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寫周星馳+後現代的裝逼論文,15年前就有過「大話西遊」狂歡
《大話西遊》20年,在全國影院重新上映1994年內地公映時的膠片拷貝修復轉制而成的數字版。這個句式就像《大話西遊》的台詞:
「至尊寶:這個月光寶盒呢……
少女:我的!
至尊寶:我知道!不過其實哪,是我給你,然後你再在那個時候交給我,那麼才會有我再回到這裡來然後又交還給你,你明白嗎?
少女:我明白了,你神經病!」
又一輪懷舊和感嘆風潮席捲互聯網。「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周星馳」、「那些年我們欠周星馳的電影票」、「周星馳的跑龍套歲月」……一個問答也打動眾人:「為何年齡越大,看周星馳的電影越覺心酸?」點贊數最高的答案:「究其原因,我們都變成了我們當初討厭的模樣。以前覺得把人演成那樣很可笑,現在發現人真的就那樣。」
20年前備受爭議、票房慘敗,4、5年後成了互聯網時代的「盡皆過火,盡皆癲狂」,15年來一直作為經典被不斷回味和致敬,這是周星馳獨特的魅力和沉澱的價值。1998年,導演劉鎮偉接到王家衛的電話,「《大話西遊》在內地火了,深受北大、清華學生的追捧,周星馳爆了這一次……」2001年5月2日晚上,周星馳登上北大百年禮堂,與學子們見面交流,當時還「一紙風行」的《南方周末》報道標題為「同學們,周星星來了」,算是傳奇終於圓夢了。
對周星馳熱潮敏感捕捉、推波助瀾、原樣記錄的,當屬2000年的《大話西遊寶典》一書。
張立憲(後來以「老六」、出版《讀庫》聞名)等人收集網路熱帖,關於周星馳的各種段子,從多種角度解讀「大話西遊」現象。
其中有一篇論文,是真的畢業論文,最早把周星馳與當時熱門的文學理論「後現代」扯到了一起——1999年千禧年,也是世紀之交,也是第一次互聯網啟蒙泡沫,由於新鮮的交流方式和信息的太多不對稱,人們也普遍寬容,樂於接受另類事物,這篇粗糙、稚嫩、混亂、矯情的論文,竟然被大學通過了(同班還有位女同學論文寫的是關於金庸);很偶然的,這哥們第一份工作是在IT報紙,同事覺得好玩,隨手把論文發到某BBS(也許是當時最火的西祠衚衕),然後被《大話西遊寶典》收錄了;之後文學雜誌《天涯》也從網上看到了,去蕪取精編為《香港的無厘頭電影》發在2000年第4期(點擊左下角原文鏈接可看)。
(演瞎子的是《大話西遊》中的執行導演江約誠)
除了用後現代術語顯擺、糊弄畢業過關,據考證,該論文的主要靈感來自兩句話:1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之旅其實反映了人的境界「本我--自我--超我」;2是菩提老祖說的「我只不過是想研究一下人與人之間的一些微妙的感情」。
(這句觸動人的怪異台詞,據說來自對周星馳有知遇之恩的李修賢,因為周星馳在片場演得過於認真,他責罵:「演戲又不是力氣活,你幹嘛像條狗一樣賣力?」)
《大話西遊》有太多恩怨關係和變遷故事。周星馳走出膚淺搞笑的表演瓶頸,借鑒金凱瑞,演了愛情+悲劇片;它見證了周星馳和朱茵的相愛與分離,「像一部真實的紀錄片。紫霞仙子沒有後悔,只有至尊寶會後悔」;原片4-5個小時左右,有關於師徒4人取經前段的故事,拆分為兩集後刪掉了這部分內容,香港製作《大話西遊》十周年紀念版時曾想找到這些片段,但在負責沖印的西安電影製片廠倉庫里不知去向。
(94年星爺拍《大話西遊》期間,曾在銀川街道上騎車載人,后座的人是誰?白晶晶?紫霞?唱ONLY YOU的師傅?也許是無數人的青春……)
藉此重溫《大話西遊》最動人的兩首歌:
《Only You》,此神曲原唱是The Platters樂隊的Bobby Soul。現在已經很難說清楚是《人鬼情未了》還是《大話西遊》還是《反斗神鷹》讓它更有名了。
唐僧:悟空,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捨生取義,你自然會回來跟我唱這首歌的!喃嘸阿彌陀佛、喃嘸阿彌陀佛、喃嘸阿彌陀佛……
主題曲《一生所愛》,作曲:盧冠廷,作詞:唐書琛(盧冠廷夫人、她姐姐是香港最早的新浪潮女導演唐書璇),演唱:盧冠廷。
2008年盧冠廷2050演唱會版本,合唱者@岑寧兒YoyoSham(香港著名美指劉天蘭的女兒、李宗盛的弟子)。
在2013年過10億票房《西遊·降魔篇》中,舒淇變身白衣仙子在月光下重新演繹了《一生所愛》。
周星馳借舒淇演的段小姐之口說:「一萬年太久,愛我,現在。」
從周星馳現象看「後現代」文化
――四川大學新聞系99年畢業論文
作者:丁偉
「我只不過想研究一下人與人之間的一些微妙的感情。」借用《仙履奇緣》中菩提大祖的一句話,此篇文章找到了主旨和歸宿。
本文粗略論及了關於周星馳現象的諸多方面,戲路,角色,帶來的影響,人們的態度……初步認為周星馳這個「後現代主義新青年」是個性情中人,無厘頭電影這種商業搞笑片是種經典文本。並且著重分析了《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大話西遊》三部影片,從文化、政治、愛情幾個角度對經典文本和性情中人作了深入探討。卑之無甚高論,或許不無裨益。姑妄寫之,姑妄讀之,姑妄信之吧。
周星馳是一個演員,十幾年之間主演過將近五十部片子。香港搞笑片是一類電影,處於「主旋律」和「肥皂劇」夾縫中以無厚入有間。這個「無厘頭」演員和這類「快餐式」電影無意中成了一種「後現代」文化景觀。
「理想加賣點的完美結合」,這是演戲、搞新聞、寫論文、以及做人的最高境界。然而「真理從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切無可挽回的走向庸俗」。諸多理論張牙舞爪呼嘯而來,各種姿態矯揉造作瀰漫而去,「世界之暗從未到達存在之光」。
斯賓諾莎說:「不要哭,不要笑,只要理解。」面具撕破塵埃落定之後,其實香港搞笑片自有其閃光之點獨到之處,有些曇花一現的什物尤其令人怦然心動。周星馳這個「後現代主義新青年」,骨子裡某種東西以一貫之,算得上一個「性情中人」。從這樣的性情眼光看去,文化無處而不在, 愛人啊在路上到處都有!
