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八十一集)凈空法師講解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八十一集)  2000/9/28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014-0081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二面第一行: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佛語真誠,樂在能信。」現在人對於佛的言語多半存著半信半疑,這是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總認為這是佛家勸善的話,決定不是真實的,所以很難接受。導致這個原因,實實在在說,出家人有很大的責任。世間人為什麼不能接受佛語?出家人的形象讓他們看輕了,「佛的話這麼好,你們都是出家人,來宣揚佛教的,可是你自己所思、所行的,與佛所講的完全不相應,可見得你們自己都不相信。你們不相信,勸我們相信,怎麼可能?」我們細細去想想這個道理,我們對於佛的話為什麼相信?我們知道通過戒定慧的修學,真的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對於世出世間一切現象通達明了。這是我們不能跟佛菩薩比的,人家看得清楚,我們迷惑顛倒。

  世間人在迷,絕不承認自己迷,他承認自己有高度的智慧,他看古聖先賢是迷信。這個錯誤觀念,要怎樣把它糾正過來,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首先我們自己要通過修學,證實佛的話真實;如果不通過認真的修學,這個境界達不到,永遠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的知見,決定不肯相信佛的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告訴六道凡夫,「你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決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為什麼?為什麼證得阿羅漢之後,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道理在哪裡?阿羅漢已經斷了見思煩惱,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斷盡了,佛說這個階層的人物稱之為「正覺」,他的覺悟沒有錯誤,也就是說他的看法、想法是正確的,不是錯誤的。如果你見思煩惱沒有斷,「見思煩惱」不好懂,這是佛學名詞;換句話說,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沒有斷,你的知見就不正。你學的東西再多,甚至於你能夠把《大藏經》從頭到尾背下來,講得天花亂墜,你還不是正見。唯有具足正見的人,知道佛菩薩的慈悲心,大慈大悲。世間人沒有到這個境界,如果他能夠尊師重道,能夠順從聖賢的教誨,依教奉行,這種人有福了;這個不是他的智慧,這是他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他有福,他能接受,他能夠相信,他能夠奉行,他得福。

  經文從以下這一大段,是講十善業落實在菩薩行門之中。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十善業是修行的基礎,沒有十善哪裡來的六度?所以六度後面講的四無量心、四攝法、三十七道品,種種法門,都是有十善做基礎,沒有十善就沒有佛法,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佛在這裡講得很清楚,『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你要曉得這個「善業」是人天的善業,具足十善,縱然不學佛、不修行,沒有依照大小乘佛法去修行的,他絕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他無貪、無瞋、無痴,他離貪瞋痴了。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貪心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他能夠遠離三惡道,遠離貪瞋痴,決定不墮三惡道,所以這是人天的根本。在六道裡面,取得人天兩道的基本條件,我們不認真修行怎麼行?

  佛對我們的要求,前面講得很清楚,「晝夜常念善法」,常念善法就是指十善。「思惟善法,觀察善法」,常念,心善;思惟,你的思想善;觀察,你的見解、行為善。這樣才「令諸善法念念增長」。怎麼增長法?增長,這是學佛,從這個基礎上修學佛門裡面種種的佛法。沒有十善的基礎,什麼行門都落空、都談不上了,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佛在此地很慈悲,一條一條跟我們說。這一段都是講布施,先跟你說離殺害,就是不殺生而行布施,你得的是什麼樣的果報。『常富財寶』,世間人求富貴,殺生而得的富貴,富貴從哪裡來的?絕對不是他殺生得來的,是他前世修積的善因,這一生得的善的果報。佛說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如果想知道我過去生中造的是什麼業,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前生種的因,這一生受的果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來世是什麼果報,想想看我這一生所作所為,來生的果報。這一生得富貴,過去生中種的善因。如果這一生得富貴,而不知道修善,甚至於用非法的手段取得富貴,佛菩薩清楚,你取得富貴,不是你這個手段取得的,是你過去修的善因所得。你今天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以為是取得富貴了,不是的!你這一生所造的業來生受報,世間人有幾個人懂這個道理?有幾個人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佛法稱之為「寶」,憑什麼?就憑它對於三世因果這個事實真相了解得透徹。它跟我們說,教導我們,我們怎樣得財富。這裡條條都是得財富的,因為你修的是布施,布施就得財富。離十惡得財富是真的。每一句裡面都有『無能侵奪』,你的財富絕對沒有人能夠侵犯,絕對沒有人能夠奪取。我們今天得到財富的人,日夜都憂慮,患得患失,怕財富失掉了。果然用十善去修布施,你得的財富會天天增長,絕對不會散失。

  不殺生本身就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底下一句『長壽無夭』,「夭」是夭折、短命。『不為一切怨賊損害』,「怨」是冤家,「賊」是盜賊。你的冤家,冤家有,很多,怎麼來的?過去跟人家結的冤讎。過去不是一生一世,過去無量劫來,你想想看跟多少人結冤讎、多少眾生結了冤讎?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一樁事情佛說得清楚,你跟人家結的冤讎,這是因,因要變成果,當中要有「緣」;如果沒有緣,雖有惡因,惡果不會現前。今生遇到佛法,信受奉行,把自己心行變成純善,惡的緣斷掉了,縱然有許多冤家債主,我今天沒有緣,遇到也不會起現行。所以佛家講轉變果報的關鍵在緣;「因」我們沒有辦法操縱,「緣」可以操縱。我們修一切善緣,斷一切惡緣,怨賊的損害就遠離了,縱然遇到,有一些小傷害也不至於礙大事。所以吉凶禍福是在我們心裏面去轉,這個重要。決定不能殺生,不但不能殺生,決定不可以做傷害人的事情,一切眾生因我而起煩惱,我們就錯了。

  造作一些惡業的人都是愚昧無知,他的思想、見解、行為,你仔細去觀察,都是與十惡相應,他不與十善相應。十善修行到相當的層次,佛前面講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那是高層次,在這個層次裡面就直接修菩薩法,所以佛在此地把菩薩法擺在第一個段落。如果還有絲毫不善夾雜,我們的善就不純了,佛這樣教人,儒家也是這樣教人,儒家講的沒有佛講得這麼詳細。儒家講:「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知止」,知的是什麼止?至善,止於至善。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儒家是勸人「立志」,佛法勸人「發心」。我們要發什麼心?至善之心。至善的心對自己,是菩提心裏面的深心;至善的心處事待人接物,是菩提心裏面的大悲心;從至善可以見性,性是真誠心,《觀經》裡面講的至誠心。儒勸人這樣立志,那是立志作聖人。佛教我們發心,是教我們發心要作佛,這才是真正止於至善。

  所以,決定不能有一絲毫傷害別人的心,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佛菩薩度眾生不急在一時,無量劫又無量劫,總是給一切眾生種善根。經中講得很好,諸佛菩薩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有機會見到佛像、聽到佛名,善根就種下去了,這一生不能成就,或者在來生,或者在後生,或者在多劫以後,遇到緣成熟了,必定得度。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知道十善業道的重要,認真努力的修學,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自他兩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這一段。

推薦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六六一卷——第一六七0卷
楞嚴經(第77集 文字/mp3)凈空法師講於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12集 凈空法師講解
【轉】凈空法師開示:善惡兩邊都沒有,叫清凈心 (2012-01-09 18:19:58)
凈空法師語錄摘抄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