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解「菩提」二字的真實義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就是「覺」包含了覺醒、覺悟,也具有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也叫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簡稱「菩提心」,也可以叫「大乘心」,叫「普賢心」……。這樣的心,人人具足、各個不少,但認識和應用這樣心的人太少了。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具有這樣的心,也叫「發心」。簡單說就是要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覺悟心,遇到一切人事物時,應用這樣的心,才能最終有所作為。《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凈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凈法悉圓滿故。」讀懂了這段佛的教導,就明白了菩提心是一切正願之因;是一切願行之本;是一切智慧的基礎。是菩薩的皈依處。在佛法的修學、運用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有了正因才會有正緣。才會有與因相應的菩提果。能生起菩提心,本身就是轉念,所以大家千萬記住:不要把在事相上的換個名詞當成轉念。面對境界,把凡夫的思維方式轉成佛菩薩的思維方式;把自私自利的想法轉成利益大眾的想法。這是真發菩提心,也叫真轉念。遇到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和自己利益衝突的時候,只有發起大菩提心,佛的正知正見會才會落在實處。若是離不了相,被我執、法執、情執包裹著、迷惑著,嘴上再善、心還是不正。上哪裡入佛知見呀?佛的本懷和願力就是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菩薩一切所做都是圍繞這個核心。故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也好,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也好,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無一不是這樣想、這樣講、這樣做的。菩提心的真正體現,在於怎麼做的,不在於怎麼說的。什麼時候發菩提心?不是沒有事的時候心血來潮了熱鬧熱鬧嘴;不是人云亦云的胡說八道!更不是嘴上講這幾個字,就叫發菩提心了。切記:遇到一切人事物的時候,你當下生的是十法界中哪道的心?只生佛菩薩的心——平等對待、人我一體慈悲關護、自覺覺人,這樣才叫真發菩提心。真發菩提心的當下,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念念不離菩提心,就是覺悟的人生正道。三界混起,凡夫隨業流轉,智者一極正覺,任極而通。乘願再來的菩薩,所發菩提心幾近圓滿。而不同心性、次第不同的修行人,就要逐步圓滿菩提心的,大約要從五個方面去圓滿。
推薦閱讀:

黃景泓 格 局 在真宗真實內涵
那些年明星們發過的尷尬微博,李晨的石頭蠢得真實,張傑廣告最尷尬,看了鍾麗緹的要去洗眼?
真實的愛情不是兩情相悅,而是互不嫌棄
從兩個真實案例談對房市的調控
無問西東 | 所謂真實,無非是近在咫尺的愛

TAG:真實 |