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因為無法接收愛,所以無法付出愛

原文 | 約翰·威爾伍德

我們無法給予我們沒有能力接受的東西

大部分宗教勸誡我們要博愛,以矯治人類無愛的問題,他們說:

「要想被愛,先得去愛」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

「施比受更有福」

這些靈性生活的核心原則當然蘊涵深刻真理,但另一個真理也無法忽略:我們無法給予我們沒有能力接受的東西。正如因為大地能夠接受和吸收(從太陽來的光、從天空來的雨水),所以是豐饒的;我們能夠接受愛、浸潤於愛、滋養於愛,才能大量付出;如果我們內在無法感受愛,我們怎能真心愛人?如果我們的傷口阻止愛進入,我們又能付出多少?

里爾克寫道:「愛如同照亮,被愛如同燃燒」。誰說燃燒不如照亮神聖?如果我們沒有燃燒起來,如何照亮?

所以,愛的關鍵就是更加沉浸在愛里,讓愛完全進入我們內在,愛才可以徹底地活起來,開始呼吸。即使我們相信上帝就是愛,我們的道德責任是要愛我們的鄰人,但如果我們的「入口通道」關閉或堵塞了,大愛不能無礙地流進我們、穿過我們,這種信仰也不太可能奏效。

數不清的書籍都教我們如何愛得更好,很少有人教我們專註於接納愛的心量,以及如何開啟這種心量。

我們常忽略人類之愛的一個秘密:接受愛比付出愛更可怕、更具威脅。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多少次你不讓別人的愛進來,而向外推?多少次我們宣告我們希望真心被愛,卻常常害怕被愛,難以打開心懷,讓愛完全進來?

夫妻因害怕接受愛,往往形成兩極:一方積極追求,另一方退避三舍。看起來好像是冷漠的那人害怕讓愛進來,事實上雙方都希望操控自己接受愛的方式。積極的一方用要求、引誘、追求來達成控制——他們就可以不必融化、開放,他們常常害怕接受和響應,所以他們寧願追求;冷漠的一方用扣壓感情來取得控制。當彼此在抱怨對方時,事實上他們採取的是相同的策略:避免對愛完全敞開的風險。

為何不能接納愛?

如果我們誠實向內注視,可能會發現心的周圍有一圈防護層。有些人的防護層就像是厚厚的、穿不透的柵欄;有些人的則像是稍薄、稍輕的護盾,或者他們只是在面臨威脅時採取退縮姿態。沒有比我們以上討論過的疑慮(沒人會愛、會接受真實的我)更能引發這種威脅感的了。

我們常麻痹或關閉心靈,只不過想逃避這種痛苦。如果我們不知道真實的自己就值得愛,便無法對愛賦以信任,這導致我們背棄生命,懷疑生命的慈悲。我們也許會告訴自己:這世上找不到愛。但更深層的真相是:我們不信任愛,以致難以打開胸懷,讓愛完全進入心門。這樣我們便切斷與自己內心的聯繫,加深了缺愛的感覺。

與愛斷線,常常是由於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全然的接納——或被漠視,或缺乏調和感,或受虐,我們若沒有感到被愛的手臂環繞,就會墮入恐懼的魔掌。不恰當的愛和養育,直接影響孩子敏感的神經系統,由此造成的某種程度的震撼或創傷,會影響他們一輩子。

有時候,被愛斫傷、與愛分離的感覺,會通過比較微妙的形式表現出來。有些父母看起來很愛子女,實際上卻是在暗暗地或不自覺地用控制或操縱的方式施與愛。還有些父母從不視孩子為不同於自己的個體或另一位獨立存在的人。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會感覺愛是靠自己的某些特質贏來,而不是以真實面目得來。由於他們需要取悅父母,他們會逐漸把愛看作身外之物,只有符合一定標準方能得到。

心理 + 靈性 雙管齊下

一宿談著痛心的話題,

那是我最守不住的秘密:

一切都跟愛與不愛有關。

——魯米(Rumi)

「我愛你」這三個字,在由衷地感激、讚歎、關懷之際被吐露出來,展現出內心最完美純凈的本質:一種毫無猶疑敞開自己並作出承諾的心量。這個自我完全敞開的時刻,將引領我們無比貼近天賦的完美。而發自內心的那種熱情燦爛的承諾是無懈可擊的,如同太陽,能為萬物帶來生機、滋養人性。

