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解密(1)

蔣介石日記曝光﹕讓他走下神壇和祭壇

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七二年﹐長達五十餘年的蔣介石日記曝光。臺海兩岸的學者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這兩年來的縝密研究﹐一致認為這些日記具有高度真實性及權威性﹐顛覆國共兩黨過去的官方論述﹐將蔣介石從「偉大領袖」的神壇上拉下來﹐也從「人民公敵」的祭壇上拉下來﹐還原成有血有肉的人﹐既展現蔣的民族氣節及抗戰功績﹐也暴露他的人格特質上的優缺點。日記中的種種細節﹐推翻了兩岸歷史教科書的論述﹐勢將改寫中國近代歷史。    這兒黃昏的余暉有一種目眩的感覺。落日照在史丹福大學校園的鐘樓上﹐襯托校園西班牙式的建築﹐映照出一種如幻如真的光暈。來自臺海兩岸的學者﹐走出胡佛研究院的大樓﹐剛好可以見到這幅和神州大地很不一樣的風景﹐嗅到加州南灣區徐徐吹來晚風的氣息。他們過去從沒想過﹐會在美國的土地上﹐走進一個前所未知的中國歷史世界﹐發現了顛覆國共正統論述的歷史秘密。    他們來自臺北的中央研究院﹑國民黨黨史會﹑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等知名研究機構。眾多學者都沉迷於蔣介石龍飛鳳舞書法中所隱藏的秘辛。這是「曠古絕今」的歷史寶藏﹐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兩岸學者都不約而同地說。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七二年﹐長達五十多年﹑以千萬計的文字﹐不僅記錄了蔣的隱私(如蔣嫖妓及色慾﹐詳見四十四頁專文)﹐也揭露了他各項重大決策時的心理狀態。    這大半個世紀的日記﹐也使蔣介石走下了國民黨的神壇和共產黨的祭壇﹐還原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不再是國民黨論述中「主義﹑領袖﹑國家」中的不可一世﹑永遠正確的「偉大領袖」﹐也不是共產黨論述中的「卑鄙﹑賣國求榮﹑不敢抗日的人民公敵和資產階級吸血鬼」。    但來自兩岸的學者都同意﹕蔣介石日記顯示﹐他是極有民族氣節和風骨的領袖﹐也一直在努力謀求中國的現代化﹐但也陷入個人性格的限制與時代的局限性之中﹐使這位曾經是神州大地上最有權力的男人﹐背負著「失去中國大陸」的歷史苦果而於一九七五年在臺灣去世。    但蔣介石日記的全面出現﹐也逐漸讓蔣介石回到中國民間﹐超越國共斗爭的框框。千秋功過﹐讓日記成為各方評說的最新依據。    胡佛檔案館的規定是﹐目前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四五年的蔣介石日記﹐都已向外開放。任何持有照片身份證明的人士﹐都可以入內閱讀日記的影印本。但規定﹐不能帶手機﹑照相機或任何攝影器材進去﹐也不能自帶紙筆﹐而只能使用胡佛檔案館提供的紙筆。    但不少研究學者其實更關注蔣介石到臺灣後的情況﹐尤其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五六十年代白色恐怖事件﹑雷震因組織反對黨而被誣為「匪諜」坐牢﹐更不要說臺灣當時的文字獄事件﹐從柏楊﹑李敖﹑陳映真等因「思想問題」而入獄的冤案。學者都希望從蔣的日記中看到他當時的想法﹐以及他如何對付臺灣上升的民主力量。    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是爭取蔣介石日記「暫存」史丹福大學的關鍵人物。祖籍湖南的郭岱君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美國俄勒岡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總統府新聞秘書﹐她一九九七年辭職後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任副教授。