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八十載80事:一所大學的意義
原標題:西南聯大八十載80事:一所大學的意義
1.1937年9月,本該是熱鬧的開學季,北平城內卻籠罩著蕭瑟、緊張的氛圍。日軍佔領了城內的國立北京大學,以及郊外的國立清華大學,原本開放的校園設置了盤查的崗哨,北大校園裡關押著愛國分子,清華園成了日軍飼養馬匹的地方。百公里外的天津南開大學情況更加糟糕,這所著名的私立大學被日軍視為反日基地,遭到毀滅性轟炸,幾萬冊珍貴的圖書資料灰飛煙滅。
2.此時的長沙,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組成了著名的西南聯合大學的前身,長沙臨時大學。
3.臨時大學設在聖經學校,這裡主要是法學院和一部分理學院,文學院的教授和學生則在衡山。此時北平圖書館也有部分人員隨同學校遷來,並且在臨時大學布置了相當寬敞的閱覽室。那時郵運尚暢通,學校原訂的外國期刊也如期轉到。
4.南京陷落後,隨著武漢吃緊戰事日漸危急,長沙臨時大學不得不繼續南下遷往昆明。1938年,西南聯合大學正式得名,開始了空前絕後的八年傳奇。
5.1938年臨時大學從長沙南遷昆明前,張治中將軍召集學生講話,決定學校分兩路入滇,一路步行,另一路由香港、海防經滇越鐵路西行,師生可以自願選擇參加哪一路。聞一多先生是參加步行的,且沿途寫生。
(聞一多先生在途中,右為李繼侗先生)
6.由於甫抵昆明時百廢待舉,校舍不敷,只得暫將部分師生遷至蒙自設分校。蒙自是一個小城,想是因為雲南邊境海關所在的緣故,越南人經營的咖啡店小餐館極多。
7.蒙自南湖景物雖不及昆明翠湖,但陳寅恪先生《蒙自南湖》一詩有「景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昇平」之句,能勾起如此美麗同時又如是傷感的回憶,這是所有曾在那裡逗留過的師生不能忘記的。
8.西南聯大成立初期,學校招收的新生大多有一個相同的疑問——「我算哪個學校的?」,得到校方的答覆是「三個大學都是母校,你們是三個學校畢業的。」
9.聯大不設校長,每一位畢業生的畢業證上都有三位大學校長的簽名和蓋章: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私立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
10.現年96歲的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先生,還清楚地清楚記得自己畢業證上的內容:「何兆武,1943年在西南聯合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畢業,成績及格,准予畢業,並授予學士學位。」
11.西南聯大剛遷入昆明時有一個稱號,叫做「難民大學」。學校選址是在滇池附近的一處墳場,宿舍房頂本來有擋雨的鐵皮,後因學校經費緊張而賣給了美軍,改造成了茅草房。
12.這個茅草房,是梅貽琦先生邀請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專門為西南聯大設計的,然而因為修房資金不夠,夫婦倆前前後後修改了五稿都沒辦法實施,梁思成氣到差點奪門而出。
13.昆明每逢6、7月就進入雨季,上課成為了十分考驗的一件事情。由於教室的屋頂都是鐵皮搭建,只要雨水打在上面就會發出「叮呤咣啷」的聲響,雨天在教室里幾乎聽不到老師在說什麼。來自清華法學院的院長陳岱孫上課時,就曾因為雨水擊打鐵皮發出的噪音而無奈中斷,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停課賞雨」四個大字。
14.丁字形的瓦頂平房結構的圖書館,是整個西南聯大建築中最「闊氣」的一幢。但即便是這樣,其內部設施也極為簡陋,書架全部是用肥皂箱和汽油桶做的。楊振寧後來回憶:「圖書館的窗是沒有玻璃的,每當颳風時,我們必須拿一樣東西把書本壓住。
15.1938年以後,日軍的飛機開始頻繁轟炸昆明,尤其1941年一整年,聯大的學子幾乎每天都要「跑警報」。警報一拉響,學校就停課,師生跑上十里八里到郊外的野地上,日機就不來轟炸了。
16.最驚險的一次轟炸,日本飛機扔下的炸彈,把梅貽琦校長的辦公室連同旁邊的一幢宿舍都震塌了。幸好當時吳宓、華羅庚等一眾教授已經躲進防空洞,結果防空洞也被震塌了,把華羅庚埋了大半截。最後大家硬是用手摳,才把他救了出來。
