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價值思考(一)
06-08
中華文化的價值思考(一)類別:百家雜談 作者:weiqinglei[個人雜文集] 編者按:文章從《易經》說起,說到中國的道、儒、佛等教,又說到了靈魂、輪迴等問題,文章剖析了各種文化的思想核心,批駁了在繼承中的不正確做法。文章對我們重新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很有幫助的。 當今時代可以說是革命的時代,轟轟烈烈的革命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社會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文化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變革,關鍵是怎麼變,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五四運動是走了一個極端,一批人懷著報國之心尋求中國的出路,但由於觀念和眼光問題錯誤的將中國落後挨打的原因歸結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將一系列有價值的信仰打擊為封建迷信,可以說沿續這種思維發展了近百年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完全斷裂了,不知道我們還有何顏面說自己是炎黃子孫,還有何顏面為我們有五千年沒有斷裂的文化而驕傲,中國現在的教育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一系列的弊端和暴露出的一些可怕現象就不一一列舉了,要反思啊!應該到了反思的時候了。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延續幾千年而不哀,是可以讓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能延續至今正表現出它無比的親和力和博大的包容性。縱觀幾大文明古國,那一國的文明不是過早的哀落了,我認為中華文化的傳統的優越性就表現在它對宇宙,自然與人生的一種超然的認識和把握,在易學中這種超然的認識就體現在它的把而不握,准而不確,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在不同的變易的環境情況下都能適用的文化。這恐怕可追溯到古老的《易經》,之前有傳說中的伏羲制先天八卦圖,先天八卦最先出現的是魚形圖,黑白代表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而且互為運動,轉化之勢。只有形態,沒有文字,可謂:「無名天地之始」這實質上是無言的辨正法。後有人為其配上八卦,陰陽五行和干支,正是這種陰陽之道的延伸。八卦與當今計算機使用的二進位有很深的淵源關係。而陰陽五行和干支理論在今天名喻天下的中醫理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黃帝內經),可見我們的先人是何等聰明,他們對宇宙世界的把而不握,准而不確到了很高深的境界,這種把握和準確適用於任何變化了的情況,是一種超然的直覺。後來又有人為八卦圖註解,形成《易經》到了周朝而成《周易》,《周易》已經將易理的內容反映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人用於占卜研究,這是對人的直覺的肯定。其準確度如何,這裡不想深究,它只是《易經》應用的一個側面而己,但在今天就有人以此將《易經》和《周易》一口否定,認為它是封建迷信的總根子。這種否定,影響了《易經》在今天我們生活中的研究和應用,是一種極不科學的態度。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產生了諸子百家,其中最有影響的應屬道家和儒家,我們在老子的《道德經》裡面,不難看出易和道的某種相通之處。無疑老子的道有易的影子,但又不同於易。《易》是對宇宙世界的一種描述,而道是本體,是以陰陽、天地為用的本體。易是道的用,道是易的本。西方流傳進來的辯證法,讓我們的學者「頂禮膜拜」,殊不知它的根在中國,只不過我們不叫辯證法,叫「易」和「道」。辯證法只是它更通俗、世俗化了的翻版罷了。不難想像18世紀被伏爾泰他們翻譯到歐洲的先秦諸說,對他們那樣一個思辯的時代有怎樣的影響,伏爾泰曾說,商人發現東方可追求財富,而哲學家則在東方發現了一個嶄新的精神世界。老子的「一陰一陽為之道」雖有《易》的影子,但它對道的認識描述得更多,老子的認識可稱為一種「天道觀,有「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說。天是道的代表,天地是道的演化,而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有人認為,老子是完全出世的,他的理論是乎與我們關係不大,其實不然,他提出的「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可謂是先秦諸子各學說的總綱,意思是說:人不能得道而講德,沒有德,必用仁、義、禮、智,信來協調人與人之間關係。