二零零零年起擔任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兩年多前說服目前擔任國民黨中常委的蔣方智怡將蔣日記暫存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郭岱君說﹐蔣方智怡做了一個勇敢和明智的決定﹐讓蔣日記可以在胡佛研究院專業的檔案保存技術下﹐安全地保存起來﹐客觀﹑公正﹑公開地讓全世界的學者使用。蔣日記原來是在蔣方智怡的丈夫蔣孝勇手上。蔣經國把日記交託給蔣孝勇﹐他過世之後﹐蔣孝勇在一個機會裡把日記都拿出去了。後來蔣孝勇生病﹐臨終前囑咐蔣方智怡﹐他說﹕「這些資料非常珍貴﹐一定要找到適當的場所保存﹐整理﹑運用。」    如何說服蔣方智怡﹖郭岱君說﹐她曾透過一些管道了解到蔣方智怡一直想尋找一個專業的﹑客觀的適當地方來存放兩蔣日記。她並沒有要自己佔有﹐而是想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將日記好好保存﹐並且公開給學者研究。郭認為胡佛研究院是非常合適的﹕一方面是它的專業﹐二是胡佛研究院擁有強大的研究群﹐三是史丹福大學在世界上的聲望﹐第四﹐當今兩岸政治情勢﹐臺灣目前政治情勢不穩定﹐中國大陸也還不成熟。    前後談了近兩年的時間﹐蔣方智怡於二零零五年的夏天終於同意。雖然暫存胡佛研究院﹐但蔣方智怡認為﹐這些資料是元首的資料﹐她不願意它們永遠流落在外國﹐她希望將來有一天這些日記還是要回到中國土地上。    按照合約﹐蔣介石日記開放前﹐內部只有四個人可以看。胡佛研究院代表是郭岱君和馬若孟(Ramon Myers)﹐蔣家就是宋曹利璇(宋美齡幼弟宋子安的次子宋仲虎的夫人)﹐還有一位是秦孝儀的學生﹑代表蔣家從臺灣去的潘邦正。宋曹利璇不但代表蔣家﹐還代表宋家和孔家看日記和資料。她是蔣宋孔三家年輕一代目前在美國唯一可以自由使用中文的人。    郭岱君說﹐內部閱讀蔣介石日記的進度目前已看到一九六二年了。她將和方智怡商量﹐如果她同意﹐希望盡快再開一批。她非常希望把五十年代日記都開放﹐因為五十年代是整個國民黨在臺灣發展的關鍵時期﹐蔣介石領導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都奠定了臺灣日後發展的基礎.    為了保護原件﹐目前公開的日記都是影印本。胡佛研究院與蔣家有工作上的協議﹐有關隱私﹐例如蔣辱罵什麼人或提到他人極大的隱私﹐而其本人或直系親屬還在世﹐就暫不開放﹔或是有關蔣家個人極度隱私﹐像是疾病之類的﹐都暫不開放。但根據合約﹐這些暫不開放的﹐在二零三五年也全都會開放。目前資料暫不開放的極少﹐萬分之一都不到。胡佛研究院很負責﹐暫不開放的會「蓋住」﹐並註明暫不開放﹐學者看到的是一塊黑的框框。    影響近代中國非常深遠的關鍵人物蔣介石的日記曝光後﹐兩岸三地學者絡繹於途﹐赴美研究日記裡的「歷史密碼」。各方學者認為﹐目前暫存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蔣介石日記﹐勢必改寫國民黨和共產黨各自的歷史論述﹐改寫中國現代史。    「蔣介石日記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足以改寫中國近代史﹗」詳讀過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已公開的蔣介石日記後﹐中國大陸研究蔣介石的權威學者﹑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等同院士)楊天石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長﹑現任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呂芳上也認為﹐在蔣介石日記以及大量史料公布之後﹐民國史應該重寫。    