17.跑警報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美軍的「飛虎隊」來支援抗日,聯大上課才又恢復穩定一些。據說有人數過,原本來昆明轟炸的日機有30多架,飛虎隊的戰鬥機來後,被打到只剩下了10架。
18.曾經指著蔣介石鼻子罵「你就是軍閥」的劉文典,在西南聯大作中文系教授時,不把朱自清、沈從文等才子出生的教師放在眼裡,卻自稱「十二萬分」佩服陳寅恪。某日空襲警報響起,聯大師生爭先恐後跑警報時,忽然想起他「十二萬分」佩服的陳寅恪教授身體羸弱,行動不便。於是匆匆率領幾個學生一同趕往陳的住所,再一同攙扶往城外躲避。
19.1945年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各校復原,劉文典卻未回京(清華大學)履職,而是留在雲南大學任教。新的語境,或解釋為:劉先生不愛京城愛邊疆。而當時的一種笑傳是:劉先生捨不得雲腿(火腿)、雲煙(煙土),故有「二雲居士」的雅號。
20.聯大同學也有膽子大不跑警報的,一位羅姓女同學,警報響起,她就洗頭,同學都走了,鍋爐房熱水沒人用,她想怎麼洗怎麼洗。
21.還有一位廣東的鄭姓同學,警報響起的時候,他就趕緊搬一口鍋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有一次日機炸彈炸到了聯大,警報解除後,回校的學生看到,他居然又在新校舍圖書館旁邊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蓮子羹。
22.北大校長、西南聯大常委蔣夢麟在躲避空襲的間隙,陸續寫成日後成為一代名著的《西潮》。此書的原稿是英文,據說是因為防空洞里既無桌椅,又無燈光,用英文寫作,「可以閉起眼睛不加思索的畫下去」。
23.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後來回憶說,「跑警報已經成了日常的課程。經驗豐富之後,很能從容應付。……我在這些日子,把翻譯《人文類型》排成早課。因為翻譯不需要有系統的思索,斷續隨意,很適合於警報頻煩時期的工作。」
24.空襲太多,費先生也不得不和其他教授一樣,到昆明遠郊去尋找一塊清靜之地,以便專心從事他所喜愛的學術事業。後來,先生帶著他的社會學小團隊入住了呈貢的魁閣。 25.在魁閣生活和展開學術研究的學者,因大家來自不同學派(陶雲逵為人類學家,費孝通為社會學家),時常發生學術爭論。但彼此相互包容,因而都能從對方的觀點中獲益。魁閣這一學術空間、學術氛圍,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學風。甚至可以說,魁閣學術小團體,是中國早期現代學術集團的雛形。
26.國學大師錢穆則是因為覺得在昆明社交太頻繁影響寫作,便託人在昆明附近的宜良北山,暫借了當地縣長空置的一座別墅,半個星期在山裡寫作,半個星期到昆明上課。
27.別墅與下寺比鄰,門外菜地綠,樓下泉水響,堪稱仙境。惟其不足的是,錢先生在寺廟裡搭夥,那飯菜之粗劣,難以下口。吃了兩天,錢先生便請一女傭,另起小灶,吃葷。一天,女傭煮雞,錢先生路過廚房,但見方丈坐在灶前,正快意地啃著一隻雞大腿。錢先生便問:「方丈也吃雞腿?」方丈倒也毫不避諱:「和尚不吃雞腿吃什麼?」28.錢穆白天寫《國史大綱》,入夜則看《清史稿》。到了星期天,他就手持《陶淵明詩》,一路吟誦,去附近的溫泉輕鬆一下。浴後坐在石階上,就近的茶館要一壺濃茶,一邊作裸身日光浴,一邊吟誦陶淵明的詩,盡興而去。
29.吳大猷則把自己的物理實驗室設在郊區的永豐寺,他重病的太太就躺在實驗室里一台大型色譜儀旁邊。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裝出這麼一台儀器,吳大猷自己也說,恐怕在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台。 30.來自貴州的李政道,是在一個秋天找到永豐寺來的。他本來已經是浙江大學的大一學生,因為仰慕吳大猷,便中途轉學投奔聯大。吳大猷遞給他一本書,想試他的解題能力。沒想到李政道都一一破解,讓吳大猷驚訝不已,自認發現了一名物理奇才。(楊振寧、吳大猷、馬仕俊) 31.中文系教授浦江清是後來加入聯大的,他於1942年5月29日從上海出發,歷千辛萬苦,經蘇、皖、贛、閩、粵、桂、貴、雲八省,來到昆明任教,5個多月後,終於到達昆明。浦先生那天的日記是:「自五月二十九日離滬,今日抵昆,在途凡一百七十七日,所歷艱難有非始料所及者。」