社會解讀、娛樂解讀和商業解讀之外,尚有一種性情解讀。文化的「喧嘩與騷動」,政治的「存在與虛無」,愛情的「繾綣與決絕」……經歷了玩世不恭的「審美」,晤對了始料未及的「體驗」--周星馳詩意盎然,無厘頭歷史感深厚,搞笑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種悖論不敢授人以柄,但求不負我心,不敢得意而忘言,只願相忘於江湖。
「所以,喪失與崩潰之後無論所來何物,我都已無所畏懼。」
(網友@思涌平面Pinyin_Studio 發布一組周星馳經典笑臉插畫)
(一)題外話:關於周星馳現象的疏理及反思
這個題目實在難寫。把周星馳這個俗人請上大雅之堂,給香港商業搞笑片強作解人,這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有很多細節要到位,各種關係要搞拈,還要考慮作者的笨拙精神和一己性情,讀者的文化理解和心理承受。等等,等等。「周星馳研究」的「話語權利」和「權利話語」(福柯語)最終得以落實到手,盈懷在抱,簡直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這個題材確實值得大寫特寫。周星馳的「無厘頭」為什麼一夜走紅,深入人心,以至於有人曖昧的稱他為「周星星」?王晶的商業搞笑為什麼大獲全勝,暢久不衰,以至於有人「傲慢與偏見」商業片是最有文化的?為什麼看了《唐伯虎點秋香》禁不住的狂笑,看了《大話西遊》卻難以自抑的想哭?這種情結意味著什麼呢,還有哪些「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性情中人」呢?「後現代」文化為何要以周星馳俗人為形象先生和革命樣板呢?
這個題目有些不合時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皇帝人人做今年到我家,流行文化就朝三暮四亂七八糟。昨天還是《BRAVE HEART》,今天改為《INSTINCTS》,明天又是《TRUEMAN SHOW》了。周星馳江郎才盡夜郎自大了,搞笑片也只剩下耳提面命皮笑肉不笑了,再怎麼「反文化」「後現代」,也只好追憶似水年華,稍不留心就落入了俗套。
這個題目有很多寫法。這得看各人的口味、興趣、風格和性情了。一場遊戲一場夢,這種偶然性無與倫比。周星星的「無厘頭」帶來了不盡的大眾娛樂,也提供了無數的文化可能。花里胡哨的帽子漫天飛舞,不清不白的髒水到處四溢,亂花漸欲迷人眼,只緣身此此山中。「出來混的要講義氣」(《喜劇之王》經典對白),幸得一杯羹皆大歡喜也。既然前人之述備矣,後輩小子只好「但開風氣不為師」,千古性情一回了。
這個題目只能在「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中完成。象古代讖語一樣,上帝不能造出打敗自己的東西,這種悖論對上帝萬能論產生了深深的質疑。周星馳這個吃了沒文化虧的演員卻很有文化,低級趣味卻又深刻無比,花哩胡哨卻又美不勝收。就事論事,拘泥成見沒什麼意義,反而不如放開手腳,發散思維,跟隨可愛而反叛的齊天大聖權作一回怪誕而詭麗的「大化西遊」呢。但願這種「否定辯證法」也能使人對生命和愛和美產生深深的思索。沒有矛盾的知識只能是權力,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只能是虛無。
慰情而聊勝於無吧。知其不可而為之吧。請讀正文。
(二)開場白:關於周星馳的基本情況及常見態度
提起周星星,有文化的沒文化的都不會陌生,一種奇怪的感覺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或者鄙夷不屑,或者會心微笑,或者一臉茫然,或者感激涕零。或者避之唯恐不及,或者旁顧左右而言它,或者過屠門而大嚼,或者陷於其中不可自拔……說這些當然沒什麼意思,與周星星本人及其所演角色也沒什麼關係,誰會對紙上談兵黃色笑話夜裡挑燈看劍稍感興趣呢?這事勉強不來的,人就是他媽的奇怪!誰能到陶老先生的桃花源里找尋自由,誰會在奔騰III處理器上任意飛翔呢?通俗的說,無論大街小巷的錄像廳電影院,還是千家萬戶的PC VCD,周星星的片子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學裡的周星星專場。每一次都是狂歡的節日,每一部都是懷舊的經典。
起初周星馳只是香港無線一個藝員,接受點基本培訓以後主持過一些兒童電視節目,後來在一些電視劇充當小角色,比如《霹靂先鋒》、《他來自江湖》。萬梓良當時是走紅主角,周星馳卻已光彩四射,鋒芒畢露。1990年推出成名影片《一本漫畫闖天涯》,沒什麼搞笑噱頭,只不過想借卡通書籍風靡香港的東風,演繹一個老套的黑幫片。再後他又主演《逃學威龍》,製片人想利用他主持過少兒節目的優勢抓住一批中小學生,誰知此片卻吸引了很多成年人,於是周星馳一步步找到了適合的戲路。食髓知味的製片人一方面借鑒國外搞笑片經驗,一方面聘請當紅明星如鍾楚紅、張敏、梅艷芳、黃秋生、陳百祥、吳孟達甚至鞏俐等人和他配戲,周星馳很快紅遍港澳台及東南亞。
要寫周星星此人此影,必須通過幾道麻煩的險關,得到某些人士的首肯,算是周星星研究的出發點和「失樂園」。論文自然不能免俗,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要符合一定的體例,最為關鍵的是要讓一般人都讀懂接受,最好不要象自由撰稿人王小波那樣子「讓讀小說的驚喜,讓寫小說的害怕」。翻身道情,從代表性的受眾的代表性的態度看來,也能見識周星馳的個人魅力和文化旨趣。 媚俗一回吧。
首先是批評家大不以為然。這不還是西方現代派那些俗套嗎?尿盆倒扣擺放在展覽廳中央,貼個標籤美其名曰--「泉」。蒙娜麗莎哭得成了淚人,嘴唇上畫滿了性感的鬍子。劉小波這匹黑馬殺出文壇,叫囂新時期文學危在旦夕。一群自由職業者歡喜雀躍,中國人可以說「不」噢!這些玩意早就過時了,金庸位居20世紀大師排行榜的第四位早是幾年前的事了。最近《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把《還珠格格》的囂張氣焰壓得黯然失色,新浙江大學也讓他老人家到錢塘江沖了一回浪。金庸的武俠小說寫英雄寫俠女寫平凡人,最後寫了一個歷史敗類--韋小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叫「反英雄」和「反歷史」。周星星同志再怎麼折騰跳梁,也無非落得個「反美學」和「反文化」罷了。
其次是大學生必將分而食之而後快。寫什麼不好,偏偏要來寫周星星?周星星就是沒文化,他又怎麼招誰惹誰啦?非得強加上所謂的意義和深刻,你算哪一門子的神仙啊?周星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他是一個很有安全感的「好男人」,一個真誠不貳萬分執著的「情種」,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蝙蝠俠」,一個混跡紅塵鶴立雞群的「喜劇之王」,一個大鬧天宮的「美候王」,一個為民申冤的「九品芝麻官」,……周星星是愛的使者,俠義的化身,青春的新聞代言人!誰也別想吃飽了撐的來妄作解人謬托知己,指三道四亂七八糟一江春水向東流。要是流行的都有文化,暢銷的最為深刻,《月亮惹的禍》豈不是成了天籟,《看上去很美》豈不是成了聖經?
