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4歲選擇再出發,結果僅僅12年就締造出299億的傳媒集團

投資界——中國創業與投資第一門戶

1997年春天,香港回歸之前,王長田想借熱點做一期專欄節目。可沒想到的是,策劃書剛交上去就被上面給否了「審查沒通過」。由於時間緊迫,王成田只好臨時改成明星專訪,那也是王長田第一次接觸娛樂圈。

作者 | 李清風

報道 |微信公眾號:碩士博士圈

  他本是一介文弱書生,卻因心中懷揣的記者夢,一直從未放棄。此後短短12年間,他一手創造出全國最大的民營娛樂傳媒集團,屢次書寫國產電影史的票房神話,他就是光線傳媒的創始人王長田。

  1965年4月,王長田出生於大連一戶普通的工人家庭。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他11歲還不到1米3,總受同學欺負。

  小學畢業那年,王長田從農村考入縣城中學,父親給他5塊錢,結果在半路上就被一個小混混搶走4塊,到學校餓了半個月肚子。

  不過,令父母欣慰的是,王長田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出色,作文總是被當做範文。高一那年,他寫下一篇《母親》,結果班主任在課堂上讀著讀著就哭了「把母親吃苦的細節寫活了」。從小學到高中,不下10個語文老師對王長田說,「你以後准能當個大記者!」

  1984年,王長田如願考上了復旦新聞系,開始了記者夢的長征。

  復旦牛,新聞系更牛,而王長田所在的「8413」班更是牛上加牛,新浪網的曹國偉、《南方都市報》的總編輯曹軻、《解放日報》的總編輯裘新都是這個班上的。

  王長田當然也不差,1988年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主要負責對外新聞宣傳。照理講,整天在領導身邊工作,用不了三年五載就能混個一官半職,那是一份多少人羨慕不已的工作啊。

  不過,王長田卻不這麼想「給領導做秘書不自由,還是當個記者快活」。

  所以一年後的1989年10月7號,當王長田在處長的辦公桌上看到一本剛剛創刊的《中華工商時報》時,他立馬拿起報紙敲開了工商時報領導的門。

  沒有想到與那位領導前後聊了還不到5分鐘,人家就當場拍板「想來就可以辦手續!」估計領導琢磨王長田在逗悶子,「放著中央級的鐵飯碗不要,這小子瘋了吧?」

  不料2個月以後,王長田真就去了《中華工商時報》報到。此後3年,他的足跡踏遍大同、延安、阿壩、六盤水等100多個偏遠城市,寫出了300多篇深度報道。

  1992年春天,王長田升任市場新聞部副主任,成為報社最為年輕的中層幹部。

  不過,到了1994年,王長田又鬱悶了。因為電視媒體的影響力正一點點超過紙媒,而記者的影響力一天天下降,「企業哪怕花錢、送紅包也一定要在電視上露面。」

  1995年3月,王長田機緣巧合到北京電視台採訪吳副台長。當時,吳台長正打算辦一檔全新的新聞欄目,不過一直未找到合適的人選。

  「想不想試試?」吳台長很直接,王長田更直接,第2周就加入了北京電視台。

  一個月後,王長田推出《北京特快》,一改以往歌功頌德的風格,講的全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事件和經濟話題,包括「醫院挂號難的深度報道」,「學區房漲價背後的推手」,「為什麼北京越來越擁擠」等等。

  結果《北京特快》僅僅播出一周,就打進地方台收視率的前三,甚至威脅到了《東方時空》老大哥。

  1997年春天,香港回歸之前,王長田想借熱點做一期專欄節目。可沒想到的是,策劃書剛交上去就被上面給否了「審查沒通過」。由於時間緊迫,王成田只好臨時改成明星專訪,那也是王長田第一次接觸娛樂圈。

  不過,幾期節目做下來,王長田發現娛樂圈的人更好打交道,比做經濟節目要容易得多,而且邀約明星只要跟經紀人提前溝通好了就沒問題,「根本不用承擔政治風險」。媒體人的直覺告訴他,「娛樂產業是塊大肥肉!」