32.金岳霖上課時,常戴一頂呢帽。每至學年伊始,給新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並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後來,不知為什麼,金先生配了一幅眼鏡,一片白,一片黑,畫風也是十分獨特了。
33.和大多聯大教師一樣,金先生也是住在昆明城外,每天往返於住處與課堂之間,很是辛苦。林徽因在給費慰梅(費正清的夫人)的信中曾寫到金先生的生活狀態:「可憐的老金每天早晨在城裡有課,常常要在早上五點半從龍頭村出發,還沒來得及上課,空襲就開始了。然後就得跟著一群人,奔向另一個方向的另一座城門,另一座小山,直到下午五點半,再繞許多路走回這個村子。一整天沒吃、沒喝、沒休息,什麼都沒有!這就是生活。」
34.終生未娶的金先生,曾養過一隻大鬥雞,每至飯時,這隻雞便伸長脖子到餐桌上,與金先生共進膳食,這又是西南聯大獨有的一景。
35.聞一多上課,抽煙,上他課的學生,也抽。
36.聞一多生性桀驁不馴,在中文係為研究生王瑤半業一事,給梅貽琦校長的短簡,直如下令一般:「中國文學部研究生王瑤申請舉行半業初試……囑文書科下通知,並乞囑事務組屆時照例備茶點。」身為校長的梅貽琦先生也不生氣,在這封短簡上僅寫「照辦」二字。
37.聞一多的課,場場爆滿,講「古代神話與傳說」課,尤其受歡迎,名氣大到,連昆明城另一頭的工學院同學都知道,每次上課,工學院同學便呼朋引伴,浩浩蕩蕩一行人專程從拓東路趕來聽。
38.作為教授兼詩人的聞一多,有時會在黃昏的聯大校園點起蠟燭,反覆吟誦楚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一些同學受其感染,當場淚下。
39.聯大數學系的教授華羅庚,跟聞一多關係極好。華羅庚在昆明的家被一次日機轟炸炸毀後,聞一多熱情邀請華及家人到自己家中共居。聞一多的家也不大,沒有隔牆,兩家人住在一起難免尷尬,聞一多便把家裡花花綠綠的床單掛起來,作為門帘隔開。華羅庚戲稱說自己好像住在賓館裡。
(華羅庚一家)
40.一次吳宓在教授《中西詩比較》的課上,教室里溜進了一隻大黃狗。在黑板上抄寫完詩句的吳宓,轉過身發現有一隻狗也在聽他講課,走下講台,對大狗說:「目前我尚不能使頑石點頭,不是你該來的時候,你還是先出去吧!」說罷揮一揮手,大狗似乎聽懂了吳宓的話,立刻低頭垂尾悄悄走出去了。
41.聯大的專業設置很寬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上課的自由度也高,學生可以只聽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不會有老師查崗點名。學渣汪曾祺就經常翹課,特別是朱自清的宋詞課。
42.朱自清教上課,會帶一疊卡片,一張卡片記一首詩詞,他一首一首地講,並要求學生記筆記,背,還要定期考試,怪不得汪曾祺不想去。
43.汪曾祺不愛上課是聯大出了名的,大二時英語還考過零分,但唯一不翹沈從文的習作課。
44.沈從文文章寫得好,但不善辭令,口語表達那叫一個笨。所以,他的課,學生多因聽不懂,興趣漸無。不過上他的課,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寫完他會逐一認真閱讀,並在後面附上大段的讀後感。很多讀後感,甚至比學生的原作還要長。結果,像汪曾祺這樣的學生倒是從中受益良多。
45.沈從文格外偏愛汪曾祺,曾給他的一篇課堂習作打了120分。然而四年之後,因為英文和體育不及格,汪曾祺還是沒有畢成業。
46.據說年輕氣盛的錢鍾書在西南聯大任教時,曾對外文系的三巨頭作過評價:「西南聯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不過後來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報紙上發文,公開替錢鍾書辯白,說錢氏沒說過這句話。