上古時,人們處於原始社會狀態,民風純樸,德性是自然的,當隨著人們自私心理的產生,必講仁、義、禮、智,信來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人的自私心過度膨脹,仁、義、禮、智,信都不行了,必用刑和兵。這說明:仁、義、禮、信都是人遠失「道、德」的表現,而追求「道」是做人的最高標準。並且在老子那裡,道是可得的,為之「天人合一」。孔子也曾求教於老子,對老子的智慧無不佩服,並深受其影響,認為他是人中之龍。西方人也講規律,講辯證法,但人最多只能按規律辦事,人類顯得是那樣無助。而東方人講道,並認為道是可得的,這顯出了無限生機。但由於老子的「道」「玄之又玄」當然離平常人很遠,名聲還沒有追求入世的孔子大。如莊子所言: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他的思想後來被莊子等一批思想家、儒學家、玄學宗推崇備致,被儒家推崇並逐步形成了「天人感應」到「天人合一」的「天道觀」。這種天道觀反映出人與自然是相合的,不能搞人定勝天。得道的方式是「無為」「為學日增,為道日損」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人生境界。有人以此來批評他的出世思想不利於社會的進步發展,殊不知「無不為」實則是人與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而他的「無為」的途徑又太深奧,常人的理解就膚淺認為什麼都不做,沒辦法。(這也不是在此一定要討論清楚的話題)不管怎樣,老子後來被道教供奉為開山鼻祖。也被現代一些國外學者推為古今中外十大作家之首。是決非偶然的。因其思想精深博大,精確地表現在對宇宙人生的真理的把握上。「大人合一」的「天道觀」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今天,確有其非常極積的意義。 在諸子百家中,以提倡仁、義、禮、智、信而入世的儒家之祖孔子,也對古代的《周易》有相當深刻的研究(並作十翼),《易經》也成為五經之首。他的儒學到了獨尊儒術的時代更是得以發揚光大,甚至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這種文化無時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代華夏子孫,成為我們人格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的「非禮勿言,非禮勿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我們的行為規範,而「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成為我們的理想人格,我相信:只要人類還存在「自私」心的一天,這些儒學教條就永遠適用。 孔子又說:人生「三十而立」,這個立,不全是常人理解的「成家立業」的意思,而是「志於道」,就是確立了人生的追求和價值觀。孔子曾言「朝聞道,夕可死也」。說明了孔子對「道」的理解和態度。孔子又提出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這裡「天命」是指什麼天命。他指出;「人生有命,富貴在天」。說明孔子是認可「天命」的存在的。有些人以此來批評孔子是宿命論的。然而我們縱觀孔子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但他認命了嗎?正所謂:「存天理、盡人事」也。所以,真正的聖人是不以命運來決定自己作為的,易傳上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何也?大道是主宰一切,周而不殆。君子以之為自強不息。老子、莊子算是「無為」了,為什麼還要費心著書立說。可見他們的「無為」與「有為」分明是有所指。所以天有天道,而人有人道,為人之道在於「自強不息」,只有自強不息,人道才能逐步合乎於天道,君子才能逐步成為聖人。我們理解所謂命運是指我們生命中「所受」的部分,「所受」的就是成敗榮辱,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受」的是天命註定的,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所作」的,該作的耕耘還是要作,不計收穫的耕耘必須要有堅韌的性格。所以,儒家告訴我們:為人的成功決不是在於個人金錢、名譽、地位的成功,而是「做人」的成功,是在於人格的成功,所以孔子一生特別是晚年都在從事教育做人的工作。「做人」是「天人合一」的前奏。要成功,只有自強不息。「存天理、盡人事」正是孔子一生自強不息的寫照。追求入世的孔子有這樣的「天命觀」是基於他對古代易學有深刻理解基礎之上的。孔子必竟是「以入世求治世」為己任的。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長河中,我們不能不提到佛學文化具有的重要地位,佛學智慧可謂博大精深,這個來自西域的文化在這裡得以如此發揚光大,這在其它國家是沒有的。