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正統道藏+藏外道書
全套PDF格式清晰版合計13張盤
中華正統道藏36冊 --PDF格式--5CD
中國歷史上曾陸續編纂過多種道藏,但多散佚;尤其是元憲宗和元世祖時,道教因 在僧道辯論《老子化胡經》真偽中失敗,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詔令除《道德經》外, 其餘道經印板盡行焚毀,致使元修《玄都寶藏》經板也付之一炬,損失慘重。因此道藏 亟待重修。明永樂(1403~1424)中,成祖朱棣崇道,因敕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纂校 道藏。據張宇初《紫霄觀記》(載《光緒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三)自述: 「永樂四年夏,予承旨纂修道典。」又《皇明恩命世錄》卷三《命編進道書敕》云: 「敕真人張宇初:前者命爾編修道教書,可早完進來,通類刊板。故敕。」末署日期為 永樂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張宇初奉命修藏當在永樂四年。其時尚有南昌府玉虛觀道士塗 省躬等應詔往北京校勘道書。永樂八年張宇初卒,其弟張宇清繼領其事,將鋟梓以傳。 功未就緒而成祖死,其事遂被延擱。至英宗正統九年(1444),乃詔領京師道教事邵以 正督校大藏經典,「於是重加訂正,增所未備」。參與修纂者有道士喻道純、湯希文等。 正統十年全藏刊竣。共四百八十函,五千三百零五卷。以千字文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 《正統道藏》系經折本。每函卷首刊有三清及諸聖像,續有「御制」題識(豎式龍 牌)。其文曰:「天地定位,陰陽協和。星辰順度,日月昭明。寒暑應候,雨暘以時。 山嶽靖謐,河海澄清。草木蕃廡,魚鱉咸若。家和戶寧,衣食充足。禮讓興行,教化修 明。風俗敦厚,刑罰不用。華夏歸仁,四夷賓服。邦國鞏固,宗社尊安。景運隆長,本 支萬世。正統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卷末有護法神像。均粘接經文。現北京白雲觀、上 海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等處藏有此原版《正統道藏》(後兩處均不 完全)。四川大學所藏,版長63.4厘米,5折,每折5行,每行17字;內框26.8厘米, 書長約36厘米。北京白雲觀所藏,經過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帙和封面為黃色, 帙的左上角標有某類字型大小(一字即一帙)。上海白雲觀舊藏本,亦經同治五年(1866) 重新修補。日本宮內廳本存四千一百一十五卷,據說多為正統本。 《正統道藏》所收經書,已重行分卷,原有短卷,則數卷並為一卷,故有數經(或 數篇、或數圖)同卷者。每函各為若干卷;其中以十卷居多,亦有少至三四卷,,多至 十五卷者,洪字型大小甚至多達十七卷。一般每卷均首題經名,經名下標字型大小數碼(如「天 一」、「推六」等等);若合卷,則標於第一書題下。書中亦可見這種標號及版順序數。 卷末復題經名;若為足卷,或於全書卷末經名下標「終」字;若有殘缺,或亦加標識。 有的書在卷末經題後還有反映所據本子的原題識。所收書籍,多避宋諱。 《正統道藏》仍按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各部收書共一千四百三十種。計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種;洞玄部三百零三種;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種;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種;太平部 六十六種; 太清部二十四種;正一部二百四十種。但《正統道藏》分部十分淆亂,如《上清經》 當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誤入正一部; 《度人經》諸家注當入洞玄部,而今誤入洞真部;道家諸子註疏當入太玄部,而亦 誤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書數,實已不能反映其各部書的真實數字; 而上列收書之種數,也只是約數。其中不少類書,只算一種,實際包含多種,如《修真 十書》收有南宗諸傳人之詩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 種以上;《雲笈七籙》為《大宋天宮寶藏》之輯要書,或節錄,或取全文,收書之多更 不勝枚舉。因此實際收書之種數比上列數字為多。 《正統道藏》收書的數量大,內容也很龐雜,遍涉道教的教義救理、戒律清規、符 籙章奏、齋醮科儀、修鍊攝養、靈圖象數、名山宮觀、神仙譜籍、道士傳記等方面。