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轉載]轉載:鬼谷遺文

元命勝負元命,指的是天之大命。元為元本,元等於天。命就是受之命。勝負,指高下。全文本義就是指看一個命的基本高低,貧富貴賤基本問題判斷方法。三元者,干祿,支命,納音身。各分衰旺之地。【虛中解文】三元,各分生、旺、庫之地,而為九命是。主祿,主三會也。三元的解釋,三元是哪三元?元命的元。第一元,天元:干,為祿,叫做「干祿」。第二元,地元:支,為命,叫做「支命」。第三元,人元:納音,為身,叫做「納音身」。例如:甲子,納音金其中天干「甲」為干祿。而地支「子」為支命。而納音「海中金」為納音身。它們各自都有各自的衰地與旺地,各種不同。李虛中老師解釋:那麼三元各自分有生(長生)、旺(帝旺)、庫(庫墓),而為九命。九命,就是干、支、納音三個每個分生、旺、庫三命,合為九命?那麼這個是主祿,主三會的。三會的解釋:《消息賦》有:「祿有三會者,長生、帝旺、庫也,為至吉之地。災有五期者,衰、病、死、敗、絕也,為至凶之地。」「王氏注云:祿有三會,如甲祿在寅,遇甲寅是正祿之會,一祿也,得甲午是暗合,天德之會,二祿也。得甲戌乃祿堂之會,三祿也。災有五期者,以三元祿馬五處,遇死絕之地者,是也,一說以大歲、月建、日辰、大小運五處,皆來期會兇殺,刑克本命,斯亦謂之災有五期。」由以上可見,李虛中先生也借用了《消息賦》里的一些句子,來說明。其實不光主祿,主三會,還主災五期。干主名祿貴權,為衣食受用之基;支主金珠積富,為得失榮枯之本;納音主材能器識,為人倫親屬之宗

【虛中解文】干為天元祿,故主貴爵衣食之正本也。支為地元財命,至此比形立象始終之元,故主貧富運動榮枯。納音為人元身命,故主賢愚好醜形貌材能度量,凡有生則披我生克愛憎,故為人倫親眷也。

天干,主名(名聲、名氣),祿(福氣,能夠吃的穿的),貴(尊貴,指地位高),權(指有官職權力,職權),天干為外在的,為衣服食物受用的根本。(干主有沒有?)

地支,主金(錢財,名的暗的),珠(寶貝,能夠有的寶物),積(能夠積攢下來的財富),富(指錢財的多少,富裕程度),地支在地,為得失(得到或者失去)榮枯(繁榮或者衰敗)的根本。

(能否拿到?拿到多少,成敗在於支上)納音,主才能器識。才能就是一個人的才能,才智能力行為。才,就是才智;能,就是能力行為;器,就是度量大不大,能夠容納有多廣的範圍。成大器或者小器?識,認識事物的廣泛程度,認知的能力大小,指眼界。

李虛中老師解釋:干叫做「天元祿」,所以主貴(地位高低)爵(名譽名聲)衣食(外在的吃穿)的正本。由天干發出來作用。支為「地元財命」,天干至此(天干來到地支上)排列形象來比較看看,從頭到尾的根本。所以主貧富的運動變化,及一個東西枯榮。(地支是變化的運動的,直接影響到能夠承載天乾的多少)納音為「人元身命」,所以主賢(有道德才能的人)愚(沒有道德才能)好醜(模樣的好壞,美麗或者醜陋)體貌身材,才能,氣度,度量。凡是有生,那麼披於我為生、克、愛、憎,所以為人倫親眷。鬼谷遺文--清濁的理解智仁禮信義,水木火土金,論十二數者,支幹極也。

【虛中解文】水即言智,木則近仁,火則主禮,土則主信,金則主義,以支幹相配五行,各有十二位也。檀香解釋:這裡說的,都是納音為主的。納音中,智為水、仁為木,禮為火,信為土,義為金。論十二數,意思就是每個五行有十二種干支組合,想到12乘以5等於60,我才忽然明白說的是納音。納音有60甲子數。所以說干支配五行,各有十二位。學習了古法才想通的一個問題。以前不知道為什麼它要講這些,這些不是很簡單嘛?其實不然,納音分配五行複雜讓人頭疼。智仁則清,禮義則濁,信從四時之氣。