然而奇怪的是,儘管我們曾經瞥見心中有著純潔而光明的愛,它卻難以在我們周遭的世界中體現出來,尤其是在碰上與它最要緊的事物——人我關係。的確,在今日,對許多人來說,對愛情關係下注,既叫人心驚肉跳,又註定帶來巨大痛苦,蹂躪我們的情緒。我們這個迷戀性與浪漫情史的文化,若颳去表層,將讓許多人感到幻滅。

正如我工作坊的一位年輕女子所言:「如果愛是偉大的,為什麼經營一份感情關係會那麼難?別再叫我要打開心靈,我的心已經打得太開,我可不要一再受傷了。」

孤獨和匱乏的感覺折磨著許多人,這並不是由於愛的補給不足,因為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愛,只是面目不同:你遇見別人時交換的每一個微笑、大部分的話語和眼神,多多少少總含有一些愛的成分,以興趣、感激、體諒、溫馨或慈善的形式流露出來。將每天你和別人的這種交流匯總起來,你會看到一種交互契入的流動維繫著你的生命,這就表示愛在運作。詩人里爾克說:「世上除了愛,沒有別的力量。」

但是,如果愛是地球上最偉大且維繫生命的力量——就某種意義而言,它當然是的,那為什麼愛所射出的光熱還沒能驅走這席捲世界的黑暗,將地球轉化得更為美好?為什麼愛那麼難以滲入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如果愛是快樂和喜悅最大的源頭,為什麼向愛完全敞開、讓愛統理我們的生命有那麼難?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女性通常認同愛在一切事物中的核心地位,男性則比較不願意承認這點。「請別把什麼事都歸到這一點上。」我能聽到很多男性讀者發出不平之鳴了:「感受被愛?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但試想一下,暢銷書作家、贏得選舉的政治家、獲得升遷或贏得合約的企業家,都很滿意自己,這不外是因為有些許愛流過來,以認可、讚美、感謝的形式表現出來。即使一位意外在股市獲利的交易商也會覺得上帝在對他微笑呢。

事實上,我們全力以赴去爭取的那些東西——安全感、成功、財富、地位、權力、賞識、認可、讚美,多數都被我們用來填補自身內在的空洞——與愛失散才形成的空洞。這些替代性的滿足感不過是我們想要間接贏得愛的手段,並不能真正滋養我們,因為它們並未帶給我們真實的東西,從這點來看,它們有如垃圾食品,不但不能滋養我們,反而加深了內在的饑渴,驅策我們像天竺鼠一樣跑上追求成功的旋轉輪,拚命想去贏得一些使自己能夠感到滿足的獎勵。

既然愛對於「我的定位」(who I am)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常常覺得和愛隔得遠遠的?各種靈修傳統對於人們為什麼彼此交惡、世界為什麼一團糟的疑問提出種種不同的解釋,比如無明、惡業、原罪、自我中心或者不明了愛即是天性。但是這種折磨究竟來自何處?

我發現將心理和靈性原則引入治療和成長的過程,成效卓著。心理工作著重損壞的那部分: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怎樣受傷,怎樣處理傷口;靈性工作比較著重在本質上怎樣才正確:如何開發我們天性中無窮的資源,活得更海闊天空。如果說心理工作使雲層變薄,靈性工作則召喚太陽。

只有從心理和靈性(psychospiritual)的兩個角度來轉化心靈的創傷。

在心理層次,我們需要一套實踐的方法來處理愛的創傷,釋放陳年怨氣,讓愛盡情流入你、穿過你;

在靈性層次,我們需要開放、在充滿愛的空間里擁抱最困難的經驗,甚至契入本性中的絕對之愛,讓愛注入我們的生命,由內照射出來。

在這兩個層次上努力——處理心理創傷,並學習接觸大愛——會幫助你用更寬大而開放的心胸,與自己、他人、生命接軌。你會發現你的創傷不是過錯、不是缺陷,而是導向羅盤,引領我們走向更偉大的人我契合,於是在愛天賦的完美和人際關係不可避免的不完美之間所產生的張力之中,你會活得更有創造性。

願所有眾生幸福自在。願我們知悉自己被愛擁抱著,而能在自身中發現無盡的喜悅,與周遭世界分享。願我們體察到我們真實的本性是充滿喜悅、發光發熱的愛。

編輯 ∣ 悟空的心靈花園


推薦閱讀:

婚姻中最忌諱——「付出感」
維繫婚姻從來靠的不是智慧,只看你是否願意付出真心!
什麼面相的男人願意為女人付出
如果需要你拯救全人類,但是你會展現一種非常出醜或作惡的形式,並因此失去親友圈理解支持,你會?

TAG: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