配站需要自建,因為這是下沉至社區的最小單元,是最直接的「用戶抓手」,也是創造用戶體驗感最末端的神經。傳統的第三方物流,尤其電子商務下的快遞模式,送貨的不是賣貨的,賣貨的又不跟用戶面對面打交道,二者分離。
一旦貨品出現問題,責任難以界定,往往送貨賣貨之間相互「踢皮球」,消費體驗極差。未來生態物流中,賣貨和送貨可以迭加,通過信用資產連接,不再割裂。這樣,以前傳統物流體系和商業體系無法適配這樣的需求,就必須自建新的社區終端店。
除此之外,還可以視情況在每個城市新建分倉中心,它介於分撥中心與終端倉配店之間,解決臨時的調貨換貨問題。從大的骨幹系統上講,則更多的需要整合——如大量已經建設成功的網點、線路、倉庫等,可以整合;運輸各種模式可以整合。
在北美、西歐等經濟發達國家,「甩掛運輸」是一種非常科學的節點設計,所佔公路運輸比重達到70%-80%,它運用牽引車拖掛挂車組成汽車列車,許多挂車可以互換拖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牽引車及駕駛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甚至免除了到達目的地的卸貨等待時間。
對全國甩掛節點——我們暫將之命名為「甩掛驛站」的建設,既不能依賴於國家政策層面的文件推進,也不能依賴於企業各自為政的自發行為(如「壹米滴達」就是在資本推動下的企業行為,由於是鬆散聯盟方式,加盟會員企業參差不齊、各自逐利,很難相互間進行資源合理分配和高效協同作業);它是一項社會化大協同的工程,需要整合各條幹線物流和支線物流公司形成一個具有清晰股權結構和內部結算機制的社會型企業,這樣才可以化零為整、合理布局,剔除重複冗餘部分,優化節點空間距離和吞吐量,合併成全國一張網。
充分發揮一些閑置節點改造成的「甩掛驛站」子伺服功能和平台系統的總調度作用,最後貫通直至細胞式倉配體系(終端網點),可以確保全系統的高效合理運轉。在互聯網時代,擁抱開放才意味著強大,以開放合作的方式來整合建立一張全國的智慧物流網,不是難事。
2)價值重構:如前面分析,未來物流一定需要打破邊界,實現互聯網式的「跨界打劫」,不再是靠跑腿送貨掙錢,而是靠系統創造的生態價值、邊際效應來掙錢。價值重構是指未來物流要通過人格化、互聯網化、大數據化、金融化等方式來全面實現物流在空間、時間、產業鏈、IP生態和信用結算上的價值提升。
比如,IP人格化價值重構,是要將所有線上資源、數據、信息向線下導流,具象化、實體化,每個IP通過「有溫度、易感知、可觸摸、富情懷」的「人格呈現」向系統增信、賦能,系統則通過總體調度、智能監控、信用結算等向每個IP增信、賦能,甚至打造出「超級IP」的「口碑、逼格、情懷、魅力」。
產業鏈價值重構,是要將以「人」為中心的所有的「物」進行有效連接、解構、整合、優化、重組,刪繁就簡,去偽存真,讓價值流動更簡明而輕快,讓盈利節點更多元而豐富,突破傳統跑腿送貨的邊界,實現價格與價值的分離。
總之,重構的價值體系以人為本,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溫度、易感知、可觸摸、富情懷」,在情感的流動中建立信任——此所謂「讓我們談情說愛,順便改變世界」。SoLoMo六大矩陣系統正好與未來生態物流每個功能模塊需求一一對應,只要在頂層設計上不出大的偏差,仍然可以「變一切的不可能為可能」,創造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變革奇蹟!
小結:物流是連接人流、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信用流的價值連接器,物流的核心是價值流的連接和流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資源整合、全國連成一張網,節點下沉、社會化協同、智能化倉配等方式實現價值的流動。同時,通過產業鏈的整合,價值流得以延伸、拓展,跑腿送貨不是唯一賺錢途徑,盈利模式變得多元化。要構建這樣的價值流體系,就必須激發SoLoMo每位創客和秘書長積极參与,它也是解決目前SoLoMo自我造血的最佳途徑,是實現IP生態化建設的必要手段。創造這一顛覆性的模式,必將迎來互聯網時代的大物流新革命!
(上篇完,下篇待續,將論述未來生態物流如何通過SoLoMo系統進行落地和推進展開)
潘銳敏(A+):
物流業開放是特點,融合是趨勢。看來該說作者不斷熟悉了解當下物流業,而且對其有深入的研究,其理論水平也非一般所及,通篇將對SoLoMo認知與物流現狀痛點及思考闡述運用自如,事例引用說服力強,耐讀而受啟發:「物流是連接人流、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信用流的價值連接器,物流的核心是價值流的連接和流動」。很欣賞!
高保軍(A+):
作者引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利用萬物互聯的思路,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商品資金流及價值信用流等等,讓一切人與事物的全部,形成動態的流通起來,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模式構建,是用「流」字打開的腦洞,打開了思路,讓一個「流」字和「活」形成了同意,文章有深度,有廣度!建議全網並發。
孫衛國(A+):
這是通過學習SoLoMo產業互聯網系統理論知識與當代的物流發展結合創新的物流理論,這就是SoLoMo機制創新的一部分,互聯網時代確實是「只要你想的到,就一定能做到」
孫明仁(A):
物流業方興未艾,是社會價值流動和承載的重要樞紐。作者在系統高度進行了生態物流底層設計,構架堅實,構想宏大。本文是其理論基礎和理論架構模型。對物流業有學習和應用價值。
王育平(A+):
評語:物流是連接人流、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信用流的價值連接器,物流的核心是價值流的連接和流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資源整合、全國連成一張網,節點下沉、社會化協同、智能化倉配等方式實現價值的流動。同時,通過產業鏈的整合,價值流得以延伸、拓展,跑腿送貨不是唯一賺錢途徑,盈利模式變得多元化。建議壓縮文章篇幅,通明達意,便於讀者學習、領會並在未來的實踐中便於操作執行即可。
推薦閱讀:
※全球黑幫生態:俄黑幫賣核材料 日黑幫震後救援
※【經典名言薈萃】085??豁達是一種人生態度,?唯有豁達才能善待人生
※MFC推薦:以通用軟體平台為基礎的普瑪寶軟體生態系統
※中國文化生態十年備忘錄·十年文化大事記·「饅頭」血案(2006)
※花木郎:一種可怕的入侵植物,就在你身邊大搖大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