【虛中解文】水木和柔主文章清秀。金火剛暴,主威武濁勇。土隨四時而有濁有清,當隨所犯而言之。檀香解釋:智仁則清說的是水與木主清,禮義則濁說的是火與金主濁,信從四時之氣說的是土呢,變化多端,它的清濁要跟隨四季變化而變化,如果在春天,土從其木氣為清。這裡說的都是納音,李老師解釋:水木和柔主文章清秀,這個是表面的說明,為什麼水木主清,清因為和柔,聯想到學習上有個「水木清華」一詞,看學歷文憑先看水木是否存在,水主智慧,木主仁慈,仁慈能有大智慧(非聰明也)木能吸納水的緣故。金主剛烈,火主暴躁,主威武勇敢的濁類。適合做武官,打仗的需要。不需要智慧文採的,只需要勇氣和力量。土呢變化很多,隨四季而行,所以有濁有清的時候都有,最後論述「當隨所犯而言之」。

感謝古易老師的指點,讓我明白了很多古法的用法。

清無地而後濁,濁有時而返清。

清得地而轉清,濁會濁而愈濁。【虛中解文】水木失地,雖貴必俗濁而為武人。金火得四時之十旺氣反清貴,而主文章繼世,為天下英賢秀士。如木生亥卯未,而有水生之性也,金水有用,可武耀於疆場,為天下元帥。檀香解釋:這裡講到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清濁是可以隨其得地與失地而轉化的。(下次研究得地與失地問題)水木為清,清不得地時那麼就變濁了,本來納音為清(表面)但是失地(作用時),渾濁了。好比一個平時成績很好的學生去考試在不利自己的考場(出現了緊張害怕生病等情況,天氣不好堵車等)結果考試結果不利,變濁了。雖貴必俗濁而為武人。相反的,如果一個武人金火為本,但是得地得四時得十分旺氣,反而變得清貴了,主文章能夠流傳世間,成為天下的英賢人才。

後邊舉例:木生在亥卯未木地,而有水生的性情。金與水都能夠游泳的話,那麼就可以武功耀於戰場,能夠作為天下的元帥了!(金為濁,水為清,都得地時金生水,文武雙全之人,作戰又有謀略,所以能為天下元帥。)李老師沒有解釋後邊幾句:當清在歲運得地時,還是能夠轉清的,而如果濁的五行失地以後,在歲運上失地那麼更濁了。本來得地可以清,後來慢慢就會變濁,一定的,因為歲運運轉變化。

(由此想到,本質的清濁,與地道變化的規律上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本質與得失上的清濁顯功問題)

李虛中命書精讀【原文】通理物化【鬼谷遺文】清氣陽為天,杳杳而上沖乎陽;濁氣陰為地,冥冥而下從其物。

【李虛中評註】太虛之先,升寂何有?至精感微而真一生焉,真一運靈而元氣自化,自化元氣者,乃無中之有,有中之無,廣不可量,微不可察,氤氳漸著,混漠無倪,萬象之端,朕兆於此。於是有清通澄朗之氣,化而為天;濁滯煩昧之氣,積而為地。故清者自濁而澄,高者自下而上。天高而浮,地厚而沉。浮者有彰動之象,故為陽;沉者有寂沒之理,故為陰。清者上騰高而純陽,故充滿;濁者下沉密而純陰,故冥寂,而萬物從化之。故沖於上者為陽,而生萬物;沉於下者為陰,而成萬物,然而實始於一者也。自我觀察:學命之人,似乎沒有人能夠把這些好好精讀的,不怪古人說「世人浮躁之風盛矣」。鬼谷子留下的文字簡潔明了,而李先生距今(生於公元761年,卒於813年)1200多年。語言上,文字上的變化可以說差異實在太大,可以說,必須先有古人文化上的基礎才能了解到其中一兩分含義。從命理的理解,似乎還要深刻。古人論命講的是氣數(氣是有形,數是無形)命運就是有形與無形的相互作用。氣分陰陽,那麼從陰陽來談氣,古人萬事不離陰陽理。清氣是陽為天形容詞杳杳(清氣上升的樣子)清的上升到天主陽主升發。濁氣是陰為地形容詞冥冥(濁氣下沉的樣子)濁的下沉到地主陰主收斂。李先生對此詳細論述:太虛(宇宙)之前,哪裡存在氣的升沉?