  於是1998年,王長田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創業。」

  當年7月,王長田離開北京電視台,邀請了4位朋友,成立一家電視策劃公司。5個人既懂新聞,又懂電視,王長田對未來無限憧憬「錢生錢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不過真幹起來,發現創業真的挺難。本來想靠寫策劃和拍攝專題片賺錢,可是參加10次競標10次失敗「根本不給入圍機會。」3個月後,4位合伙人就熬不住了,紛紛撤資,公司就這麼黃了。

  那段時間,王長田經常一個人窩在出租房裡看電視,從1台調到到51台再切回1台。

  聖誕平安夜,王長田泡了一碗紅燒牛肉麵,一屁股又坐到電視機前。剛好湖南台在播「快樂大本營」,王長田就坐在地上哈哈笑了一個小時。

  笑完以後,王長田突發奇想「我為什麼不做一檔類似的節目?」

  第二天,王長田就找到一位電視台的老領導諮詢,「要多少錢才能撐起一檔娛樂類節目?」「五千萬,最少也得一千萬」。「乖乖」,王長田想著自己存摺里那10萬塊,倒吸一口涼氣。

  「大的做不了,那就做小的」。1999年1月5日,下著鵝毛大雪,王長田和弟弟王洪田走進西三環一個叫做「萬壽寺北里」的衚衕,王成田的目光停留在一個4層的磚樓下,樓門上方寫著「嘉德寫字樓」。

  那天,「光線傳媒」誕生了。

  王長田租了兩套編輯機和攝像機,工作計劃是2月招人,3月開拍,4月做樣帶,5月媒體看片會,6月開始發行。王長田又托關係從一個娛樂記者手中搞到的一份影視圈名人的通訊錄「從小明星做起,不需要出場費,只要管盒飯就行」。

  那段時間,王長田每天早6點起床,到紫竹院公園跑一圈,然後帶上早點回辦公室,逐一放到同事的辦公桌上,還不忘給每人泡一杯咖啡。晚上加班到凌晨一兩點,走之前還要把辦公室打掃一遍,把每個人的杯子沖洗乾淨。

  王長田有一個本子,專門記錄著「王二歡喜歡吃炸醬麵、鄭東田喜歡喝不加糖的咖啡、張燕能一頓喝掉三碗排骨湯……」本子的第一頁還寫著「如果我會攝影、會化妝、會主持,那麼我就能幹很多件事,但是我都不會,所以我要干好每一件小事。」

  老闆不會沒有關係,下面員工會啊!那12個員工都被王長田「婆婆媽媽」的細心感動得一塌糊塗,紛紛踩足了油門加班到凌晨3點。結果僅僅兩個月就搞出了《中國娛樂報道》的樣片「用25分鐘講述娛樂圈裡的北漂一族」。

  故事有了,找誰拍呢?王長田找到中戲工作的一位師兄,想讓他推薦一個新人,結果師兄給推薦了章子怡。當年章子怡還沒有從中戲畢業,正在拍攝《我的父親母親》。於是,章子怡就坐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暢談對張藝謀和《我的父親母親》的看法。

  結果當年7月,《中國娛樂播報》在湖南台生活頻道一亮相,就火得一塌糊塗「一樣的娛樂圈,不一樣的立場和聲音。」僅僅3個月後,《中國娛樂播報》的平均收視率就超過8%,覆蓋了全國50多個省市級電視台。

  節目一火,競爭對手就紅眼了,以光線傳媒沒有製作許可證為由舉報,「召集公安、工商、稅務各個部門來開會,揚言聯合收拾我們。」搞得王長田非常緊張,經常在外面躲到凌晨一點,甚至不敢回家睡覺。

  「只有把市場儘快做大,引起政府和外界的足夠重視,才能保護光線」。《中國娛樂報道》誕生4個月後,王長田決定將節目由一周三期改成每天一期。

  一改不要緊,到了2000年初,《中國娛樂報道》覆蓋的電視台數量就超過150家,收視觀眾達到3.15億,被稱為「娛樂界的新聞聯播」。

  《人民日報》更是發表文章,「作為一個獨立於電視台之外的民間電視策劃企業,光線是突破傳統模式的驚人之筆。」那一年光線的收入是300萬。

  2000年底,光線逐漸走向正軌,但是卻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有一個攝像或者記者要走,王長田都要緊張半天,生怕人都走光了。不過,隨著《中國娛樂報道》名聲越來越響,很多演藝公司和經紀公司主動找上門來。

