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清東陵地宮(下)
清東陵開放的地宮有兩個。一為裕陵(乾隆)、以為定東陵(慈禧)。因為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墓時,首先向這兩個陵下手。他認為乾隆為盛世,他的陵內一定埋藏了不少珍寶。而慈禧窮奢極欲,也一定有不少寶物陪葬。所以他盜墓就先鎖定了這兩個目標。
裕陵實在太壯觀了。而裕陵地宮浮雕造型之生動,雕刻之精美,會令所有的遊人感到震撼。到東陵遊覽而不游裕陵地宮,肯定是最大的遺憾。甚至可以說,到東陵遊覽沒進裕陵地宮是虛此一行。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他的地宮由九券四門構成。在明樓寶頂的下面,沿著墓道,走到金券墓室,全長54米。全部為石構拱券式,墓室呈「主」字形的結構。內有明券、穿券、金券和四道石門。
因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篤信佛教,裕陵地宮內布滿了精美的佛教題材的雕刻:從第一道石門開始,所有的平水牆、月光牆、券頂和門樓上都布滿了佛教題材的雕刻。
石門上雕刻著精美的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另四位菩薩的名號記不起來了)等八菩薩。與寺院的天王殿一樣,第一道門洞兩側,雕刻著多聞、增長、廣目等四大天王。手拿寶劍(風)、琵琶(調)、寶幡(雨)、蛇(順)等法器,寓言著驅邪避惡,風調雨順。然後,可以看到牆壁上刻著「五欲供」分別刻著香果、華麗的衣裳、琵琶等物品,象徵著眼耳鼻舌身五種慾望,人要成佛,必須要戰勝五欲的引誘。石門上雕刻著象徵大慈大悲、普渡眾生、佛法無邊的菩薩。代表色、香、味、聲、觸五種人生慾望的五欲供。牆壁上還雕刻著數不清的超度亡魂的佛經咒語。
穿券頂的五方佛、二十四佛和金券(主墓室)壁上的佛像和八寶圖案,圍牆上近3萬字的陰刻經文。其中有梵文 647字,藏文 29464字;字體端整,遒勁有力。券頂法輪、寶杵、佛花等吉祥寶物,刀法嫻熟精湛,線條流暢細膩,造像生動傳神,布局嚴謹有序,使這座地下佛堂莊嚴、肅穆,實為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是研究佛學和雕刻藝術難得的實物資料。令人嘆為觀止。
皇帝的陵墓自古以來就充滿了神秘色彩,即使是清東陵,我們在報刊上也曾看到有這樣的傳說:「木門後面有兩條石溝,石門坎有兩個圓槽,頂門的兩個石球,一關門落入槽中,從外面休想打開。」云云。其實,這種說法純屬主觀臆想,沒有任何依據。如果你參觀清東陵地宮時認真觀察,就可以發現,因為設計巧妙,由青白石製成的近3噸重的墓門,開關十分靈活,門後並沒有什麼「石溝、石槽、石球」。只有一個二十多厘米長、半圓形的淺石槽。實際上,當皇上靈柩安置在地宮後,關門前,從外面用鐵鉤將放好頂門的「自來石」於淺槽中,門就不能自動打開了。
1928年孫殿英盜定東陵時,盜墓士兵連推帶砸,就把兩道石門順利打開,沒有遇到任何麻煩。到裕陵的眾工兵,進入墓道,用力一推,撞開了前三道石門。第四道石門卻怎麼也無法打開。做賊心虛的工兵,也以為這裡設有機關,便施放炸藥,炸開石門,才得以進入金券。據導遊小姐介紹,原來,不知哪一年,地宮內滲水,將一棺槨漂起,浮在門前,當水退去後,棺槨便卡住了擋門石,使石門無法推開,其本身並無什麼「機關」。
這樣地宮還安全嗎?清朝統治者為了死去的列祖列宗的安寧,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攘外」方面了,以達到「安內」的目的。以清東陵為例,清朝統治者將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的陵區化為禁地,他們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堅固的城牆,設置數以千計的文武官員守衛。在陵區外,設置了紅、白庄各960根。軍民均不準越入。誤入陵界,便觸犯了「十惡」大罪中的第三條「謀大逆」,輕者嚴拿治罪,重者立地處死。所以,他們無需在地宮的石門上大作文章。軍閥孫殿英所以能夠成功盜墓,是因為民國後,原來守陵的士兵已全部離開,此時的清東陵已毫無守衛,這樣,軍閥孫殿英便可以進行軍事演習為掩護下,公然盜墓。
(本文最初發表在1993年8月25日的《紅橋報》,此次博主又進行了補充修訂)
推薦閱讀:
※清東陵導遊詞[組圖]
※清東陵,凝固的清朝史
※[轉載]清東陵(二)
※清東陵 終於揭開你神秘的面紗
※清東陵(九)
TAG:清東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