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賢與極喜—佛臨涅槃,得度證果
極賢與極喜
——佛臨涅槃得度證果
(索達吉堪布 口譯)
佛為兜率天天子時,三十三天乾達國之君王極喜經常對帝釋天奏樂供養。兜率天天子觀察因緣後降臨人間。帝釋天告訴極喜:「兜率天天子已到人間入胎,不久即降生,對南贍部洲眾生普施妙法甘露,你也應到人間,以便能得甘露妙法。」極喜國王說:「我正忙於音樂沒有時間,以後有空再說。」外道自然派的行者極賢受到當地很多人如對待阿羅漢一樣的恭敬供養。其所住城邊有一無熱惱大海,海中的天龍及眾神也恭敬他,他有時到海邊悠遊,有時到海里的曇花園觀賞。
此時世尊已降生於人間。帝釋天告訴極喜:「現在大菩薩已降生,我們應該去供養。」極喜又對帝釋天說:「我現在忙於音樂,沒有時間,以後再去吧。」世尊降生後,因世尊的福德力,曇花園裡很多曇花開始發芽生長。外道極賢見此想到祖先的遺言里對曇花盛開有兩種說法:一是有轉輪王出世,二是有如來出世。今曇花發芽,即將盛開,莫非是以己之福報顯現的?他猜測自己可能是轉輪王或佛陀而暗自得意。
這時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後,就發心到森林裡去修行。帝釋天又告訴極喜:「現在大菩薩觀察老病死的痛苦後,到森林裡去修行了,我們應該去親近他。」極喜仍說:「現在我忙於音樂,以後有機會再去吧。」世尊於菩提樹下證得無上菩提果位,為眾生大轉法輪。帝釋天又告訴極喜:「世尊已開始為眾生轉法輪,我們應該去聽法!」極喜仍舊說:「我現在忙於音樂,暫時不能去。」【譯者:有些人,別人勸他來學院,他總說:「不行呀,我現在還要上班,以後再去吧。」可很多人中間就已經死了。所以,求法應立即求。】世尊轉法輪時,曇花園裡曇花全部盛開,香氣遍滿方圓一由旬,外道極賢仍以為是自己的福報所顯現。
世尊到很多地方廣轉法輪度化眾生,在鹿野苑、王舍城、舍衛城、嘎雅戈熱等先後度化了五大比丘、八萬天子、目犍連和舍利子以及他們各自的眷屬二百五十人等。時舍衛城有一沙彌證得阿羅漢果位,具種種神變,常以神通四處採花摘果供養僧眾和自己的堪布。一日至無熱惱海邊,外道極賢看見了立即呵責:「這是我的地盤,你不能到這個地方。」沙彌說:「這是公眾享用之地,你不能擅自獨用。」雙方由此僵持不下,後來極賢說:「我們比賽神變,誰勝地盤就屬誰。」結果外道極賢輸了,沙彌便在花園裡自由享樂。
世尊的度眾事業即將圓滿,準備趨入涅槃,便到俱舍拉城市。【譯者:泰國有佛涅槃時的像,與北京卧佛寺的身相一樣,當時我看到佛的身相很痛苦,實在忍不住掉下了眼淚。】佛陀想到自己一生中的有緣眾生多已調化畢,唯餘三十三天的極喜和曇花園的外道極賢最後兩位。世尊思維三十三天的極喜比較傲慢不會來人間,我當上天度化他。【譯者:所以,法王如意寶出去時有這樣的意義,有些高僧大德、居士到我們學院來聽我們傳法,他們沒有這個緣分,而法王出去時,他們就可以得到調化。】佛陀到了三十三天乾達國王極喜的宮殿門口,知道如果沒有化現另一身相,傲慢的極喜肯定不會恭敬。故世尊幻化成另一乾達國王的身相,手拿綠寶石的千弦琵琶對極喜說:「我們賽琴吧!」極喜見與自己同樣的人如是挑戰,立即想通過比賽折服對手,讓進佛陀後,二人手持同樣的千弦琵琶,開始比賽。中途極喜的琴弦斷了一根,照樣能奏出不變妙音,佛陀化身的琴弦斷了一根同樣能奏出妙音;最後只剩一根琴弦時,他們也都能奏出妙音;但沒有琴弦時,佛陀化身依然能奏出不變的妙音,極喜卻不能,他的傲慢倏然消失,對佛的化身生起歡喜心。世尊方才顯現自己的本來身相,極喜對世尊生起很大敬信心,於佛前恭敬祈求傳法,佛陀觀其根基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他立即摧毀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位。
此時外道極賢見曇花已全部枯萎,心極憂愁與痛苦,想到自己以前身體很好的時候曇花怒放,現在自己一百二十歲,曇花也漸趨枯萎,看來自己肯定會在短時間內去世,不禁失聲慟哭。一個對他生歡喜心的天人告訴他:「這裡是金輪王的地方,金輪王或佛陀出世時,曇花發芽;金輪王開始執政或菩薩現證菩提時,曇花完全盛開;金輪王逝世或如來涅槃時,曇花枯萎。曇花的綻開、凋落非依你的福報因緣而來,乃依釋迦牟尼佛的福報顯現。釋迦牟尼佛要在今晚趨入涅槃,故曇花枯萎,你不要這樣痛苦、憂愁。」極賢聞言決定馬上去親近、拜見佛陀,以求解除自己心裡存有的許多疑惑。
