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濤丨中國經濟L型的斷崖之憂:債務、通脹、全球化見頂
未來三年,中國經濟面臨 【債務】、【通脹】、【全球化見頂】 三重考驗。
前幾天在廣州,這個對房地產最後知後覺的一線城市也進入主升浪。
我們見證了一次規模最宏大、上升最劇烈、持續時間最久的炒房大潮,迄今餘波激蕩。
全球化的擴張催生泡沫,全球化的退潮消滅泡沫。
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是這樣的處境:泡沫式增長讓經濟面臨三重考驗:債務、通脹和全球化見頂。
這也是L型的斷崖之憂。
(以下是悅濤在壹佰金融廣州投資者見面會上對2017年中國經濟走勢的交流內容。有修改。)
今年政策重點:防風險、抑泡沫
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未提增速。重點放在防風險、抑泡沫。是值得重視的信號。
本屆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增速下限定在6.5%:一邊政策收緊,一邊給托底預期。
謹慎調節預期的背後,是再也不想出現2009年「四萬億」之後大起大落的局面。
2009年-2012年的【放水-收緊-再放水】→開始失效
2009年「四萬億」放水之後,2010年即開始收緊信貸,2010年10月-2011年7月連續5次加息。
然而到2011年下半年,全國最火爆的溫州樓市崩盤,觸發民間金融危機。緊接著蔓延到浙江、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地區。
上海鋼貿產業鏈因為槓桿過度之後的貨幣收緊崩盤。
鄂爾多斯、神木等資源型城市在大宗商品炒作熄火之後樓市崩盤,民間借貸崩。
貨幣緊縮的力量是會迅速傳導的。
從2011年底開始央行降准,加息周期不到一年即結束。2012年兩次降准降息。
一般看來這就是進入降息周期了。然而結果並不如人意。
無論PPI還是CPI,都沒有明顯起色。尤其是代表工業景氣度的PPI,連續54個月負增長。
到2014年,全社會已經蔓延著通縮到來的氣息。股市每況愈下,下探到2000點以下。
樓市也開始出現危局。持續幾年的樓市限購政策,在這一年被大多數城市自行鬆綁。
今天火爆的杭州樓市,在2014年出現了大量驟降30%的樓盤。杭州市政府一方面出手補貼買房,一方面限制開發商降價。本地房地產巨頭綠城集團險些破產。
就連一線城市京滬深,在這一年的房價也開始掉頭向下。
注意,是環比降幅,降價已很明顯
2009年以來的中國經濟,貨幣主義當頭。然而2012年以來的這一波貨幣寬鬆並沒有奏效。
於是,一劑猛葯來了。
2014年樓市「930」新政,是過去兩年經濟走出通縮的真正起點。樓市,也成為過去兩年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
緊接著的2015年「330」新政,再度加碼鬆綁樓市,當年5次降息。
讓居民和樓市炒家徹底拋棄顧慮,大肆加槓桿,按揭貸款大放水,樓市暴漲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二三線。
2015年和2016年,中國經歷了一場房貸大躍進。
例如我圳,2015年全年居民中長期貸款累計新增2629億元,幾乎四倍於上年同期值。到2016年,居民中長期貸款繼續飆升到3650億元。
兩年時間的住房貸款增量比肩2015年之前的所有累積量。
除了銀行渠道資金,大量民間渠道資金也加槓桿進場。
現在的居民明面負債,已高達33萬億。民間負債無法估量。
放水的直觀效果:比2009年四萬億的債務擴張更猛、持續時間更長。(下圖僅截止2015年底,實際在2016年延續更甚。)
摩根大通的統計:2015年中國增加的債務比歐美日加起來還要多出1/4。(中國增加4.5萬億美元,歐美日總計增加3.6萬億美元)。
這些新增負債,最主要的投向是以鋼筋水泥為主的樓市和基建。這也是中國經濟擴張的主要中介:土地和國企。
一二三線城市住宅均價芝麻開花節節高。
從貨幣主義,到樓市貨幣主義,一方面證明樓市的支柱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經濟的其他動能,多麼微弱。
放水的過程,也是金融業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的過程。中國金融業佔比之所以能高過歐美。因為最大的金融通道是銀行,最大的抵押物是土地。
銀行本身可以加槓桿派生貨幣,當土地資產做大之後,銀行就能最大限度放貸。而不在於投向資產的回報是否能達預期。
因為銀行貨幣主要投向的就是房地產和國企。是天生依靠貸款滾動存續的行業。
那麼……
貨幣主要流轉的體系就是:金融、政府類業務、基建和地產。其他實體企業和服務業都是在這個系統外圍喝湯。
