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袁世凱與莫理循

袁世凱(1859—1916)出身於富裕的官僚地主家庭,有人說他的家族是東漢大軍閥袁紹、袁術的後代,這只是一種權勢膨脹後的附會罷了。河南袁家是以武功緻勝的,在19世紀50年代後由於農民起義,清政府只得重用漢人地方武裝,許多地方豪強乘機組織武裝保衛家園,保衛朝廷,為首的是曾國藩,他廣招幕僚,李鴻章、左宗棠都被納入他的幕下。曾國藩是一個有心胸的政客,能量才使用人才,他為李鴻章、左宗棠提供條件讓他們進一步發揮作用,結果在19世紀的中國出現三支有實力的地方軍隊:湘軍、老湘軍、淮軍,袁世凱的上輩最出名的袁甲三(1806—1863)就是有名的武將,是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是李鴻章的部下,以鎮壓安徽捻軍而出名的。

袁世凱

本來袁世凱的生父袁保中不過是一個土財主,兩個老婆給他生了六個兒子,而他的弟弟袁保慶卻一個兒子也沒有,袁保中便將第四子袁世凱過繼給袁保慶成為他的嗣子。袁保慶夫婦很疼愛他,帶著他跟著袁甲三轉戰安徽攻打捻軍,袁保慶因為鎮壓捻軍有功,升為山東濟南候補知府,好友馬新貽既是他的好友也是他的靠山,馬新貽原是袁甲三的部下,很能打仗,被任命為兩江總督,袁世凱決定去投靠他。

說起馬新貽會想到平江不肖生的小說《張文祥刺馬案》,寫的是同治九年(1870年)馬新貽任兩江總督後,在一次檢閱隊伍時被張文祥刺死,這在當時是一大奇案。慈禧命令曾國藩審理此案,判了張文祥是太平天國的餘孽,凌遲挖心祭祀馬新貽後了結此案。其實案情沒有如此簡單,是馬新貽在討伐捻軍時反覆無常中結下的惡果。在馬新貽被刺後,袁保慶任江南鹽法道,是管兩淮鹽務的四、五品官,同時他又結識了淮軍將領吳長慶、劉銘傳等,與淮繫結下比較深的淵源,這一切都對袁世凱的政治生涯有著密切聯繫。袁世凱跟著袁保慶在南京六年雖然沒有多大長進,但由於嗣父的關係,成為吳長慶的義子,學會不少官場上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本領,但在科第方面,對他來說不沾邊,仍是一無所獲。

19世紀80年代是袁世凱的發跡時期。1881年(光緒七年)袁世凱到山東登州投靠嗣父的好友吳長慶軍中,作了一名營務處幫辦,餉銀30兩很是可觀。19世紀80年代正是新興的日本勢力滲透朝鮮的時期,朝鮮政局不穩,1882年(光緒八年)發生「壬午兵變」,朝鮮國王李熙的妻子閔妃掌握著權力,而李熙的父親大院君李昰應乘機趕跑閔妃奪取政權。此時日本借口亂軍攻擊使館決定派兵打入朝廷。李熙夫婦向清政府求援。朝鮮政局關係清朝利害,便決定派兵入朝救援,派的就是吳長慶的一支軍隊。在這次出兵援助中袁世凱立下軍功,不僅加官位至五品,還受到朝鮮國王的接見,並協助朝鮮訓練軍隊,這是袁世凱發跡的開始。袁世凱有兩三個朝鮮妾室不是偶然的,袁克文的母親,袁家騮的祖母就是朝鮮人。

1884年(光緒十年)在西南邊疆危機中法戰爭之際,朝鮮又發生「甲申事變」,此時的袁世凱已在朝鮮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知道這次事變是日本乘中國處於中法戰爭的困擾中,想要通過政變控制朝鮮,驅除清朝在朝鮮的勢力。袁世凱與同僚果斷地派兵與朝鮮軍隊配合驅逐了日本的入侵軍,保護了朝鮮國王李熙,壓制了政變勢力,這是甲午戰前清朝在朝鮮與日本較量的初步勝利,袁世凱的處事果斷給清廷與李鴻章留下深刻印象。

日本並不甘心,他們進一步調整策略再次進犯。這時的袁世凱已能夠直接與李鴻章溝通,吳長慶調回遼東,他的慶字營主力轉由袁世凱率領。已經是三品官員負責鎮守朝鮮的袁世凱還是一個不到30歲的青年人,直到1894年(光緒二十年)朝鮮東學道起義,形勢日趨緊張,袁世凱請假回國,在朝鮮的12年才告一段落。中日甲午戰後的袁世凱被任命訓練新式軍隊,在天津小站訓練了7250名新軍,仿照德國的訓練方法。

袁世凱所訓練的軍隊在後來成為他的政治資本,並成為北洋軍閥的基礎。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後的袁世凱不僅將光緒恩賜的兵部侍郎(相當副部),經慈禧之手成為實職,而且還榮升為直隸總督。在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後清朝實行「新政」時,他提出設立「練兵處」、「巡警營」,使中國在官方軍隊與治安警察的設置上都表現出超人的新眼光。以後在敦促清廷退位,給予清皇室優惠待遇上;在逼退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上,他均表現出特有的權勢和影響,20世紀初的中國政治強人非袁莫屬,「中華民國」第一屆大總統的桂冠就戴在了袁世凱的頭上。他的身邊有眾多的中國、外國顧問,像美國的古德諾博士、英國的駐華大使朱爾典等,都在他的周圍出謀劃策,最為突出的是澳大利亞的莫理循。