一直以來蔣介石抗日的態度是爭議焦點。蔣日記呈現出他是民族主義者。蔣在日記裡看得很清楚﹐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就講﹕「中日難免一戰。」蔣認為日本要看到中國亡國﹐「日本必亡中國」。他知道中國沒有能力對抗日本﹐所以﹐他盡量拖延正式開戰時間﹐讓中國爭取時間備戰。    楊天石發現﹐一九四五年孔祥熙下臺是蔣親自拍板的﹔蔣介石對國民政府與國民黨的弊病其實知之甚詳﹐曾主張將中國國民黨改名為「勞動國民黨」﹔一九四三及四四年蔣的日記記載有﹕美國人想把孫中山兒子孫科捧出來取代我。後來蔣親自約見孫﹐痛罵他誤黨誤國。還在日記中罵孫為「阿斗」﹐是「總理的不肖子孫」。    呂芳上剛從美國胡佛研究院研究蔣日記返臺﹐他說﹐蔣介石日記對民國史研究的另一重要價值是﹐補足重要事件的來龍去脈﹐蔣一九二三年底訪俄的感受﹑北伐後期東北易幟秘密交涉﹑一九三零年二月湯山事件蔣介石和胡漢民關系的惡化﹐日記裡都有蛛絲馬跡的線索﹐也有的是詳細心路歷程的描繪。    連續兩度前往美國研究蔣介石日記的呂芳上認為﹐蔣的日記呈現他從平凡人到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奮斗歷程﹐顯現他從不同的環境中﹐自我修練﹐走上政治之路。過去對蔣的評價呈現兩極﹐有人認為蔣是偉人﹐也有人認為蔣是流氓﹐各有觀點。呂芳上強調﹐蔣不是聖人也不是壞蛋﹐歷史應還給他本來的面目。    呂芳上說﹐過去海峽兩岸官版定調的書﹐年輕人不看。現在正是重寫歷史書的適當時機。呂芳上強調﹕政治是一時的﹐學術是長遠的﹐應運用新材料重寫民國史﹐回到比較公平﹑客觀的論述。    多年來﹐蔣介石在兩岸有不同的形象﹐是兩個極端的評價。國民黨把蔣介石稱為「千古完人」﹑「世界偉人」﹑「民族英雄」﹔而共產黨有一段時期稱蔣介石為「獨夫民賊」﹑「人民公敵」。    胡佛研究院檔案館的「蔣介石日記」公布之後﹐過去兩年多﹐各國學者﹑記者匯集於胡佛研究院﹐研究來自臺灣的蔣日記﹐為的是還原歷史的真相﹐探索當時決策人物蔣介石的內心世界﹐為中國百年來的發展找出歷史的脈絡。    蔣介石在兩岸的歷史地位翻轉﹐一個蔣介石﹐兩岸各自表述。到底歷史的真相為何﹖蔣介石日記的曝光﹐經學者研究後﹐正是改寫歷史的開始。    中國近代歷史轉彎處﹐蔣介石是重要的轉折決策者。    蔣在日記中提到幾件事情顯示﹐蔣早已是孫中山心目中的接班人選。例如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四日蔣刺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除掉了孫中山最主要的政敵﹐蔣日後在日記中自白﹕「余之誅陶﹐乃出於為革命為本黨之大義﹐由余一人自任其責﹐毫無求功﹑求知之意。然而總理最後信我與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與總理始終未提及此事也。」刺陶當時沒有日記。多年以後他在日記中提及。    殺陶成章得中山信任    民國成立後﹐國民黨改組﹐國父孫中山先生覺得這黨的紀律不夠﹐需要改組﹐加強黨的紀律。這時候﹐兩個主要人物反對﹐他們認為﹕我們都志同道合在一起﹐你不該說要對黨主義﹑對總理效忠﹐還有簽字﹑蓋手印。這兩人一個是黃興﹑一個是陶成章。這兩人反對最力。黃興與世無爭﹐不贊成﹐就走了﹐未與孫中山先生爭執。陶成章卻在大大小小會議上公開罵孫﹑批評他﹐甚至公開說要倒孫。    孫是一位光明磊落的人﹐他也沒有對陶怎樣。這時﹐是陳英士向蔣提到陶的問題。蔣其實是跟著陳英士的。當時﹐陶已耳聞有人要對他不利。躲到醫院裡﹐想暫時避避風頭。但是﹐蔣還是找到他。蔣與另一個人一起刺殺陶成章。蔣認為革命大業﹐陶為什麼來攪局.    郭岱君說﹐過了十多年後﹐蔣在日記中曾說到﹐他認為他做了一件總理孫中山想做而不能做的事。他覺得「總理信任我是有原因的。雖然我從未向總理報告﹐他也未和我提過﹐但我相信總理心中是有所感的」。這也說明蔣在國民黨權力競逐中勝出﹐也是有很多原因﹐包括﹕他個人訓練﹑背景﹑氣魄﹑眼光﹐和相當的政治上的技巧。    