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無錯,君子常過——摘自趙妙果道德經學用
當今社會,在中國,人們解決了溫飽小康之後,開始注重養生、養身和養心,正在進入一個「三養」流行的時代;在全球,正在進入一個健康促進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落實老師您關於讓更多的人來學用老子道德經,讓道德經這部闡述生命秘密的「人體使用手冊」傳播出去,讓更多人跨入好人一生平安工程的行列,就更具現實的指導意義。我一定以此為使命努力踐行!
老子道德經這部經典的內容,其基本表達格式是:先闡述「天之道」,之後就轉入「聖人之道」的描述闡明,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就是悟道,修道,先「轉凡入聖」做「聖人」,然後步入「得道人」。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重點講大道、講真理外,老子還重點講「聖人」。一直講到第67章,老子給我們指出了成為聖人的階梯和標準有三條,即「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寶,這是他本人極為寶貴的修行經驗。就是要我們在「行於大道」的征途中,決不要退縮不前,做一個勇猛精進的修行者,為我們指明了修鍊方向,為我們提出了「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大修鍊指南,修鍊自己的真誠心、精進心、清靜心。即「三養」以「養心為上」。
所有的「愛」,都是以「慈」為主要內涵,沒有慈就沒有愛。而慈的核心是「善」,是「德善」,是「與人為善,慈善為懷,修善為本」。「慈悲」是要用善念和善行打磨出來的。怎樣打磨?有這樣兩隻小故事,使我深受感觸!
【故事一】
村子裡有兩戶人家,東邊的王家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得十分痛苦;西邊的李家,卻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得快樂無比。
有一天,王家的戶長受不了家庭的戰火,於是前往李家來請教這是什麼道理。
老王問:「你們為什麼能讓家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老李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老王正感疑惑時,忽見老李的媳婦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過去,扶起她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得太濕了!」
站在大門口的兒子,也跟著進來懊惱地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害你跌倒!」
被扶起的媳婦則愧疚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老王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如果一開始,拖地的婆婆就責怪跌倒的媳婦:「怎麼走路不長眼睛,真是活該!」其他家人若不理會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麼李家還會有溫馨柔和的氣氛嗎?
古人云,「小人無錯,君子常過」,可我就是經常抱著「都是別人的錯」的心態,所以很難與身邊的人相處。
【故事二】
有位媽媽曾經送給孩子這項一生受用不盡的寶物:
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在屋子裡走動,總像怕踩到地雷似的,要那樣小心謹慎。」
媽媽笑了笑,說:「我們樓下不是也住著一戶人家嗎?」
女兒雖然明白媽媽的意思,但仍覺得在自己家裡,本來就應該可以隨心所欲,輕鬆一點才是。媽媽一副認真的表情,接著說:「咱們家的地板是樓下林爺爺家的天棚,走路聲音太大了,老人家受不了,如果吵醒了他們,就一夜都睡不好了呀!」
女孩撅著小嘴:「那為什麼咱們樓上那家不這麼想,他們總把聲音弄得震天價響?」
媽媽說:「因為樓上有個三歲的小弟弟,他要長大,蹦呀跳呀的,需要運動嘛!」
小女孩一聽,嘴撅得更高了:「那活該咱們家受委屈,吃大虧咯!」
媽媽摸摸孩子的頭,笑容中帶著堅定:「孩子,能為別人著想,這是人生第一等功夫呀」!
成全別人就是成就自己,這是慈悲為懷,幸福人生必修的功課。可我就是經常抱著「不願去主動關心別人,也不願去虛心請教別人」的習性,所以很難與身邊的人相處。
註:原文摘自《趙妙果老師講解道德經.學用者感悟集錦》
作者:振英
編輯整理:道德經學用編輯部
推薦閱讀:
※劉素雲老師分享報告:《大道至簡,原來如此》(無量壽經學習班139集)
※《易經學堂》第833期:?風水篇|廚房的風水很重要,一不小心就會損傷健康
※《易經學堂》第949期:?居家風水篇|房屋的內外結構很重要,直接影響到財運
※易經學習者必備圖
※《團 契 生 活》講義----良友聖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