再次是小市民們暗笑不止。周星馳本是一個喪失了道德的流氓,一個保留了低級趣味的痞子,一個不利於人民的搞笑大師。沒有文化,庸俗淺薄,挑撥耍賴,形象差勁,動作誇張,語言無聊……唯一的好處就是好笑!隨便一句話一個鬼臉一個怪招,都讓人忍不住發笑。笑過了也就忘了,第二次看還是那麼好笑。這種視覺刺激,這種混亂邏輯,這種逆轉鏡頭,爽!人生就是一場肥皂劇,商業搞笑大有市場。非得找出周星馳的社會內涵、現實意義、文化背景,那是批評家的事。帶上這麼多的有色眼鏡去看周星馳不累死也要被氣死。其實,有--有這個必要嗎?
最不好應付的就是周星馳本人了。素昧平生,萍蹤俠影,偶然相遇把酒言歡做傾心之談的機會幾乎斷念,只剩下在電影里晤對神交的份兒。這篇周星馳研究並未徵得他本人的同意,他壓根就不曉得有這樣一個性情中人在寫這樣一篇天地至文!諸多文字究竟有幾多人物真實性、政治合法性和現實普及性,根本難以確保哪些是「據事實據」,哪些是「春秋筆法」,哪些又是「遵命曲筆」。不過在某一點上是信心百倍底氣十足的,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固守住自己的想像這一片唯一可信的不真實之中」:周星星是某一類「性情中人」,代名詞是「後現代主義新青年」。這類性情中人蔚然壯觀,每個人都不寂寞,文化精神薪盡火傳潛移默化,隊伍仍將不斷擴大繼續前行無限縈懷,放之四海而皆準,明日散發弄扁舟。
無論何時,不管何地,千言萬語彙成了一句話:萬能的上帝,我又誠福,我又何辜?!
(三)眾生相:關於周星馳的角色及類比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李尋歡若不是李尋歡,也許就是另一個上官金虹。」「上官金虹若不是上官金虹,又何嘗不是我的好朋友?」李尋歡長嘆一聲,「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和時代三大因素。」「作品的產生取決於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
這種「活水」象徵的其實是一類人!這種「環境」作祟的正是一種人性!周星馳當然不是這種人。搞笑片也難得見到這種人性。無厘頭電影自有著它的社會內涵和文化土壤,時代背景和人心流向,述而不作心照不宣也罷。
「我是個演員。」最新上市的《喜劇之王》中周星馳如是說。誠哉斯言。如果說王朔是個痞子作家,那麼李伯清就是個散打語言大師,金·凱瑞則是個搞笑表演藝術家,而集文字、語言和行為藝術於一身的絕大成者非周星馳莫屬!
周星馳的風格豐富多彩,嚴肅的、胡鬧的、反叛的、嬉皮的……不一而足,角色良莠不齊,才子、打手、清官、小人……踏歌而來。什麼劇本都得心應手,什麼情節都令人叫絕,什麼理論都能從周星馳身上看出象徵意義。文變染乎世情,90年代的轉折突變,香港社會的商業大潮,全球性的思想漫衍都在無厘頭電影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和普遍的渲瀉。「再也沒有什麼神聖了」,「一代不如一代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人們在反思和回顧經典文本的同時,也利用經典文本表達現代內容,或者模仿或者反諷,從而產生強烈的喜劇性效果。與徐克的孤傲怪異、關錦鵬的委婉怡然以及王家衛的游移恍惚相比,無厘頭電影更加輕浮淺顯,通俗易懂,在有心無意間冰釋消解了經典文化。無深度無責任無距離的戲謔解構賦予了周星馳無數種文化的可能,「這種人並不想嚴肅的對待可能性,因此這可能性也就不會含有這種風險:他選擇了某種決定並因此束縛住了自己。」
對武俠片的疏離式戲擬。武俠片里的英雄俠女合奏一闕「笑傲江湖曲」,淋漓盡致,美崙美奐,編盡了「成年人的童話」。無厘頭電影卻將「俠之大者」疏離成「英雄的失落」。《龍的傳人》片中的父親影射傳統的英雄形象,類似李小龍,但兒子並不是一個父傳子受的武打小英雄,而是一個愛打撞球的遊盪小青年。兒子的叛逆行為表現在從武藝打鬥爭勝的故事轉為撞球擂台爭勝的形式。影片中現代都市和鄉土風情交錯進行,傳統功夫的敏捷身手和時下流行的開槍動作你來我往,從而諷刺了傳統方式要求平等、尊嚴、不受欺凌、嫉惡如仇的英雄主義民族主義。《鹿鼎大帝》則更為徹底,片中沒有真正的英雄,也沒有父子師徒的關係設置,只有與皇上、女人的關係。《國產007》一個用殺豬刀的肉販子卻成了「民族英雄」,《大內零零發》一個發明家卻成了皇上最出奇得力的保鏢。英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現代神話成為昨日黃花了,智力時代呼喚新的英雄形象。
對警匪片的疏離式戲擬。常規警匪片中,警察是正義、勇敢、出生入死的正面形象,但在《咖喱辣椒》中,咖喱與辣椒這對警察不再百戰百勝威力震懾,而是懦弱恐懼、遭女性遺棄的普通人。無厘頭電影經常對警匪片和黑幫片互滲處理,異於傳統黑幫的性格單一和警察的形象俗套,進行疏離,製造噱頭。
對清官原型的疏離式戲擬。清官題材一向是文學、戲曲、電影常用的題材,已經形成較為固定的模式。封建社會中清官的出現是文人忠君愛國、濟世救民思想的反映,也是社會等級制度的反映。現時因社會腐敗出現的清官題材文本,宣揚的是一種救星意識和依賴心理。無厘頭電影對這類題材的處理顯示出對現代人的關注。《九品芝麻官白麵包青天》周星馳語露鋒芒毫不忌憚用黑臉漂白、荒腔走板對包青天進行了一番戲謔。《算死草》中有一段有趣的法庭對峙局面,將中國式的清官審判與西方的證據審判表現得淋漓盡致。《威龍闖天下》中周星馳是一個重利輕義的訟師,告官以圍護個人利益為主,以伸張道德正義為次,脫離了中國人固有的對包青天的心理認同,減少了對包青天的童稚憧憬。這種現代人的實利觀無形中消解了清官心理。
利用對原有文本的疏離式戲謔產生全新而深刻的喜劇效果,無厘頭電影反映了90年代香港社會各方面價值觀念的全新而深刻的變化。周星馳身上綜合了現代都市人的清新氣息、正常思維、世俗觀念、流行文化和當下需求,「來於生活,高於生活」,精闢提煉了90年代香港社會的諸多特徵,通過個性化和狂歡式的商業製作,無厘頭電影不經意成為「後現代」文化景觀中一道獨具魅力而佔盡賣點的風景線。「這就是生活」,「一個人僅僅追求此生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從無厘頭電影的模仿定式、反諷俗套、充滿預言暗示和象徵色彩中,以及對經典文本的戲擬,對傳統觀念的反動,最後的「性情解讀」不能不從揶揄摹擬的深處讀出真正的詩意,從玩世不恭的背後讀出藝術的嚴肅,更會從繁華中看出浮華,於天上看見深淵,從一切中看出無所有。就象詩人海涅所說,「從巨人身上看出了風車,從貴婦身上看出娼妓,從宮廷典禮看出了一場傀儡戲。」
姑且把周星馳所演角色歸為三類,線索漸趨明朗主題更加集中,不至於落個「低頭斂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邏輯是數理的致勝法寶不二法門,如:E=MC2,如1+1=2,如否定辯證法,如第二十二條軍規。邏輯用在審美上也大有好處,「取其一點,不及其餘」,容易經得起時間和人心的雙重檢驗。為了「體驗」和「審美」的惺惺相惜一意孤行高處不勝寒,周星馳有三類角色最值得文化的、政治的、情感的研究,從而為「後現代主義」提供了另一角度的文化范型:「後現代主義新青年」!
