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趕超日本的最省力捷徑:努力生更多的孩子
◎智谷趨勢(ID:zgtrend)| 楊軌山
中國最讓人不寒而慄的笑話是什麼?
就是中國在還沒有成為一個技術大國、製造強國之前,居然成了金融大國。
過去的若干年,金融業在中國GDP中的佔比穩壓日本、德國,甚至個別年份還超過美國。
當然不是我們的金融牛過了曼哈頓。關鍵原因你懂的。
所以中央急啊!急急忙忙地去槓桿,嚴打影子銀行,清理地方債……但也經常拿一些不怕開水燙的死豬沒轍。
這些年的金融盛宴,簡直是全民狂歡。
說來好笑,倒是特朗普給了中國一記棒喝——中興事件。
它罕見地促成中國全社會反思:讓中國在世界立足的究竟是什麼?
是製造業。
進一步的焦慮是,在中國增長日漸放緩、勞動生產成本飛速上升、人口紅利加速收縮的當下,中國憑什麼來和世界諸強競爭,支撐起整個國家的未來?
一番斟酌之後,答案是製造升級。
製造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比較優勢」,但可惜,「增長奇蹟」讓不少人頭眼渾渾,誤以為製造業已是中國的絕對優勢。
當日本製造曝出醜聞時,看日本笑話當然沒問題,但因此發自內心地相信中國製造已然有資格嘲笑日本,日本製造已經不靈了,那就純屬自欺欺人。
日本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強國。在製造業的一些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日本甚至強過美國。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一個叫瀨口清之的曾說,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其他國家在技術上能勝過日本和德國。即使是美國,如果當真和日本競爭的話,在製造業領域美國幾乎沒有勝算。
那麼,日本製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國強?
在中國準備發力的高端製造領域,中國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我們就來比較一番。
01
在製造業總產值上,「世界工廠」絕非浪得虛名,中國是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
這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比較優勢」了。
在全球製造業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國領先美日德不是一點半點。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資,也還是能壓美國一籌。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較遠了。
中國(大陸)約等於日美德的1/3到1/4,反而是台灣省的表現能刷新不少人的成見。
不過,這並非一個中興事件就引發中國製造滿滿危機感的原因。
如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2017年年初在「首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說的,發展了幾十年,中國製造業的效率只相當於美國的19.8%、日本的21.3%、德國的24.8%。
想一想也是的,你單位能耗比人家高好幾甚至十幾倍,產品附加值只相當於人家幾分之一,現在偏偏人工成本還飛速上升,中國製造的優勢眼看著就要沒了。
看看這張圖,估計立馬就能理解曹德旺為什麼跑到美國去開廠。
老說中國製造大而不強,那麼怎麼變強?不妨多看看、多學學日本。
02
日本製造業對自己的感覺是相當好的,即便是在真真假假的出了一系列醜聞和爛事之後。
真的醜聞有。
2016年,夏普破產。
2017年,世界第二大汽車安全部件生產商、生產「奪命氣囊」的高田公司破產。
2017年,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大規模修改產品數據。
2017年,東麗株式會社承認數據造假。
2017-2018年,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造假,涉及汽車、客機、核電站等300多家下游製造企業。
2018年,川崎重工違規將底盤削薄,導致JR西日本新幹線底盤斷裂。
被外界、尤其是中國人以為是「日本製造」出的丑也有。
比如國內熱度極高的英國「水簾洞高鐵」,新聞中的主角其實並非日本製造,嚴格說來是那是英國組裝惹的禍。
你當然可以認為日本的自我感覺太過良好。
事實上,假如珍珠港事件明天重演,或者日本真正威脅到美國製造業最倚重的領域,美國馬上就可以告訴你誰才是製造業的No.1。