甚至在它的本土印度也曾斷裂,為什麼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能找到它的知音,這是有深刻原因的,(據說幾乎是同期基督教也曾傳入中國,但卻沒有受到如此待遇)我認為這是因為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能夠相得益彰的。儒家講仁義禮智而佛家講眾善奉行、講戒定慧。佛家的自性本空又與道家的先天虛無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最初認為學佛就是一種修道,隨著對佛學認識深入,人們逐步認識到佛家與道家的異同之外,佛學的最精華之處就在於對人的心性的認識。如果說:道家是以人對宇宙世界的認識把握來指導人生的話,那麼佛家則是以對人的內心深層剖析,追求頓悟與解脫來指導人生的。恩格思也認為;佛學的智慧是處於人類辯證思維的較高階段上的。著眼於人生的苦難而尋求解脫,這對於中國古代的失意文人,必然有很強的吸引力,「逃於禪」成為眾多文化人的人生歸宿,眾多的詩人,文學家,書畫家熱衷其中,多以「居士」(在家學佛的人)自稱,而很多僧人同時又是書畫家皆詩人,這樣,佛學文化必然對他們的藝術創作產生深遠影響。一時間,佛教的名聲大大超過了道教。因為他著眼於對人生苦難的思索解脫,比玄之又玄的道更接近於常人,這就是佛學文化很快進入中國文化主流的重要原因吧。 被誤解了的價值: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是解決我們人類生存(存在)的價值問題,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又來源於我們的世界觀。對世界有什麼樣的看法就必然決定了一個人對人生及其價值的看法,也必然決定了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儒家信奉的是「天」,尋求「天人合一」的價值觀,要尋求「天人合一」就要先學會做人,所以要「克己復禮」要「存天理,滅人慾」,所以儒家是以教育做人為第一目標的。描述「天地」的經典就是《易經》,所以以《易經》為五經之首。 道家信奉的是「道」,道家的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可以說被後來的道教信奉為經典,老子和過去的軒轅黃帝提倡的學說是相通的,又稱為「黃老之學」,皇帝離我們太久遠,但其驚世之作《黃帝內經》和《陰符經》還留於世。道家和後來的道教追尋的就是「得道成仙」的價值觀,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是得道仙人廣成子的徒弟,現代才女王小平的力著《第二次宣言》(此書在美國出版引起強烈轟動效應)就是宣揚的這種價值觀,她認為人的出生是人在這個世界的第一次宣言,人成就仙道就是人類的第二次宣言,現代科學高度發展,但僅僅是為滿足人類的慾望嗎?現代人的精神還有出路嗎?找不到這個出路人就生活在物質高度發展的麻醉、糜爛中,並且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最終使人類走向毀滅,所以她的文章出版得很是時候引起轟動,屬於牆內開花牆外香,但這種觀點由於不合我國當前「主流」價值觀,加之人們對「仙道」之說已經麻痹,所以表現平常,甚至還沒有多少人知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佛家信奉的是「自性」,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世界是我們的「真心本性」迷失時展現出來的,就像我們作夢一樣,夢就是我們的妄心生出來的,這個世界在佛家看來就是一個春秋大夢,我們在其中醉生夢死,歷經「生、老、病、死」之苦,要離苦得樂就必須去除「妄心」就得「真心」,這叫「去妄存真」,所以佛家教人離苦得樂的方法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存真」了你的夢就醒了,就能得到永遠不退的快樂,哪些是佛家講的妄心,「自私自利」和「自以為是」就是佛家講的妄心,無私就是奉獻,要在奉獻中才能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所以佛教育弟子要「布施」,布施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所以什麼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真正的佛弟子才是真正的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奉獻就是行善,佛教育弟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要求弟子「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因為在奉獻中才能去除我們的自私自利,這是我們夢醒的第一步。可惜佛家這些有價值的思想被冠以迷信,使現代人離之越來越遠了。 