一是風流才子唐伯虎。二是無賴小人韋小寶。三是齊天情聖至尊寶。
「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在西方二戰後降貴紆尊、在中國世紀末顯學翹楚的社會現象和哲學思潮,推波助瀾、拍手稱快者有之,冷峻分析、尖刻否定者有之,折衷調和、觀望徘徊者有之,其所遭境遇與周星馳無厘頭電影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問題越來越複雜,範圍越來越寬廣,爭論也越來越激烈。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理查·羅蒂認為,那種自啟蒙以來的「鏡喻哲學」和人的「鏡式本質」遭到後現代主義的空前質疑,後現代主義同時也反對傳統本體論的同一性、中心性和終極價值觀,既是對現代認識論的超越,又是對現代本體論的揚棄。後現代主義以其反現代、反文化、反美學、反文學的「遊戲」狀態從根本上消解了認識的清晰性、意義的明確性、真理的永恆性和價值本體的終極性,並且進一步宣告了人的死亡(密歇爾·福柯)、作者的死亡(羅蘭·巴爾特)、在場形而上學的終結(雅克·德里達)。
後現代主義文化特徵體現在幾個方面:體現在哲學上,是「元話語」、「元敘事」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美學上,傳統美學趣味喪失,深度模式削平,歷史意識淡漠,距離感消失,導致「表徵紊亂」;文藝上,精神維度消逝,本能成為一切,冷漠客觀的寫作成為後現代標誌;宗教上,關注焦慮、絕望、自殺等課題,走向「新宗教」挽救信仰危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從周星馳無厘頭電影來看,「後現代主義」理論家們真是費盡了口舌,說來說去也說不到點子上,反而不如周星馳的「搞笑」來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和感性地道。周星馳這類「後現代主義新青年」形象如同古龍所述,「想不到這懶散而瀟洒,蕭疏而沉著,充滿詩人氣質的落拓客,就是名滿天下的浪子遊俠。」「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充滿了智慧,目光中雖帶著一些厭倦,一些嘲弄,卻又充滿了偉大的同情。」
(四)文化饕餐「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看周星馳的片子已經大三了。那次是看《唐伯虎點秋香》,第一次看就看懂了。禁不住大笑之後,卻又禁不住的遺情抱憾,深以竟然沒早一點恭迎為恨事。待到零零落落斷斷續續出門西向而笑把周星馳的片子都找來看了,其間不止一遍,時而習之。好歹補上了這一課,並沒有得意滿足脫胎換骨,反而鬱鬱寡歡耿耿於懷的感覺愈加繞樑未絕揮之不去--為什麼就看完了呢?如果一部都沒看過直到現在才去惡補饕餐那該多好啊?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最後的樂園就是失去的樂園」。類似的憤恨,相同的遺憾,以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信誓旦旦,其實不知已經鬧過無數反覆多少回合了。看古龍的「小李飛刀」,看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聽BON JOVI的《SANTEFE》,聽PAULSIMON的《BORN IN PORTO RICO》…… 這種體驗與日俱增,這種審美酒入愁腸,幾乎不能自已,更是難以自撥。這種體驗和審美可能有些不以為然,顯得不合時宜,但她是屬於某一類人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性情中人」!