莫理循

莫理循(G.E.Morrison 1862—1920)許多外國人稱他是」Morrison of China」,說明他與中國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莫理循的父親是德裔英國人,28歲時到澳大利亞墨爾本發展,莫理循就生在澳大利亞。莫理循一生都將英國視為祖國,他青年時期喜歡探險、旅遊,並對新聞工作很嚮往。他曾劃著獨木舟行進一千多英里在新幾內亞探險,吃著土著人的飯——袋鼠肉、香料、茶葉、大米燴制的大雜燴。他在報刊發表文章揭露販奴貿易。1884年他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醫,畢業後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便去北美、歐洲、非洲等地尋找機會,他曾在西班牙、法國、日本行醫,但是都沒有使他感到愉快,1890後回到澳大利亞,兩年後來中國尋找機會,他沒有料到是中國給了他足夠的希望,成為他一生中最有意義,最令他深愛的的地方。

莫理循在中國先後訪問了香港、上海、天津、北京,又相繼訪問四川、雲南,以及與西南毗鄰的緬甸、印度。他感到中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大國,1895年他在《泰晤士報》上發表《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文中展示了他對中國的細密觀察與獨特的見解,使《泰晤士報》的負責人高度關注,並給予他積極的評價,不久便被聘為《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這個職務對於莫理循深入中國政界,探詢中國上層人物,都能起到很不平凡的作用,從此以後,莫理循成為晚清與民國時期上層人物的座上客,成為中英、中外關係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時也成為《泰晤士報》有身份的大記者,他在中國可以直接訪問權貴,與李鴻章、袁世凱身邊的外國顧問保持一些聯繫。莫理循奠定世界知名記者的地位是首先泄露給《泰晤士報》1896年的《中俄密約》。

《中俄密約》是中日甲午戰後俄國侵略中國並抵制日本勢力擴張的一份中俄秘密協定,主要集中在東北問題上。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尼古拉二世就是被十月革命推翻並槍斃的沙皇),脅迫利誘去慶賀典禮的李鴻章簽訂秘密條約,主要內容是:東北向俄國開放,可以駐紮、運輸軍隊、修建鐵路(中東路)等。這個秘密協定被李鴻章的外國秘書泄露給了莫理循,莫立即發稿《泰晤士報》向全世界公布。西方國家群起反對,絕不會讓俄國獨佔中國利益,而反對最力的是日本,日本與俄國矛盾加劇,不久發生在中國遼東土地上的「日俄戰爭」,新興的日本打敗了俄國。在一幕幕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鬥爭中,莫理循是直接的見證人。莫理循曾呼籲停止鴉片貿易,他支持中國進步人士的合理要求,對實現「中國人的中國」的呼聲持贊同態度,他對當時炙手可熱的政治人物袁世凱抱有希望。

1911年莫理循正式成為袁世凱的政治顧問,他曾積極為袁世凱獻策,並在報道「南北和談」時結識孫中山方面的和談代表伍廷芳的機要秘書威廉·亨利·端納(Donald William Henry國籍:英籍)。這個端納也是澳大利亞人,而且也是繼莫理循後與中國政治要人具有特殊關係的人物。當時的端納是《紐約先驅報》駐上海記者。他們相會後志趣相投,成為好友,端納將莫理循視為是尊敬的前輩,他們都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莫理循積極鼓吹袁世凱是維繫中國政治穩定的不二人選,遺憾的是,他沒有看清袁世凱的老成世故,不了解他在官場的縱橫捭闔,他對袁世凱表面講的公民意識和法律監督信以為真,當他看到袁世凱逐步邁向復辟帝制時,開始失望了。他直接向袁世凱表示反對改變政體實行君主制,當袁受到各方反對時,他又勸說袁世凱放棄帝制。

袁世凱死後,莫理循認為要證明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應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他抱病參加「巴黎和會」,親眼目睹列強欺負中國,連他抱有幻想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允諾幫助中國的承諾下又愚弄了中國,莫理循說西方捉弄了中國人。

巴黎和會後的莫理循,已經無力再回到中國了,他得了「惡性胰腺炎」,他曾想死在中國,但是於1920年5月30日病逝於英國的西德茅斯,享年僅58歲。

莫理循死後,端納仍然與中國的政治高層人物保持特殊的聯繫,他是蔣介石、宋美齡的座上客,也被稱為「中國的端納」,最後他安詳地死在中國,被葬在上海的宋氏陵園。

作者:馬金科

推薦閱讀:

袁世凱一共有9個姨太,兒孫多達79人
轉載:袁世凱17子15女及其後裔今何在(組圖)
袁世凱獨寵他的女兒,連最愛姨太太都不敢動手打她!
命理瑰寶:第27篇 袁世凱
鮑牧松:袁世凱與張之洞的恩恩怨怨

TAG: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