他立即前往世尊色身所在的俱舍拉城。時阿難尊者在門外守護。外道極賢遠見阿難尊者急趨前祈求:「我聞佛欲涅槃,今我有很多疑問願請教佛陀,亦唯佛陀能斷我疑惑,祈求尊者一定允許我拜見佛陀。」阿難尊者觀知世尊化身尚未返回,有意阻止道:「今佛陀身體欠佳,你不要去打擾。」極賢又再三祈求:「尊者,莫作是說,佛陀出世極為難得,今即將趨入涅槃,若不見世尊,倍感遺憾。我心裡有很多疑問,無論如何請尊者給我一個機會。」阿難尊者再三勸阻,極賢仍再三祈求。此時世尊從三十三天返回,知極賢被擋於門外,即告阿難:「讓他進來,這是我最後一次接見外道,也是最後一次用『善來比丘』的方便傳比丘戒。」阿難應諾,把外道極賢帶了進來。極賢歡喜萬分,恭敬頂禮後祈問世尊:「現有六大外道宗派,各有不同觀點,請世尊開示孰是孰非。」世尊告極賢:「我從二十九歲出家精進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無數眾生,對法和非法能無誤取捨,如是法門外道確實沒有。」世尊對極賢詳細傳講八菩提支的很多教言,使他斷盡一切障礙、疑惑和邪見,得到無垢法要。他在阿難尊者前祈求:「尊者是佛陀上首弟子,我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祈尊者攝受。」阿難尊者即於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的極賢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請佛陀慈悲攝受。」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為極賢傳了比丘戒,復傳一些教言。極賢剎那間成為身著法衣、手持缽盂的出家人,精進修持,獲證阿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齊贊他的功德。
時極賢自思佛陀今晚即示涅槃,自己住世也無意義,應該對自己的身體作五種加持而趨入涅槃。他發願先於佛趨入涅槃:一、所有外道皆無法接近我的遺體,若外道近前,我的遺體周圍有大水圍繞令其無法靠近;二、若內道道友則可接近我的遺體;三、我的遺體內道者方能挪動;四、外道抬不動我的遺體;五、火化時,內道派梵凈行者能點燃和熄滅我的遺體之火,而外道派無法做到。他如是加持發願後即趨入涅槃。外道派說極賢是他們的尊者,在路邊、街頭等各地舉行隆重的儀式,準備迎回他的遺體;佛教內道說是自己的尊者,二派爭執相持。後來內道僧眾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親自把他的遺體抬走。」外道近前時,極賢尊者遺體的周圍全是大水,無法靠近;佛教內道梵凈行者可以順利靠近,對外道說:「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否則你們為何進不來?現在依靠我們的加持,你們進來吧。」外道們依靠內道者的加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遺體。之後,內道者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把尊者的遺體抬走。」外道千百萬人也抬不動,內道者又說:「看,這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否則為什麼抬不動?」內道者輕鬆地抬起尊者的遺體去火化。在荼毗地,內道者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把尊者的遺體點燃。」但外道怎麼也點不燃,內道者說:「不是你們的尊者,否則為何點不燃?看我們點燃。」言畢順利引火。火燃正旺時,內道者對外道們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用牛奶把火熄滅。」但外道怎麼也熄不滅。內道者又說:「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的尊者,我們可以用牛奶把火熄滅。」他們即用牛奶把火熄滅,復言:「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可以把骨灰拿去供養。」但外道怎麼也看不見骨灰。內道者說:「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的尊者,該我們供養。」說畢,內道梵凈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來廣作各種各樣的供養。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發願力所致。賢劫人壽二萬歲時,印度鹿野苑直智國王手下一位大臣生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好91,大臣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依其種姓取名迦葉,精心餵養。