純屬個人化的感受為研究九十年代的「後現代主義」和香港的「無厘頭電影」提供了感性佐證。無厘頭電影應屬後現代文化一脈,後現代主義的悲觀厭世、及時行樂、肆意狂歡、破壞秩序、解構正統、無深度表現等等,無一不在無厘頭電影中讀出。所謂「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粵語俗話「沒來由」,意思是一個人說話做事都沒有明確目的,無中心,無邏輯,令人難以理解,但也並非沒有道理。最初周星馳在《蓋世豪俠》中就是這樣的演繹,竟被觀眾看好。這些電影全部用粵語對白,尤其是近年流行厘語,迅速在社會上(尤其是青少年中)形成一股風潮。無厘頭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社會內涵和文化土壤,同時新生代的消費需求和影片自身的求新求變促使無厘頭電影在不經意間誕生了。
《唐伯虎點秋香》(1993年)簡直是在做翻案文章,一舉改變了幾千年來唐伯虎在人們心目中的傳統形象。周星馳演飾的唐伯虎,出身武林世家,娶了八個老婆,用祝枝山的人體作畫,江南四大才子出遊一次無異於「狼來了」,為了秋香三笑混進華府,甘作下人內奸伴書郎,斗敗奪命書生,秋香盈懷在抱。好一場古今鬧劇,好一場人間喜劇!「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多貪念。」這一盤大雜燴一闕交響樂,精彩演繹了一出才子佳人紅杏出牆的艷情故事,一個恨無知音賞遇人而不淑的才子,被一個出於淤泥而不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丫環感動了。一個世界開啟了,一位女神降臨了。風兒輕輕的吹,鳥兒盈盈的舞。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合諧。「秋--香」!這是來自民間的鮮活氣息,這是來自凡人的真誠情感。大俗就是大雅,歌笑就是歌哭。「永恆之女性,引導人類上升。」
有種理論認為周星馳演技根本不行,只是商業包裝出來的怪力亂神,什麼意義啊文化啊性情啊都是強加上去的。無厘頭電影也只會曇花一現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入不了主流進不了香港電影發展史。這種理論其實曖昧意味十足,一方面承認「後現代社會」的多元化文化現象,一方面卻以正統道德觀念將周星馳一棍子打死。兩者都有些說不過去,既違背搞笑片的初衷就是「看了就笑,笑過即忘」的快餐飯和易碎品,而且也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事實:周星馳十年間拍過47部電影,與成龍、吳宇森們的英雄世界相持未決鼎足而立,影響和感染都非同一般。周星馳的演技風格在香港影視圈不脛而走蔚然成風,周星馳的語言動作表情在中小學生中更是深入人心效者甚眾。周星馳的轟動效果與《少年維特之煩惱》、《麥田守望者》等引起的連鎖反應可以相互媲美矣。票房紀錄自1990年始,除4 部影片外,其餘全部突破千萬港元。90年的《賭聖》、91年的《逃學威龍》、92年的《審死官》、93年的《唐伯虎點秋香》,均一再突破票房紀錄,高居本年度票房榜首。而專家首肯更令周星馳生色增渾:88年周星馳以《霹靂先鋒》中獨特表演,獲得第2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又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角與最有前途新人提名;92年周星馳主演《審死官》,榮獲亞太影帝稱號;95年主演《西遊記》,獲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的第一屆金紫荊獎影帝。新近興起的古惑仔電影,更與周星馳此呼彼應。風靡一時的無厘頭電影作為90年代香港通俗文化重要的一員,不能不折射出香港人集體無意識的特殊心理。
「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已經無所不包了,文化和工業生產和商品已經緊緊結合在一起,如電影工業、大批生產的錄音帶、錄像帶等。在十九世紀,文化還被理解為只是聽高雅音樂、欣賞繪畫或是看歌劇,文化仍然上逃避現實的一種方法。而到了後現代主義階段,文化已經完全大眾化了……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已經從過去那種特定的文化圈層中擴張出來,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消費品。」香港搞笑片是典型的「文化商品」,「文化商品」所具有的特徵和屬性都能在香港搞笑片特別是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中讀出。它們的基礎即是商業資金投入,而又從多方面進行模仿、拼貼、移植、戲擬、反寫、改編、怪力亂神,竭盡嬉笑怒罵、玩世不恭之能事,最終的商業效果只不過追求觀眾們的「看了即笑,笑過就忘」的遊戲狀態和消遣心理罷了。實際上,香港搞笑片之所以能大紅大紫,周星馳之流之所以能如日升天,無非佔了世紀末的便宜和吃了沒文化的虧了。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只能產生周星馳這樣的「後現代主義文化新人」,也只能造就搞笑片這樣的「後現代經典文本」。媚俗啊,媚俗,不在「零散化」中歡呼雀躍,就在「大團圓」欣喜若狂!
「大團圓」的結局著實令人皆大歡喜。看書聽音樂看電影從來都是「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壘塊」。用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來說,文本是一個開放性結構,讀者有一種「前理解」視野,讀者欣賞文本就構成了「視界融合」和「效果歷史」。古龍寫道,「江湖中的事永遠充滿了刺激,無論誰都想聽聽的,每個人心裡多少都有些積鬱。聽著這些江湖豪傑、武林奇俠的故事,不知不覺就會將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融為一體,心裡的積鬱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發泄了。」
不求解放全人類,只求解放我自己。既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麼又何妨以「美麗的謊言」和「人性的證明」來換取一個「大團圓」呢?BEYOND唱道:「我與你放縱此刻千金的一晚,過去了我不須記放心中。漆黑中一觸的戀愛放縱不羈,不須把真意對待你。」周星馳說道:「拜託--留點回憶好不好?」於是喜劇大師卓別林攜漂亮姑娘走向未知的遠方,「生命中終究難捨藍藍的白雲天」。「喜劇之王」周星馳受夠了家務事清算了豪門恩怨打發了新聞發布會,秋香終於盈懷在抱,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觀眾們感嘆一番艷羨之餘,也獲得了心理滿足和精神快感。
當然文化有多種定義,「後現代主義」文化只能算其中一種,並且是最為豐富多彩、最為亂七八糟的一種。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在《啟蒙哲學》中說,「文化指一群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造環境。」按此定義,造成文化區分的標準主要是地域,文化類型的時間等差也讓位於地域的結構分布,所以無厘頭電影的個性突出、現象斐然就在於香港這塊多元化的、後殖民的土壤。美國思想家丹尼爾·貝爾追隨卡西爾,「我所謂文化,是指象徵形式的領域。它集中於表現的象徵主義方面,這些都試圖以想像形式去開挖並表達人類生存的意義。文化模式(Moclalities) 源於所有人類面臨的生存環境,不受時代的限制,基於意識的本質。」於是,香港搞笑片作為消費文化,也象徵了香港現代社會人類的生存意義。
法國的布迪厄則認為,「文化的表述立場只能是雙向否定(Double Refusal),它的深層結構是:我討厭X,但我同樣討厭X的相反。」人們一邊欣賞周星馳的創意和新奇,一邊也膩煩他的虛飾和造作,然而內心的壓抑、焦慮和苦悶,都在《唐伯虎點秋香》「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兒女吟唱中得到了豁然冰釋。「恰似那奼紫嫣紅開遍,都付與斷井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幾家院」,那是一個樂園,那是一種夢境。
(五)政治情結:雖千萬人吾往矣
政治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沉重話題,知識分子是另一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沉重話題。知識分子與政治更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沉重話題。在社會史和文化史上,這樣的話題版本不厭其煩,留給人的創傷難以撫平刻下的記憶也難以訴清。而周星馳塑造的韋小寶,卻給這樣的話題樹立了「另類」的典範。
韋小寶出身妓院,生下來不知其父是誰。少年嬉皮笑臉油嘴滑舌頑皮跳撻,在買醉和賣笑的風月場如魚得水耍盡聰明。特殊機緣溜進皇宮跟康熙大帝成了好朋友,偶然之際又拜紅花會總舵主陳近南為師,紅道黑道白道通吃,享盡人間風流快活。政治詩人們從韋公公身上看到了「反清復明,重拯社稷」的渺茫希望,奉勸他取代舊皇建立新朝。本來就是小人得志,低級趣味,政治情結自然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鹿鼎記》儼然是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種反烏托邦。類似的還有喬治·奧維爾的《1984》,扎米亞京的《我們》等。但這些經典都是文字,還存在障礙,周星馳則是演戲,直入人心。韋小寶把知識分子的千秋救國夢打得粉碎,開盡了玩笑,十足得譏諷,一絲面子都不講,一縷餘地都不留,政治大歷史被「選學妖孽桐城謬種」紅塵野孩子給「反動」了。韋小寶對八個老婆發牢騷喊道:「皇帝逼我去打天地會,天地會逼我去打皇帝。老子腳踏兩隻船,兩面不討好。不幹了,老子說什麼也不幹了!」也許周星星值不得這樣的「比較詩學」和「神聖記憶」,但他所賦予的政治寓言和文化意義,則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想入非非,「在此仰望上古的榮光」!
