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貸背後的金融真相

來源:微信號「王劍的角度」

作者:國泰君安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劍

Part 1 為什麼會有高利貸

大多數人是從《白毛女》開始認識高利貸。那時生產力低下,很多人吃不飽飯、看不起病,被迫舉債。

為了讓窮苦農民擺脫高利貸盤剝,剛剛建國,人民政府立馬就開始在廣大城鄉組織農民成立農信社,截止1956年,全國80%的鄉已建有農信社,總數達到16萬家,使農村有了基本的金融服務。如今,隨著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扶貧工作推進,普惠金融推及,貧民為了溫飽治病去借高利貸的情況已不多。

在此,借用永康農商銀行微電影《因你而精彩》劇照,向我國老一輩從事信用社的前輩致敬,是他們的努力,使白毛女式的農村高利貸現象大為緩解。

1954年永康縣河南鄉農信社成立

農信社業務員騎車深入鄉村提供金融服務

業務員為急需錢治病的村民辦理貸款

信用社支持本地傳統五金手工業,最終使貧困的永康擠入全國百強。男主角爺爺的這句「秤要釘准、人要做正」概括了五金之鄉的工匠精神

既然《毛白女》里的那種高利貸現在不多了,那麼現在借高利貸做什麼用呢?先來看一組數據:

這是溫州地區(典型的高利貸的重災區,國內其他高利貸盛行地區情況都類似)的銀行貸款的期限結構。期限一年期以內的貸款為短期貸款,以上的為中長期貸款。溫州這個地方,短期貸款佔比,從2004年的63%,一路飛升,2011年到達了歷史峰值81%!

這是什麼意思?溫州人辦企業,向銀行申請的貸款,竟然6-8成都是一年以內到期的。溫州這地方真是太神奇了,這些企業借錢都只需要借一年以內的?

這顯然是有問題的。有點生產經營常識的人都知道,開辦一個企業,要花錢購置廠房機器(固定資產投資,形成固定成本),也要進原材料和耗材、聘請員工(變動成本)。後者投入的資金能短期內收回成本,而前者固定資產投資絕無可能一年內收回成本(除非非常暴利的行業)。所以,如果資產與負債期限是匹配的,那麼短期貸款一般來說最好用來支付變動成本,中長期貸款則用來支付固定成本。

很顯然,溫州這些老闆不是這麼乾的。不管是固定成本還是變動成本,他們用的幾乎都是短期貸款!

那麼,短期貸款到期要償還了,而它所投入的固定成本還未收回,怎麼辦?民間借貸登場了。

企業老闆會找到一個朋友或親戚,向其借錢,利率可能會很高,但正常年份也高不到哪去,也就2-3分利(這時候還不是真正意義的高利貸,而是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拿這錢先還掉上一筆銀行短期貸款,然後等著下一筆銀行貸款發放下來,再去還掉民間借貸。這過程快則一周,慢則個把月,所以即使按2-3分利算,利息總額其實也沒多少錢,不會構成很重的財務負擔(100萬借半個月,2分利,利息也就5000塊錢)。很多評論算出一個奇高的年化利率來渲染輿論,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這種錢本來就沒打算借一整年。

這就是所謂的「倒貸款」或「過橋」,也就是民營經濟發達地區民間借貸的主要生存空間。

Part 2 遇到銀根緊縮

上述這種「倒貸款」的做法,沒事時都平平穩穩的。但是,一但遇到貨幣政策從緊,事兒就鬧大了。

首先,很多老闆其實並不懂國家貨幣政策是怎麼一回事,短期貸款到期時,老闆們會和往常一樣,先去拿民間借貸的錢還了銀行貸款,再去申請新的。結果發現新的申請不下來了,於是對民間貸款人違約。而且,貸款是以公司名義借的,是有限責任,大不了公司走破產流程,犯不著跑路上吊,但民間借貸則是個人名義借的,無限責任。所以,逃亡、自殺事件開始出現。這就是2010年底開始的銀根緊縮後,2011年在溫州發生的事情,當時驚動總理跑到溫州來處理。

這種事情發生後,其他銀行或企業會怎麼做?你不用想也能猜到:

一是還活著的企業,他們的短期貸款到期後,有錢也不還貸款了。因為我要是去借民間借貸來還貸款,肯定死路一條。其實他們本身經營還沒有問題,卻形成了不良貸款。這種不良貸款,我們私下稱之為「良性的不良」。

二是還沒收回貸款的銀行,因銀根緊縮而使信貸可投放額度變小,又怕自己的企業客戶到期後不還錢(或者自己的企業客戶因擔保鏈被其他問題企業牽連),於是趕緊絞盡腦汁把錢提前收回來,連蒙帶騙,用盡一切手段。甚至把正常企業的貸款也收回。於是,銀行抽貸成風。

三是原本溫州這種朋友間一句話就能拿到民間借貸的地方,很多人就不敢放款了,因風險極高。融資的原理,是利率能覆蓋風險,那麼真的敢做的,就得有極高的利率。於是,真正意義的高利貸就登場了。

換言之,原先的銀企信用關係、民間信用關係在銀根緊縮時全面坍塌。老一輩農信人歷盡艱辛消滅的農村高利貸,於是又重登歷史舞台了。

目前我國法律對高利貸的態度是,不違法,但是利息超過上限部分,法律不予支持保護。且催賬過程中,嚴禁使用違法犯罪手段。只要不出現違法犯罪手段,就屬於經濟糾紛,公安人員就無法介入。從身邊事例觀察,目前大多老高確實不敢直接使用違法犯罪手段。但由於利息超過上限部分得不到法律的強制執行,只能放貸人自己想方設法用不違法的手段去強制執行,所以就會有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手段被使出來。

至於高利貸的主要資金來源……改天私聊吧。

然後,現在核心問題就擺出來了:明明企業是長期投資,為何銀行只發放短期貸款呢?