相士對迦葉預言:『此子若出家將成為如來正等覺,若在家則是轉輪聖王。』一個自小與迦葉要好的婆羅門子無憂聞此預言發願要與迦葉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訴迦葉:『您不要捨棄我。』迦葉思維自己在涅槃時不捨棄他,但現在不能實說,遂表面答應。迦葉觀察到人生的老病死苦後發心到寂靜的森林中修行。無憂童子知迦葉已去非常生氣:『迦葉不守信用,答應帶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為何現在棄我獨行?』迦葉幾年苦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回到鹿野苑為眾生轉法輪。直智國王準備各種精美飲食祈請迦葉佛應供,並在迎接的道路兩旁布置了各種花、香、傘蓋、幡幢等,隆重地將迦葉佛迎請到王宮,敷設高座請佛入座。
此時無憂聞知迦葉已證得佛果回到鹿野苑,並且接受國王恭敬供養,心裡很想親近迦葉佛,但因舊怨未消不願去迦葉佛前,站在遙遠之地觀看。迦葉佛知其心事,便遙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無憂攝至身邊問曰:『無憂,你為何不近前親近我?』無憂說:『佛陀,您本來許諾帶我一起去森林,可後來您獨自而去,我心裡有氣,所以不來親近您。』迦葉佛告訴他:『你誤會了,我當初的意思是涅槃時不捨棄你。當時把你帶到森林中苦行有什麼意義?現在我們的緣起成熟,你自己生起信心吧。』此時無憂才解開心結對迦葉佛祈求:『佛陀,我願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請開許。』迦葉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為他傳了比丘戒,復傳一些相應教言。但無憂非常懈怠,沒有精進修持。迦葉佛對他宣講寂靜處的功德,讓他去靜處長久修持。迦葉佛圓滿一生的弘法事業後準備示現涅槃。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中夜,如來正等覺迦葉佛要趨入涅槃。無憂聞此痛苦難忍,心想自己雖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但什麼境界都沒得到,非常慚愧,而今佛陀即將涅槃,內心痛苦無法形容。天人對他說:『不要如此痛苦,我帶你去佛陀那裡,對你今生有很大意義。』天人把寂靜處的無憂帶到迦葉佛處,迦葉佛觀察他的根基傳了相應之法後,無憂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此時無憂想到佛陀中夜將入涅槃,自己先趨入涅槃甚好,便先於佛取涅槃。帶他來的天人想:無憂能趨入涅槃是我帶他來得到加持的緣故,以這個善根願我將來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在佛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先於佛陀趨入涅槃。諸比丘,當時的那位天人就是現在的極賢,昔願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且先於我入涅槃。」
世尊復告諸比丘:「復有一段因緣。昔日森林中有五百仙人,附近一天人對仙人特別恭敬,儘力保護他們。當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拘留孫佛出世,主持了一次較大的法會,天人赴會聞得佛陀音聲後生起很大信心,返回後對五百仙人宣說佛陀的種種功德。五百仙人因此也對拘留孫佛生起很大信心,祈請天人帶他們去拜見佛陀。他們遙見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心裡頓時生起勝於比丘十二年禪悅的歡喜心,趨前親近,恭敬頂禮,祈求諦聽佛陀的教言,佛陀觀察他們的根基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五百仙人皆得無來果位,又再三祈求拘留孫佛開許出家受具足戒。拘留孫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給他們授了比丘戒,復傳教言,五百仙人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現前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齊贊他們的功德。拘留孫佛圓滿一生度化眾生的事業後,準備趣入涅槃,五百比丘覺得於佛後涅槃自己存活無義,故先於佛趨入涅槃。天人想到此五百仙人能得涅槃是憑自己的引導,故願將來在像拘留孫佛一樣的如來前,令佛歡喜,出家獲證阿羅漢果位,先於如來趨入涅槃。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這位天人就是現在的極賢。以其願力成熟故,今於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並獲證阿羅漢果位,且先於我涅槃。」