除 道教經籍外,還收入一部分醫書藥方、諸子著作。包含不少中國古代宗教及哲學、歷史、 文學、藝術、醫藥學、化學、天文、地理等學科的重要史料。它與後來增補的《萬曆續 道藏》習慣上略稱《道藏》,是現存研究道教不可或缺的資料。 《正統道藏》刊竣後曾陸續印行頒賜各地宮觀。但因屢經兵燹,原藏存世甚少。清 代經板庋於北京大光明殿,日有損缺。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存板盡毀。1923年10 月至1926年4月,商務印書館以涵芬樓名義,借用北京白雲觀《道藏》,補以他觀所存, 將經折本改為六開線裝小方冊本影印出版,凡印三百五十藏,每藏一千一百二十冊。涵 芬樓影印本沿自北京白雲觀本,仍稍有缺卷。由於此本印量很少,現已不易尋閱。通行 有數本是根據此本翻印。其中,台灣藝文印書館本共六十冊,每冊前附目錄,每頁分上 下各二十行。三十二開,字小。偶有沿涵芬樓本錯簡之處和小字模糊的現象。 新文豐出版公司本是由台灣中華道教會於1957年開始編印,1977年印成。每部亦六 十冊,但已增輯了明清以來散佚道書十五種插入。此本十六開,比較清楚;並附清鄭永 祥、孟至才《白雲觀重修道藏記》、明白雲霽《道藏目錄詳註》等。日本也多次出版了 《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的翻印本。 1988年,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協作,出版了影印本 《道藏》。在涵芬樓影印本前,北京白雲觀藏本已有殘缺,未曾覓補。此本借用現藏上 海圖書館的上海白雲觀舊藏本補足,共計補缺一千七百餘行,糾正錯簡十七處,還描補 缺損字五百餘個。此書十六開精裝,共三十六冊。第一冊有前言和目錄,最後一冊附印 上海圖書館藏繆荃孫舊藏清刻本《道藏目錄詳註》。每頁分上中下各二十行,字跡清楚 悅目。為影印本《正統道藏》(包括《萬曆續道藏》)中較好的本子。 《正統道藏》卷帙浩繁,兼之其實際內容多與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法不合,檢索十 分不便,1935年,翁獨健編《道藏子目引得》,以《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的影 印本為主,又加入《道藏闕經目錄》和《道藏輯要》,內容分為《分類引得》(《道藏 輯要新增道經目錄》附其後)、《經名引得》(有去冠經名與簡稱經名之互見引得)、 《撰人引得》《史傳引得》等四部分。為檢索《正統道藏》提供了方便。此外,法國學 者施博爾編有《道藏通檢》,並主持了大型的《道藏索引和提要》的編製工作。《正統 道藏》所收經籍多依託三清尊神所說或歷代仙真所撰,作者、年代不明;書名既長,且 多異名(尤其是六朝道經)。據說施博爾等多國學者所編製的綜合索引,包括了作者、 流派、年代和經符導名等因素,方法更加細密。
《藏外道書》--PDF格式--8CD
大型道教叢書,16開36大冊,共收集《道藏》未收道教經籍和著述991種,由巴蜀書社先後於1992年和1994年編纂出版。是中國國家「八五」重點圖書出版計畫專案、中國古籍整理出版「八五」計畫重點專案。曾被評為1992年度四川省優秀圖書,曾獲1992-1993年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二等獎。
《藏外道書》薈粹了明代正統和萬曆年間編成的《道藏》和《續道藏》未收的道書,以及自明萬曆以後至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各種道書。更可貴的是收編了一些道書中之稀世孤本和海內珍本,如:《太清風露經》、《天罡玄秘都雷法》、《大成金書》、《玉笈金箱》等。它的分類方法不再沿用《正統道藏》和《續道藏》的框架,而採用按內容特點區分類別的方法。全書分為:一、古佚道書類;二、經典類;三、教禮教義類;四、攝養類;五、戒律善書類;六、儀範類;七、傳記神仙類;八、宮觀地誌類;九、文藝類;十、目錄類;十一、其他。
《藏外道書》彙集的道教典籍,大致包括六類:一是新發現的明代以前成書而《道藏》未收道書,例如,北京圖書館收藏的孤本《太清風露經》,據考證是世存惟一的元代《道藏》的刊本,《道藏闕經目錄》就已收錄此經名,可知在明代此經已闕。馬王堆考古發現的帛書《老子》甲乙本以及黃老道系的部分經典,等等;二是明代以後產生的道教經籍,例如,清代全真龍門派第十一代高道劉一明的《道書十二種》,書名十二,其實內有道書二十餘種之多,此書對於
推薦閱讀:
※心外求法皆是外道
※外道神我梵我(四)——如來藏,非是外道神我、梵我
※心外求法之外道與內明
※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不同外道所有神我
※內道佛教超勝於外道之處
TAG: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