47.歷史系教授雷海宗上課有個習慣,每回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裡了?」經學生提醒後,他便滔滔不絕地接著講下去。有一回,雷先生又如是而問。班裡有個女同學,上課筆記甚詳,她打開筆記,看了看說:「您上次最後一句說『現在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48.雷海宗先生常為《中央日報》寫點星期論文,以彌補日常費用。在昆明的8年,不但聯大的教學條件艱苦,師生們的生活也過得十分拮据。
49.華羅庚家被炸毀前,就搭在一個農家牛棚上,他批改作業到深夜,然後埋頭鑽研自己的學問,一晚上被牛虱咬得遍體鱗傷。聯大的學生也常常餓著肚子上課,學費雖然全免,但是吃飯的錢還是要自己負擔,校舍睡覺的床鋪也時不時能抓到臭蟲。
50.為了維持基本生活,聯大教授 「各顯神通」。費孝通曾在街上賣過大碗茶,梅貽琦夫人韓詠華賣過米糕,聞一多治印,吳大猷為妻子治病到菜市場撿牛骨。理工科教授就「高級」多了,物理學家趙忠堯在家生產肥皂,化學系的高崇熙善於種花,栽了一大片劍蘭拿到市集上賣。化工系謝明山研製出了「西曼」墨水,在昆明市場上居然暢銷一時。還有生物系教授聯合建了酒精提煉廠,為醫院解決燃眉之急…
51儘管條件艱難,聯大的老師們都很懂得苦中作樂,比如有些人休息時喜歡打打橋牌。朱自清就在日記中寫道「打橋牌,我老是輸,甚灰心」。而理科教師比文科教師更愛打橋牌。清華隊和北大隊還進行過比賽,輸的要請吃飯。
52.哲學心理系主任湯用彤,在聯大的時候,歲數不大,頭髮卻已經全白了。儘管家裡經常吃稀飯過活,對同學仍然教誨不倦,而且毫無憂容,講起書來毫不使人乏味。
53.化學系主任曾昭掄和同學很親近,學生舉辦的各種活動,他常是很慷慨的接受邀請,不像別的教授。而總是跟學生打成一片的曾老師,卻總是不修邊幅,有時一隻腳穿襪,另外一隻卻沒有,鞋子拖在腳上,衣服的紐扣老是不齊全。 54.教務長、社會系主任潘光旦,到昆明時膝下已有五女。在歡送畢業同學會上常常勸同學們努力解決婚姻問題……(從左至右:施嘉煬、潘光旦、陳岱孫、梅貽琦、吳有訓、馮友蘭、葉企孫) 55.在西南聯大當年的學生中,名氣很大的有楊振寧、李政道、汪曾祺,還有金岳霖的學生、後來去了台灣的思想家殷海光。殷先生對西南聯大一往情深,他回憶說,那時「我們剛從北平搬到昆明,上一代的文化和精神遺產還沒有受到損傷,戰爭也沒有傷到人的元氣。人與人之間交流著一種精神和情感,叫人非常舒服。」
56.感覺舒服的殷海光,在西南聯大上學時,常常一個人在附近的翠湖邊思考。下雪了,他一個人站在曠野里,任由雪花飄落在他赤裸的脊背上……
57.西南聯大訓導長查良釗,有一位族弟,近代詩人「穆旦」(查良錚),畢業於聯大,後來也在西南聯大作助教,在學生中頗有影響。加上他們的另一位兄弟,武俠大家金庸(查良鏞),可以說三兄弟都為我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相當貢獻,其中兩位都曾在西南聯大效力。
西南聯大三校領導,左起:查良釗(原西南聯大訓導長)、胡適(時任北大校長)、梅貽琦(時任清華大學校長)、 黃珏生(南開大學秘書長)
58.聯大校園包容性很強,很多老師上課也沒有固定的綱領模板,想到什麼就講什麼,甚至根據自己的思想授課,比如外文系教授陳銓秉持法西斯主義,倡導「理想的生活是戰爭,而不是和平」。
59.政治學系主任張奚若是位敢怒敢言的老政治學者,曾敢於發言指出國民黨一黨專政和蔣主席個人獨裁。但張先生對同學卻非常和藹,學生們可以一直坐在張先生家裡談上三四個鐘頭。
60.西南聯大的外籍教師不少,英國詩人,外文系老師燕卜蓀,曾經憑記憶在黑板上默寫出過整部《哈姆雷特》。他是跟隨北平師生的南遷隊伍來到的昆明,在途中寫下自己畢生最長的詩歌———《南嶽之秋》。其中有一句是「把我們的樂園放在小車上推著走,或讓無足的鳥攜帶一切。」
61.來自白俄的歷史教師噶邦福,本來是帝俄時代的貴族,後到中國,在西南聯大教書。噶邦福不懂中文,而學生聽不懂俄文。他就用英文講《俄國史》、《歐洲殖民史》。希特勒進攻俄國的時候,有學生問他俄國的情形可能會怎麼樣,他說:「和中國人一樣,俄國人是極其愛國的。所以俄國一定會勝利,中國也一定會勝利。」
62.1941年初,西南聯大在附設師範大學的基礎上,又附設了師範附中和附小,黃鈺生、馮友蘭等教授為附設學校籌備委員會的委員。在黃鈺生擬就的《附設學成立趣旨》上有這麼一段文字:「我們寧願要玩皮淘氣的孩子而不願要無生氣的孩子。……本校同人不敢希冀培植天才,但不踐踏天才……」
63.聯大的文藝活動也不少,同學們冬天在篝火旁放聲高唱,春天划船到滇池裡暢談。晴朗的夜晚,月亮明亮的時候,就在月光下聽老教授講故事,多的時候甚至有上千人。學生舉辦各式各樣的報紙針砭時弊。