1640年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第二四開本」正式出版,一年以後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第一部第一版在馬德里出版,這是發生在17世紀初世界文學的兩件大事。一個瘋顛可笑的騎士,一個單純的復仇英雄,成了人類共同精神命題的兩大典型。英國浪漫派代表柯爾律治在「關於莎士比亞的演講」中,把哈姆雷特的性格核心規定為「行為的拖延」。在文學家的筆下,哈姆雷特越來越具有了「思想家」「哲學家」的品格;而堂吉訶德作為一個「夢想家」對於精神的渴求,也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
思想與行動的關係是困擾知識分子的精神命題之一。海涅從「通過毀滅物質來美化精神」的德國知識分子身上,看到了堂吉訶德的影子。魯訊也反問那些「咸與維新」的知識分子,「你們將黃金時代的出現預約給這些人們的子孫了,但有什麼給自己呢?」胡適留美歸來,相信改造社會必須從改造文化入手,自我約束「二十年不談政治」,朋友們笑謔道:「適之是處女,我們是妓女。」然而不久胡適就大談政治,參與運作,處女金身立破。想當處女又不甘心,想當妓女又覺可恥,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莫名尷尬和深刻矛盾。
從韋小寶說到知識分子,從電影演員說到文學形象,從行動說到思想,其實是種一廂情願、自作多情的文化解讀。它註定是自相矛盾、自我解構的:既包含對「行動」必然造成的破壞性後果(包括對於「精神」的摧毀)的不安與恐懼,以及自身應對這些後果負責的負疚與懺悔,又孕含自身既反叛「舊世界」為「舊世界」所不容,又屬於「舊世界」將隨之而毀滅的悲劇性命運的自省與痛苦。這一切,最終歸結為「思想的實現即思想自身以及思想者自身的毀滅」的精神命題。而周星馳為這樣的精神命題提供了印證,作出了嘗試,並且暗含了大破壞的快意和大建設的渺茫--政治情結,魂兮歸來!
於是,法國五月風暴中,「結構不上街」成了一種玩笑。五四啟蒙運動中,大學生遊行成了一種歷史。現代文明社會中,「中國人說不」成了一句口號。周星馳這個小人說盡了知識分子共同的心事與夢寐,也暴露了精神命題所有的能指與所指,政治情結無意中成了香港電影的一大賣點,而「歷史總是在歪打正著中前進」(米蘭·昆德拉語)。
(六)愛情悲劇:人生而自由而無往不在枷鎖中
這是法國啟蒙時期代表性人物盧梭發出的一句浩嘆。與之相互呼應彼此印照的還有台灣三毛評價香港金庸所說的一句感觸:「他寫盡了幾千年來人類的一個情字。」而「我只不過想研究一下人與人之間的一些微妙的感情。」這句話說得輕描淡寫舉重若輕,孰不知「感情是一件很玄的東西」,難以理解也不可說盡。情境之中的人想脫身而出,圍城之外的人想破門而入,人永遠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平民化的世俗化的男女恩愛願作鴛鴦不作仙,歷經風雨而不悔固然令人欣慰,造化弄人命運多舛為了愛而選擇恨正是有情卻似無情,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的愛情悲劇更加令感動。而最人慾哭無淚黯然神傷的卻是,「永遠只能過那種悲哀的流浪生活」,這已經不僅悲壯,而且更是神聖了。
《大話西遊》給了我們這種悲壯和神聖。這是性情眼光讀將出來的。「我們要是在一起多好啊。」「這麼想一想不也是挺好的嗎?」語言總是那麼的軟弱無力無聊透頂,比人還要靠不住,比愛情和金錢還要靠不住,那麼只好明鏡非台拈花微笑了。《離婚了別再來找我》影片很沉重很現實很嚴肅,卻讓人止不住的發笑。一種痛癢的想笑。《大話西遊》如此輕鬆如此簡單如此搞笑,卻讓人難以自抑的想哭。一種痛癢的想哭。生之痛癢與愛之痛癢。「人生非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說:「所有對經典的重新閱讀都是一種發現,如同第一次閱讀。經典是這樣一種著作,它不斷引生批判它的種種論說的雲朵,而又不停的將其擺脫。它永遠不會完結它所要敘說的東西。」那麼我們就重新閱讀吧,再次跟隨齊天大聖「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歷程去作「情天孽海」的「大話西遊」。
唐三藏(羅家英)師徒四人往取西經,途中孫悟空(周星馳)和牛魔王合謀欲吃唐僧肉,並搶走月光寶盒。觀音大士出現阻止,並欲將悟空滅掉免為害蒼生,唐三藏以命相換。以贖其罪,孫悟空五百年後投胎為山賊大哥至尊寶。至尊寶愛上與蜘蛛精春三十娘(藍潔瑛)一起前來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白晶晶(莫文蔚)。後來白晶晶自殺身亡,至尊寶借用月光寶盒使時光倒流,穿越時間去救白晶晶。誰知一下子回到五百年前的盤絲洞,遇見紫霞仙子(朱茵),腳板被紫霞烙上三粒痣,變成了孫悟空。至尊寶無意中拔出了紫霞的紫青寶劍,紫霞遂向他說出意中人是他。但至尊寶拒不承認自己是孫悟空,仍然尋找著五百年前給他負心拋棄的白晶晶,甚至狠心放棄紫霞對他的一片真情摯愛。經過一番變故,至尊寶和菩提大祖回到盤絲洞,找到白晶晶卻發現這是一場錯愛,至尊寶方知最愛是紫霞。其時蜘蛛精追到,至尊寶肉身死去,回復到孫悟空的真身,也換來了人生的領悟。於是他皈依佛教,放棄了對紫霞的愛,戰勝了牛魔王,踏上護送唐僧西去取經之路。
就在至尊寶棄絕紅塵,帶上金箍之時,他說了一段愛情聖經:「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你』。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也許《大話西遊》不算周星馳最為成功的片子,但在大學生的圈子裡卻最有魅力。「搞笑只是周星星的方式,他要表達另一種東西。」「《大話西遊》和《西遊記》沒什麼關係,只是假託裡面的人物敘述另外一個故事。」這種性情解讀,只能發生在尚未面臨大抉擇和大揚棄的大學生身上。
《後西遊記》里說,頑皮也要頑皮,結果也須結果。這是最為恰當的寫照,再怎麼妄言斷臂,虛說臠身,誦經拜讖,裝佛造像,終究得還原一個自由自在身。套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唐僧是「超我」,孫悟空是「本我」,代表「人性的絕對自由」,追求生命的無限、行為的無限和自我的無限,最終超越自我,修鍊成佛。影片中有一段真實而殘酷的生死離別,執手淚眼,我佛如來若真「太上忘情」,看破紅塵,他就不會普渡眾生了。
(七)有話好好說
以下的對話和鏡頭都出自周星馳電影中的經典片段,相信每個人都會耳熟能詳過目不忘的。周星馳的魅力就在於他說了一些讓人怦然心動和醍醐灌頂的對話,搞笑片的深刻也在於製作了一些出其不意而又恍然大悟的鏡頭。這些對話和鏡頭當然值得社會解讀、娛樂解讀、商業解讀和性情解讀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經典到了最後也就只剩下了懷舊。頗費功夫,搜而集之,提而煉之,點而評之,廣而告之矣。
1.二當家:幫主,我聽說中了七傷拳,首先是變鬥雞眼,然後耳朵失聰聽不到聲音,最後聲線失控說話全部都走音,最後五臟六腑爆炸,然後就死定了!幫主,你的鬥雞眼很嚴重嗎?