諸比丘啟問佛陀:「世尊,以何因緣極賢在臨終前得佛救度,並證得羅漢果位?惟願為說,吾等樂聞。」世尊告諸比丘:「以前也有同樣的因緣。諸比丘,昔日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國王以各種手段入侵一些小國,因他有一匹寶馬【寶馬具有他人無法傷害主人的能力】,故很多國家對他束手無策。後來寶馬去世,消息傳到黎宏國家,國人上下歡慶認為現在可以伺機報復。梵施國王不敢輕易離開皇宮,後聞北方有人運來一批馬欲於市場販賣,即遣擅長相馬之人前去觀察,若有寶馬便買下所有的馬匹。相馬人觀知確有一匹寶馬,逐奉國王之令而行。國王復得寶馬,不再懼人報復,一日乘著新買的寶馬去公園遊玩,黎宏國家的人聞此消息極為高興,卻不知梵施國王已買新寶馬,便率領四大軍隊將整個公園包圍得水泄不通。梵施國王在公園裡悠遊時突然發現被圍,驚慌失措,捨棄所有隨從隻身匹馬往回逃。公園的四周除一個花池與橫欄以外,全都密布兵馬,梵施國王決定越池而逃,黎宏國軍見狀馬上萬箭齊發射向花池,箭中寶馬,內臟俱出。國王見寶馬身負重傷,擔心難以逃命。寶馬知道國王的恐懼心理,以人語安慰:『國王,請您不要害怕,我雖已身負重傷,但沒把您送回皇宮之前我是不會死的。』國王聞言稍得安心。寶馬忍著劇痛,一直堅持把國王送回皇宮方才倒地而死。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這匹寶馬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梵施國王即現在的極賢。我就在他面臨死亡的怖畏時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今世我也是在示現涅槃前度化他,解除他輪迴之苦,使他得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復有一段我臨死之時度化他的因緣:昔日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國王喜好狩獵,一日率四大軍隊去森林打獵,發現河邊自由生活的五百野獸,立刻令四大軍隊包圍群獸,準備全部擒殺。群獸知道被困,絕望亂竄,卻找不到任何藏身之處,遂決定越河而逃,但眾獸身體矮小,都沒有能力渡河,唯獸王體大力強,它想到只顧自己逃命沒有多大意義,不如借身體載大家渡河,便對群獸言:『各位,請不要慌亂,河對面沒有軍隊,我卧在河裡,你們踩著我的身體跳到對岸就有逃脫的希望。』群獸踩著它的身體渡河,輪到最後一隻野獸時,獸王已奄奄一息。這隻野獸擔心自己不能逃脫,獸王便安慰它:『你不要害怕,待你們全部解脫困境,我才會去的。』最後一隻野獸也安抵彼岸。諸比丘,當時的獸王就是現證菩提的我,最後得救的野獸就是現在的極賢,其它的野獸是以前度化的仙人。當時我除其怖畏解救它們。現在我也是在臨近涅槃之際度化極賢,除其生死之畏,令得聖果之樂。」時世尊問阿難:「你是否已見稀有之事?」「世尊,阿難已見。」「已見什麼?」「阿難見世尊幻化另一身去他方度化眾生。」「如是,如是,為了度化眾生,我將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幻化身去三十三天度化極喜。在臨涅槃之際,有兩個必度眾生,一是天上的極喜,一是人間的極賢。極賢易化,而極喜傲慢放逸,故我親臨三十三天調化。」
諸比丘復又啟問:「世尊,極喜因何業轉生為三十三天的乾達國王且擅奏樂器?又以何業令世尊歡喜?請為演說,吾等欲聞。」佛告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願力之故。賢劫人壽二萬歲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一位善於彈奏的琴師從南方來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國王對他倍加寵愛,像對待大阿羅漢一樣廣作供養,故他各方面都很圓滿,在鹿野苑生活舒心安適。一位非常貧窮的居士看到琴師過著圓滿舒適的生活,心生羨慕希望自己將來能像這位琴師一樣。