儒、道、釋過去稱為三教,三教是教育,不是三個宗教,要說是三個宗教也只能理解為宗派教育,絕不和現代人翻譯過來的西方神教等同,但現代有些人混淆視聽,將三教和西方宗教等同而批判之,是一個最大的誤會,只有深入三教的本質才能破除誤會和迷信,我們才能從中得到真正的有價值的東西。 三教都是教育,儒家是教育怎樣做人,道家是引導人提升自己獲得更高級的快樂,佛家是講前因後果講得明明白白,讓你自己取捨從而離苦得樂。都是不相矛盾的,所以在中國能三教共存,只因為「佛、道」裡面講了一些鬼神的事就被目光短淺的現代人冠之以迷信,實在是天大的冤枉,現代物理學實在是使一些人冥頑不化了。 事實上,佛家和道家一樣是沒有半點迷信的,佛說的「鬼神」是指不同時空(十法界)的不同生命形式而已,我們尊敬他們是把他們看著眾生之一來尊敬的,佛說眾生皆有佛性,所以眾生平等,所以我們要尊敬他們,沒有叫我們崇拜他們。(不存在西方宗教的神崇拜)現代科學家都認為宇宙至少存在十維空間,為什麼只相信我們這一層有生命而其它時空沒有呢?其實即使你不信這些也沒關係,這些並不是佛學中最重要的。佛家「菩提無樹,明鏡非台」才是至高境界。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說明佛菩薩是明心見性的人(不是要我們將佛當神來信仰)。佛說「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迷了的佛。」佛教要我們研究的是自己那顆心(不是物質意義上的),自己的心性才是宇宙的主宰,才是變現宇宙的根本源泉,心性稱之為自性,又稱之為佛性。那你說宇宙是我們的心變現的那我們現在該主宰宇宙,為什麼我們現在反被主宰而且活得很累,那是因為我們的心被迷了,沒有認識到我們的真正自性,好象鑽石蒙上了灰塵,就看不到光亮了,這個灰塵就是我們的「情識」,心理學上的「本我」就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是我們自己胡思亂想並且「自以為是」將我們本來面目的光輝蒙蔽了,佛佗出現在世間就是為了給我們說清楚這樁事。「佛教」本意來說不是宗教應該是佛陀的教育,他為我們指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裡面根本沒有創造世界的神或上帝,宇宙的一切包括「神」「鬼」「人」「物」都是「自性」的顯現,所以佛教育我們決不要搞盲目崇拜。佛、菩薩是有成就的人的名號,他們的形象也不是要我們當神來崇拜,而是讓我們學習的,我們應該將佛當成大善知識來學習,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為什麼?因為他開悟了,開悟了就明心見性了,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就等於見到了宇宙的本性。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就說過:「只有佛教能夠滿足現代科學的需要」這句話包含了佛教能解決現代科學發展的困惑,比如宇宙的本體生命的來源等科學無法解決的問題,科學只能解決是什麼,而不能解決為什麼,要解決為什麼只有靠哲學,哲學解決這些問題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靠思辨的方法,西方哲學家基本上走的這條路,一種靠悟的方法,東方的易道釋都是用悟的方法,前者往往容易自以為是,而且最終要依靠上帝(神)來解決終極的哲學問題。和東方文化在這些問題的結論上是完全不同的。 佛又說我們存在於「六道」(不同時空)中的人道,除畜生道外還有其他道我們看不到,就有人說他是迷信,「不知道的就否定」有哪個道理嗎?佛說在禪定中可以看到,我們又不去修禪定怎麼能夠看到,其實現在確實有很多修定的人可以看到「六道」,我們什麼都沒修,當然就什麼也看不到,就好象我們不可能看到我們身邊的磁場電場一樣,你能說他就不存在嗎?其實在印度最早提出「六道」的並不是佛,而是婆羅門教的修定者,他們能看到「六道」但並不知道形成原因,是佛出世後才告之這一切的來龍去脈,佛有必要騙我們嗎?佛說的任何事實真相都要我們自己去實證,佛法是要靠實踐檢驗的,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去實踐檢驗就否定,是真正科學的態度嗎。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通過感官的感受來認識的,而感官只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它感受到的絕不是真實的世界,聲音色彩味觸覺都是我們心產生的妄相,你相信嗎?宇宙本沒有聲音色彩,只有一些波的存在,觸覺和質感也是我們對陰陽平衡之力的錯覺,你信嗎。佛說六道都是妄相,但這種妄相是確實存在的,你能信嗎? 對於靈魂存在的認識,現在有這麼一個實驗資料:現代英國醫生山姆?帕尼爾第一個用科學實驗證明了「靈魂」的真實存在。那就是對「瀕死體驗」的深入研究。什麼是「瀕死體驗」?所謂「瀕死體驗」就是這個人的心臟跳動、腦電波都停止了(死亡),後來在醫生的搶救下又活了過來,並能回憶起在「死亡」那一段時間裡的經歷。