至尊寶:誰說我鬥雞眼?我只是把視線集中在一點以改變我以往對事物的看法,幹嗎?造謠我不行了,想搶我的位子?
點評:深圳特區報主編解釋其報業大樓的「報眼」,稱「搞新聞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與此段對白有異曲同工之妙。
2.(孫悟空趁亂溜走,卻看見剛才被「打死」的瞎子等人也在逃命……)
至尊寶:喂,瞎子,你不是死了嗎?瞎子:我們剛剛是裝死的!至尊寶:I服了You!
點評:摻夾香港俚語,一是出自青少年之口,一是蠱惑全社會之心,新奇而亂離的語言說出了香港「後殖民地文化」的性質。
3.(至尊寶無意間從地下挖出可以利用月亮光華穿梭時空的月光寶盒,突然一股神秘的力量將至尊寶引到了水簾洞。至尊寶在洞中找到一幅圖畫,圖畫自行點燃飄在半空。)
畫外音:孫悟空,你當年罪惡滔天,希望你今生會大徹大悟,痛改前非!至尊寶:誰在說話?
畫外音:五百年前你師傅唐三藏為了贖你一命,犧牲了他自己,玉皇大帝特意安排你五百年後重投人間,希望你能學你師傅一樣捨己為人,把你過去的一切罪孽洗清,只要你肯自願帶上金剛圈,肯改過自新,就可以變回法力無邊的齊天大聖,到時候你就要負起取西經的重任,把歷史重改,不過從此人間一切與你無關,再不能有半點情慾半點留戀,要全心皈依我佛。你還沒有變成真正的孫悟空托世,這是因為你還沒有遇上那個給你三顆痣的人,當你遇上他之後你的一生就會改變。
至尊寶:跟我說話嗎?不是跟我說的吧?認錯人啦!
點評:中國男人從不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無論是正經人,還是嬉痞士,不管是神聖的責任感,還是偉大的無聊感。
4.至尊寶:坦白說,我不是你徒弟,我更不想是你的徒弟!大師你慈悲為懷,你就放了我一馬吧,好嗎?唐僧:悟空,你知不知道什麼是鐺鐺鐺鐺鐺鐺?至尊寶:什麼鐺鐺鐺鐺?
唐僧:鐺得鐺鐺鐺鐺鐺,就是(唱道)On--ly you--!能伴我去西經;On--lyyou--!能殺妖和除魔;Only you能保護我,叫螃蟹和蚌精無法吃我;你本領最大,就是 Only you--!至尊寶:哎……
唐僧:On--ly you--!別怪師傅嘀咕;戴上金箍兒,別怕死別顫抖;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拼全力為眾生!犧牲也值得,喃嘸阿彌陀佛!至尊寶:我真的不行啊,我跟你說……
唐僧:On-On--!至尊寶:On你媽個頭啊!你有完沒完啊!(一拳將唐僧打倒)我已經跟你說過我不行了,你還要On-On-!On-On-!完全不理人家受得了受不了,你再On我一刀捅死你!
唐僧:悟空,你儘管捅死我吧,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捨生取義,自然會回來跟我唱這首歌的!喃嘸阿彌陀佛、喃嘸阿彌陀佛、喃嘸阿彌陀佛……(至尊寶掩耳逃走。)
點評:拼貼是「後現代」的特殊現象,新聞發布會、電視廣告、流行歌曲、頒獎晚會、行為藝術、古代歷史事件、國外普羅文化、社會現象、現世人心等,無一處無來歷,任何一點皆能入戲。
5.唐僧:所以說做妖就象做人一樣,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小妖甲開始嘔吐。)
唐僧:人和妖精都是媽生的,不同的是人是人他媽的,妖是妖他媽的……小妖甲:我受不了啦--!(拔刀自盡)
唐僧:你媽貴姓啊?小妖乙:啊--!(精神崩潰)
點評:起初說話羅嗦,後來說話簡潔,以至尊寶戴上金箍為轉折。人有形相,神有造相,但終究花落無言,人淡如菊,拈花微笑,沉默是金。這是一個過程 ,這是一種境界。
6.觀音:我要再提醒你一次,金箍戴上之後你再也不是個凡人,人世間的情慾不能再沾半點。如果動心這個金箍就會在你頭上越收越緊,苦不堪言!至尊寶:聽到!
觀音:在戴上這個金箍之前,你還有什麼話想說?(尊寶雙手拿起金剛圈,停在半空,想了片刻)
至尊寶: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一陣寒風吹過,至尊寶合上雙眼,緩緩戴上金箍……)
點評:這不是詩,不是小說,而是「愛與怕的生活」。商業片里的嚴肅,無厘頭後的深刻,搞笑片中的歌哭,這是詩,這是小說,這是「愛和怕的生活」。
7.(悟空最後望了一眼終成眷屬的戀人,轉身隱沒在人群中。其背影被女子注意到了。)
男子:幹什麼?女子:那個人樣子好怪啊!男子:我也看到了,他好象條狗啊!
(女子笑著依偎在男子懷中,仍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遠去的背影,似乎有幾分惆悵。悟空低頭緩走一會,突然洒脫地昂起頭挺起胸,將金箍棒架在肩上,大踏步而去。)
點評: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只做鴛鴦不羨仙。而人生充滿了無可奈何,執手最多也只能相看淚眼。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做一條狗吧,縱浪大化,不喜不懼,放蕩形骸,看破紅塵,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喃嘸阿彌陀佛。(以上摘自《大話西遊》)
8.秋香:作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你是不是感到很大的壓力?唐伯虎:這個問題問得好!
秋香:你喜歡什麼顏色啊?
唐伯虎:黃色。你呢?