然而這個系統的溢出效應越來越弱,實體企業喝到的湯,越來越覆蓋不了土地、人工、稅費和債務成本。
在房地產最高潮的2015年底,民間投資增速急劇下滑。雖然樓市火爆帶來需求提振,但對沖不了成本的增加。
對居民來說,按揭貸款的抵押物並非房子,而是未來現金流。他們的未來現金流命系企業運營。
擠壓企業和居民回報的東西,是通脹。
大量標準化工業品的價格上漲,顯示無論生產端還是流通環節,成本都在上升。因為生產率本來是隨著自動化在提升的。
儘管競爭激烈的紅海,終端價格也必須上漲。因為降價更是死——利潤是負的了。
就像農民伯伯出手的菜只有幾毛錢,到超市裡要漲10倍以上。流通成本、地價和稅費大幅推升了消費價格。
通脹到擠壓實業和居民生存空間的時候,繼續放水就不但沒有擴張,反而加重實體成本和居民負擔。
貨幣將全面追求短期炒作,而不會進行有效投資和消費。所以今年中央高度強調防風險。
通脹必然來么?回放一下四萬億的效果就知道了。
2009年放水,2010年調控,直到2011年7月,CPI才達到最高點:6%以上。
按過去兩年放水的節奏,今年必通脹。但可能2018年才會到高潮。
2016年10月以來的「加息」體現在國債和金融間市場,還沒有針對存貸款加息。
央行很可能希望運用手中的操作工具將加息停留在金融市場層面,而不針對存貸款利率加息。
因為中國全社會的債務已高達近300萬億,在土地和人工成本走高的形勢下,這是企業唯一可控的成本。
對炒作市場加息、對實體企業降息,是非常「理想化」的選擇。
但即使不加息,在通脹走高和匯率貶值的壓力下,市場也會給足加息預期。
加息預期對經濟的緊縮效應並不比加息本身溫柔。
何況今天面臨的外部環境,遠比以往複雜。相對明確的趨勢是全球化觸頂和資本迴流。
貶值最怕泡沫。
因為2005年人民幣升值以來,進入中國的外資和貿易盈餘,就不只是實業,而是包含了大量套利投機資本。
當升值預期消失、內外利差縮窄之後,他們最後看的就是投資回報率,是走好,還是走衰。
機會大於風險,留;風險大於機會,走。(不只是外資)
全球化觸頂最易理解的表現是:
2015年,全球500強和中國500強的整體營收雙雙下滑。
以往發展中國家舉債生產、發達國家舉債消費的模式觸頂,因為美國家庭負債又回復到了危機前最高水平——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需求擴大消費了。
他們需要的是工作和還貸——美國學生貸款的增幅最大。
全世界的資產負債表都是失衡的,都需要修補。這時各國即使出於當地民眾的壓力,也要搶人搶錢搶資產。包括搶之前湧進中國的資本。
川普是最大的黑天鵝。
但並不是唯一一隻。歐洲的法國、荷蘭,右翼支持率不斷走高,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他們的取向大致都是:去全球化、本國優先。川普不過是他們的代表。
美元迴流,重點是資產迴流和培育,而不只是鈔票。
是相對概念:美國資產做大,或者他國資產價值縮水。當全球化觸頂時,不就是此消彼長的存量蛋糕爭奪戰么?!
也就是千方百計讓企業在美國投資並增產能,而不只是炒股炒地搞通脹。
但是通脹也是難免的。讓美國減債去槓桿和有錢不消費,都是妄想。唯獨有一條,美國是貿易戰行家、貿易保護主義發源地。
綜上:債務、通脹和全球化見頂,是中國經濟面前的三座大山,躲無可躲。
債務和通脹,中國老百姓並不陌生。但是全球化見頂,是制約所有環節的變數因素。因為人民幣資產是附著在全球化上的資產,人民幣的基礎,是外匯儲備。
中國經濟的核心發動機,仍然是「外資+外貿」的兩頭在外模式。外部注入技術、資產,建立內外供應鏈,外部提供市場、需求。在這過程里積累外匯盈餘、投放基礎貨幣,再通過地產和基建拉動內需。
當然,也因為銀行系統的派生貨幣做大了資產泡沫。
在全球化退潮和貿易戰將啟的節點,中國經濟L型底線上刺激起的這朵浪花,被很多人認為是見底回升。
全然忘了去年權威人士的話: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這個節點,無論做什麼投資,需要保守而不是貪婪。
--------------------------------------------------
回復「入社」,可加入【悅濤公社】
獲取更多新經濟觀察及投資參考
--------------------------------------------------
瞎聊些經濟的事兒
長摁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悅濤
友情鏈接:閱讀原文,可見壹佰金融投資者活動內容
推薦閱讀:
※關於星巴克咖啡的一堂經濟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簡析
※外媒:對華先示威再示好 「菲版特朗普」強調中菲經濟聯繫
※財務分析:茅台是靠賣酒賺錢的嗎?
※南非經濟(二):增長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