64.去茶館是聯大師生的重要消遣。茶館多,且喝茶不需要多少錢,是學者和學生討論政治和學術的理想場所,《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一書作者易社強將茶館稱為「昆明發展迅猛的文藝中心」。
65.師生們還有一大消遣是看電影,昆明南屏大戲院經常上映好萊塢電影,影片主題從戰爭到愛情都有,五花八門,就是沒有翻譯,同學們一開始不懂,多聽幾遍就會了,還能學習英語。
66.聯大附近有一條著名的街,叫做文林街。到過戰時昆明,同時又和西南聯大有往來的,沒有不知道文林街的。文林街只是一條小路,西面通往聯大校園,東面是雲南大學,北面是昆師北院,所以成為文化人和大學教授常出現的地方。
(1995年的文林街)
67.文林街上有個文林教堂,教堂牧師是一位名吉爾伯·貝克的英國人,聯大遷來不久,他便結識了許多教授。文林教堂常舉行講演會,有時還有唱片音樂會。在文林堂講演的有歷史教授雷海宗先生,最轟動的則是劉叔雅先生和吳宓先生講《紅樓夢》。
68.文林街上往來人眾多,曾有學生看見湯用彤先生在文林街麵館吃鱔魚米線,覺得很滑稽。因為湯先生講授魏晉南北朝佛教史,他個子矮小,一身布衣,認真吃米線的樣子,活像一個出家修行的人。還有人看到過金岳霖在街上飯館吃蛋炒飯,一邊吃,還一邊看外文書。
69.美軍來昆明支援抗戰時,需要很多翻譯人員,就從聯大徵募了不少人,梅貽琦校長的一雙兒女,也奔赴了前線。在開闢著名的外援通道「駝峰航線」的飛行重任中,500英里的航線上,到處都是墜機的殘骸,而這其中,就有與盟軍並肩作戰的聯大學生。
70.在雲南師範大學內,西南聯大原址上有一塊西南聯大紀念碑,碑背面刻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以來從軍學生提名」,共有學生834人,14人為國捐軀。
71.其中一位遇難的,聯大1947級外文系的學生,詩人繆弘,生前在詩歌《血的灌溉》中呼喊:「你們的血已經澆遍了大地,也該讓我們的血,來注入你們的身體;自由的大地是該用血來灌溉的。」
72.1944年12月28日,西南聯大師生歡送從軍抗日同學。
73.西南聯大校訓「剛毅堅卓」。
74.聯大沒有升旗早操,沒有紀念周訓話,也不像別的大學,一進去有一個月的新生訓練,灌輸你什麼校史和『總裁言論』。
75.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規定,強制要求西南聯大開設三民主義課,遭到聯大師生強烈抵制,結果最後變成夜間講座,學生交讀書報告應付了事。
76.1939年,西南聯大常委會核定《滿江紅》(馮友蘭作詞,張清常作曲)為聯大校歌。歌詞中的「仇寇」二字原為「倭虜」。
[引 詞]八年辛苦備嘗,喜日月重光,顧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詞] 滿江紅 萬里長征, 辭卻了五朝宮閥。 暫駐足衡山湘水, 又成離別。 絕徽移栽禎干質, 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茄吹弦誦在山城, 情彌切。 千秋恥, 終當雪中興業, 須人傑。 便一城三戶, 壯懷難折。 多難殷憂新國運, 動心忍性希前哲。 待驅逐仇寇復神京, 還燕竭。
77.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三所組成大學相繼北返平津。
78.西南聯大校友,詩人鄭敏在詩歌《西南聯大頌》中,她這樣概括這所大學歷經的磨難:「忍耐在歲月里也不曾發現自己過剩,我們唯有用成熟的勇敢抵抗歷史的冷酷。」
79.聯大179位教授當中:97位留美,38位留歐陸,18位留英,3位留日,23位未留學。3位常委:2位留美,1位未留學。5位院長,全為美國博士。26位系主任,除中國文學系及2位留歐陸,3位留英外,皆為留美。
(西南聯大部分教授合影)
80.8年時間裡,西南聯大培養出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及160多位國內外院士,被公認為是世界一流大學。
參考:岳南《南渡北歸》、易社強《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西南聯大《除夕副刊》主編《聯大八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