這位皈依佛門、一生守持凈戒的居士在臨終時發願: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成為擅長彈奏的乾達國王【在藏史的記載中,乾達國王是極擅長音樂的,故妙音天女有時也稱為乾達國天女】,或成為特別擅長音樂的人;【師言:這裡大家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一個修行人,無論耳聞目睹到世間什麼樣的榮華富貴、奢侈享樂都不能生貪執羨慕之心,更不能這樣發願。發這些有漏的願都是錯誤的,如發願做巨富天人等。因為我們出家人一邊作無漏的功德,一邊迴向發願,願很容易成熟,這樣以無漏的功德實現了一個有漏的心愿,豈不太可惜了嗎?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共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的大恩金剛上師托嘎如意寶等諸多傳承上師都往生了極樂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剛授記後,一心一意猛厲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沒有發其他的願。我們還可以依據《普賢行願品》、《大圓滿願詞》而發願,不能發更不要發世間有漏不究竟的、無利自他的願。不要像這位琴師一樣貪圖享樂,帝釋天怎樣都勸不動他去拜見世尊。今生我們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勝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無漏的功德,我們一定要發願以此功德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雖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全知麥彭仁波切曾教言:我們凡夫以信願肯定能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後,再來度化眾生也很方便,對自他利益極大。應該把我們聽聞、宣講《百業經》的功德,迴向我及一切有情無間往生極樂世界。以此短暫的人生所積的一切功德,願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上師三寶,同生極樂國。】復願將來在釋迦世尊應化世間時,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這位貧窮的居士就是現在的乾達國王極喜,以其願力成熟,故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與迦葉佛的功德、事業相同,故今在我前令我歡喜。」
諸比丘復又啟問:「世尊以何因緣臨涅槃時顯現感受痛苦?惟願為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我以前為度化眾生也顯示感受痛苦。昔日吐美佳城勝者國王之妃生下一個很莊嚴的王子,他們為小王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勝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種食物精心餵養。他很快長大,學習並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間法。勝者國王告訴他應出巡體察民情,小王子遵命率眾眷屬出巡。不久勝者國王突患重病,醫治無效而駕崩。大臣即刻派人請王子火速回宮。王子不願回宮,告訴大臣說:『如果你們能行持十善,我自會回宮,否則,絕不回宮。』聞此,諸大臣立即頒布國內行持十善的條令,再請太子回宮,並發誓一定行持十善,太子方才回宮繼承王位執掌國政。年輕有為、正直慈悲的勝利國王常作廣大布施積累資糧,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並隨緣布施象馬等各種財富資具,一直行持如是善舉,奉行十善的人越來越多,行善者老死後即生天上,天人越來越多。