(說明無天無地,混沌不開時)一直到最精細感受到最微妙(無的狀態)那麼真一生出來,真一運靈時那麼元氣自然形成,自然形成了元氣,是無中生有,也是有中生無的過程。它大到不能夠測量,小到不能夠覺察,由陰陽二氣互相逐漸染著,混雜空寞沒有端倪,萬象的開始,從這裡形成了徵兆。由於這樣,那麼清氣化為天,濁氣化為地,所以清的氣就是從混濁到澄清的,從下而上升騰的。

天高浮於上,地厚沉於下。浮的就明顯動的象,所以為陽;沉的有寂靜沉默的理,所以為陰。清氣為陽升發騰高,所以充滿;濁氣下沉緻密,所以沉寂幽靜,所以萬物從大地中生化而來。所以往上沖為陽的,生萬物(氣生靈魂);往下沉的為陰,成就萬物(承載)……後面無論如何,都是從真一演化而來的。

何謂三命三命既干祿、支命、納音身。干是年干,支是年支,納音是年干支納音。積日為月,積月為歲,歲者,日月之所積,是年為尊也。推日以計運,推月以計氣,本命者,是大小運之尊也。

干為祿,是身、命之尊也,以神煞而言,則太歲為尊也,因此諸多神煞是太歲地支而取,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古之聖賢莫不本諸於此,始可以論吉凶之由也。古法論命以年為本,日為主,年尊日卑,如上尊年吉,下卑日凶,陰陽理順,逢災自愈也,這也就是我們看到很多日干失衡的八字並無什麼實質性災禍之根本所在。年凶日吉,是尊凶卑吉也,我們看到有的日主無偏、用神有力無傷但年被克損的八字並沒有什麼作為,這就是根敗花無發也。古之論命,分三主,定三限,以驗根基之厚薄,以定歲運之吉凶,其法則有別於今人四限之說。

如:癸未乙卯甲子己巳,以年為四柱之根而定三主,則癸為天元為祿主,以未為地元為命主,為納音木為人元,為身主。

年為統籌,則月日時分三限以配歲運之吉凶,則以月令為初限,管青少年,以日為中限,管中年,以時為末限,管晚年,則此八字便以乙卯為初限,以甲子為中限,以己巳為末限。其中限甲子,本主癸未音為木,木敗在子,為沐浴之地,稱為裸形,如沐浴之地再配上音克本主,珞琭子稱之為「沐浴夾煞」,鬼谷子稱之為「風雨限」,中限甲子正是金克木,則是裸形真夾煞也,珞琭子曰:裸形夾煞,魄往豐都,元犯有傷,魂歸岱嶺。其中限大運運行辛亥更是助金制木,則災難免也。

論命必須限運集合,限凶運吉或運凶限吉皆可減其凶,如限凶加運凶則是真正風雨飄搖了。

天有四時,造化萬物。屋有四柱,各立規模。命有四柱,註定榮枯。清代以後,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四柱祿命起源於徐子平,把唐代李虛中尊為祿命術的開山鼻祖,但通常又認為李虛中論命不用生時,只用年月日三柱推算命運,是徐子平增補完善了四柱,因此尊為子平術。把李虛中推上鼻祖寶座者《淵海子平》,《淵海子平》引:子平淵海之理,始自唐大夫李公虛中。

宋之學者朱翌在《瓮牗閑評》說:李虛中論命不用生時。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編者不細心考究,就輕率作出:祿命之說,自唐李虛中尚僅以年月日起算,未有所謂八字者。

而對《李虛中命書》中出現的「四柱」二字認為有可能是「鄙淺可嗤者附益.......」,

此一論點自清代以後幾乎成了定論,嗚呼!道之將廢也,不在秦王之焚書坑儒,而在於後人之曲學偏見也。考其祿命古法,沒有一本典籍是用年月日三柱論祿命,李虛中論:四柱者,胎月日時,李虛中在其著述中也多處引用珞琭子言論,而在珞琭子消息賦賦文中就有:災福在年歲之位內,發覺由日時之擊揚之說,可見李虛中也並非是什麼祿命之開山鼻祖。

今人重子平而輕古法則論命難以盡興也,比如年上有七煞克日,今人恨不得傷官食神雙管齊下,把它制服的服服帖帖才安心,而在古法里則大忌也,年為根也,根一除則花苗無存。三命通會曰:年逢貴氣,不用制伏。但並不顯其理,後學模糊也。又如吾人看到格局無破,日主平衡卻是貧賤夭折之命者,根基淺薄之故,枯萎之花放進溫室培養也無益也。合抱之木起於毫末,吉凶之彰始於微兆,故為吉凶之先見,聖人觀乎先兆,見乎未萌,察其根源,則知其苗裔也,談命之說以年為根,以月為苗,以日為花,以時為實,窮根可以知苗,觀苗足以探花,見花然後知實,古法重根,以年為本,子平探苗,月令為重,是先賢窮理盡興以彰後人也,智者宜本諸於此,則貴賤賢愚可知矣。

[轉自:熊發清八字管窺博客]命學中的六害,子未相害、卯辰相害.......這是學習命理的人再熟悉不過的了,由於明清以後的命學書很少對其產生的原理做出註解,《三命通會》在「論六害」一文中雖有「因晝夜陰陽之氣感而六合。因六合而生六害,因六害而忌晝夜陰陽之氣。