科學家們發現,成千上萬的人都經歷過「瀕死體驗」,有的人離開自己的身體後看到醫生在搶救自己的身體;有的人從身體里飄起來浮在天花板下,能看見房間的頂燈在自己的旁邊;有的人感到自己飄起來後的身體很小;也有人看到了其它時空的生命,等等。那麼這種「瀕死體驗」是真實的還是病人的心理活動呢?為了證明他的真實性,他的實驗設計是這樣的:如果病人死後「靈魂」能飄起來,還能看到自己的身體,看到醫生們在搶救他的身體,看到天花板上的燈,那麼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塊板,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體(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麼物體,別人不知道),那麼「靈魂」就應該能看到這些小物體。如果這個病人能被搶救過來,能夠說出板上的小物體是什麼,那麼就能區分出「靈魂」到底是虛無縹渺的想像呢,還是客觀存在的。山姆對100多個病人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7個被搶救過來的病人醒來後能說出自己「靈魂」離體時看到的景象,特別是板上的小物體,說的全都對。山姆的實驗獲得了成功。 山姆的實驗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他是世界上首次用科學實驗的方法,證實了「靈魂」的客觀存在。「靈魂」是客觀存在的,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飄起來,可以移動,它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而不是虛無飄渺的想像。2001年6月20日,山姆應邀在休斯頓萊斯大學作了題為「瀕死體驗:透視腦死亡還是透視一門新的意識科學?」的報告,吸引了不少對生命研究感興趣的人。山姆還介紹了下一步研究情況:英國將花費140,000英鎊進行心臟停搏的「瀕死體驗」的多學科研究;休斯頓德州醫療中心的科研人員對山姆的研究表示極大的興趣,認為對探索生命的本質有重大意義,提出與山姆合作,共同研究這個生命的新領域。 現代國外心理學在「輪迴」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他們是在催眠中研究心理學現象,他們是讓病人在催眠中回憶過去,當病人被問及久遠的過去和前一世的情況時,病人都回答得很清楚,他們擔心是病人的心理想像,就到病人說的前一世的地方去調查,確有其人其事,於是他們又研究了成百上千起案例,都一一證明了輪迴的真實性,於是這些心理學家成了輪迴的研究者和宣傳者,還出了很多書。我們雖然對輪迴有偏見,但也應該承認他們研究的科學性啊,還有本書叫《科學時代的輪迴錄》上面也記錄了很多輪迴的事例,都是有事實根據的事例,看來我們不要因為唯物主義的觀念而太固執己見了哦。 基於以上的很多研究,我們沒必要對佛教裡面提出的「六道輪迴」等許多觀點盲目駁斥,不要簡單的把佛教當成宗教迷信而否定。佛家重點是教人把握現在,教人從善,教人離苦得樂,這有什麼不好。 作為宗教,佛教和道教與西方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本質的不同,西方宗教都有自己崇拜的神或上帝,以神性來束縛人性被受唯物主義的攻擊,有所謂「宗教的黑暗時代」。而佛教和道教不同,佛教的「即心是佛」和道教的「得道成仙」都說明佛和仙都是人做的,佛和仙都是人生進入一種較高層次的境界,因此,佛和道實質上才真正是「以人為本」的。在中國佛和道也從未有和人性發展相衝突。(政治利用和歪理邪說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古蘭經》經典中提到:「真正的學問在中國」。這個學問是什麼?無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個傳統文化的本質體現在對宇宙與人生的認識和把握。即《易》與儒、道、釋三家。在中國,宗教恐怕更多的體現為一種人生哲學,即人生價值和歸宿的最終解答。 人的生死、及其價值問題,是一個古老的問題,我相信是每一代的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以及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思索的問題。古代王維有「人生能幾何,畢竟歸無形」感嘆,近代朱自清有「為什麼白白走一遭」的反問,古人說「不明生死,如喪考妣」。佛也說「生死事大」,我們怎麼能忽視或者迴避這個問題的存在呢?我認為,人的生死及其價值問題決定了人生的歸宿問題。這個問題既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宗教問題,只有搞清楚了,才能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藝術、哲學和宗教一目了然。而事實上,藝術、哲學和宗教正是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側面的詮釋。談到人生的價值和目的,科學顯得無能為力,但科學可以為這個問題提供一些證據和數據,最終還是要通過人類的辯證思維和直覺思維來解決。