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書使張良成為千古第一謀士

張良是誰?

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一謀士,劉邦將他與蕭何、韓信稱做「漢初三傑」。

張良為什麼能得到劉邦的賞識?

劉邦乃沛縣一亭長,草莽之人,一個粗人,對文人嗤之以鼻,是張良改變了他對文人的看法。張良策劃「博浪沙刺秦王」,雖不成但卻名震天下。李白有詩:「報韓雖不成,天地皆震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後逃至下邳,投靠劉邦。一個文人具備了連武夫都可能不具備的神勇,劉邦能不佩服嗎?劉邦最終接受張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張良強大的政治背景,張良可謂是官三代,其祖父是戰國時期韓國的三朝宰相,其父親是兩朝宰相。這樣的政治背景拿到現在都是無法實現的,在張良的那個年代也是名鎮華夏。切不論張良能力如何,就這樣的背景,劉邦也會用他,起碼還多出了很多條路可走。

張良如何從一介莽夫轉變成千古謀士?

刺殺秦王這種事,雖然大快人心且撈足了名聲,但也看出此時的張良充其量是一介莽夫,可為什麼逃至下邳投靠劉邦之後就變成千古第一謀士了呢?因為他在下邳的橋上碰見了他的恩師黃石公,還上演了一場千百年來被世人所傳頌的「圯橋授書」的故事。張良得到了黃石公所著的《素書》和《黃石公三略》,相傳還有一本解釋《易經》的奇書《青囊經》。

三本書都講了什麼?

《素書》:

《素書》是一本奇書,全書共一千三百六十字,世人稱這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璣。是一本教授人們為人處世之道的書,同樣更是一本借為人處世之道講謀略的書。假如你只認為這本書是一本簡單的講述為人處世之道的書那就大錯特錯了,本人參考典籍記載以及十餘年品讀,認為品讀此書有四個境界:「第一:明白所寫,知其意為教授世人為人處世,把它當做一本提升自己為人處世之道的著作。第二:通過讀懂其為人處世之道中的道理,通過為人處世之道了解其內藏的謀略。第三:讀懂謀略中的一部分,做到謀己,謀人,甚至是謀天下。第四:完全讀懂此書。」有史料記載張良沒有完全讀懂,只是懂了十分之一,假如這樣的記載是正確的,那這本書實在可怕,只讀懂了十分之一就幫劉邦得天下,那要全讀懂了的人還叫人嗎?那不就成了神了嘛。黃石公是作者,應該是完全懂了,所以被納入了道教神譜,當然這是傳說。《素書》原稿有這樣一句話:「讀懂此書可為帝師」。本人在此斗膽加上幾句,讀懂此書:師者,可為帝師;商者,可為巨賈;官者,可位列三公;君者,可成千古一帝。這其中的讀懂並不代表全懂。

書是好書,至於它的成書卻存在著很多爭議,爭議可以不提,只要書好,便罷。

《黃石公三略》

黃石公將此書傳給張良時告知是《太公兵法》,張良從此如獲珍寶。但此書並不是《太公兵法》,只是黃石公怕張良小看此書,因而假借姜太公之名將書傳給張良。《黃石公三略》也的確借鑒了《太公兵法》,讀過的朋友相信都有同感,可以說是《太公兵法》的修正改進版,為什麼說是修正改進版呢?因為《太公兵法》是以姜太公與周文王的對話形式寫成的,很可能不是姜太公所作,只是身邊史官記載所成,而黃石公將《太公兵法》匯總且改進,使其簡明扼要且更加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青囊經》

此書據傳已失傳,但現在一些著作和網站將其內容寫出,本人對風水學不甚了解,因此也不能斷定是否真假,也可能是新挖掘的古墓出土的吧,我們現在看到的此書內容真假在這裡不多做評價。此書是風水學巨著不容置疑,它是黃石公根據《易經》的內容提煉出的精華,史料記載是中國風水學第一巨著。

三本這樣內容的書註定張良會成為千古第一謀士,《素書》:謀略。《黃石公三略》:軍事。《青囊經》:風水。

張良是千古第一謀士?那姜太公是?

太公的確是謀略大家,但由於年代久遠且屬神界,人無法與其相提並論,因此張良便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古第一謀士。

推薦閱讀: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為何不在「十八元功」之列?
得善終的功臣:漢初三傑張良為何力拔頭籌
張良與陳平,誰才是「謀聖」?一個黃口小兒告訴你答案
劉邦派張良冊封韓信有何用意
謀聖張良之妙計安天下、建功立業

TAG:謀士 | 張良 | 千古 | 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