六害者,十二支凌戰之辰也。」之說,由於萬先生未對為什麼「六合而生六害,因六害而忌晝夜陰陽之氣」作出進一步個解釋,以致於後學難以適從,特別是任鐵樵未能明嘹六害本意,在《滴天髓》里徒以為「子未相害,無非相剋,丑午寅亥相害,無非相生,何以為害」而認為其「尤屬不經,削之可也」。

任先生是清代最有成就的命學家之一,其一言一行足以影響後世幾十年,加以芸芸種生皆畏於經典上做研究,自清代以後,六害之用以近於名存實亡。

命學中的術語產生,自有其產生的原理,原理不明,則生異端,對於任鐵樵所關心的「相生相剋何以為害?」

的困惑,古代先賢是不會連相生相剋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看不到的,反而他們看得很深,後學不讀經書是不能理解其本意的。《孝經》里有一句話「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

先賢看到有的皇帝和大臣,父親與兒子,丈夫和妻子,理應和睦相處的,但他們反目為仇了,君臣殺奪,父失其慈,子違其孝,妻不敬夫,夫棄妻而去。這就是人事的相害。

五行的原理就是天人和一,先賢所作的十二支相害,就於人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卯辰為什麼會相害?

卯是木,辰是土。辰土是卯木的妻子,由於卯與戌合,且戌沖辰,這就是丈夫棄妻子跟別的女人,而辰與酉合,酉金沖卯木,卯木是辰土的丈夫,這就是辰土與酉金合作殺丈夫之象。

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是有姦夫淫婦謀殺親夫之事嗎?

寅與已為什麼會相害?

已是火,寅是木,已是寅的兒子,已於申合,但申金沖寅木,所以已與申合,已子有叛逆之心在現在生活中,很多孝順的而娶了老婆後,由於妻子與父親不合而導致家庭關係緊張只局面比比皆是。

丑與午為什麼相害?

它的產生原理跟寅已相害一樣,也是父子相害之意。子與未為什麼相害?土克水,未土為君,子水為臣,未與午合,午沖子,午火為子水的財星,這就是君用財害大臣之象。

而子水又與丑合,丑也是土,丑未沖,這就是通敵叛變害自己主人之象。申亥為什麼相害?因為亥與寅合,寅要衝申,申與已合,而已要衝亥,也是父子相害的意思。水能生木,滔滔洪水暴雨過後草木枯黃,這就是相生而相害的現實。可見相生而不相害的觀點是狹義的。

不但有相生而相害,還有相害而相生的,如水能克火,當大火燃燒的時候加點水反而會更旺。可見陰陽五行它不是相生就是吉,相害就是凶這麼簡單。對於其凶中有吉,或吉中有凶,而是要看其有救無救了,

論五行生成天高寥廓,六氣迴旋以成四時;地厚幽深,五行化生以成萬物。

可謂無窮而莫測者也。聖人立法以推步者,蓋不能逃其數。

觀其立數之因,亦皆出乎自然。故載於經典,同而不異,推以達其機,窮以通其變,皆不離於數內。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者,咸有所自也。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陽之初一,陽數也,故水曰一;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陰之初二,陰數也,故火曰二;木居東方,東,陽也,三者,奇之數,亦陽也,故木曰三;金居西方,西,陰也,四者,偶之數,亦陰也,故金曰四;土應西南長夏,五者,奇之數,亦陽也,故土曰五。由是論之,則數以陰陽而配者也。若考其深義,則水生於一。天地未分,萬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見於水,故《靈樞經》曰:「太一者,水之尊號。先天地之母,後萬物之源。」以今驗之,草木子實未就,人蟲、胎卵、胎胚皆水也,豈不以為一?

及其水之聚而形質化,莫不備陰陽之氣在中而後成。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則甘,土之味也。甘極而後淡,淡,本也。

然人享父母陰陽生成之化,故先生二腎,左腎屬水,右腎屬火。火曰命門,則火之因水而後見。故火曰次二。蓋草木子實,大小雖異,其中皆有兩以相合者,與人腎同,亦陰陽之兆。是以萬物非陰陽合體則不能化生也。既陰陽合體,然後而春生而秋成,故次三曰木,次四曰金。蓋水有所屬,火有所藏,木有所發,金有所別,莫不皆因土而後成也。故金木水火皆待土而後成。兼其土數,五以成之,則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常以五之生數不可至十者,土不待十以成,是生成之數皆五以合之。明大衍之數,由是以立,則萬物豈能逃其數哉?闡述天六氣成四季,地五行化萬物。無窮難測,太複雜。複雜的情況下,聖人立定方法推步,這些都逃不出數的範圍。立數的原因,都從自然而出。(推步立數從自然出,思想肯定自然而來。)