  資源一多,王長田就有底氣擴大產品線。於是,排行榜類的《音樂風雲榜》、明星訪談類的《娛樂人物周刊》以及《娛樂現場》、《明星》、《影視風雲榜》等10個欄目相繼推出,2004年更是一口氣推出了7檔綜藝節目。

  沒有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就在2005年春天,廣電總局推出「兩台合併」政策,地市級的無線電視台開始和有線電視台合併,光線的利潤空間受到極大擠壓,就連在北京四台播出了5年之久的王牌節目《娛樂現場》也被迫調整。

  王長田被迫帶著光線傳媒進行戰略轉型。

  往哪轉呢?很快,王長田發現電影圈有市場。2005年前後,主流院線從1000家一下子陡增到3000多家,電影行業迎來了久違的黃金大爆發。

  可是,能保證票房的導演,像馮小剛、張藝謀等已經被幾大電影公司瓜分完畢,早說王長田也給不起酬勞。

  於是,王長田把目光對準了香港導演。2006年12月22日,光線傳媒發行的第一部電影《傷城》在內地上市,王長田請到的是劉偉強、麥兆輝聯合執導。結果僅僅一個月票房就突破了6000萬,王長田第一次試水大獲成功。

  此後,王長田信心倍增,即便是金融危機的陰霾還沒有散去,他依然砸下千萬資金進行電影製作,「經濟的冬天就是娛樂產業的春天」。

  2008年,發行的8部電影全部實現盈利,《畫皮》的票房突破2億後,王長田又趁熱打鐵跟徐嘉上推出了《畫壁》。

  2009年伊始,投資拍攝了包括《全城戒備》《花田喜事2010》及《四大名捕》在內的6部大製作影片。

  2010年,投資、製作和發行的影片超過10部,總票房超過7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總票房比例10%以上。

  2011年8月3日,光線傳媒登錄創業板,創下80億的市值,王長田的身價也飆升到41億,成為民營電視製作領域的第一富豪。12年的苦等和堅守,讓王長田熬出了陣陣掌聲。

  但是,真正的爆發才剛剛開始。光線上市不久後,徐崢找到王長田,在辦公室裏手舞足蹈講故事,時而站著、時而坐著、時而搞笑、時而煽情「沒有劇本,一個字也沒有」。

  25分鐘後,徐崢張口要2500萬,「拍《泰囧》」,那天,王長田沒有睡午覺,暈暈乎乎就答應了。等徐崢走後,回頭一問下面的副總,才知徐崢就是一個沒有拍過幾部電影的小白。

  好在徐崢花錢也挺節省,製作投入不到300萬,主演片酬和營銷費用不到6000萬,因為他也知道《泰囧》就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類型「不能讓王總虧太多」。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泰囧》在世界末日的尾聲上映,以12.67億的票房成績和4000萬的觀影人數創造了國產電影的神話。

  那段時間,整個光線忙得炸開了鍋,要求加映場次的影院數不勝數,王長田直呼,「《泰囧》帶給我的成就感,比光線上市更強烈。」

  更讓王長田揚眉吐氣的是,隨後的《致青春》上映16天6億票房、《中國合伙人》3天票房過億。三部電影為光線創下了25億的票房紀錄,在國產電影的票房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與票房同步律動的,還有資本市場的股票價格。光線傳媒一天一個漲停,很多股民都樂抽了。如今,光線傳媒的市值已經達到299億,超過了昔日的娛樂一哥華誼,躋身中國電影第一軍團,而王長田的身價也達到了驚人的135億。

  「有這個起點,你不可能走到未來,但是僅有這個起點根本不代表未來」。目前,王長田正帶領著光線傳媒向著光亮的方向奮勇前進。

推薦閱讀:

選擇開心
如何根據風水選擇墓地
客廳一般掛什麼好 選擇這幾款美到家
女人明天的幸福在於今天的選擇
梁山最厲害高手,讀透宋江的內心,第一個選擇離開他的人

TAG:傳媒 | 選擇 | 傳媒集團 | 再出發 |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