對日抗戰前後﹐蔣介石對日本的態度到底為何﹖郭岱君說﹐中共權威學者張海鵬坦承﹐他是抱著點懷疑來看蔣介石日記的﹐結果卻不得不承認﹐蔣確實是民族主義者。    當時﹐蔣曾在日記中每日寫上「雪恥」二字﹐提出一條如何「雪恥」的措施﹐自我惕勵。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也是蔣的民族主義情緒表現最強烈的時候。蔣在日記中以「日倭」﹑「倭寇」稱呼日軍。他抗戰到底﹑拒絕與日本和談的思想﹐可能在此期間首次出現。    一九三九年﹐日本政府暗中籌劃扶植汪精衛政權﹐並於香港釋放消息﹐指稱蔣如願和日本談判﹐日本就不再支持汪精衛﹐並且會除掉汪。孔祥熙主張派人和日本談判。蔣堅決反對﹐批示說﹕今後如再有人借汪精衛事來談與日本和談之問題﹐以叛國罪論處﹐殺無赦。楊天石說﹐過去他讀到這一批示﹐以為蔣主要是批判傳話的天津市長蕭振瀛﹐現在才知道﹐蔣其實是同時批評蕭和孔祥熙﹐可見蔣確實是堅決反對與日本和談的。    據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指出﹐對於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蔣的日記著墨不多。當時﹐在蔣來說他思考的是整個中國的問題。直到後來事件擴大了﹐死了很多人﹐他發現事情嚴重﹐因此他在日記裡覺得是「人謀不臧」﹐他認為是人事問題﹐換句話說是怪陳儀﹐要付很大的責任。後來他派國防部長白崇禧和監察委員楊亮功來臺調查。他們回去之後據實以報。陳儀數次要求要派軍隊﹐蔣在日記中一再強調「勿濫殺無辜﹐除首惡者」。    蔣介石的日記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七二年﹐除了一九二四年遺失外﹐一共有五十五年都是完整的。一九一五年和一九一六年的原始日記可能遺失了﹐於是﹐蔣在一九一七年摘要回溯記錄。終其一生﹐蔣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七二年不停的記載日記﹐由二十八歲一直記到八十五歲﹐五十七年時間﹐蔣介石以中國書法的行書寫日記﹐平均每天花一個多小時﹐記述自己的心路。即使兵馬倥傯﹐也從不間斷。    公開蔣介石日記時﹐日本的《產經新聞》﹑《讀賣新聞》﹑共通社都派人來到胡佛。《讀賣新聞》甚至派了一個記者住下一個星期﹐專門看日記。郭岱君問,《讀賣》記者﹕你到底想看什麼﹖他說﹐日本人想知道蔣介石對日本的愛恨情結。郭岱君介紹說﹕「蔣在日記裡一方面很恨日本人﹐稱他們是『日倭』﹑『日寇』。說日本就是要看到中國人亡國﹐說他們要『謀我』﹑『滅我中國』。但又熟知日本的長處﹐他訓話時﹐又經常罵部下不如日本人。」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國際關系博士潘邦正是四位可最早閱讀蔣介石日記原稿的學者之一。潘邦正已看到一九六二年蔣日記了。對於新內容﹐潘邦正說﹐依照規定﹐尚未開放的內容不能透露。潘邦正指出﹐蔣介石日記的開放﹐重新引起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熱潮。主要因素為蔣日記的內容包涵廣闊﹐尤以政治﹑外交﹑黨務﹑軍事﹑經濟﹑農業﹑工業﹑財政最為豐富。除了日記本身之外﹐蔣還在日記裡記大事﹑剪報﹑反省﹑札記﹐或個人檔案。一本日記大約四百頁﹐每頁以兩百字計﹐一年有八萬字。預估至少有四百多萬字以上﹐量很大﹐內容也很豐富。    許多人關心蔣介石日記的真偽。亞洲周刊實地走訪並且採訪相關學者﹐求證存放於胡佛研究院的蔣介石日記內容的歷史真實性。    日記真實性受肯定    歷史學者楊天石說﹐胡佛檔案館所藏蔣日記是原件﹐而且內容真實性很高。因為他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蔣在日記裡寫了許多個人隱私。他這樣一部日記原沒有公開的打算﹐真實性當然就比較高。    