前者依靠的是美國製造業的長期積累和系統性的整體優勢,而後一種情況,則有賴於美國前瞻性的技術研發能力。舊技術鬥不過你,咱直接翻篇上新的。
但現在畢竟是和平時期,日本也確有些底氣。
日本人的「一根筋」和鑽研精神確保了只要不出現根目錄程度的技術顛覆,它總能在已有的眾多高端領域做到頂尖,超過「疲沓」的美國人。
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創新企業100強顯示,美國和日本分別以39家與34家企業,遙遙領先。
而在2015年,則是日本力壓美國排名第一。
順便提一下中國,中國2015年上榜企業是0,2016年是1。那家企業就是華為。
但如果要把這個榜單放大到1000強,就會發現美國簡直是一枝獨秀,而日本則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遙遙領先後來者。
那麼,怎麼能看到日本比美國強的地方呢?來,看圖。
中美日企業結構比較/來源:普華永道思略特2017全球創新1000報告
在通信服務、材料、非必要消費品等高端細分領域,日本整體強於美國。而在其它美國佔優的領域,日本也在某些環節上有出色表現。
03
在消費的全產業鏈條上,甭管多高端,日本常常可以做到性價比最優,因此,很多技術即便不是源於日本,但最終其代表性企業、產品往往會落在日本。
「日本製造」領先世界的首推「工業之母」——機床。
一直以來,由於日本是一個「非正常國家」,因此在絕大多數軍事領域很多技術是被禁止研發的。然而,許多軍工級或航天設備,少了日本製造的輔助要麼根本無法生產出來,要麼是無法達成商業化成品率,要麼就是造價昂貴到無法承擔。
還記得1980年代的「東芝事件」。蘇聯潛艇因為解決不了大直徑螺旋槳的高精度加工問題,導致雜訊控制遠遠落後於美國、北約國家。
最終是日本的「五軸聯動的數控機床」幫助蘇聯解決了這個問題,讓北約海軍第一次喪失對蘇聯海軍艦艇的水聲探測優勢。
今天,全世界所有工業生產級的頂級機床基本是由日本承包的。
綜合來看,日本機床業在世界上穩坐頭把交椅,沒有之一。其品牌最多,技術最高,利潤也最高。
日本的確設計不出F22,但美國的F22能不能上天則要看日本人的臉色,因為F22許多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尤其是超精密加工,是由日本的5軸龍鏜銑機床專門負責的。
與義大利超跑布加迪威航和法拉利比起來,日本似乎就沒有頂級豪車,然而無論是布加迪威航的W1發動機還是法拉利的V8發動機,同樣是由松浦機械的5軸機床所生產的。沒有日本機床製造的超跑發動機,老司機也無法愉快地飆車。
今天,我們的星球幾乎所有普通人能接觸到的高端製造,大約半壁江山都離不開日本機床。
04
現在回到前文所說的那些個細分領域。
非必需消費品。
首推汽車,這也是最能體現日本製造業技術高超最合適的入口。中國人買車常常在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間猶豫不決。然而,你也許不知道,無論是賓士、寶馬,還是通用、沃爾沃,都高度依賴日本製造。
德國汽車上的空調壓縮機,渦輪增壓器,自動變速箱,機頭導航儀、空調壓縮機都是日本品牌;
石川島和三菱是大眾、奧迪、賓士、寶馬的渦輪增壓器供應商;
拿汽車上導航通信娛樂系統來說,沃爾沃用的是日本電裝公司的產品,賓士用的是日本三菱的,寶馬用的是日本阿爾派的;
……
在電子控制元件、電子控制模塊以及自動變速器三大關鍵汽車零部件上,全球市場更是幾乎被日本壟斷。在半導體、微晶元、發動機控制項、ABS、安全氣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絕對優勢。
這些東西,並不是說歐美造不出來。但是汽車這種高度成熟的大眾消費品,必須要在性價比上取得最優的平衡。這一點,日本製造優勢明顯。
材料
特種材料,美日各有擅長,但日本整體稍勝一籌。僅舉三例。
美國F-22戰鬥機的隱形塗料就是日本製造的。
還有許多特種鋼材,就以潛艇艇體鋼材為例,早期是美國一騎絕塵,但是日本研發投入、追趕的步伐非常快,目前已經趕超美國。
還有就是高強度碳纖維複合材料,這是宇宙飛船、洲際導彈頭部外殼、高超音速飛行器、F-22戰鬥機機身……一系列高大上裝備、產品的最優選擇。
而全世界最先進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生產、成型技術就是由日本掌握的。
通訊服務
這個就不細說了。
比如充電電池,其原理結構都很簡單,很多國家也都能生產,但日本三洋電池才是其中的王者。
還有小米、華為……隨便挑一個中國品牌,然後在這些品牌中,選它們最貴的系列,只要看看其中有多少日本製造的零部件就明白了。
日本製造還有一個特點:一項新技術一旦被日本企業看中,那就有極大可能最早被產品化。
以上個月,李總理參觀豐田汽車廠為例。