Part 3 不要找錯了問題根源

了解了上述過程後,就能得出一些和常識不一樣的結論。請各位務必注意,不要找錯了高利貸的根源。

(1)高利貸之前是融資太容易,而不是太難。銀根緊縮導致的融資難看似是高利貸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但央行銀根緊縮之前,肯定是信貸過度的時候,否則天下太平的沒事縮啥銀根?(2010年宏觀調控之前,是2008-2009年的「4萬億」刺激所帶來的信貸狂潮)。信貸狂潮時的銀行,估計很多人都領教過,是多麼熱血地向各種企業營銷貸款,甚至為了與同行競爭而競相放低信貸標準。當事企業,一般也都是過度負債的(當然不能全怪銀行,後面再說企業的問題)。所以,銀根緊縮緊隨著信貸過度,即「澇旱急轉」,貨幣政策缺乏前瞻性。

(2)銀行因種種原因,偏向發放短期貸款,形成嚴重扭曲的信貸期限結構。再回到本文最初的那組溫州銀行業貸款結構數據,那麼離譜的貸款期限結構,幾乎只放短期貸款。銀行之所以只投放短期貸款,原因較多:一是短期貸款審批較為簡單,中長期貸款流程長,而中小企業信貸需求急,也喜歡申請便捷的短期貸款;二是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不知道2年後還活不活著,所以銀行不敢發中長期貸款;三是(也是最惡劣的),不排除部分銀行業務員與「老高」勾結,故意發放短期貸款,使企業每年需要「倒貸款」,使老高從中謀利,並與銀行業務員分贓(這也導致某些企業逃廢債務時,有些銀行竟然不敢打110……)。

(3)企業因種種原因,過度負債。最後一個問題是,企業一定得借那麼多銀行信貸才能正常經營嗎?顯然,並不一定是,有很多好企業並不怎麼需要貸款。況且,東南沿海很多低端製造業,本身市場空間就有限,很多產品的國內市佔率動不動就80-90%,確實沒什麼需要擴大再生產的空間(也就不需要大量舉債)。但是,信貸狂潮的那幾年,資產價格飛漲,資本又天生逐利性,很多貸款資金其實並未投入主業,而是去炒礦、炒房。溫州等地區的企業主又風險偏好較高,敢於加槓桿。當然,這些企業家並不一定是受貪婪驅使,有些可憐人是因自身知識水平所限,硬生生被「忽悠」瘸的……

所以,整個高利貸悲劇,如果只罵放高利貸的人,那顯然捨本逐末了。這個悲劇之中,幾乎每個人都有責任:貨幣當局貨幣政策缺乏前瞻性導致「澇旱急轉」,監管當局失之以寬導致銀行微觀業務出現嚴重扭曲,而企業家自己則是缺乏財務規劃盲目舉債過度投資,剛好這幾年又有資產價格飛漲。這些根源不解決,就算把一批批「老高」投入牢房,也於事無補。

上一次暴發此種危機,是2004年宏觀調控,我的一位親人捲入高利貸並自殺身亡。我當時剛剛開始攻讀碩士研究生,跟隨導師研究非正規金融。

時隔7年,一模一樣的情景再次發生。2011年溫州中小企業流動性風波暴發時,我剛好入職省內本土券商浙商證券,當時做了深入研究,寫了不少研究報告和彙報材料。有些材料確實沒白寫,如今,有關部門也已注意到問題的根源,貨幣當局已經越來越注重政策前瞻性,越發嫻熟地運用預調、微調和預期管理,尤其提防過度放水和資產泡沫。監管當局也開始抓緊業務層面的管理,及時糾正不合規的業務做法。只有這些情況得到扭轉,才能有效剷除高利貸滋生的土壤。

清明將至,我和一些浙江人一樣,祭掃的先人里有死於高利貸的。希望金融體系日趨完善,使人間悲劇盡少發生。

但,我們也不要抱有徹底消滅高利貸的幻想。在人類實現物質極大豐富之前,都會有配置稀缺資源的需求,也就會有人得不到想得到的資源(融不到資),於是,他們就會去求助於高利貸。高利貸作為一種典型的非正規金融,會一直與我們相生相伴。

最後,雖然現在我們已不再僅從事於五金工業,但永遠不會忘記故鄉的工匠精神:

秤要釘准,人要做正

推薦閱讀:

從女人身上,看她背後的男人
每一個訴苦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委屈的男人
在科技的背後,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湯瑪士.恩斯丁透過照片扭轉實驗室的冰冷印象
女人出軌背後的推手都有哪些?
《鬼吹燈》、《琅琊榜》等大熱,IP不差錢背後是視頻平台的崛起

TAG:金融 | 真相 | 高利貸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