促成蔣日記存放胡佛研究院的郭岱君指出﹕「蔣在早期年輕時的日記﹐確實是真實反應他內心的想法﹐當時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會成為國家元首﹐根據他的日記﹐年輕時他還想去做生意﹐搞股票﹐還想到美國留學。北伐之後﹐他在軍事上成為重要人物﹐尤其是抗戰時﹐他成為國家領袖﹐下筆之間也許有分寸。但是﹐看過內容就知道﹐這日記還是他個人重要紀錄﹐是他治國及修身的參考。」    過去研究蔣介石的主要依據包括﹕現存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蔣介石日記類鈔﹐裡面收錄的是蔣青年時代的老師﹑後來成為其秘書的毛思誠所抄錄的日記摘抄本。還有臺北國史館所藏《困勉記》﹑《省克記》﹑《學記》等五種抄本﹑以及秦孝儀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篇》也摘錄了蔣的不少日記。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楊奎松說﹐過去讀過一些經過蔣介石自己事後修改或國民黨機要人員整理的蔣介石日記等文獻。不過﹐這些經過摘編過的日記﹐有些在不同的篇章﹐會出現「同一天同一段文字裡﹐不一樣的表述或內容」。    詳讀過各種摘抄本的中國歷史學者楊天石說﹕蔣日記公開後﹐摘抄本的價值就小多了。楊天石曾遠赴臺灣﹑日本與美國查閱蔣介石資料。他指出﹐過去所見到的蔣介石日記﹐都是經過修編的抄本或節錄本﹐而胡佛研究院公開的蔣介石日記則是原件﹐可以「深入歷史細微處﹐看到那些大歷史背後的枝蔓」。    不過﹐正當中國大陸逐漸比較客觀的評價蔣介石之際﹐國民黨於二零零零年在臺灣失去執政權﹐民進黨執政﹐蔣介石成了「去中國化」的攻擊目標。民進黨在臺灣進行一連串「去蔣化」行動﹐今年三月十四日高雄市政府將中正文化中心改名文化中心﹐並連夜拆移蔣介石在該中心的蔣介石銅像﹐切割成兩百多塊﹐震驚全臺﹐引來國民黨與民進黨「護蔣」﹑「去蔣」之爭。    曾任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史料編輯部副主任﹑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鄭會欣指出﹐近二十多年來﹐隨著大量原始檔案的陸續開放﹐海峽兩岸意識形態也不同程度地有所寬松﹐因而中國大陸有關民國歷史的研究已由「險學」變為「顯學」﹐成為海內外眾多歷史學家共同關注的焦點。    為了採訪蔣介石日記內容﹐亞洲周刊記者從兩岸三地﹑亞洲到美洲﹐歷經長時間的調查﹑採訪﹐在蔣介石「偉大領袖」與「人民公敵」的兩極形象中穿梭﹐而蔣介石日記像全新的地圖﹐引領歷史學者與中華民族﹐穿越傳說中的魔幻迷霧﹐跨越流言與神話的叢林﹐發現被塵封已久的歷史寶藏。    蔣介石小檔案又名蔣中正﹐祖籍江蘇宜興。一八八七年生於浙江奉化。一九零八年留學日本東京振武學校。辛亥革命後開始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一九二八年東北易幟後﹐名義上統一了全中國。一九三七年﹐領導中國軍民對日本入侵者宣戰到一九四五年取得勝利﹐也成為全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導人之一。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中兵敗退往臺灣。一九七五年﹐在臺灣逝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總裁﹑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轉自:過客BLOG
推薦閱讀:

一念起萬水千山 一念滅滄海桑田
日記-六小時的相位差,誰是誰的天使
瑞士日記(55)
你內心獨白真多
當我在畫漫畫時我在畫些什麼

TAG:日記 | 解密 | 蔣介石 | 蔣介石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