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目前汽車行業重要的發展項目,國內已經有許多廠家可以生產。然而與比亞迪這種必須依靠外接電源為車充電的混合動力汽車不同,豐田混合動力汽車會將一些原本會被浪費掉的能量,設法回收儲存到電池中去,然後在必要時輸出到車輪上,來分擔發動機的驅動工作,以此達到省油及增強動力的效果。車主只需像傳統燃油車那樣到加油站添加汽油即可,並不需要考慮如何充電的問題。
在全球化程度已經相當深遠的今天,工業加工領域隨時會因為人工成本的上升、政策的變化轉移到別的國家,但是產業鏈的上游高端材料、高端部件領域,則不會輕易發生遷移。這也是近年來日本製造業雖然在消費領域遭遇重大挫折,但依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05
最後,來說一下日本製造的最大優點,一直被羨慕且很難被超越——日本能夠以極高的工藝技術在工業成品的品質把控上做到最好。
「高鐵」是中國高端製造的代表。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中國高鐵離不開日本螺絲釘這一個事實。
日本Hardlock公司製造的「永不鬆動的螺絲釘」,被廣泛用於中國高鐵上。
更絕的是,Hardlock公司在發明了這一種螺絲釘後,毫不猶豫把圖紙、製作工藝公開了出來。
敢公開就是因為,Hardlock公司相信,我就算告訴了你怎麼造,你也造不出來。
日本企業為什麼有這樣的自信,要知道它的鄰國就是世界工廠,向來以反向研究聞名,更何況你居然公開了製造工藝。
這一點,只要想想使用中國螺絲釘的經歷就知道了。
比如,一個M6螺桿中國國家標準允許的外徑公差範圍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間,大約就是允許有0.18毫米以內的製造誤差,當然對內徑、牙距、材質,表面處理等指標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個標準和日本並無差別。
但是,在中國隨便買50個同一規格的螺絲釘,經常用肉眼就能發現其中大小不一。而日本的螺絲釘,1萬個你也可能找不到一個不合格的,而且日本企業基本能將公差控制在0.06毫米以內。
還有就是日本金屬切割工藝,也是網上流行的體現日本高超精工技術的視頻之一。在一塊金屬上切割後,毫無間隙,讓人嘆為觀止。
然而,視頻其實根本不足以完全體現其技術之精湛,要知道,其金屬切割後的嵌合隙間僅僅為2微米,細菌的直徑也不過是在0.5-5微米之間,這和細菌是是同一數量級的。
還有一個能夠體現精工水準的就是光學儀器。
日本的精密光學儀器也是有口碑的。日本相機鏡頭和用於手機的攝像頭在世界上所佔據的絕對領先優勢自不必多言,當然也包括華為手機等,全世界各大醫院都在用日本研發的高科技精密醫療儀器。
日本的精密光學儀器更是廣泛用於太空探測領域。
在光學領域中,作為最重要母機之一的大型衍射光柵刻劃機,全球只有3至4個國家有能力製造,日立保有最高刻劃精度10000g/mm,被美國航天部門用於極紫外分光探索。
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中國探月工程打響第一槍。然而,日本同期發射的「月亮女神號」探月器所攜帶的14台儀器精密度超越其他國家10-100倍。藉助於此,日本成功繪製人類第一張最完整精確的月球地形圖。
日本的衛星定位系統是建立在美國GPS的技術之上,但定位系統最核心的原子鐘卻是日本製造,160億年僅1秒誤差,遠遠領先於其它國家。
還有,就是日本的火箭引擎,全世界比沖最高的火箭發動機就是日本設計和製造的。
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有三個指標經常名列世界第一:
一是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80%以上。
所以,趕超日本光靠花架子、靠房產、金融是不成的,需要國家頂層設計以及踏踏實實願意一門心思沉下去的企業,需要整個社會不再那麼的拜金、浮躁。
當然,如果不能豁出去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吃苦,那就只剩下了最後一條趕超之路了。
日本近兩年每年出生人口都不足100萬,隨著勤奮敬業願意追求工匠精神的幾個世代慢慢退休、老去,日本製造不可阻遏的出現下滑勢頭。
事實上,日本製造的大丑聞都是在2002年前後開始集中出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戰後最敬業的一個世代在那一年前後告別了日本製造業。
只要中國繼續鼓勵生育,同時確保製造業不低於過去十年的進步速度,那麼中國用一代人在製造業上全面趕超日本,就有極大可能得以實現。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一下近現代中日關係?
※非洲送中國大禮包,300萬噸稀土礦,讓日本羨慕的不得了!
※洪欣現身日本街頭,47歲打扮的像個小姑娘,身上的棉服亮了
※在日本怎麼使用1日乘車券才划算?
※奧姆真理教完全揭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