所以不論什麼經典,窮通變化都是數來推的。

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水在北方子位,子是陽氣的初一,陽數,所以水一。

火在南方午位,午是陰氣的初二,陰數,所以火二。

木在東方,東是陽,為三數,奇數。

金在西方,西是陰,為四數,偶數。

土應西南方,在長夏位置,五,奇數。

由此我們看到,數字可以配合陰陽而論。

研究其中深層含義,聯繫自然,我們可以發掘,水生一,萬物離不開水。天地沒有分開,萬物沒有形成的初期,都是水。

所以《靈樞經》說:太一者,是水的尊號。比天地形成還早為母親,而後又作為萬物的源頭。現在我們檢驗知道,草木種子,人、蟲、胎、蛋、胚胎都是水組成,水就是第一位的。

當水聚合成形質後,具有了陰陽之氣在其中而後形成(水為陽要找陰火)。所以小的果實都是味道苦的,這是火的徵兆。當果實成熟後,那麼味道就變甘甜了,甘是土味,甜到極點而後變淡,淡是味道的本原。但是,人享受父母陰陽生成變化,所以先生出兩個腎,左邊腎屬水,右邊腎屬火。

火叫做命門,那麼火是因為水然後才出現的。所以火第二位。

大約草木種子果實,大小雖不同,但是其中都是兩個相合的(花生、豆芽兩半),與人腎相通,也是陰陽相合的徵兆。所以萬物如果沒有陰陽則不能生化出來。

那麼陰陽合體,然後在春天生髮,秋天成熟,所以木排第三,金排第四。因為水有所屬,火有所藏,木有所發,金有所別,最後都是因為有土,然後才能成就的。所以金木水火,都等待土出現而最後形成。

所以土數,以五來成。那麼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常以五的生數不能夠到十數,因為土不到十就成了,這是生成之數,都是配合五來的。

明白了大衍數,那麼從此立數,那麼萬物怎麼能夠逃出數來?

三命八字命學與子平八字命學的區別三命八字學子平八字學論命基點年【年本日主的體用運用】

【年含祿,命,身】日富貴指標祿,命,身財,官,印宮位年胎月日時男父母兄弟己身子孫妻妾官之僚友官之帝座女翁父翁母妯娌己身子孫夫君年月日時男父母兄弟己身子孫妻妾女父母姊妹己身子孫夫君格局取用1,理法取格【干,支,殺。。。。】

2,意象取格【龍虎助貴之類】

1,理法取格【月建取格,變格】

2,虛用取格【六乙鼠貴之類】

四時作用

1,以月,日,時對年作用

2,日,時為法用3

,月為氣之源、

1,以年,月,時對日作用

2,月,時為發用

3,月為氣之源旺衰評定以次為主本,胎,月,時以次月,日,時,年五行運用1,干支五行【正五行】2,納音五行

3,真五行

1,干支五行【正五行】

2,化氣五行【類從屬於真氣五行,但運用不全面】

四柱大限

年月日時歲:0---3031—4546---

以後

年月日時歲:1—1516-3031-4546--以後神煞運用運用普遍,其定性作用運用較少。

八字起源脫胎於星占源於唐宋三命八字學【類似簡化】運程推斷以命式.大運.小運.太歲四者刑衝剋害為經,以祿馬食印神煞為維,推斷流年,流月吉凶禍福。

以命式.大運.太歲三者刑衝剋害為經,以格局,六神為維,推斷流年,吉凶禍福。

推理特點

1,注重富貴貧賤夭壽的推斷。

2,禍福不彰【如陞官伴有車禍】

3,神煞的運用對事件起到定性的作用

4,三命的運用更符合易理。【一生二,二生三,物備三才】

5,推斷流年技法豐富有法可依【小運,納音,神煞,星宮。。。。】

1,注重富貴貧賤夭壽及細節小事的推斷。

2,禍福不能同時推斷髮生。

3,拋棄神煞禍福不明。

4,注重干支六神大象外延的推斷研究運用。

5,推斷流年技巧單一【六神刑衝剋害。。】。


推薦閱讀:

[轉載]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與蘭德公司對中國現狀的分析
[轉載]鄧澍六行詩[觀雨]?春天詩會[八]
引用 【轉載】【美文】一生一世一雙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太唯美了)
[轉載]「十干化運」初探(中)
【轉載】中藥配伍之謎——君臣佐使(一)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