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七絕再點評(4)

31.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青山隱約江水悠長,江南秋盡草木未凋。二十四橋月光皎潔之夜,你在何處指點歌女吹簫?作者從揚州回京任職後寫給老友的調笑詩。透過友好調侃也看到對江南鳳物的懷戀。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玉人即粵語「靚仔」。

32. 杜牧·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載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yàng落花風。」酒杯一放下百事皆空,十載揚州夢私願得償。今日霜鬢如絲躺禪榻,茶煙輕裊送來落花香。往昔漫遊酣飲似豪興,如今參禪品茗似悠閑,均屬對於投閑置散命運的排解,況且年屆遲暮,更覺難有作為。語雖平和意實沉重。

33.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前三句正話反說:政治清明時活得有味者是我這種無能之輩,味在閑愛孤雲靜愛僧。正想振作持旗前往江海地,登上樂游原卻不禁遙望唐太宗的陵墓。言外之意是作者在追懷盛世感嘆末代,憤慨自己的才能被埋沒。

34.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整首句間聯繫易見,先說煙月籠罩河水沙灘,次說客船夜泊秦淮河近酒家之處,之後自然就轉上聽到歌聲並生出感慨。意在警示:歌女猶唱南朝陳後主的《後庭花》可算無知,而晚唐統治者怎能不清醒自身已面臨滅亡危機!

35.杜牧·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作者憑弔金谷園故地寫下觀感:繁華往事消散似追逐香塵遠去,惟流水照樣歡唱野草碧綠迎春。時近黃昏東風吹來啼鳥的怨恨,飄下落花彷彿墜樓的綠珠美人。既敘述眼前所見,也流露對園主石崇的輕蔑和對弱者綠珠的惋惜。

36.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秋夜裡銀燭的幽暗光焰讓畫屏蒙上陰冷色彩,身穿輕薄羅衣的宮女舉起小扇正在扑打流螢。夜色深沉宮殿台階冷冰冰如身浸水裡,那位宮女又坐在台階望著牽牛織女星。宮女秋夜獨自撲螢、坐看牽牛織女,不難窺見她的苦悶和追求。

37.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作者車上看到,一條蜿蜒石路遠通深山,高處雲霧繚繞露出房子。把車停下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滿眼經霜楓葉比二月花還紅火美麗。一二句為三四句鋪墊,重點在結句。此詩寫出了秋景的令人喜悅,一改不少人逢秋必悲的心理定勢。

38.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的「行人」該是出行在外的旅人吧。他們異鄉遇上清明更易思緒無窮,與紛紛的細雨一樣糾結難解,於是顯出魂不守舍的樣子。何以解憂?喝酒常是最佳選擇。後兩句由此而生,行人開口問而牧童以手指則屬作者的特別巧思。

39.杜牧·贈別其一:「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體態輕盈年華十三餘,似二月初的梢頭豆蔻花。揚州城繁華的十里長街,捲起珠簾沒有比她更美的佳麗。頭兩句用新穎貼切的比喻形容所愛的人,把十三歲多的少女比作早春梢頭的豆蔻花。後兩句更尊此抑彼說她艷壓全城。

40.杜牧·贈別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聚首情深而勢必分別卻似無情,只覺得離筵上再無法又說又笑。有心的蠟燭也正在惜別,替我們流淚一直到天明。第三句「將燭擬己」以表白心意,說蠟燭雖有心也只能惜別(燃燒至盡),結句的蠟燭垂淚自然也指自己垂淚了。

推薦閱讀:

100句肉麻的悄悄話點評
灰常點評| 養老的困境與破局,制度比孝子更可靠
賦詩點評:戲迷皇帝李存勖(後唐庄宗)
桂林民間楊公風水學對三僚曾氏名墓「觀音望海」龍穴點評
#橘子SaaS軟體點評#--易點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耗材管理模塊)

TAG: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