帝釋天知天人增多皆因如來出世與金輪王執政兩個原因,觀察後方知非此二因,而是勝利國王實行仁政,教人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帝釋天覺得勝利國王如此行持無上菩提稀有可贊,不知其誓言是否堅定,如果堅定應該供養,如果不堅定亦應鼓勵。帝釋天遂變幻出很多乞丐和貧者來到人間乞食,他們祈求大臣:『我們這麼多人無衣無食,國王能否攝受我們?』大臣如實稟報,國王答應滿足衣食,可他們祈求不需其他飲食,只需人的鮮血。國王知其為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為滿足他們而殺害其他眾生是不應理的,自己行持菩薩道,唯有以自身血肉作布施。國王以己所思據實相告,彼等聞言甚喜,國王抽出自身鮮血、割下自身肌肉供養他們,同時發願:以此善根,願世間無明愚痴的眾生得到無上正等覺的果位。幻化的乞丐和貧者都得到了滿足。帝釋天很內疚:我現在已給菩薩添了很多麻煩,應該加持他身體恢復。本來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體馬上恢復,但此時帝釋天已無能為力。為了讓菩薩生起歡喜心,帝釋天問道:『您供給我們血肉會不樂意或後悔嗎?』勝利國王說:『我割己肉、抽己血絕無不樂意和後悔,我一念及地獄、餓鬼、旁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這麼說我們不太相信。』『如果你們不信,我可以發誓,以菩薩和三寶的諦實力,若我對布施自身血肉有一點不悅和後悔,則願我身不得恢復,若我對此無有絲毫的不悅和後悔,則願我的身體立即恢復如初。』在發願的剎那,勝利國王的身體已恢復如初。帝釋天見此非常高興,便顯出自己本來的身相,於國王前頂禮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薩,我給您添了很大的麻煩,請您諒解,我非真正的乞丐貧民,而是帝釋天。』說畢不見。諸比丘,當時的勝利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為了度化眾生也曾示現受苦,今亦如是。」諸比丘聞已,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91八十隨好:1)指爪狹長,薄潤光潔;2)手足之指圓而纖長、柔軟;3)手足各等無差,諸指間皆充密;4)手足光澤紅潤;5)筋骨隱而不現;6)兩踝俱隱;7)行步直進,威儀和穆如龍象王;8)行步威容整肅如獅子王;9)步安平猶如牛王;10)進止儀雅宛如鵝王;11)回顧必皆右旋如龍象王之舉身隨轉;12)肢節均勻圓妙;13)骨節交結猶如龍盤;14)膝輪圓滿;15)隱處之紋妙好清凈;16)身肢潤滑潔凈;17)身容敦肅無畏;18)身肢健壯;19)身體安康圓滿;20)身相猶如仙王,周匝端嚴光凈;21)身之周匝圓光恆自照耀;22)腹形方正、莊嚴;23)臍深右旋;24)臍厚不凹不凸;25)皮膚無疥癬;26)手掌柔軟、足下安平;27)手紋深長明直;28)唇色光潤丹暉;29)面門不長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嚴;30)舌相軟薄廣長;31)聲音威遠清澈;32)音韻美妙如深谷響;33)鼻高且直,其孔不現;34)齒方整鮮白;35)牙圓白光潔鋒利;36)眼凈青白分明;37)眼相修廣;38)眼睫齊整稠密;39)雙眉長而細軟;40)雙眉呈紺琉璃色;41)眉高顯形如初月;42)耳厚廣大修長輪埵成就;43)兩耳齊平離眾過失;44)容儀令見者皆生愛敬;45)額廣平正;46)身威嚴具足;47)發修長紺青,密而不白;48)發香潔細潤;49)發齊不交雜;50)發不斷落;51)發光滑殊妙,塵垢不著;52)身體堅固充實;53)身體長大端直;54)諸竅清凈圓好;55)身力殊勝無與等者;56)身相眾所樂觀;57)面如秋滿月;58)顏貌舒泰;59)面貌光澤無有顰蹙;60)身皮清凈無垢,常無臭穢;61)諸毛孔常出妙香;62)面門常出最上殊勝香;63)相周圓妙好;64)身毛紺青光凈;65)法音隨眾,應理無差;66)頂相無能見者;67)手足指網分明;68)行時其足離地;69)自持不待他衛;70)威德攝一切;71)音聲不卑不亢,隨眾生意;72)隨諸有情,樂為說法;73)一音演說正法,隨有情類各令得解;74)說法依次第,循因緣;75)觀有情,贊善毀惡而無愛憎;76)所為先觀後作,具足軌範;77)相好,有情無能觀盡;78)頂骨堅實圓滿;79)顏容常少不老;80)手足及胸臆前,具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卍字)。
推薦閱讀:
※所有的破繭或涅槃,都是痛苦中孕育出新的希望
※1767 38 P0041 大般涅槃經疏(33卷)〖隋 灌頂撰〗貳
※第卅二章 涅槃、無為、空--甚深極甚深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
※大般涅槃經卷下
TAG: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