科學不能代替哲學,佛在印度的本意就是指「覺者」即覺悟的人。 這個過程不是少數幾個人能完成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先賢哲人來完成。不管它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唯心的還是唯物的,都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和文化遺產。須知所謂的「真理」最初往往都是常人以為是錯誤的形式出現的。因此,我們應該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從正反兩方面發現我們最有價值的東西。在此,我們的思想界和學術界長期以來犯了一個毛病,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要徹底將對立面打倒。就忽視了事物在矛盾中才能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沒有黑格爾,怎麼會有馬克思。是真理還怕鬥爭?陰陽是相生相剋的,圍棋的黑白鬥爭也不是要將對手完全吃掉。將對手完全吃掉,這種想法是很簡單膚淺的。當然也可能,九段和初學者之間就有可能,那還有下棋的意義嗎,還有什麼促進作用嗎。事實上沒有了對立面,我們的學術就沒有了內在動力而只能是平泛和不深刻的。因此,沒有公正的學術態度,是不能實現文藝上的百花齊放的。我們最大的落後也許正是觀念上的落後,這恐怕來源於我們現代大多數中國人身上存在的惰性(這種惰性不是傳統文化的內涵)。對一個問題不著深刻研究,用教條一套,正確與否,一了百了,怎麼會有學術上的進步。我想馬克思如果再生在今天,也會對自己的著作作些修改,也會對這種教條主義深惡痛絕。為什麼我們不能更深入更多理解馬克恩主義的神髓,靈活應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毛澤東的中國革命做到了,鄧小平的改革開發也做到了,為什麼我們平常人難以做到。這種教條主義的惰性不知在我們的國度還要存在好多年,還要阻礙我們的學術繁榮好多年。一個「唯心主義」的標籤,將西方近現代哲學、心理學成果拒之門外。將傳統《易經》、佛、道文化束之高閣,為什麼在外國人在研究《易經》了,我們才組織什麼研究協會。對於佛、道文化,更多的價值僅僅是作為旅遊價值的開發上,而對裡面的閃光的東西不敢過問(在某種程度上宗教和迷信不分),忽視了我們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不敢越雷池一步,怎麼會有真正的創新和發展。 我們現在國人最可悲的是一方面以我們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從未斷裂的)為驕傲,另一方面卻拚命做著斬斷這個文化鏈的工作,這個事從文化大革命為標誌性的開始,有人現在都在拚命做這個工作,只因為兩個世紀前有個外國人提出了個「辨證唯物主義」,我們就要用他的理論來否定我們老祖宗的一切。他的辨證法是有一定道理,但是否來源於中國的道家也未可知。馬克思如果再生在今天,也不會在僵化的強調自己的「唯物主義」了,「唯物」的觀點在當時就只能是一個「猜想」(因現代物理學已經找到了很多微粒,但並非實體)。為什麼一個外國人的一個「猜想」就要我們徹底打倒我們老祖宗的東西,值得嗎?開口閉口一個迷信,以科學來反對迷信,但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自己搞清楚了嗎?迷信就是盲目相信,而你自己對要評論的對象都沒有搞清楚就盲目的否定,那也是盲目相信自己,也是真正的搞迷信。愛因斯坦說;「我深信現今時尚以科學理論來解釋人類生命的所謂公理,則不單只是完全的錯誤,而且這種看法應該受到指謫」。又說:「科學.宗教.藝術是同一棵樹上的枝葉。我們過度的相信科學是否也是一種迷信擦亮我們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純凈我們的心靈去思考人生。」我們現在最大的麻煩是把科學和真理化了等號,其實現代自然科學都是建立在「現象」的基礎之上的「真實(現象)」,是各科之學,自然科學的發展也就局限於現象的範圍,即用現象去解釋現象。最終無法回答終極的哲學問題,即世界的起源問題。而道學、佛學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質問題,嚴格劃分應該屬於哲學而不是宗教,更不是神創世的神學,我們應該有嚴謹的態度來對待之,即使要批判之也應該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不然迷信的就是我們自己,成為不肖子孫將是我們這一代! 望君謹慎思考,珍重!(待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來自「CCTV中華醫藥」的醋泡黑豆的配方
※十一自駕游道路推薦|中華楓葉之路:走在最美楓景大道,看盡秋色
※中華美食—湯粥大全
※中華命理 -- 八字地支循藏
※中華將星錄 中華將星錄三國兩晉南北朝:桓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