點評:這是搞笑片中的不朽創意,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文學是一種人學,語言也是一種藝術。黑色幽默俯拾皆是,名人名言脫口而出。
9.(9527用暗器打斷了小姐們的風箏,春香讓他進園子來撿。園門口處立一牌子:「下等人與狗不得入內」)9527:(指著牌子,為難的說)不妥吧,我是下等人。
春香:我們不把你看作下等人,只不過把你當成一條狗。
點評:「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在網際網路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傳統的屈辱,到了現代就成榮耀了。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物是人非,之乎者也!
10.華夫人:想娶秋香為妻,沒那麼容易,你已經賣給華府做下人了。
唐伯虎:對啊,你再看一看賣身契每一句話開頭一個字——我為秋香!
點評:民間智慧的氣息在無厘頭電影里大放異彩,傳統文化的蹤跡卻在商業泡沫片中草灰蛇線,這不能不是一種諷刺,一種慨嘆。《圍城》結尾寫道:「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器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摘自《唐伯虎點秋香》)
(八)看上去很美
1.公堂之上,水師提督的兒子成昆桀驁不馴,有恃無恐,還作勢撲向包龍星。包龍星大為憤慨,徑直把腳伸向咆哮的成昆,誰知成昆真的一口死命咬住靴子。包龍星轉身走回擺案,成昆仍然咬住靴子不放——下一鏡頭:原來是師爺的腳!
點評:這種逆轉就是幽默,幽默就是事實的出乎意料和感情的突然暴發。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2.包龍星的死對頭、後來又是活保鏢的豹子頭被五花大綁捆在人形木箱里,呲牙裂嘴,怒髮衝冠。師爺無聊抓弄,揭開箱子中間的蓋子,放了一隻老鼠進去。包龍星大打抱不平,「太不講人道主義了」——下一鏡頭:從背後拿了一條蛇也放了進去,「讓蛇咬死老鼠!」
點評:本想峰迴路轉,誰知卻是窮山惡水,人不絕望才怪,人不狂笑才怪!
3.名妓房內,客人接踵而至,笑料不斷。包龍星躲到了床底,豹子頭也躲了進來。兩人正揪纏廝打,另一白面小生也躲了進來。包龍星問:「貴姓?」回答:「愛新覺羅。」
房內另一糟老頭對名妓動手動腳--下一鏡頭:三人輪流痛罵:「禽獸!」「禽獸!」「禽獸!」
點評:大清皇帝也來拈蜂惹草,糟老頭子也想大吃豆腐,罵得好!(《九品芝麻官》)
4.李香蘭奉命幹掉007,007差點就要跑出射擊範圍,突又折返回顧,子彈正中大腿。李香蘭驚恐不已正要逃竄,007卻又掙扎爬上車來,送給她一隻白玉蘭花--下一鏡頭:下一鏡頭反覆回放,007跑向花叢,為李香蘭摘花。音樂舒緩瀰漫,張學友唱的《李香蘭》:「啊……是杯酒漸濃,或我心真空,何以感動…」
點評:香港的電影配樂才華橫溢,美倫美奐,那是視覺之外的另一種心靈感動。
5.007 用殺豬刀殺死壞蛋長官,與李香蘭真情爆發--下一鏡頭:夕陽的光輝映照,豬肉案子不停搖擺,殺豬刀屹立不動,其上閃著幾個大字:「民族英雄,小平送」。
點評:無厘頭電影有著豐富的信息,龐雜的背景,心照不宣,會心一笑。(《國產007》)
6.蘋果選A,香蕉選B,狗叫則選D。
點評:中小學生的考試伎倆。(《逃學威龍》)
7.周星馳在空氣中游泳,撞到玻璃門上。
點評:過程好,結果也好。(《情聖》)
8.她摔凳子的動作,鮮明的表現了「後現代主義」對社會的強烈不滿!(《大內零零發》)
9.周星馳大喊一聲:「看蕉!」一根香蕉果然迎面打去。
點評:諧音。(《食神》)
10.西毒說:「翻過了那座山頭,仍是一樣的沙漠。」
點評:對不起,寫得暈頭了,這明明是王家衛執導的《東邪西毒》嘛!
(九)結束語:
從文化的憂柔寡斷,走向政治的游仞有餘,再走向愛情的黯然神傷。從唐伯虎的嬉笑怒罵,走向孫行者的道德律令,再走向韋小寶的流氓習氣。《唐伯虎點秋香》的賞心悅目,也經由《大話西遊》的欲哭無淚,到了《鹿鼎記》的鄙夷不屑。周星馳研究以失敗告終,解構本身就是解構,搞笑初衷即為搞笑。文化是多餘的,信仰是多餘的,愛情也是多餘的。
後什麼現代啊,而且主義?!
其實王晶的絕妙創意,周星馳的精神表演,很大程度上佔了角色的便宜,也佔了歷史的便宜,再加以商業的篡改,流行的包裝,也就有了「搞搞新意思」和「後現代主義」的可能。他們可以讀出多種解讀模式,也有理由繼續商業推銷,但還是逃脫不了文化、政治和愛情的一絲質疑和一縷拷問。而在香港,很少有人來研究和評論周星馳,大學亦是。
德國抒情詩人里爾克寫:誰此刻無端端在世界上某處哭,無端端在世界上哭,在哭著我;誰此刻無端端在世界上某處走,無端端在世界上走,在走向我;誰此刻無端端在世界上某處笑,無端端在世界上笑,在笑著我;誰此刻無端端在世界上某處死,無端端在世界上死,在望著我。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
阿根廷魔幻作家博爾赫斯寫:我曾是哈姆雷特,曾是堂吉訶德,曾是尤里西斯,我曾是所有的人。再後來,我什麼人都不是。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陶淵明)
如果覺得無聊可笑,《大話西遊戲》經得起閱讀:
至尊寶:出來吧!葡萄!
(菩提從床後轉出來。)
菩提:我不是想監視你,我只不過是想研究一下人與人之間的一些微妙的感情。
至尊寶:你只是強盜啊大哥,別學人家做學問。
菩提:強盜也有學問啊。
至尊寶:省省吧,睡啦!
菩提:紫霞在你心目中是不是一個驚嘆號,還是一個句號?你腦袋裡是不是充滿了問號呢?……
至尊寶:紫霞只不過是個我認識的人!我以前說過一個謊話騙她,現在只不過心裏面有點內疚而已。我越來越討厭她了!我明天就要結婚了,你想怎麼樣啊!
菩提:有一天當你發覺你愛上一個你討厭的人,這段感情才是最要命的!
至尊寶:可是我怎麼會愛上一個我討厭的人呢?請你給我一個理由好不好?拜託!
菩提: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提:需要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提:需要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提:哎,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幹嘛這麼認真呢?需要嗎?
(轉身走了)
(至尊寶陷入沉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